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悠悠大公桥(12) ...


  •   ▲架桥铺路,积善之德
      明代的宜昌城内住户仅数千、人不过万,城外更是农户寥寥。即便是出了大南门(明朝时应叫南藩门),沿江边小路而行,除了简陋的农舍、成片的农田,就是一江芦苇,满路青草,以至于到了清朝,就会将好大一片青草滩定名为青草铺。过了那一大片南湖,就可继续沿着常家溪蜿蜒成行。而常家溪靠近长江入口处,正值宜昌城东陆上交通要道,本有一桥,叫常家桥,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加上是座木桥,早就腐朽破落了。
      那天,王篆坐了单轿过绿萝溪到东山寺,去将自己刚写好、寄托了自己对东山寺一片深情厚意的《东山寺记》亲自交给方丈,在《东山寺记》里,王篆以东山寺为中心,描绘了大江南北的旖旎风光,语言形象生动,写出了江流之急,山势之险,崇山峻岭的深远,云气水雾之诡谲,初开阳光之变幻。通过诗篇,王篆将自己致仕后依旧以文人气节为重,坚正接守,保持平稳心态寄予文字之中。
      而东山寺的方丈也为《东山寺记》中提到对岸的葛道山“其山如旗,逆江为三,山如西来天马与楼对,山石叠嶂,葛道如在帷中。”以及赞扬东山寺“殿后列山如屏,扶桑日出。若挂于左,荧荧煌煌,射越琉璃”的词句赞叹不已,说是大家手笔,不仅给了丰厚润笔,还强留下王篆一起吃了一顿斋饭。
      就是在吃过斋饭,小沙陀端茶倒水,王篆和方丈品茗闲聊之时,从方丈的口里才得知东山寺正在为重建常家桥而发起募捐,想起了自己少年时曾和同伴南湖荡舟,沿着常家溪一路畅谈的情景,想起了自己所写的《重修至喜桥记》、《重修城隍庙记》,想起了与方九功合撰的《吏部职掌》一书,使之成为我国最早、最系统的一部《干部经济管理学》,不由微微一笑,就从衣袖里将那张方丈刚刚硬塞给他的银票又掏了出来,递还给方丈:“借花献佛,请大师笑纳,就作为修桥之金吧。”
      方丈又惊又喜,望着这个几十年前还在这里埋头读书、叱咤风云几十年后叶落归根的王天官多少有了些犹豫:“知道天官老爷现在手头也不甚宽裕,再说,修桥铺路虽说是一大善事,却也是大帮小凑之为,不必凭一人之力……”
      王篆很快地打断他的话:“方丈是世外高人,只知鄙人家境大不如前,可不知不管怎么说,饿死骆驼比马大,因为鄙人书法还算凑合,名声在外,一时峡州商号招牌、恭贺牌匾、碑刻题款,均多出其手,生活还算过得去。再说,这不就是缘分吗?东山寺为重修常家桥募捐,鄙人恰好又得了这份润笔,正好派上用场,无论是一人出资还是广为募集,只要是善事就乐见其成!”
      方丈就在合十致礼:“天官慷慨解囊,其善举决会声名远扬!”
      “非也!”王天官在轻轻摇头:“低调做人就是传统思维,就可以处惊不变;就说明有修养,而且懂得忍耐,鄙人以前就从来没想到过沽名勾誉这一点!”
      常家溪上的那座小桥自然不仅会修好,而且还会从简陋的木桥改为了坚固结实的石桥,更重要的是,因为王篆做善事而美名远扬,常家桥从此被改名为天官桥,连常家溪也被改称为天官桥溪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