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二十章 ...

  •   听李秀宁问起,李世民倒无意隐瞒,整理一番措辞便开口解释起缘由来。

      “起兵不久,我军在霍邑被两万精兵阻住,又逢天公不作美,久雨不晴,难以攻陷城池,以至于粮草将尽,所以父亲同裴寂商量撤军回防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

      李秀宁静听到这儿,陡然皱起眉头,嘴唇微动,似是想要道一声荒谬。

      可想出主意的是自己父亲,她咬了咬下唇,不敬的话还是没能说出口。

      “三姐应懂的吧,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起义就失去退路,最要紧的就是在隋廷聚汇起足够兵力来镇压之前,先拿下重要城池号令天下。”

      李世民觑她的表情,知她与自己一样的想法,不免叹息道:“我同父亲言明利害,一旦退军,跟随起义的部众便会人心涣散,根本没有以后——可父亲并不采纳我的建言,还催促我引军离开,我悲痛至极,这才忍不住在外嚎泣。”

      所幸哭声引起帐内李渊注意,到底顾念父子情谊重将他召入帐内,询问是有什么难事。

      “我进去后没说利害关系了,直接说退往太原的路上,军士们必然溃散而逃,以避之后被隋廷清算的祸事,到时候我们的溃不成军,后方还会被趁虚而入的敌军追击,死亡就在眼前。”

      李世民轻轻吐出一口气,有些无可奈何又颇觉侥幸地抬起唇角,道:“还好这回说动了父亲继续攻霍邑,后来我和柴绍设计斩杀他们守军的主将,总算平定了霍邑。”

      李秀宁因他讲述而紧张绷紧的心弦松缓下来。

      想来也是,若是李渊真的执意回去太原,现在李秀宁一行也无法同李世民会和了。

      她重拾起先前的话题,好笑地问道:“是因为军士们共睹你落泪,开始议论你,所以你准备改了性子吗?”

      李世民摸摸鼻子,似是觉得不太好意思,将手一摊,诚实说:“想过要改,可过了一段时间便觉得没必要改了。”

      流泪于他不过是宣泄情绪,其实与大笑并无区别。

      之所以会同长孙无忌说要改,不过是听刘文静念叨,说为人主至少在人前时需得稳重才好服众。

      刘文静话术上佳,他当时听着有几分道理,动了念头改改性子,可后来再仔细一想,旁人投奔他为的是他有真本事,跟随他能开创功业。

      至于他的性情如何,只要不妨害到其他人,却是不必伪装起来。

      毕竟他们是要共同对付外敌的伙伴,把他自己的真实藏起来,让伙伴去猜,不是让他们白耗心力在不必要的地方吗?

      另一方面,他自己同样不想受累端出高深莫测的模样,干脆把改变的念头抛弃了。

      又说笑一阵,闲话打止回归正题。

      李世民向李秀宁和柴绍夫妻二人道:“我的想法是不必把三姐的军士拆入我军了,时间紧迫,三姐麾下的人习惯听令于她,就由她带领。你们夫妻算作平级将军,各自设指挥幕府,从两个方向攻长安城。”

      他早便期待军略出众的三姐能成为军中阵前女将。

      从前李秀宁出嫁到长安专注在家庭,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安排她当女将军,现在她自己证明了她的能力,他自然会给她多安排建立功业的机会。

      袁雨眠同李淳风禀报完李秀宁军中粮草军饷的情况,便不再听他们具体军事安排,离开了营帐。

      路上,袁雨眠疑惑地向李淳风问道:“隋帝杨广既然身在江都未归,那如今长安城内守军是听令于谁?”

      “他们自然听令于在长安的代王杨侑。”

      见她长睫颤颤,仍是迷茫,他便多介绍了几句:“杨侑是隋帝的孙子,元德太子的儿子。听说他自幼聪慧,气度也远胜同龄人。隋帝亲征高句丽时,就是令他留守长安,这回去江都,同样是由他镇守京都。”

      他介绍用的皆是溢美之词,袁雨眠轻蹙起眉,问:“他既然如此优秀,怎么就看不透隋廷行事无道,不知劝阻隋帝?”

      她这问题问得着实天真,李淳风轻轻摇头,答道:“一方面隋帝专横,好大喜功,不惜百姓也不怜子嗣,连亲子元德太子都郁郁而死,杨侑亲缘上更隔一层,不可能劝得动。

      另一方面,他今年刚满十二岁,年岁太小,各种条例积弊已久,即便他想趁隋帝不在长安时有一番作为,也是有心无力。”

      “十二岁?”袁雨眠听到这个数字,心有些动摇。

      待李世民指挥军队攻入长安城,代王杨侑不可能有好结局。

      这样小的年纪便需吞下祖辈酿出的苦果,实在可怜。

      她的情绪都表露在脸上,李淳风叹了口气,说:“师妹,出身在皇室的孩子在王朝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时可以享受无边荣华,在王朝腐坏衰亡、分崩离析时自然得承受相应后果。与其同情杨侑,不如想想那些在苛政下连十二岁都活不到的可怜人。”

      袁雨眠因他的话想到在道路旁看到的累累白骨,想到从旁人口中听来的易子而食的可怕故事,萦绕于心的怜悯之意便渐渐变淡。

      不过对应十二岁在她的时代还是一团孩子气的年龄,杨侑本人似是也无过错在身上,还是不免心中耿耿。

      她低首垂眸,纤细如葱的十指绞在一块儿,缓缓点头道:“我明白了,杨侑代表的是隋廷旧朝,既站在新朝一边,他就是敌人,的确不该同情敌人。”

      施舍同情给敌人,便是辜负在起义途中牺牲的许多同道者性命。

      “别难过。”

      李淳风了然她之前能冒险出手救李智云,想必还是未全然想开。

      因此开解她道:“你不是为见大唐盛世而来吗?军队将要攻破京都长安,想必距离真正兴起新朝已然不远,你距离见盛世图景更近一步,应是乐事。”

      听到“唐”这个字,袁雨眠面上终于浮起笑影,抬目与李淳风对视,应道:“是呢,尤其熟识二公子性情后,更觉由他主持的大唐一定会是最好的时代!”

      李淳风微笑着,心中却有隐忧。

      李世民是嫡次子,不说上面的长兄李建成,还有身体康健的父亲李渊,由李世民主持的大唐到底会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第二十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