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姐弟终相认 ...

  •   后唐同光三年阴历四月十一日(西元925年阳历五月六日),故秦王李茂贞的周年祭在凤翔隆重举行。主祭的是排行第六的嫡子李从曮。李茂贞的王位亦由李从曮承袭。

      尽管生母早逝的庶子宋侃比从曮年长,宋侃却毫不在意让六弟作父王的继承人。宋侃只顾庆幸自己与妻子李檍总算赶在父王周年忌日之前回到了凤翔,得以出席父王的周年祭,既实现了自己对嫡母与兄弟们的承诺,也对逝去的父王表达了应尽的孝心。

      李茂贞的周年祭过后,宋侃与李檍按照原定计划,留在凤翔守父孝,起码要待到父王去世后二十七个月的禫祭。其实,宋侃很喜欢家乡凤翔,也很愿意在此渡过餘生,只是因为愛女霓儿嫁进了长安的张家,而夫妻俩都想要时常能够见得到霓儿,才打算等守孝期满就回长安。

      霓儿婚后,由于宋侃与李檍去了一趟徽州,就只在霓儿由夫婿张禄陪伴来凤翔参加祖父周年祭之时,跟他们小俩口相聚了短短几天。然后,霓儿跟着张禄回长安,从此大概没什么理由再到凤翔来了。李檍难免非常想念曾经多年相依为命的女儿。纵然霓儿经常来信,李檍仍觉得不够...

      同时,李檍也在等徽州那边的消息———算算日子,赴洛阳应考的昌翼早该回到徽州了,为何没写信来呢?

      虽然李檍尚未联络上小弟昌翼,却已知昌翼金榜题名,因为,李檍与宋侃从徽州赶往凤翔时,行经洛阳,特地到礼部南院去看了榜单。原来,榜单于放榜日贴出来以后,通常会有两三个月时间留在礼部南院墙上。这种做法让李檍亲眼目睹了小弟昌翼名列榜单之上。

      从此,李檍一次又一次默默想道:小弟考上了明经科第二名,难道要入朝为官?沙陀人皇帝李存勖号称沿袭大唐正统,而真正属于大唐皇室的昭宗嫡子却得要向他称臣,那岂不是荒谬?

      转念至此,李檍忽生疑心:奇怪,胡三公对于昌翼求取当朝功名,到底是持有什么看法呢?昌翼不知身世,立下了一般民间读书人的志向,倒是很正常,可是胡三公为何赞成呢?甚至,胡三公为免干扰昌翼准备考试的心情,宁愿继续隐瞒昌翼的身世,这是不是显示,胡三公意欲让昌翼踏上仕途?

      李檍回忆自己在徽州刚听胡三公说要等昌翼考完试再告知身世,只觉得胡三公很会为昌翼着想,未予深思。事后回顾,李檍却不禁越来越怀疑:胡三公可能并不真想说出昌翼的身世!会不会,胡三公原本有意隐瞒昌翼一辈子,但在昌翼的亲姐姐、姐夫找上门那天,不好意思不表示要让昌翼尽快认祖归宗?

      在疑惑日渐加深之际,李檍难免把心事讲给了宋侃听。宋侃也颇有同感。

      “的确!”宋侃附和道:“我当时也跟你一样,一心敬佩胡三公为大唐皇室抚孤,什么也没有多想。现在回过头来琢磨一下,我也认为,胡三公确实没有必要等昌翼考完试,倒是最好在昌翼刚开始计划投考明经科的时候,就告诉他。那样,昌翼才好仔细考虑一番,到底要不要立志为当今朝廷効力?”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李檍点头应道。

      “不过,即使我们猜中了胡三公的心思,你也别怪他吧!”宋侃温言软语劝道:“不管怎么说,胡三公对昌翼有二十一年养育之恩。况且,胡三公并没有亲生子女。倘若他舍不得放昌翼认祖归宗,那倒也是人之常情。”

      “是呀!”李檍略带无奈叹道:“谁能完全没有私心?过去,我曾经认定了,凡是忠臣,都该为大唐出生入死;结果后来发现,忠臣与奸臣之间的界限,其实比我想像中模糊。正如你所说,胡三公抚养了昌翼二十一年。那是我们不能抹煞的恩情。我还是学学母后吧!退一步想,至少,昌翼平安长大成人了,而且是个努力读书上进的有为青年。”

      既然李檍听进了宋侃的劝告,就干脆假设胡三公根本不会对昌翼说明身世,而把徽州之行当作白跑一趟,不再期待昌翼来信了。不料,就在李檍逐渐将昌翼抛诸脑后的这一年初秋,某一天午后,凤翔秦王府有个小厮跑到李檍与宋侃同住的院落来通报:徽州胡昌翼公子求见。

      李檍真是喜出望外!只可惜,凤翔秦王府的三年丧期未满,不宜接待宾客,李檍只能吩咐小厮请胡公子到王府后门外一个亭子内坐一坐,再送茶过去。然后,李檍单独从后门出去会见阔别了二十一年的小弟。

      当李檍走向后门外的亭子时,她望见亭子内坐着的昌翼站了起来迎接。她立即看得出来,昌翼个子不如父皇高大。这或许是起于来自巴蜀的母后血脉,也或许是由于在徽州成长,昌翼的体型像是南方男子,身量大概跟同样受到南方母系遗传影响的宋侃相仿,约莫只有后世公制的一米七零。不过,昌翼宽方的脸型显示,他绝对是父皇的亲生儿子!

      李檍再定睛一看,就注意到了昌翼的一双晶亮圆眼睛,简直是母后的翻版!李檍不由得在瞬间热泪盈眶...

      在李檍泪眼模糊的视野中,昌翼迎向前来,毕恭毕敬喊道:“二姐!”

      “昌翼!”李檍百感交集,却尽量镇定回道:“你已经知道了,我是你二姐。”

      “是!我的身世,义父都详细讲给我听了。”昌翼照实答道。

      李檍听了,不免有些惭愧自己太多疑,错疑了胡三公...

      正在李檍不知接下来该如何开口之际,昌翼郑重接口说道:“二姐,我特地到凤翔来,为的是要亲口禀告二姐,我不要恢复本姓。”

      “什么?”李檍惊问:“你已知自己是大唐皇室后裔,怎能不改回本姓?”

      “我不但不要改姓李,而且将来要告诸子孙,世世代代都不准改姓李,都要姓胡!”昌翼坚决回道:“义父对我恩同再造,这是我唯一能够报答他老人家的方法。”

      “可是,胡三公说了要你延续大唐皇室命脉,这样他百年之后,才好在九泉之下,向我们的父皇交代!”李檍急切争辩道:“何况,我已经在胡三公面前建议过了,要让你将来从子嗣之中挑一个出来姓胡,以确保胡三公香火不断。这是最好的两全之策!”

      “我明白,二姐也顾念我义父的恩情,才会提出两全之策。”昌翼沉着回道:“义父也转告了二姐这个想法给我听。问题是,二姐要我认祖归宗,究竟有何意义?大唐的国号乃是当今圣上为我们复兴的,而我忝为昭宗嫡子,却没有为大唐出过一分力,我有什么颜面自称天潢贵胄?”

      “这不是颜面的问题,而是事实的问题!”李檍迅速反驳道:“无论你对大唐有没有贡献,你的生身父母就是昭宗皇帝与何皇后。难道,你忍心不去祭拜父皇母后?”

      “我来凤翔之前,已经跟义父一起去过和陵了。”昌翼平静回道:“那一天,我是以胡三公之子的名义踏进和陵。往后,我每年都会去一趟和陵,也都会用胡三公之子的名义。二姐!当今圣上很重视大唐诸位先皇的陵寝。和陵有不少士兵看守,要进去必须自报身份。敬请二姐想一想,假如我报出了真实身份,让当今圣上晓得了,他会怎样对待我?”

      “这———”李檍听出了昌翼的言下之意,喃喃回道:“你是说———”

      “对!”昌翼确认道:“我是说,当今圣上不太可能容得下昭宗皇帝的亲生嫡子。请二姐别忘了,当今圣上自许为大唐皇室的正统继承人。他怎会容许天下还有一个比他更纯正的大唐皇室后裔呢?”

      “你这样顾虑,确实有道理!”李檍不得不承认。

      “这也就是我说服了义父,让我继续姓胡的理由。”昌翼淡淡苦笑道:“不止我要一辈子姓胡,我的子子孙孙也全都要姓胡,才保得住平安。”

      “好!还是你考虑得周详!”李檍感叹道:“本来,二姐满脑子只想要告慰父皇母后在天之灵,竟然疏忽了当前局势!”

      “多谢二姐谅解!”昌翼拱手致谢。

      “自家人,别多礼了。”李檍亲切回道,又含笑问道:“对了,你考上了明经科,是不是快要做官了?”

      “不!”昌翼摇头答道:“我既身为昭宗皇帝之子,怎好下跪朝见当今圣上?我打算留在徽州隐居,一方面对义父尽孝,另一方面也开一家私塾,教育乡村子弟。”

      “嗯!”李檍赞同道:“你这个构想很好!造福乡里!”

      恰巧,有个小厮在这时候送来了茶点,李檍就嘱咐小厮去宋侃的书房请他过来,好让昌翼见一见二姐夫。然后,三人就在秦王府后门外的亭子内喝茶、吃点心,谈了一整个下午。

      昌翼告辞后,李檍感慨年纪轻轻的昌翼思想如此早熟,忽然联想到了昌翼与霓儿同年,未免更加思念嫁出去的女儿了。她期盼守孝的日子赶快过完,即可回长安去与霓儿团聚...

      时间果真过得很快。等到李茂贞的禫祭过后,宋侃与李檍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凤翔了。只不过,他们俩的目的地却不是长安,而是洛阳。这是因为,亲家翁张筠曾在同光三年(西元925年)仲冬参予平蜀战役有功,而在天成元年(西元926年)初春升任河南尹,所以,霓儿与夫婿张禄都跟着搬到洛阳去了。

      当霓儿随夫家迁往洛阳时,她已经怀有身孕。数月后,她就在洛阳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张荣。

      宋侃与李檍两人虚岁都还不到四十,就有了外孙。不过,这在他们的时代倒是颇为常见。夫妻俩都很高兴升格为外公外婆。在他们俩于天成元年(西元926年)初秋乘马车驰往洛阳途中,两人都满怀兴奋,不停揣想:尚未谋面的荣儿,会是什么模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姐弟终相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