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交织 ...

  •   清浅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吓了一跳,转过身来,只见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正抱臂瞧着她。他说话的声音沙沙糯糯的,大概正处于少年变成青年的坎儿上,是变声期特有的音色。

      皇宫里头规矩多,地位尊卑,都可以体现在服饰穿戴上。譬如皇帝穿明黄,皇后簪牡丹,从一品大员到七品小官,朝服上的纹样全都不一样。
      眼前这个姑娘……那男子上下打量她,月白色的交领长裙,杏黄色的腰带,腰肢纤纤一握。不是宫女的装束,也不是太妃的服制,她究竟是什么人?
      她不答话,只凝凝瞧着他打量,让他愈发觉得可疑。他打算继续诘问,便低下头去看着她,正要开口,却正好对上她的一对眸子。他此时才看清她的长相,清泉一样明亮清澈的双眼,睫毛一忽闪,眼底似乎蕴着光。像是把剔透的琉璃拿到太阳底下照,折射出来的的星星点点的光。
      他的心头没来由地跳了一下,感觉像是有点心虚,又像是有点慌张。想说出口的话到了嘴边,却又生咽了回去。
      心虚什么?自己盘问,也是职责所在。
      他深吸一口气,想重新找回方才的气势,复又问道:“问你话,为什么不回答?你……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做什么?”

      与此同时,清浅也在打量着他。
      眼前的少年比她高出将近两个头,身条挺拔且利落,穿着一身藏青色的飞鱼服,腰间挂着佩刀和牙牌。所谓牙牌,外头官员出入宫廷的凭证,上头刻着每个人的字号与官职。因为由象牙制成,故而得名牙牌。既然有牙牌,那么想来不是什么可疑人物。
      此人来势汹汹,是个盘问的口吻,再去看他的衣着打扮与佩刀,清浅便把他的身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寻常人进宫,是不许携带利器的,从这一点上来推断,这人八成是个武官,且颇受重用。于是她盈盈行了个常礼,向那人道:“这位大人,我是慈宁宫太后娘娘的侄女,奉娘娘懿旨入宫前来陪伴娘娘的。本来要去御花园的方向,却不当心迷了路,这才走到了这里。如果大人认得路,还请大人帮个忙,指个方向。”

      原来她就是大家口中那位乔家的姑娘。
      那人愣了一下,迟登登地收起抱臂的姿势,地拱手作了一揖:“乔姑娘。在下裴煦,如今在锦衣卫当差。方才冒犯了,请乔姑娘不要见怪。”细细想来也确实,这个年纪的少女,在后宫中随意行走,而且又不是宫女,想来想去,估计也只能是乔家那位姑娘。还是怪自己年轻莽撞,思虑不够周全。

      清浅倒是全然不在意,既然是锦衣卫,那么例行盘问原本就是情理中事。她一笑,摆摆手说无妨:“大人客气了,是我不对,四处乱跑,给您添乱了。”
      她微微笑着,眼角是个婉然的弧度。刚才没来由的心虚又涌了上来,裴煦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低下头道:“乔姑娘才是客气了。此处旁边就是咸若馆,您往北走,那边是隆宗门。过了隆宗门,西边就是内务府了。到了那边宫女太监就多了,您估计也就认路了。”
      清浅把他后撤的动作看在眼里,心下了然,想来这人也是听说过她的。她知道人们有时会在茶余饭后闲聊时提起乔家,提起乔家往后宫塞了个女儿。只不过看眼前这人的反应……她在人们口中的风评到底成了什么样子?竟然还往后躲……
      不过好在她看得开,不会因为旁人的眼光而介怀,于是也并不在意,只点点头客套道:“多谢大人,那我这就告辞了。”
      说罢,她亭亭施了一礼,裙摆漾起一道柔软的涟漪。
      裴煦站在原地,看着她转过身去一步步走远,穿过了隆宗门,拐进深深的宫巷里,再也瞧不见了。
      咸若馆里有间佛堂,里头点着白檀。微风吹动袅袅的烟气,柔柔徐徐地席卷而来,吹动他的袍角,顺道裹挟了淡淡的白檀香气,清冷而醇净。

      从行宫回銮,皇帝着实忙了一阵。连着数日不在禁中,奏折积压成了一座小山,又恰逢今年雨水比往年多上许多,淮水的水面漫溢,如果放任不管,到了夏天雨季,恐怕要有涝灾,淹了庄稼。
      内有天候之患,外有高车生乱,朝堂上还不乏各怀鬼胎的臣子,彼此扯皮牵制。一国之君看着风光,其实天下从来没有太平的时候,内忧外患,时时都占全了。
      皇帝手握里着朱砂长毫,挨个在奏章上头批字,有时是一个字,有时是几句话。遇到完全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奏折,心里也觉得恼火,憋不住了,便会往上头勾个大大的叉,原路打回去。
      密密麻麻的字,看得久了,眼睛有些酸涩。皇帝放下笔,往窗外一看,外头日光渐暗,估摸着太阳快要落山了。
      远处天边飞过一行大雁,成群结队的,盘旋着破空而来,在紫禁城顶上打了个转,又齐齐地飞走了。皇帝盯着那雁群出神,沉默了一阵,转头开口把秉笔的太监唤了进来。
      “陛下,请问有什么吩咐?”那秉笔的太监得了传唤,立马从外头进来,拱手恭敬地问道。
      “今儿早晨阁议时,都说了哪几件事亟待办妥?”他问。
      皇帝一个人管着泱泱的九州华夏,实实在在当得起“日理万机”这四个字。然而要过问的事情实在太多,再灵光的头脑,也有遗忘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秉笔太监,在一旁专门帮忙记录每天皇帝的诸项事宜,在皇帝需要时,加以提醒。
      秉笔太监听皇帝一问,随即掏出本厚厚的簿子,翻到里头的夹页,念着上面记录的内容回禀道:“回陛下的话,阁议上提了三桩事。一是西北边境通商一事,需要尽快任命人选。二是您登基时下诏大赦天下,减了百姓一年的租赋,如今要大兴水利,国库里的银两有些吃紧。三是马上就要到太后娘娘千秋了,礼部那边问您意思,看今年是谁负责督办呢?”

      皇帝点点头,心想这前两件事都好说。派到西北的人选他早就定好了,如今只差一纸诏令。国库的银两也不难办,户部办上一两个案子,查到大额的赃款再尽数收缴充公就成了。不过太后的千秋……
      “找谁督办,这种问题也要问朕么?这不是礼部自己管的么?”从前他当太子时,帮皇考办差,从来都是在外朝跑动,对宫里这些琐事当真并不了解。
      秉笔闻言在一旁解释:“陛下您有所不知,宫里头大小宴礼虽说是由礼部张罗准备的,但宫里头需要有一位说得上话的人出面当督办。毕竟礼部没权利擅作主张,到了有事需要定夺的时候,一应都由这位督办说了算。”
      皇帝哦了声,又问:“那往年都是找的谁?”
      “回陛下,往年一般都是皇后或者高位嫔妃来负责督办。有时也会找位闲散的王爷或公主出面。如今陛下……”
      秉笔太监的话说了一半没说完,但皇帝明白他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说他后宫里没有人,京城里也没有可堪一用的皇亲国戚。这么一想,自己还真算是个孤家寡人,后宫里连个帮他张罗事的人都没有。
      其实原本他找秉笔太监问话,是想看看还有什么悬而未决的事,尽早解决了,好多腾出些时间来,亲自帮清浅张罗张罗搬坤宁宫的事。且自己这两日忙碌,已经许久没见过她,心里总是惦记着去找找她。倒不是寻思好了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只是单纯的想见上一见。
      如今忙得差不多了,只差太后千秋这一件事悬而未决,一时也没有主意。要不先暂且搁置,延后再议?然而他向来不喜欢拖泥带水,今日事今日毕。否则始终拖延,根本就不成事,也不是他素来的行事风格。
      人在陷入沉思时,常常会有一些不经意的微小动作。他一边寻思,一边把玩着一枚核雕,忽然手中动作一停,道:“你去传福全进来,摆驾养性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