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错手前传 之十一 文章 ...

  •   “猛警神探乔老大——Y市青年干探乔野专访”。武弥在word文档里敲下新稿件的标题,想了想,又全部删除掉。这是他按照约定要给乔野写的第一份专访,火候分寸上可得注意了。
      “扑朔迷离无头案、火眼金睛惩凶顽——Y市高校投毒案侦破侧记”。喝完一口茶,文字就改成了这样,仿佛对事不对人的样子,功利性明显削弱了许多。武弥不由十分得意。活动了下手指,准备继续往下誊写。
      “在Y市……”
      “武大哥!”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忽然在小小的办公室里炸开来,武弥促不及防,好一个激灵。他按住键盘,带一点笑意在脸上,慢慢回头去瞧,果然,是林哓雯,这个没心没肺的小丫头。
      从暑假时起林晓雯就开始在武弥任职的报社做实习了。说起来,林哓雯实在的是个尤物。林晓雯人小鬼大,有点眼光头脑,又写得一手好字,虽然生了双单眼皮,不过跟五官气质搭配在一起,即使在十分挑剔的武弥看来,她也算得上是漂亮了。林晓雯的父亲全面负责着一份重要的机关刊物,亲戚朋友里也多有搞新闻传媒的前辈高人,她本人则是一家重点高校新闻系大二的学生,因此上可以说是专业世家加科班出身,双料的就业保险。是以她从来不需要担心关于生活的安排或者毕业以后的未来,以为大学毕业的人随便就能进入正规部门机构任职是一件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林晓雯常会不自觉的露出一种近乎天真的乐观,把什么都想象得十分简单。
      “我道是谁,原来是林大小姐啊,怎么,今天又有空来这里玩?”武弥往后靠在椅背上,向林哓雯歪着脑袋,“又有新文了么?”
      “是啊,嘿嘿。”林晓雯进门来,把夹着的精致文件袋在武弥的电脑台上摆定了,从里头取出一份打印稿件,恭恭敬敬的递向武弥,“请多指教。”
      “让俺好好拜读一下……你先坐吧。”武弥取过了一支钢笔。
      报社的主编是林晓雯父亲的老相识,因此在工作上很关照她,只要是她写的文,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话,一般都能及时发表。虽然给了如此大的便利,但文字的初审还是很严格,直接指派给了武弥负责把关,说白了,就是让他把林晓雯的文给改写到适合出现在传统刊物上。毕竟大学生的试笔与网络上的涂鸦或者报刊杂志上的正经文章,在力道把握上是很有不同的。武弥是写新闻稿出身,主编知道他晓得一点文字的轻重利害。

      一遍看完,武弥放下纸笔,叹了口气。稿纸上干干净净的,没有改动一个字。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林晓雯使劲儿绷住了没乐,她稳稳当当的跟武弥对视着,等待对方的评价。
      “得改啊,”武弥如丧考妣般痛苦的摇头,“得大改……”
      “啊。”林晓雯假装大惊失色,做了一个差点跌倒的俏皮模样,听口气倒真是有一点意外,“真的假的啊……我自己都先改过五遍了……”
      “思路清晰,文笔也很流畅,”武弥微微笑道,一面斟酌着措辞,“要是匿名发到网上去,会是个热门;但是想印刷发表的话,不改不行。”
      “您给说说……”林晓雯拉着椅子凑过来。
      “这个……我想你父亲应该更内行吧……”武弥思忖了一下,“我给你简单说说吧。”

      ————————————————————————————————————————

      这一篇文你写的是新闻观察,这很好,更贴近你的专业了,在遣词造句上也看得出,比你以前写得那些散文小品更客观化理性化专业化,很下了功夫。
      但是写新闻的话,有一点要注意,我们写新闻是为了什么写的?是为了看热闹发牢骚说风凉话么?对,你也摇头了,显然不是。我们写新闻,最好言之有物,是要引导舆论的。如果是好事情,我们要宣传歌颂,号召大家都去学习,如果是坏事情,我们要阐述分析,提醒大家引以为戒。而如果是什么社会问题呢,社会问题,对,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用恰当的方法指出来,做适度的分析,提请有关部门注意,让事情往好的方面去发展、完善,而不是反而激化了,复杂了。
      你看你写的这一篇文,说的是“B市在每年例行的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又一次进行了清除黄赌毒的整顿活动,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对全市430家发廊、小旅店进行了三次突击大检查,抓获了四百多名从事暗娼活动的小姐和一百多名嫖客,对他们分别给予了重罚,并用强制的手段将那些小姐遣送回原籍。”我这么概括这篇文的前半段你看行吧。你看这是多好的新闻素材啊,我猜你可能为此专门出去调研了吧。好。这样的内容,多搞些现场追踪当事人调查什么的,写一篇报告文学都绰绰有余。
      可是你看你,后来笔锋一转,说道,“然而,全市三星级以上的五十多家大酒店在这期间却从没有公安机关来干扰,有些小姐在接受警方处罚时不服气,指责公安机关不公平,说为什么星级酒店里的暗娼你们不抓,非要抓我?!而公安机关的回答是,老子爱抓谁是老子的事,你被抓到了活该。”
      呵呵,小林啊,说句老生常谈的话,我也是过来人了。你写这文时的思想情绪,我说我都能理解,你应该相信吧?但是新闻稿可不能这么写。
      你看你后来就花了大概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分析B市警方为什么只抓一般的对平民开放的暗娼,而不去动那些真正挣大钱的高级娱乐场所、星级大酒店甚至涉外酒店里的日进斗金的小姐们了。“难道就是因为那里的嫖客有钱、有地位、有权力或有名望,就可以放任纵容了吗?”。问得好。你又说,“选择性的执法,就是在事实上开辟出了‘红灯区’,”,“是对法律公平性的公然践踏,也是司法腐败的重要根源……”,又什么“放火、点灯”,说“它的消极影响就是让普通市民以为,政府的行政执法不过是整治弱者的一种手段罢了……”。
      小林啊,怎么说好呢。这真是一篇好文,敏感、尖锐,但是作为新闻来讲,可不是只要敏感尖锐就能发的啊。你看你这文的基调,能算是积极向上的吗?灰了,不,简直都快黑了。整个文的篇幅也要调整,分析评论的部分比重太大,而且也不能讲得那么直白。点到即止才是王道啊。
      我建议吧,我建议你,缩短分析的篇幅,修改语气,一定要修改,怎么能质问调侃呢,作为新闻工作者,写这样的新闻,是在当着广大群众的面向我们的政府机关进言提良好建议啊,一定要保持住客观,不单是叙述要客观,分析评价也要客观。后半段由此及彼的谈起很多其他城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更是要不得,因为没有足够权威的调查数据支持啊,真实可是新闻的生命哪。即使一定要写,也只能用猜测的口吻,做一些善意的假设和建议,可不能上纲上线的直接批评啊。
      还有,关键啊,不要写得太明了,把“B市”改成“某市”吧,所有的数目字也都模糊掉,“数百家”、“几百名”好了,有些读者联想猜测的能力可高了。就写“东南沿海某市”吧,“每年例行”改成“今年进行”。国庆节快到啦,严打的成果会遍地开花,这样写就隐蔽得多。是,你说的对,B市是北方内陆的大城市,可是既然已经“某”了,地域方面也模糊掉吧。我们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怎么好直接把人家一棍子打死了呢,小林,你说是吧。
      那句公安的话一定得改,我想大概那是哪个警察忙昏了头胡乱说的,不能以偏盖全嘛。起码要把那话改的圆滑一点,比如“现在处理的是你的问题”,或者干脆把这段拿掉,不要好了。
      小林啊,我想你现在专业课应该也已经学到了,新闻机构就是党和国家政府的喉舌你晓得吧,这个关键作为最高的原则贯彻落实下去,就不会出差错了。国家就是专政的工具,法律就是统治阶级用来约束管理被统治阶级的,中学里的哲学政治课就都教过的吧,嘿嘿,笑了,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就好。
      我挺喜欢你这篇文的最后那段文字,你引述了一位权威长者的话,说是“在中国打击□□□□中的‘选择性执法行为’比□□本身更负面。那么老夫我说:我们宁愿忍受有小姐,有□□给我们造成的污染,也不愿看到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社会地位的人采取各不相同的方式。”
      说得好啊,呵呵。依我看也是。现在也入世了,也和国际接轨了,有的行业忽然兴旺发达起来,大家都不要太大惊小怪才好。要打破观念啊。

      ————————————————————————————————————————

      林晓雯把武弥的指点详细地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看她郑重其事若有所思的模样,武弥点点头,暗想,孺子可教也。
      其实林晓雯的这篇文虽然不错,离在传统媒体上正式发表还差得远,得好好改去锋芒还要靠关系,或者可以套上哲理杂文的形式发到文学类版面里。而如果直接贴到网上去呢,又嫌披露的不够生猛刺激,也许连点击回贴都不会有几个,更不要说成为热门了。然而当作大学生的随笔来看,这点年纪能有这样悟性,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武弥指点给林晓雯的,只是一些文字上的粗浅功夫,再深入一些的技巧诀窍就不好当面直接交流了。记者这一行,尤其是做国内新闻的,情况复杂得很。也不知道林晓雯写这份稿子有没有和主编谈过。类似的严肃专题报道,又并非是临时发生的重特大新闻,是应当事先谈清楚才去好做采编写工作的。前几天林晓雯刚从B市旅游回来,她就是有感而发胡乱的写了这一篇文也说不定。如果这文是武弥在几年前写的,也许当时就能连文带人直接被“枪毙”掉了,但是依林晓雯的家庭背景条件,没准能让她就如此杀出一条特别的捷径来也说不定。武弥现在在黑白两道上虽已略有些社会关系,毕竟也才刚入行,于圈内的事接触不多,什么都说不准。
      乔野曾抱怨过,说是智慧和美貌完美结合起来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当时武弥就批驳了他。武弥说道只要不是存心找茬,符合任何一个特定个人的审美标准的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性还是有的,而且多。武弥又说但关键是这样的客观存在,和咱们有什么关系呢。武弥现在想,谁说一定就不能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会有的吧。
      林晓雯在武弥的电脑台上做完笔记,收拾纸笔时,发现了他放在显示器旁边的那篇文字稿,便满怀兴趣的拿过来就看。
      “这个乔野是很棒的警官么?”林晓雯问武弥。
      “是啊,他可以说是现代版的福尔摩斯。”武弥很为自己的临场发挥高兴,等一下誊写的时候又可以有点睛之笔来做补充加强了。
      “……认识乔野的警察官兵,都亲切得管他叫‘乔老大’……”林晓雯读着文章总起的段落。“真厉害啊……”她由衷得赞叹道。
      “对了,你可以琢磨一下,有机会去找这个乔警官做个专访。”武弥想起来林晓雯家里的关系,他父亲还同时管着两份公安系统的内部刊物呢,“会是很好的锻炼。”
      “恩。”林晓雯看着武弥面前的电脑屏幕,那上面只写了一个修改后的标题,“武大哥,我能看你把这篇文章正式誊清吗?”
      “行啊。”武弥来了劲头。
      “你看啊,底稿是有了,”武弥把电脑显示器侧向林晓雯,“但是真誊的时候,是可以边写边改的。”
      武弥把大脑细胞满负荷运做起来,要好好给林晓雯展示一下自己的职业技能功力。没准竟能成就什么好事呢?!
      “看好了。”他边做边解说。略一沉吟,就把原来的标题删去,改成了“Y市警务工作成绩卓著,一刑警半月内连破三案”。

      “文章文章,不单是写文的事,还得注意要有章法啊。”
      武弥如是说道。

      2005.09.15 写得正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