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2、2022-1-15 ...

  •   我与地坛
      读后感

      已是不知第多少次再翻开这本书,已是不知第多少次思绪万千,已是不知第多少次被震动到灵魂深处的那根弦......
      史铁生是我们熟悉却又不熟悉的一个作家。在我们的学习中到处可见他的例子——是的,作为一个双腿残疾,却乐观地生活着写作着的正能量人物。可是这些都是表面的,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他。即便是读完他的所有著作,谁又能说真正了解他呢?
      在我初次知晓史铁生时,是在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后。犹记那时稚嫩的我在看完那篇文章后感然落泪。
      在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他恨,他暴怒无常,他丧失了活着的动力,他感觉世界昏暗无比,他忽视了身边的母亲,那个日日为他奔波、四处求医的母亲,那个身患重病却选择瞒着儿子的母亲,那个一次次见证了儿子的暴怒衰颓然后黯然离去的母亲,那个听到儿子答应去北海赏菊而喜出望外的母亲......最终母亲因病去世,永远的诀别了史铁生。他后知后觉的理解了母亲那份深沉的爱。
      “在我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可见母亲对史铁生有很大的影响,他从黑暗中追随着这一束光,挣脱了那无尽的深渊。
      再次在心中留下史铁生的痕迹是在做语文试卷时,读到了他写的《老海棠树》,那里面美丽的海棠花雨,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以及孙子对奶奶的思念和痛悔,在那时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之后我毅然买下了《我与地坛》与《史铁生散文集》,我想去深入的了解史铁生。
      当时的我年岁尚轻,知之甚少,看毕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但是仍觉心中从那时升起了一轮新的暖阳。如今的我再次阅读,又在心中有了新的理解。
      地坛是史铁生常常摇着轮椅去的地方,他向地坛倾诉他的不幸与苦闷,地坛为失魂落魄的史铁生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园墙,花木,小动物都成为了史铁生笔下真实的记录。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他都在这园子里待过。他在这里思索生与死,思索怎样活。所幸他思透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在园中观察过各种各样的人,看见过各自各种各样的命运,他给自己做过“好运设计”,他也曾想过“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他回忆过“我二十一岁那年”,也留下过“墙下短记”,他坦然地告诉人们“我的梦想”,也谈过“记忆与印象”。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寄托,是依靠,是朋友,而在史铁生不得不远离地坛后,他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此时的史铁生与地坛已不是人与物的关系,他对地坛的感情已经升华到“地坛在我心”的程度了。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史铁生的思想很有深度,在我们人生的不同过程,伴随着我们的阅历,读《我与地坛》总会有自己新的理解,总会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随血液流淌到全身各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