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第 48 章 ...

  •   玛丽恩把关于《肖邦》的通稿都定了时,只要《肖邦》首映一结束,这些对《肖邦》的赞美和夸奖都会出现在各大影视论坛里。

      玛丽恩是在《肖邦》上映前的一周才拍板了这个大胆的决定,用“首映”面对观众,用“点映”面对影评人的方式筛选出真正对《肖邦》感兴趣的同行,再在伪装成普通观众的同行对《肖邦》自带好感的影评人观赏完后,自己找人“带节奏”开始营销,让这些本想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的影评人也跟着一起发声。

      一部电影的首映结束,市面上大概会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半人觉得好看,一半人觉得电影本身有瑕疵,但是《肖邦》不会,至少在首映结束的48小时内,《肖邦》的评价只会有两种,好和非常好。

      玛丽恩在影院外忙碌,而影院内的弗格森则皱起眉。

      弗格森很少看电影,对电影的了解也只限于与他工作上合作的演员们的描述。

      电影开始之前,弗格森以为《肖邦》会是一部纪录片,他甚至从电影开始之前就最好了心理建设,准备当作一份工作来完成了。

      但当电影黑幕,第一声配乐传来,钢琴曲缓缓流出,弗格森就瞬间被吸引进那个带着点灰蒙蒙泛着斑斓艺术色彩的年代里。

      电影的最开始的片段是景物特写,铺着乳白色纱布的黑色钢琴、木质的桌椅、老旧的木窗外灰蓝色的天空冷淡却多情。

      然后是近景,一个老妇人坐在椅子上,在木窗旁的桌椅上写着信。

      电影的色调是灰蒙蒙的,让整个画面都看上去都有些阴郁和冷淡,但弗格森偏偏可以从冷淡阴郁的画面里窥见一种“缅怀”和“流逝”的艺术感。

      弗格森说不清楚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但是随着影片的推进,他对这种“流逝感”深信不疑,同时也让他清醒的认识到这并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切切实实的文艺片。

      对真实历史艺术化加工,并且带着主观且直白的情感流露。

      看到那一个个炫目但并不炫技的镜头,弗格森逐渐沦陷在那种低调优雅且疏冷的氛围里,直到男女主感情犹如春日惊雷后破土而出的春笋一般绽放在大银幕里。

      明明什么也没变,但又似乎什么都变了。

      镜头依旧疏冷淡漠,但镜头里的情愫和快要破出屏幕的青春的气息无处不彰显着一种“清纯”与“清冷”交替的美。

      弗格森深深皱起冷眉,但皱紧了的眉未等多久就又被电影里由内而外的“隐忍但肆意张扬”的纯感所打动。

      看到肖邦看见乔治·桑与前男友交谈吃醋的情景,弗格森也仿佛瞬间沁入了那个犹如青柠的清冷肆意的夏。

      玛丽恩的这部电影没有什么深层次的东西,故事的内容很简单,由肖邦人生中最重要的恋人的视角出发,展现她与肖邦的相识相知,一个肆意张扬、不服礼教,一个病弱矜贵、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旦碰撞,那就是层次丰富无比的视觉盛宴。

      看到最后,弗格森的心已经完完全全的沉浸到这种矫揉造作但却疏离冷淡的情绪里了。

      直到看到两人因为观念不和反复争吵,最后选择分道扬镳

      玛丽恩很会玩第一人称那一套,影片的最后,是肖邦在巴黎的冷清的公寓里,弹奏他为乔治·桑写的《升C小调圆舞曲》。

      旋律很美,但隐约能看见温和旋律下除之不尽的忧愁。

      门被敲了敲,熟悉的女声,病弱的肖邦骤然停止了挥动在钢琴键上的手,但回头却是无尽的失望。

      不是他想要的那个人。

      女佣敲门来为他送药。

      最后的最后,是病重的肖邦在病床上的回忆,独白。

      他说“我很后悔遇见她,但我也很庆幸遇见了她。”

      他没有说那个“她”是谁,但观众知道,见证了他们爱情的所有人都知道。

      .......

      影片结束,短暂的沉默后是爆发似的掌声,弗格森一边抹着泪一边鼓着掌,直到手都红了才最终停止,他回头看大卫·芬奇,却发现在来之前一直对《肖邦》抱有很大期待的大卫·芬奇此时的表情却有些古怪。

      也不能说古怪,只能说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表情,他平静的看着大银幕,眼神里既无触动,也无不满,直到注意到弗格森的视线后,才终于叹了口气,开始鼓掌。

      电影院人多,弗格森不方便问大卫·芬奇此时的表情是什么意思,只好憋着一肚子的疑惑走到停车场,上了车才问。

      “你对《肖邦》很不满意吗?”

      “?”大卫·芬奇疑惑的挑眉,侧眉看向弗格森。

      “我看你看完《肖邦》的表情不太对.......有些过于冷静了。”弗格森说。

      大卫·芬奇摇摇头。
      “我不是对《肖邦》不满意,恰恰相反,我觉得《肖邦》已经是传记片这一类型的天花板了。”

      见弗格森·唐没理解,大卫·芬奇又继续说,
      “《肖邦》是一部好电影,视听语言和故事叙述以及情感渲染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甚至在某些镜头上都可以称之为神作,但我认为他在《摩天轮》面前仍然有些失色。”

      “《摩天轮》?”弗格森疑惑的重复了一遍。

      “玛丽恩的上一部电影,美式文艺的天花板。”大卫·芬奇解释。

      “所以你的意思是《肖邦》没有《摩天轮》好?玛丽恩她退步了?”

      大卫·芬奇思考了阵,回答。
      “也不能够这么说,说实在的,在看到那个360度的镜头的时候我是被惊到的,这个镜头太美了,美到每一帧都是可以列入教科书上的水平,这距离《摩天轮》拍摄结束才多久,一年多她的进步能这么大其实是意见很令人吃惊的事情,因为她本身的起点就高,在她这个高度,每一个进步都需要千锤百炼才能移动分毫。”

      大卫·芬奇顿了顿又继续说“我说的《肖邦》在某些地方有些缺乏创新,但整体还是不错的,毕竟《肖邦》是部传记片,和《摩天轮》不一样,本身在立意和主题上的选择就少。”

      直到这时弗格森才明白大卫·芬奇的想法,大卫·芬奇是觉得《肖邦》立意不够深刻了。

      大卫·芬奇对《肖邦》的这种看法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位剧情片和广告片出身的导演,但弗格森不一样,他在观看《肖邦》前甚至都不怎么看电影。

      “大卫,我看你就是想太多了,谁规定的电影必须有很高深的立意?像我这种普通观众,对电影的唯一要求就是看到一个漂亮的故事而已,而这一点《肖邦》已经完美的做到了。”

      “或许吧。”大卫·芬奇耸了耸肩。

      电影究竟是讲故事,还是讲故事背后的长篇大论,这是自电影艺术诞生以来电影人不断争执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前者对,有些人认为后者对,但无可置否的只要“故事”讲的好,爱的人自会从“故事”里自觉的找“立意”。

      大卫·芬奇刚刚点燃发动机,便听到车载fm里玛丽恩的声音——
      “我认为电影不应该是对观众的一场‘洗脑’,为什么电影一定要有什么立意呢?我只是再讲一个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而已——”
      “故事是客观的,主观人看客观的故事才会产生各异的想法,也就诞生了所谓的立意。”

      车子路过海边,信号略差,发出沙沙的微鸣,大卫·芬奇换了个频道,这次是《狗镇》,拉斯·冯·提尔执导。
      “对的,首映《狗镇》获得了大成功!我认为《狗镇》的成功离不开它的立意,它的立意就是.......”

      大卫·芬奇挑了挑眉,点了根烟。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8-09 20:58:33~2021-08-11 23:15: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甜茶老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旋转~跳跃~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