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学习交流会 ...

  •   技校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外地的学生,是没有出路了,中考落榜,没考上重点高中才选择了技校。而有些地域被委培来的学生则是优中选优。这就造成了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均衡,这可有些急坏了抓教育质量的宋立春老师。

      宋立春老师是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一个微胖、皓首的老太太,一脸和气,长相富贵,如大观园中的贾母。周六上午没有课,她想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们做了一场关于学习的报告,或者类似交流会的活动。在开这个大会前,她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广告,在食堂门口、教学楼门口、学校门口,屈尊发放给学生们。但是,效果不大好,有的学生得到了广告,拿在手里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有的就随手一扔,弄得校园里乱七八糟,宋老师看到后,一张一张的拾起,再一张一张的整理,有很多女同学也帮着她拾起整理。看着这么多被随手丢弃的广告页,宋老师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她这个人有着一种倔强的意志力。

      “呦!老宋,这广告页被学生们扔得哪都是呀!”,孙大圣手里拿着几份广告页,递过来给宋老师。

      “嗯!可不是嘛!太让人心寒了,这些学生还不如上几届的了。”宋老师接过孙大圣的广告页。

      “也不能这样说!不是说嘛!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很多的事情都得看后劲,天才少年日后翻船的比比皆是。就比如说张晓永吧!那不是个天才,后来呢?当了个保安。还有一个叫什么来着?哦!忘了名字了,只记得他是个数学天才,后来当了个和尚,出家了……”

      “老孙,你能帮帮我吗?这周六,我想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们讲一讲学习方法,学习的意义等课程!我想让这些孩子们受到尽可能多的学习方法和熏陶,让他们以后成才,或者不至于成为社会的累赘,这也是咱们应尽的职责……”。

      “好!好!好!老宋,这个忙我帮定了,我就喜欢你这种性格,做事认真、不屈不挠。你可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个全厂都知道。我看这里的男生,就得强制性的让他们参加你的学习班,不参加不行。我马上写通知……”

      “老孙,可别强制,让他们自愿,周六那天我没有什么安排,学生们可不一定。他们不容易,大多数都离家在外远离父母……”

      “你不懂,你听我的吧!你要是不强制呀!一个参加的都没有,我敢打保票,分寸我懂……周六我也没什么事,有事我也推一推,帮你维持秩序。”

      “太感谢你了!孙老师。”

      “对了,你怎么没和阎老师讲一下你的计划呢……”

      “我哪敢跟他说呀!那个孩子你还不知道吗?咱们看着他长大的,他的管理方式方法我是不赞同的。”

      ……

      宋老师原来是工厂里的工人,顶工接了她父亲的班之后,在机车联合车间做搬运工,那个时候正是凤山大地震之后,她父亲被砸死在工厂里,她是满含悲痛来接她父亲的班的。1977年恢复高考,她不顾及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参加了高考,当时虽然落榜了。但是第二年她终于考上了。去了西南交通大学,学习火车制造技术、工艺。毕业后又回华北火车制造厂工作。机械方面著述颇多造诣颇深,她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成功者,当时工厂年经人学习的榜样。

      重要通知
      宿舍全体同学请注意,为了活跃在校生学习、文化生活。教导处决定于本周六——9月28日给同学们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文化交流大会,由宋立春老师主持,地点是学校大礼堂。
      届时请96届住宿生、走读生全体参加,不得缺席。95届、94届也可以参加。
      学生科
      1996年9月23日

      “重要”、“不得缺席”等几个字是用醒目的红粉笔写得,而且字体还加大加粗了一号,很显眼。一看就是孙大圣写的。围观的有很多人,乱糟糟的。

      “我们宝贵的礼拜六呀!我还得上电脑厅呢!”

      “可以请假吗?”

      “你眼瞎呀!上面不是写着嘛!‘不得缺席’……”

      “周六我得洗衣服,买日用品……”

      “我宝贵的礼拜六呀!我都习惯了每星期要睡一天过‘冬眠’的……,我上哪儿说理去呀!”

      “你把宋立春枪毙了呀!”

      ……

      周六很快的到来了,这件事还是让阎主任知道了,他让每个班由班长带队依次入场,礼堂非常大,上两届的师哥、师姐也有来参加的,都坐在礼堂后面。人非常非常的多,有很多同学都没座位,只能站着。

      阎王真能压阵,在主席台上一站,在场的学生们立马鸦雀无声,宋老师坐在主席台的讲桌后,吹了吹话筒,一会出现的啸音,这种情况可能要调节一下话筒。阎王俯下身在讲桌边上调,慢慢的啸音小了,消失了。宋主任吹了吹话筒,示意可以了。孙大圣搬了一把椅子坐在礼堂后面,出口处抽着香烟,一条腿搭在一把椅子上。

      “好了,可以开始了。”宋才师示意阎王。

      “同学们好,我是宋立春,是咱们教导处的主任。这位也是教导处的副主任阎老师,后面的大家都认识,是学生科的孙老师,我们都是在利用自己宝贵的私人的时间给同学们进行一场关于学习方法方面的交流会,希望能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等等各个方面有所帮助。希望来的同学能够有所收获……”

      “大家好好听,有笔有本的拿出来记一记。”阎王爷说着,走下主席台。

      “同学们,都爱读书吗?都会读书吗?”宋老师问在坐的同学。
      “爱!”
      “会。”
      “不会。”
      “喜欢。”
      “不爱。”

      ……

      阎王寻着声望去,他听到了不和谐的声音,走了过去,一把採住了王超的头发。

      “诶呀!诶呀!疼、疼、疼……老师,我错了,错了……你撒手,撒手……”

      “晚了,你不止一次了,我已经认识你了……”

      王超被阎王爷揪了出去。同学们都被镇住了,全场又一次鸦雀无声。宋老师站了起来要制止,已经晚了,人已经被揪了出去,为了大局,宋老师又坐下,继续讲。

      “我先讲述一下我的人生经历吧!”她环视了一下全场。

      “我是七七年进厂,一进厂,就在工厂当搬运工,可以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苦,当时我的体重很轻,别看现在是个胖老太太了……我是顶工,顶我父亲的工上班的。七六年大地震,我父亲晚上在厂里值班,因工牺牲。家里弟弟妹妹好几个,母亲还被地震砸截瘫了,一家人的生计都落在了我一个人的身上,当时压力山大……”

      讲着讲着,她声泪俱下。

      “……七七年恢复高考,七八年没考上,七九年我是顶着压力参加了高考,反对我的声音太多也太强烈,但是我都克服了。考上了,我就去了交通大学习……”

      她讲到毕业,又回到工厂,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火车制造上如鱼得水,被工厂重用,她又喜从中来。这就是宋老师基本的经历,从搬运工成长为技术员,从技术员成长为工程师……在当总工程师的过程中又利用工作之余到技校教授机械学原理。如今,退休了,又被技校返聘在教导处当主任。

      期间,夹杂了一些与同学们的互动,她接着又讲。

      “同学们,如果你们拿着本和笔的话,请拿出来,下面我要讲授一下我个人的学习经验与学习的艺术。”宋立春老师站了起来,发现很多学生没带文具,她说:“能借的就借一下,我这里也有白纸,每列的头一名同学当代表,来我这里取白纸,发一下。”

      宋老师想得可真周到。她接着开始讲正题: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才,也使一些人读了大量的书却食而不化整日疯疯癫癫,走火入魔。就读书而言,也是有方法而论的,读书实际上就是一门艺术,但是呢!一谈起艺术,人们常常会想到的是画家的画作,书法家的毛笔字,舞蹈家的舞蹈,作曲家的音乐、歌曲。比如:清时上河图、兰亭序、四小天鹅、黄河大合唱等等,然而,读书也是艺术,这种艺术却往往被人忽视。

      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对自然物及科学,凡人所制作的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宋老师拿起了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把艺术的定义写在了黑板上。
      “我这么说大家能理解吗?”
      “理解。”
      ……
      接着又讲:
      “这是艺术这个词汇辞海上的定义。但是,艺术,也指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读书学习和衣食住行一样,是人类最普遍的活动。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的全部智力将组合在一起,同书本进行化合,产生一种奇妙的作用。善于读书的人,是经过他们那种创造性的读书方法,而进入一种艺术境界。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人类的全部生活,会在书本上有条不紊的留下印记,咱们汉人是发明书籍最早的民族,一般给人们造成错觉的是好像在春秋战国时代才有书简,书简是用竹、木经过加工处理而制成的,但是技术是有传承的,从这里讲,那么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之前就有书简了,这很好理解,有人说这不可能,出土的文物里只有春秋战国时代才有,所以春秋战国以前没有,那么我说:
      第一,春秋战国以前的书简是在出土的文物里,考古工作者还没有找到。
      第二,书简是竹木制品,本身就不怎么好保存,即只能保存一段时间,几十年,或几百年,但是,超出了这个限度就会腐烂,出土的文物能被发掘是在特定的地理或物理环境下,为墓主人修建坟墓的工匠已经处理过墓穴或不经意使墓穴偶然产生了真空状态才保存下来的。但是,比春秋战国更早的书简没有那么幸运早已经烂到土里了。大家也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用药水浸泡的书简已经烂得不成样子。那么如果这书简原封不动,再经过几十年或几百年不就烂成土了嘛!

      自从书籍被我们汉人的祖先发明以来,人类知识的储存和教授,便有了极为有力的工具。据文献记载,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代,我国已有了典籍。《尚书多士》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西周和春秋时代的典籍,据说已日益增多,并且有了专门管理典籍的官吏和藏书的府库。

      从书里,人们能迅速汲取人类几千年所积累的知识,使智慧的发展一日千里;能冲破时空的局限看到世界及世界的过去,看到我们汉民族的历史,使视野的广阔增加万倍;能超越独自思维的单信道联系,从几辈人中获得海量信息。可以豪不夸张地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知识的飞速积累和膨胀,读书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手段。一个人不读书,就只能用一条腿在成才路上蹒跚而行。正因为如此,书籍吸引了人类。古时侯,孔夫子反复读《易经》,连穿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磨断了三根,韦编三绝的典故就出在这里。白居易读书读得口舌生疮,胳膊肘磨破长茧,仍然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有味。

      倘若有人问你:‘你会读书吗?’也许,你会感到差异,只要是认得字的人,哪个不会读书?翻开书,一个字一个字的挨着读不就行了吗?

      乍看,确是如此,七岁小孩就能念书。然而,能读书和会读书,并不是一回事。我国南北朝时,有个学者叫陆澄。他从小好学,相当刻苦,青灯黄卷,皓首穷经,“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可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书中的道理;他想编写一部《宋书》,一辈子也没有完成。当时另一位学者,尚书左仆射王俭和他开玩笑说:“陆公,书厨也”。你能说他会读书吗?

      还有一些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只能成为书的奴隶。晋朝左丞傅迪读书很渊博,因而瞧不起读书少的刺史刘柳。刘柳讽刺他说:“你读书虽多,只能算是书簏罢了。”书簏:也是盛书用的竹箱,唐朝文学家李邕的父亲李善,读书贯通古今,精于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释搞得不错。可惜他缺乏创见,只能为前人所注,也被称为“书簏”。你能说他会读书吗?
      可见,能读书未必会读书。古今中外,“读书破万”的人太多了,然而“下笔如有神”的人却寥寥无几。汉朝哲学家王充就发现了这种现象,他把受过教育的人分成四等:
      第一是“鸿儒”,即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兴论立说”的思想家;
      其次是“文人”,即能“采拮传书,以上书奏记”,能用历史知识从事政治工作的人;
      又次是“通人”,仅能掌握一般知识,“以教授为人师”,不能创造新的学问。
      最低的一等是“儒生”,他们在学问上仅“能说一经”,知识既窄又寡。
      王充的分类法也许并不怎么科学,但毕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会不会读书,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大不一样的。
      书人人会读,方法却是各异,我认为方法优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正确的方法是读书的捷径。就比如司空见惯的骑自行车,人人都会骑,但是自行车运动员在速度方面常人是难以相比的,自行车杂技演员能使车技成为一种艺术,一般人只是骑骑而已,如果逞强非要按着杂技演员那样骑,那么就会跌断了胳膊或者跌断了腿。同样是读书,会读的人读得又快又好,一般人也只是能读而已。这是为什么呢?我再给大家一个启示,对于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路,让你们去走,找目的地你们是不是很容易去找到。而对于不熟悉的环境,路等。让你们去找,是不是容易找错,或是找对了,效率也超低。书也是一样的,初中的语文书再让你们读,是不是读得很快呢?可以回家,找到书试一试。陈永刚,你读的小说快,过来,给大家讲一讲是为什么?上台来。

      大熊猫行如风的走了上来。一口京腔京韵开始讲了起来:
      “在坐的各位学弟、学妹,以及后排的学哥、学姐们,大家好!我是辆六班的陈永刚,很有幸在此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欢聚一堂,我们班的都知道我读小说读得快,基本上一天一本,或者半天一本吧!实际上这都是有套路的。开始我读小说也读得慢,我想我读小说读得快的原因是因为我读得小说多了,才读的快。小说都是有结构框架的,武侠的结构就与都市言情的不同,游记类就与穿越类不同……”大熊猫是滔滔不绝。难道他是有准备来的吗?打了草稿?

      与陈永刚的互动完了之后,宋老师继续讲道:

      “永刚同学讲得很好,我再补充一点,很多时候读小说,不是读小说,而是看小说,读娱乐类的书籍都是泛读。但是学习类的,就不能这样了要精读了,还有,读书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这样的读,而是要以意群为单位,如果开始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首先要以词为单位来读,以词为单位读,肯定比以字为单位读要快得多……”
      ……
      讲到这儿,我再啰嗦一句,就读者而言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读者好比计时沙漏,读书象沙子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无所获。
      第二类读者如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甚至还变脏了。
      第三类读者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豆渣。
      第四类像是书山中的矿工,把矿渣丢在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读书行家里手呢?怎么才能成为书山中的矿工呢?实际上这是有方法的,当然了,方法有对有错,用错误的方法读书,无论如何努力,成果也不会提升。读书的成果,会因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以往大家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时,却很少对读书方法作较深入的讨论。

      首先,态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态度很重要,我们在读书上要像饿狼一样扑在书上,要有疯狂性。这种心境中外名人大体上都有过,只不过在表达上,品味淡了一些,也就是说,没有那么直截了当,都是用含蓄的表达,比如说,普希金读书“忘记了世界”;陶渊明读书“欣然忘食”;杜甫读书“沉醉其间”;歌德读书“得到无限的享受”,这些就不能用单纯的求知欲来解释了。说直白些,就像饿狼一样扑在书上。

      有些人认为读书是极其枯燥乏味的,翻过一页,不是想到还会有更精彩的下一页,而是庆幸又少了一页。两种状态,产生两种效果,后一类症结,在于没有掌握读书的艺术,读书变成了难以忍受的负担。
      说到这儿,引入正题,读书,之所以是一种艺术,是因为读者在读书时,要按照认识规律,在自己良好思想素质的支配下,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调节读书方法,正确进行时间统筹,把把握好时间,掌握好进程,调节好节奏。然后,感官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人与书本产生一种综合性效应。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行为过程。

      当你得到一本书的时候,你就应该问问自己,我愿意象书山中的矿工那样工作吗?我的镐是否锋利无比?我是否充分做好了准备?别觉得这个调节心情的行为很费事,即使觉得费事,也要把这几个问题在自己的脑中过一遍或说出口,说一遍,因为这对你是十分有用的,你所要寻求的宝石就是著书者的思想和意境,他的言辞犹如石头,你要得到宝石或金属就必须敲碎石头并将宝石拾起,将含有金属的矿石熔化。你的镐就是你自己的心智,镐的锋利成度就是你过去所掌握的学问,即鉴赏力,你的熔炉就是你自己的思考力,熔炉里燃起的火就是你的灵魂,如果你没有那些工具和火,就别指望能得到优秀著者的真义,在你能聚集一小颗含金属的矿石以前,你常常要最锐利的、精细的镌凿和最耐心的熔解。

      好了!同学们,时候已经不早了”宋老师看了看手表。
      “现在已经12点了。请同学们有秩序的出场,去食堂打饭。一排一排的走,先让后排的同学起立,有秩序的出场。好!谢谢同学们的聆听。好……”

      我坐在了后排中间位置,我是耐心的听完交流会的内容,但是还觉得不够,317宿舍的宿友我走得最慢,我说:“你们先走吧!我一会儿去找你们去。”
      亮哥看了我一眼,“不饿呀!那我去宿舍把你的饭盒拿下来吧!”
      “中。顺便给我拿个笔记本……”

      我的耐心,使我非常受益,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一看人走得差不多了,我向主席台走去。

      宋主任正收拾笔记本,我有点胆怯的走向讲桌,对宋主任小声说:“老师,笔记能给我一份吗?”
      “就一份,昨天匆忙整理的,可能还有错字,你如果要的话,我再整理一下吧!”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看着我求知的眼神。
      “这样吧!今天是周六,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你先拿去看,周一你给我。你要是要的话,我再重新整理一份新的给你。”
      我高兴的接过宋老师的笔记。
      “谢谢宋主任。”
      “你叫什么名字?同学。”
      “赵光艺。”
      “好的,光艺同学,回去仔细读读、看看,我想你会受益的。”

      这次的学习交流大会,主要就是教授学生如何学习,主要就是学习方法的交流。爱学习的人会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爱学习的人视学习的机会为浪费时间,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比较便捷的方法,我感觉我这个人是属于声音学习类型的人,每次读书,我都能体会言语中音韵的乐趣,尤其是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这就和语文老师王利民上次说让我们去体会一样,读一篇文章,有嘴部肌肉、眼睛、声带、大脑、肺、横隔膜等各个组织器官的协调动作,当读出声音时,一部分声音通过头部肌肉、骨骼直接入耳,一部分声音通过空气入耳,这是监视器官-耳朵在工作。声音再进入大脑,它们在大脑内产生生物化学反映。这是从机理上理解的。我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写在了笔记本上。

      操场上,同学们有打篮球的,踢足球的,跑圈的,人真是很奇妙。李伟剑从后面跑了过来,他拿着乒乓球拍子。
      “去打两场吗?”
      “走呀!你参加了宋老师的大会了吗?”
      “参加了!”
      “对学习有什么体会?”
      我们一边向乒乓球台走去,一边闲聊。
      “学习,和吃饭、拉屎没什么两样!学,就是吃;习,就是拉屎,不过就是输入,输出而已……”

      李伟剑的话说得很粗俗,但是让我刮目相看,王利民、宋立春、李伟剑他们都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场景,个性的角度来审视读书、学习,在他们口中能说出不同的观点与结论。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美术老师让他的学生们画洋桃,其中一个学生画了一个五角星,这个学生还受到了美术老师的批评,“我让你画洋桃,你怎么画了一个五角星呢?”老师愤愤的说。
      “老师,我看到的洋桃就是这个样子的,不信你来我这个位置看一看。”
      老师来到画五角星的同学的位置上,才恍然大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