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其实小皇帝没猜错,摄政王确实有篡位的想法,而且在先帝还在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

      那是他去北境的第一年,他十五岁,正是意气风发,想做出一番成就的年纪。结果他那点少年人的意气还没全部展露,险些就被先帝扼杀在摇篮里了。

      他是武将世家,定远侯也是他家世袭罔替的爵位。之所以封为定远侯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侯,就是因为他太太太爷爷是大渊第一位荡平北境的将军。他太太太爷爷的母亲,是大渊的长公主,也是大渊的开国功臣之一。太太太爷爷的父亲和他母亲是同袍。他太太太爷爷从小就是在边境跟着父母长大的。

      虽然当时的大渊统一了天下,北境却一直不安生。那时候的长公主和驸马没有选择继续位大渊效力,而是直接将兵权交出,跑到江南去养老了,但却把儿子留在了北境,继续对抗狄人。

      有一晚北境的狄人突然夜袭,他太太太爷爷领了八百轻骑迎战,那时候他太太太爷爷虽然已经跟狄人交过很多次手了,对他们的实力和弱点都有了解,但这次夜袭交手却是他第一次独自带兵行动。他依据地势而行,将狄人打得落花流水,北境的狄人消停了几个月。

      接到捷报的太祖皇帝大喜,他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多年没见过的外甥竟然如此有为,当即擢他为校尉。后来他太太太爷爷数次同狄人交手,最终将狄人打得俯首称臣,不敢再来进犯大渊。太祖皇帝见他有如此才能,任他为主帅,镇守北境,封为定远侯。太祖皇帝甚至说出了“只有定远侯一脉在,北境才能安定”的话。

      摄政王作为老定远侯的嫡长子,不像其他承爵的世子是在北境长大的,而是在京城长大的。那会儿他就是个招猫逗狗纨绔,他爹让他去北境,他始终不肯。因为他爹远在北境管不着他,他娘又不舍得他去北境,所以这事就一直拖到了他十五岁那年。

      那年他爹终于忍不了了,特地从北境赶回来,拎着他去了北境。他爹骂他:“你不去北境历练,将来怎么独当一面,镇守北境?等敌人打过来时现翻兵书吗?”

      当时年少轻狂的摄政王信誓旦旦地对老定远侯说:“那些兵书我都翻烂了,兵法我也全都倒背如流,有什么不能镇守北境的?”

      老定远侯被他气得胡子直翘:“你要是跟赵括一样死在战场上也就罢了,要是因为你,北境失守,你就算是能活着回来,老子也要打死你!”

      他指天发誓:“只要我在一天,北境绝不可能在我手里失守!”

      老定远侯不再和他辩驳,只是冷哼了一声:“你最好说到做到。”

      然而,也不知道是他时运不济还是因为别的,他去北境那年,狄人联合了匈奴人,想要一举占领北境。

      匈奴是从第三朝的孝宗皇帝,也就是小皇帝的爷爷那时兴起的一个部族,最开始他们和狄人是敌对部族,两个部族经常争抢地盘,相互厮杀,大渊坐山观虎斗。可是到了孝宗皇帝晚年,两个部族像是统一了意见,化干戈为玉帛。当时的北境主帅见他们和解了,只觉得不对劲,便时时提防,但匈奴和狄人却一直没有动静。

      直到先帝时期,两个部族和解后的第十二年,匈奴和狄人联合起来,开始朝大渊进攻。

      两个部族来势凶猛。但就在几个月前,先帝将原本的北境驻军抽调走了一部分,并入京城的禁军,派了一部分他要去避暑的行宫,另一部分留在身边跟着他为他护驾。老定远侯会回京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从先帝手里要回这些兵。但是先帝怎么都不肯松口,只说北境安定许久,不需要那么多驻军。

      结果就是当匈奴和狄人打过来时,北境驻军不够。纵使老定远侯再有准备,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定远侯一边排兵布阵,一边给先帝上书希望从西北和东北调兵。

      当时的摄政王被老定远侯派去跟着振威将军在左路,摄政王领了一支小队,在布设埋伏的时候遇见了匈奴人。

      见匈奴人围了过来,他们又无处可躲,也管不了什么埋伏不埋伏的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

      当正面跟匈奴人交手的时候,摄政王才知道原来自己那点花拳绣腿真的不够看,读的那些兵书也不能灵活运用到其中。

      但摄政王还记着自己跟老定远侯发的誓,纵使匈奴人凶猛,他也没有退缩,提着木仓便朝匈奴人刺去。当援兵赶来的时候,他们这一小队皆身负重伤,好在无人身亡。摄政王负伤惨重,他被匈奴人一刀砍在了左肩,后背也被划了一个血口子,身上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伤。军医看了都感叹摄政王命大,后背那一刀就是朝心口去的,要不是躲得及时,说不定就折在战场上了。

      摄政王被救回营地的时候,老定远侯和其他将军还在战场上和敌军厮杀。摄政王刚包扎完,先帝的旨意就送来了。

      先帝拒绝了老定远侯要调兵的要求,并且说自己相信老定远侯一定能力挽狂澜。

      摄政王听了先帝的旨意,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从北境飞回京城撬开先帝的脑袋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东西。

      不过最后老定远侯确实力挽狂澜,但北境驻军死伤惨重。

      先帝在行宫避暑结束,将调走的北境驻军又派回了北境。

      摄政王看着回来的北境驻军,心里想着,我家老爷子会打仗,在民间声誉不错,还有一丝丝的皇室血脉。当朝皇帝这样对待为他镇守边疆的武将,老爷子怎么不考虑不考虑自己当皇帝呢?

      当然他和老定远侯说完这个想法的结果就是他又被老定远侯臭骂了一顿。要不是看他身上还有伤,老定远侯八成还得揍他一顿。

      摄政王从老定远侯的帐子里出来,他想不通老定远侯为什么这么愚忠。他看着京城的方向,心道:老爷子不愿意,那我来总行吧?

      从那天开始,他便成天跟在老侯爷身边,每一次敌军来袭他都上阵同敌军对垒。直到四年后老侯爷去世,他承了定远侯的爵位,接手了北境。也是在接手北境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第一次上战场时差点折进去,背后还有先帝的手笔。

      摄政王与老侯爷不同。老侯爷无论是行军还是治下都颇有些中庸的意味,而他却比老侯爷激进得多,接手北境后他又新增了许多军规条例,对匈奴人和狄人也比老侯爷更凶狠。

      同时他也提防着先帝。但是先帝似乎是发觉了若是动了他,就没人替自己守北境了,因此一直没把他怎么样,也没收回他的兵权。

      直到两年前他被先帝召回了京城,要他在京城长居。

      先帝拉着他的手,情真意切地同他说现在北境安定,他也是时候该修养了。

      当时的摄政王听了在心里冷笑。他今年不过二十二岁,同一个二十二岁的军士说要他修养。先帝的目的昭然若揭。

      但是摄政王怎么可能任先帝摆布。他开始出现在朝堂上,并同朝中的寒门结交。

      先帝少有的做的几件好事之一便是驳回了世家不允许寒门子弟居朝中高位的请求,但这也加剧了世家同寒门子弟的矛盾。

      自从孝宗朝开始,朝堂上的寒门子弟逐渐多了起来,而且有不少居于各部重要职位。京城世家觉得这些自己向来瞧不起的人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便开始打压寒门子弟。但是如今朝中出身寒门的人占了将近半数,他们怎么可能任氏族打压。

      摄政王是第一个主动同寒门子弟交好的世家。

      那些出身寒门的大臣最开始并不信任他,但是摄政王的为人举止一点点打动了他们,渐渐的,不少寒门大臣选择站到了摄政王的后面。朝堂上世家和寒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直接形成了以摄政王为首的新派,和以老牌世家右相为首的老派,其余哪派都不凑热闹的人就成了中立。

      先帝此时对此已经没兴趣关心了——在他南下出游的时候,有个内监引荐了一位方士到他跟前,称这位方士的丹药能延年益寿,还有些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手段。这对于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先帝来说,无异于打瞌睡送了枕头。从那时开始,本就懒政的先帝变得更甚,停早朝都是家常便饭。

      那个内监其实是摄政王安排的。自从摄政王接手了北境之后,他便挑了人送进了宫里,安插在先帝身边。那所谓会长生不老术的方士,都是摄政王一手安排的。到驾崩之前的半年,先帝已经对那方士的丹药产生了依赖性,若是不服用便觉得不舒爽。

      四皇子给先帝下的毒损坏了先帝的根基,但是因为丹药确实有一些强身健体的功效,先帝解了毒之后没觉得怎么样,但是身体内里却渐渐开始衰败。先帝能在今年驾崩,不只是因为丹药,四皇子下的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摄政王本来是想让先帝苟延残喘地活着,让他眼睁睁地看着最喜欢的权势最终落到了自己手里。他没有立刻杀掉先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只要先帝活着一天,他就绝不可能将松口将皇位传给太子或者其他皇子,这样也能为自己的大计多拖延一些时间。

      结果先帝的身体扛不住丹药那么猛烈的药性,再加上太子和其他皇子的死讯接二连三地传来,对先帝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最终先帝还是没熬过这个夏天。

      小皇帝是摄政王的计划里一个算不上变数的变数,因为他原本以为最后即位的会是太子。

      小皇帝从不参与朝政,也没有官职,摄政王对他的了解基本为零。只听说小皇帝一无是处,也不招先帝待见。他第一次单方面和小皇帝见面是在去年除夕宫宴上,他坐在小皇帝斜对面。小皇帝的母亲当年是江南鼎鼎有名的美人,不然也不能被先帝看中选入宫里。看着小皇帝那张浓丽的脸,摄政王当时心里阴暗地想着:燕王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脸还不错。之后他便再未注意过小皇帝。

      再次见到小皇帝,是先帝驾崩那天。他也没想到先帝那几个常在朝堂活跃的子嗣能斗得一个不剩,最终得利的竟是这个不声不响的六皇子。他看着小皇帝装模作样地在先帝床边演了一通,心里不由得开始怀疑这些皇子的死,背后是不是都有这个燕王的手笔。

      然而这几日调查到的结果告诉他,那些皇子的死和小皇帝没有半点关系,他大概率只是一个会哭的花瓶罢了。

      而且这个花瓶动摇了摄政王要篡位的决心。在小皇帝跟他提起自己要整治西北的那一瞬,他突然觉得要是这个小花瓶继续当皇帝,好像也不错?当然另一个动摇摄政王要篡位的决心的原因是——他这两日帮小皇帝批奏折,低头低得脖子疼,久坐之后也不太舒服,然后他就没那么想当皇帝了。

      小皇帝没想到就是这么两个简单的原因动摇了摄政王要篡位的心,他要是知道了恐怕会怄死。他坐在椅子上心不在焉地看着那本书,寻思着将来西北整治完,怎么才能把整治西北是摄政王以及其他臣子的功劳,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件事让百姓都知道。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 6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