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第五十一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
-
第二日,紫宸殿内。
范平熙和杨仕泰认为不宜大动干戈,让北疆再起战乱,依旧主张怀柔政策,可萧疾、辛焕辰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鞑靼早晚是心腹大患,应该尽早除之,而陆言也主张出兵,只是应该慎重。
范平熙陈述道:“陛下,昔孟子谏梁惠王曰,‘天下百姓无不盼能有不嗜杀,不好战的君王,若真有这样的仁君,万民归心,天下大统。’臣以为还是应该以怀柔政策为先,以王化教之。”
“左相此言差矣!”陆言反驳道:“左相说为政要宽仁,不愿见烽烟起,白骨堆,不愿轻起战端,难道王道教化就能使鞑靼人归心?”陆言看了看御座上深思的皇帝,继续说道:“臣以为,天下的百姓当然想安居乐业,不起战火。他们喜欢不爱杀人的君王,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可以保护他们的君王,他们只会归附于能让嗜杀者惧怕并臣服的君王,而绝不会归附于对嗜杀者退让的君王。”
武皇帝开口道:“传旨天章阁即刻拟诏,整饬三军,命太子监国,朕要御驾亲征。”
众臣听罢,一片哗然。
朝臣们觉得此事不妥,因为鞑靼不过是一个夷狄,不配皇帝亲征。为了不让皇帝亲征开战,朝中大臣互相争论了起来。
“请陛下三思!陛下亲征,虽可激励士气,使将士各个奋勇人人争先,臣等由衷感佩。然而兹事体大,应从长计议,今日断不可草率拟诏啊!”杨仕泰首先反对道。
“朕亲征,只为激励士气一图?朕自起兵开国以来二十余年,领兵征战大小数十战何曾畏惧?又何曾听闻过有败绩?满朝武将有几人能有朕经历的战阵多?卿是朕昔日的军中司马,怎么忘记了这事?”武皇帝眼神凌厉质问道。
杨仕泰擦了擦头上不停冒出的冷汗,不知该如何回答。武皇帝不禁冷笑出声。
范平熙道:“陛下,此战非同寻常。若胜,大秦从此高枕无忧;若败,大秦便要从头再来,休养生息,且虚耗民力,户户哀鸣,更是得万骨枯,只有惨败的屈辱。”
朱玠趁机言道:“陛下若是担心前方战事,可以派大臣监军,未必都要亲临前线指导。”
陆言反驳:“朱相莫非忘了,前朝南奕太祖正是以史为鉴,以防内乱,将调兵,带兵之权分开,使内政不受带兵将帅之胁。但一旦外战,临阵之将,常无法及时调整兵力,而监军又不通军情,层层上报,调令到达之时,情势已然变了。”
辛焕辰说道:“臣曾跟随陛下征讨西辽,陛下之韬略胆识皆胜于诸将,陛下亲征必是征讨鞑靼的上上之策。只是国家大政,非只征讨漠北一件。陛下身系全局,以身犯险,万一稍有闪失,必将引发动荡。臣恳求陛下三思,至少今日暂且不要拟诏。”
“世上并无完全稳妥之策,不过权衡利弊而已。朕亲征,也并非冲锋陷阵,闪失的可能甚小,但是利好极大。况且,北伐女真,征讨南奕,西辽,朕曾几次亲征,这危险与利好朕早已衡量过,做出过选择。今日,朕不过是遵循旧事而已。”
众臣哑口无言,此时萧疾走了出来。
“陛下。”
“萧疾,朕知你想说什么。在朕亲征之前,朕会下诏,命太子元徵留守长安监国。”
萧疾劝谏道:“陛下,前朝皇帝亲征是为了弥补兵制之弊,可微臣记得自陛下登基伊始就一直在改革前朝兵制,实施强兵之法,所以现在并不同前朝那般需要陛下亲征弥补弊端了。”
武皇帝却继续反驳:“朕当日实行强兵之法就是为了后世子孙。朕能上战场,太子也能,不代表后世子孙都能。况且……朕记得十五年前南奕出兵北伐欲收复被我所得淮南之地,还是你劝朕御驾亲征,才有顺昌大捷。怎么今日你却反对朕亲征?”
“陛下……”
“众卿不必再多言了,朕心意已决。”武皇帝说罢,对着众臣说道:“着太史令诸葛瑄主笔,范平熙润色,今日日落之前,必须将亲征和命太子监国的诏书拟好。”
“臣遵旨。”
就在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只见一道蓝色的身影正一点一点摇晃着他的小身子走进来。好不容易扶着门框跨过门槛,小家伙有些累了,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叹了口气。休息了一会儿小家伙决定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武皇帝装作没看到的样子,只是嘴角的笑意出卖了他。范平熙等人也察觉到了有人进来,看着武皇帝的表情猜测多半是永宁王来了。
如今所有皇子公主都已经成婚出阁,他们就算来找陛下也会有内侍通禀,更不会在此时进来。那么就只剩下仅仅四岁的永宁王能在议事时进来,还不会受到恪守宫规,严于律己的陛下的责难。
正如他们所猜测,来人确实是永宁王李愥。
小糯米团子沿着紫宸殿的墙壁一点一点走过来。他在快到武皇帝身边时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服,随后走到皇帝腿旁。
“皇爷爷。”
小家伙伸出短胖的小手拍了拍武皇帝的大腿,仰着小肉脸示意皇帝抱他坐上去。武皇帝一改刚才严肃的面孔,一脸笑意弯腰将李愥抱起来。他捏了捏李愥可爱的小脸,随后继续一本正经地和大臣议事。
窗外落叶坠地,声响细碎。李愥很懂事,并不吵闹,只是静静地坐在武皇帝的腿上低着头,逐行逐字细细念读案上摆放的之前翰林院汇编呈上的诗赋、杂文、策论。
就在这时,从窗外吹进来的一股风,将御案上的书文吹散四方,随侍的蓝廷玉见状忙命内侍上前收拾,内侍好一番忙乱才重新收检整齐,码回皇帝案头。谁知李愥却爬到桌边,将那沓书文翻来理去摆弄许久。武皇帝看了,以为他在玩耍,便未曾在意,可看了一会方才发现,他竟是凭着只看了一遍的目录顺序,将已被打乱的桌案书文重新排齐,数十页一份未错。
武皇帝为此甚是惊喜,重新将他抱到膝上,对着座下群臣道:“望朕诸孙,皆如永宁王。”
武皇帝的这句赞誉对于年幼的永宁王来说是福运还是压力,不到最后当然不能定论,但至少足以说明幼年李愥的速阅快记之能,远远超越了常人水准。
武皇帝看着坐在他腿上的李愥问道:“愥儿,皇爷爷问你,你觉得身为男儿是不是应该征战沙场,报效国家?”
李愥想了想,只说了一句话:“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武皇帝闻话,冲着下站群臣笑道:“众卿都听到永宁王说的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值此之际,凡我大秦男儿皆当以身作则马革裹尸。朕身为大秦天子,一国之君,万民表率更应该身先士卒。鞑靼已经不是以前的鞑靼了,现在的鞑靼元气大伤,早已不复曾经的骁勇善战。何况我大秦将士也是勇悍善战之人,如今四方都向我大秦俯首称臣,鞑靼也不能例外。朕此生不仅要完成天下一统,更要为子孙后世永弥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