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辽东 ...
-
永历二年四月,因太上皇崇祯驾崩,天下服丧。至辽东,军民皆缟素。祖大寿白日强打精神处理军务,夜间则悄悄紧锁院门,取出香烛纸钱对天祭拜----他自然不需要偷偷祭拜先皇。
眼见着纸钱被烧得乌黑成屑,祖大寿只觉得心境也与这死灰相差无二。二十年来家国,他恍惚觉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是了,天启五年,熊经略传首九边----袁大人悲愤之极,也不管不顾,私下祭祀英灵----
现如今----
祖大寿惨笑一声,将一碗酒水泼洒于地,喉中哽痛,默道,袁兄……你,受冤屈了。
酒的辛辣香甜,竟刺得他眼眶生痛。他极力抬头,希望能看到繁星漫天,但阴沉沉天幕压得人几欲窒息,什么也没有,他又努力回忆起了当年崇祯巡视辽东时,弟兄们摆酒接驾,大碗大口喝得多痛快----
那时候,那时候。
他永远都记得,数次看到过,盔甲戎装的袁崇焕,与皇帝崇祯站在城头,二人谈笑间,指点江山,阳光也从他们那方升起,灿烂地照耀在大地上,他们气魄恍如神祗,让众人胸壑间横荡自信----那般君臣厚谊,袁崇焕又怎么可能做出弑君之举?
不过是……朝廷的掩人耳目罢了。祖大寿紧紧握拳,他只悔恨,没有亲自带领辽军一并入京护驾,那样纵使一道死了,也不是个糊涂鬼!
一日之内,两条震天噩耗传来辽东,将领们皆知京中局势大变。满眼白花花丧服,一派气氛悲痛中,更有对来日的忧惧之心----朝廷对他们表面安抚擢升,一切未变。但私下谁都知道,辽东诸人的靠山,彻底倾覆,灰飞烟灭。
想到来日,祖大寿更是心煎焚痛,但他最终,含泪又祭奠了几杯,跪下三叩首道,袁兄,你在天有灵,且保佑咱们这些弟兄,能痛痛快快死于沙场上,满腔热血喷溅于地,才不枉军旅一生罢----与其死于朝堂鼠辈之手----
说到此,他涕零不已。夜风幽幽,吹碎灰屑,吹得香烛忽明忽灭如鬼火悠荡----竟最终簌地灭了。
祖大寿绝望四顾,浓墨黝黑的夜色一望无际,仿佛昭示从此再无半点希望和光明。
五日后,去京城打探虚实的吴三桂,终于归来。祖大寿急忙召他私下询问。这一问,纵然他是个粗人,却也觉得,吴三桂三魂六魄,仿佛被人吸了一半后,又硬生生被附上了孤魂野鬼----这个外甥性情,都不大一样了。
他去时,又哭又笑,让人以为突发癫狂,他却嘶声力竭地恳请舅舅应允让他回京亲自打探消息,他说自己没有疯----那样的消息传来,祖大寿宁愿是自己疯了。
如今却回来一个,喜怒哀乐皆无,似乎一切都淡淡的人----祖大寿叹想,遭逢大变,是成长了吧。
吴三桂叙说道,朝廷褒奖自己当日力阻太上皇崇祯身临险境的壮举,加封厚赏。他说话间,双目如死一般空洞。
吴三桂又说,太上皇遗诏自责,朝中决定一切丧仪从简,而且只怕……会拟个恶谥。
纵然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一旦身死,也只有被人摆布的份。祖大寿叹了声。
吴三桂骤然抬头,道,九虞礼也停,神主虽按例附享太庙,可有人却说,要在太庙旁,塑罪臣跪像。
祖大寿花了一阵,才明白罪臣所指,顿时像被人抽了一鞭子,猛跳起来。
罪臣?
罪臣??
他气得脸膛紫涨,激愤道----千秋万世,堵得住悠悠众口?!!!!
闻言,吴三桂竟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祖大寿一惊之下,吴三桂已晃晃悠悠站了起来,笑得面目狰狞,眼泪横流。
他笑道,舅舅,只辽东知道袁督师是何等人物。可手握利笔的人不知道,或知道也要故意颠倒黑白,他们笔墨之下,饱蘸的都是鲜血----千秋万世?舅舅以为,袁督师还有什么千秋万世的美名吗?
祖大寿惊讶地瞪着吴三桂,其人貌似终于又发了癫狂:吴三桂的瞳孔里,仿佛有烧红的烙铁在痛炙他自己----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联珠贯炮继续着。
----舅舅,我去了凌迟刑场。舅舅知道吗?袁督师的骸骨,竟被百姓争抢分之,说他毒害一个爱民如子的圣明天子,恨不得剁碎了喂狗----哈哈哈哈!!
这真是世上最好笑的笑话!!!!哈哈哈哈~~~~~~~~
吴三桂笑得喘不过气来,笑声刺耳如枭,祖大寿浑身发冷,倒退三步,站立不稳。他再抬头看着涕泪横流的吴三桂,再问,你可----
吴三桂摇摇头,又哭又笑道,我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了。督师的首级,会依律传示九边-----到时候便会送来辽东。哈哈……
笑至此时,他终于俯下身去,恸声大哭。
祖大寿虽有万念俱灰之感,但一阵过后,却强打起精神来,拉扯吴三桂,对他道,咱们那时,拼得一身剐,也会再做一番安排,定要让袁督师有个地方……得享祭祀。
吴三桂置若罔闻,只战栗不已,祖大寿疲惫之下,却听他低低道:舅舅,原来,活着要比死了更难。死了多好,一了百了。陛下他受不了那般的苦,便死了。我却要活着----
祖大寿只当他神智受了刺激,也无心再多问。他只想着,如何能用辽东军最后的威慑力,换得袁督师的头颅归葬。
翌日清早,再见吴三桂时,他却又貌似恢复了原来的性子,红肿双眼却已能和自己一道谋划。
吴三桂说,他认识一佘姓军士,此人与督师有过交往,素来敬重于他,而且为人也是忠肝义胆之士,完全能托付重任。还要派人,偷偷去找了督师爱妻阮夫人的遗骨,与督师头颅一并火化收敛,让贤伉俪二人,生死相依。
之后,再想骨灰归葬之处。送回督师故乡最好,但恐怕人多嘴杂走漏风声,墓碑上恐怕只能隐姓埋名。
听得吴三桂缜密安排,祖大寿又依稀有了些许期望----朝廷对吴三桂应该还是青睐的,纵然自己来日恐受牵连,但有吴三桂在,辽东局势也未必会太糟不是?
他始终都没料到后来的变故----谁想到,吴三桂竟然在袁督师头颅传来宁远前一日,逃之夭夭,还去了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