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锦州动荡 ...

  •   孙传庭被李自成打败了,不过孙传庭觉得很委屈,他就纳闷儿了,闯军怎么这么多?本来孙传庭刚剿灭了一股山贼,听说闯军窜到了陕西,便想把他们堵回去。第一战赢了,结果又来了三四万闯军。孙传庭来不及修整,又干了一架。没等他喘口气,又来了十万,而且还是李自成亲自带队。
      没办法,和李自成在黄河边对峙着。谁知道屋漏偏逢连夜雨,不知道从哪儿又来了两股闯军,好像还有之前被他打败的,把孙传庭围起来。随即李自成便下令突击,十几万打他一万多,坚持了半天,孙传庭实在没办法了,这才带着亲卫一千多人跑了出来。
      杨嗣昌本来给他拨了几十万两银子,孙传庭招募了三万明军,一共五万多人,本来信心满满可以平定陕西,谁知道这一下败了一万多。
      孙传庭回到西安,西安还有两万人,于是死守西安。李自成在西安附近转悠了几圈,发现没啥油水,倒也没有硬西安,抽冷子把汉中府给抢了。
      西安府,明朝洪武二年 (1369年),敕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明西安府辖区东界河南,西邻凤翔府,北接延安府,西北通庆阳府,南达汉中府,辖今关中大部及陕南一部。城墙高大,易守难攻,本来孙传庭想借西安固守措一下李自成锐气,哪想到李自成也是狡猾。
      李自成本来没这么狡猾,被杜铁剑修理了以后明白一个道理,有些地方不能硬啃,否则会崩了牙口。大明现在西北一片糜烂,软柿子多的是,干嘛非要跟铁疙瘩过不去。
      而且,李自成从河南陆陆续续过来的闯军,加上一路上裹挟的流民官军,已经有三四十万了。被杜铁剑灭掉的气焰,再次燃烧起来,不过李自成知道,自己不能太得瑟。
      于是一看西安不好啃,便当即分兵四路,每路五万,绕过西安,直取汉中平凉等府县。李自成亲率十五万大军包围西安,另外派出两股人马,每股两万,扫荡西安四周各县。
      孙传庭这回郁闷了。周围府县一看西安被围了,又见闯军势大,好多直接投降了,官军也变成了反贼,只有平凉府有孙传庭留在那里的五千精锐,加上平凉府自己的府兵,这才看看抵挡住闯军的进攻。
      不过闯军现在变得滑不留手,平凉城久攻不下,带兵将领干脆将五万人马,分五队,朝平凉四周劫掠而去。平凉守军又不敢出来,眼见四周各县被扫荡一空。
      原来受挫那五万闯军,就像壁虎尾巴一样,很快就恢复了,而且人数更多了,都七八万了。又来平凉城巡视了一圈,然后又朝四周散去!
      李自成留下五万兵马继续围困西安,他自己亲率十万大军向凤翔府方向开去。孙传庭担心有诈,等了两三天,等他弄清楚情况以后,也收到了平凉城破的消息。
      原本陕西境内的个股山贼,也渐渐地都被李自成收编了。李自成现在也学聪明了,他自己只带十万大军,算是闯军精锐部分。其他闯军大都三两万,分成十几股,在陕西境内流窜,攻城拔寨。遇到攻不下府县,便分成小股在附件扫荡。等待和其他队伍汇合后围攻,或者等李自成亲来。
      孙传庭坐不住了,再这么下去,陕西就彻底完蛋了,估计他的脑袋也该掉了。崇祯和杨嗣昌都问他怎么搞得,他也想问杜铁剑怎么搞得,怎么河南的反贼都跑到陕西来了。
      于是,孙传庭找了两个机会出城两次,倒是都赢了,打跑了西安附近两支闯军,杀了几千人。但是他发现西安附近还有三四股,每股都是一两万人,跟狗皮膏药似的。
      孙传庭考虑再三,命手下大将带兵五千,去剿灭蓝田县的闯军。本来觉得稳赢的局势,赶上下大雨。然后被两股闯军围攻,结果就跑回来几百人,气的孙传庭差点把那将军砍了,手下实在没人了,敢和闯军打的人。
      这下孙传庭更得慎重了!和孙传庭的慎重相反,李自成坐镇平凉府,固守汉中府,在陕西境内为所欲为,相继又攻克了庆阳府和巩昌府。然后派出五万大军骚扰兰州,五万大军骚扰延安府。
      孙传庭逮着一个机会,再次带兵出战,又剿灭了一个围困西安最大的一伙闯军,只是没等他高兴两天,出兵凤翔府的决心还没下。李自成又派了五路大军围剿西安,每路两万人,各自作战,互不从属。
      李自成在河南学会最大的一个心得,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他自己没有必要亲自上阵,除非很有把握。反正他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他输得起,孙传庭输不起。五路兵马都败了,那也得败五仗。
      李自成没想到的是,因为他派出了很多小股部队,每一股被打烂之后,四散之下,活着的又跑到其他部队里去了。这让孙传庭想短期剿灭闯军的想法彻底泡汤了。
      杨嗣昌也急了,要不是他力保,崇祯早把孙传庭的狗头砍了!但是孙传庭太不争气了,虽然客观有很多困难,但是他和崇祯的困难也不少啊!
      情急之下,杨嗣昌又要了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石粮食托华夏物流送往西安,命孙传庭招募新兵,必须尽快扭转陕西局势。
      孙传庭有了钱粮之后,在西安附近招募新兵,扩充了四万多人。这才又和闯军有来有往的打了好几张,杀了两三万。只是离扭转局势还有点远。
      七月初,坏消息接连传来,李自成派大将罗汝才围困兰州,大将贺一龙围困延安,随后李自成率军支援延安的贺一龙,两军共计二十万,不日攻克延安。随后贺一龙统领四路兵马杀进山西。
      李自成占领了陕西大部分地区,不过华夏物流倒是通行无阻。因为李自成也从华夏物流那里买了很多粮草,武器防具,甚至还有五千匹战马。另外李自成也组织了很多挖矿队伍,到处挖矿,凡是华夏物流要的东西,都可以挖,反正不挖白不挖。
      银子有限,奈何家里有矿。当然他也打听到华夏物流和朱破虏之间关系密切,但是他也习惯了这种商贸和战争独立的存在。战场上怎么打都可以,买卖也继续。特别是李自成发现,铅、煤、黑油华夏物流似乎需求很大,一直都不降价,甚至稍微赊点东西都可以。所以李自成组织了十几万矿工,天天捣鼓这些东西。
      孙传庭则继续和西安周围的闯军毛贼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打就跑,一撤就来。打散了,过几天又攒成一堆了。李自成则在平凉府修炼神功,锤炼精锐,有了华夏物流的兵甲战马,李自成也想锻造一队精锐,人数五万人左右。
      崇祯有点坐不住了。陕西山西都在烧钱,辽东更是烧的厉害,一个月三四十万两银子,他的家底又快用光了,还有一百万两。洪承畴又跟他要钱了,不过这次崇祯不打算给钱了,给粮,二十万石粮,饿不死再说,钱他得留点。
      洪承畴也着急,出战他有点担心野战打不过皇太极,担心输不起。他也知道崇祯压力很大,杨嗣昌压力很大,他自己压力也很大。他甚至纳闷儿,崇祯就不会请他女婿去皇太极屁股上捅一刀?
      他当然不知道,皇太极为了防止朱破虏在他屁股上捅刀子,专门派了两万人,满世界给朱破虏抓人,蒙古人,俄罗斯人,都可以。一个月一万人,两万牲畜,五万两银子,两千匹战马!朱破虏也会好心地派舰队和船队去盛京附近转悠转悠,以示友好!
      皇太极压力也很大,他的部下开始质疑他,为什么不掉转头去捅朱破虏一刀,为什么不停地送给朱破虏各种礼物。皇太极在洪承畴这里找不到破绽,他直觉崇祯扛不住了,但崇祯就是还没挺尸,洪承畴貌似吃得饱穿得暖!
      皇太极犹豫了,他回到盛京和众人商量对策。如果洪承畴这里得不到好处,就从朱破虏那里补回来,还有朱破虏吃的也要让他吐出来。皇太极在盛京藏了不少大炮,还有盛京周围的山上。如果要捅朱破虏,那就要捅死他。

      皇太极还没下决心,洪承畴替他下了。因为洪承畴突然咬人了,大军突然进攻,攻占了松山!皇太极听闻吓了一跳,血气上涌。带病跑到了松山,一番商议之后发现洪承畴是来送礼的吗?
      于是他毫不客气地派精锐突击粮道,断了洪承畴的后路。同时派兵威胁锦州,阻止祖大寿派兵救援!皇太极这次一定要把洪承畴吃掉,彻底粉碎关宁铁骑残余!这是他摩擦大明最后的阻碍!
      当朱破虏听闻洪承畴突击松山之后,当即意识到,传说中的松锦决战终于拉开帷幕了!很快,朱破虏也收到了崇祯的消息,希望他救援洪承畴,或者攻击皇太极的老巢盛京。朱破虏当然免不了,摆了很多困难,兵员不足,装备不齐,准备不足,最后也得让崇祯安心一下,承诺三个月内一定出兵。
      当然,朱破虏立刻给天津增兵三千玄武军。另外,根据李定国和龙飞云的建议,新式火枪射击速度明显加快,重甲兵主要用来守卫炮兵阵地或者抵御骑兵冲击,完全没有必要配置那么多,将玄武军和白虎军的重甲兵比例降为一成,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人高马大,力大无穷的保留。其他一部分体重较小的,则被龙飞云瓜分了,扩充青龙军。
      另外还有五千人,转成火枪兵有点浪费,于是朱破虏想到一个好地方,正好听说岛津香在那里战事有点焦灼,派去的舰队虽然帮了不少忙,但是德川家族和丰臣家族联合了,顽强抵抗,进展缓慢。
      干脆朱破虏将剩下的五千重甲兵,全部以白虎军的名义,派往日本,协助岛津香。同时,将卢象观的第九舰队调回,升任卢象观为旅长,统领五千重甲兵,从京都登陆,协助岛津香彻底平定本州岛。同时将刘铁戟的第八舰队从福建调回大连,备战,升任刘铁戟为旅长。
      然后命玄武军、白虎军补足兵员,加强训练。白虎军和青龙军已经换装完毕,朱破虏告诉他们一些新的阵战方法,具体细节让龙飞云和慕容达达自己回去研究完善。大概就是新式步枪没有必要采用三段射击了,因为数量的士兵,自己也能做到三四秒一发。既然如此,轮换没有太大必要了。
      而是采用阶梯作战和灵活作战的方式。阶梯作战就是,第一排跪着,第二排站着,如果有骑兵,第三排骑在马上。三排配合,前两排每两息射击一次,轮流射击,第三排可以自由射击。如果没有第三排,那么前两排轮流射击即可。
      另外可以利用地形构建第三排,第四排。四排以上,密集的火力足以抵挡任何骑兵,加上高地的火炮,散弹炮,可以成为骑兵的噩梦。另外大部分时候可以不必采用阵战了,挑选地形伏击敌人,偷袭敌军,利用地形牵扯隐蔽。
      朱破虏虽然只是提出一些简单的方法,慕容达达和龙飞云的视野却被彻底打开了,他们已经可以想象到,在山坡上布置四五排阵地,配合壕沟防御,骑兵会变成小绵羊。而且大部分时候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暴露在骑兵面前,在骑兵或者任何敌军发现他们之前,就可以给对面毁灭性打击,交叉伏击,可以让敌军的骑兵□□。
      棱堡将成为不可攻克的存在!俩人当即领命跑去研究了,如果说有战神,他们将是最有可能成为战神的第一批人。
      朱雀军全面启动换装,之前白虎军和青龙军大炮较少,正好生产了很多新式大炮。当即从大连送出去命令,所有舰队择机返回大连,进行换装。同时,朱雀军扩充至三万人。
      为了加快枪械和火炮的生产,朱破虏让建筑集团再次选址,和工程集团一起,建设新的工厂交给军工集团负责枪械和火炮生产。
      转眼间九月份到了,华夏今年收成不错,余粮都达到了九千万石,而且农户家也几乎家家有余粮,除了给朱破虏养的猪之外,自己也都养两头猪,养点鸡,在种一小块菜地,种点红薯,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朱破虏也不再鼓励大家把粮食都卖给官府了,以前朱破虏鼓励大家不要囤积过多的粮食,余粮多,卖与官府支援一下国家。今年不鼓励了,余粮足够了。粮食的收购保护价格调到了麦子七钱银子一石,玉米五钱一石,大米八钱一石,出售粮食价格各加一钱,面粉一两一钱一石,大米一两二钱一石,玉米面八钱一石。但是小粮铺你卖多少钱,取消限制,官府就不管了。你要把粮食运出华夏,必须缴纳4钱一石的关税。
      慢慢地,原来几乎销声匿迹的小粮铺也缓过来了,主要做出口业务。从华夏收了粮食,卖给大明或者大清。
      朱破虏丰收以后,当即将今年的租金,400万两白银,八百万石粮食,让朱媺娖给崇祯送去,另外额外送了两百万石粮食。本来崇祯以为朱破虏要跟他讨价还价,要么割地,要么减租,谁知不仅给他提前送来了租金,而且还多送了这么多粮食。
      崇祯很开心,非常开心,他很久很久没有见过如此多的粮食了,一千万石。崇祯靠着这批粮食,一下干翻了京城的粮商。捞了一百多万两,后来那些粮商发现崇祯手里这么多粮,当即认输,粮价降到了一两五钱一石。崇祯这才作罢,砸的太低对自己也没好处不是,手里还有好几百万石。
      户部第一次有点土财主的感觉了,杨嗣昌第一次觉得自己有底气了。各地军队饷银不一定保证,但是吃的保证木问题,这就是底气。他们甚至觉得朱媺娖就是个金宝宝,浑身金光闪闪。你们一定没见过一千万石粮食的,见过以后比他们好不了多少!
      朱破虏派去的,可以拉50石的粮车,可以拉500石的粮船,从朱媺娖进京,到朱媺娖住了半个月,还在陆陆续续地送来。京城的粮商彻底被震惊了。
      崇祯和杨嗣昌,户部尚书商量半天也没个结果,粮多了有啥好商量的?因为爆仓了。于是户部在京城找地方加盖粮仓。崇祯大笔一挥,分一百万石,给各地送去赈灾。蛀虫?这会儿管不了了,当然命令是必须天天施粥。原来京城各级官员欠俸的,折成粮食补发三个月的。然而,粮车粮船依然源源不断地送来。
      崇祯这几天红光满面,自从自己当上皇帝以来,这几天是最舒心的日子了,看着朱媺娖就开心地哈哈大笑,连周皇后也受影响,这几天也是非常开心。崇祯想不到的是,他的善心,到不了百姓那里。至少京城之外的百姓,大都感受不到!京城里边倒是开了不少粥铺,连乞丐也可以一天领三碗粥。
      杨嗣昌也似乎忘了一件事,再多的粮食,洪承畴吃不到。他的粮道断了!事实上,他没忘,当即请旨在京师招募五万军队,支援锦州,打通粮道!
      崇祯准了,因为第一次他担心粮食放不下!随即崇祯下旨,将广东交给朱破虏代管,既然朱破虏惦记广东这么久了,便将广东交给他吧。本来崇祯还有点犹豫,看着朱媺娖天天开心的样子,有时候突然觉得,似乎把大明交给朱破虏也没什么不好,不过也只是偶然的闪念,只是促成了他将广东交给朱破虏的决定。
      只是崇祯这个决定,朱破虏高兴了,荷兰人和英国人都不高兴了。因为朱破虏刚知道这个消息。便命刘铁戟带领第八舰队,接收澳门和香港,同时任刘铁戟为广东总督,郑芝龙为副总督。
      郑芝龙收到这个消息立刻年轻了好几岁,虽然总督是个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但是他在福州都快成养老的了。朱破虏想起他来,看来他还有余热可以发挥了,而且任命他为副总督,过两年扶正也不是不可能!当即高高兴兴带了一些人,跑去赴任了。
      他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协助刘铁戟收回澳门和香港,稳定广东。根据他在福建的观察,应该不难,白送功劳的事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