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 第二十五章 沙场秋点兵 下 ...

  •   十二月,江靖初雪,这是一个罕见的温暖冬天。
      一夜好眠,打开门外面已是银装素裹,将江南原本萧瑟的冬装点的秀美起来。燕之刚刚走出房门,叠翠就上来给他加了件斗篷。
      “这是我们在江南度过的第二个冬天了啊——”
      叠翠笑道:“去年那会儿奴婢刚跟着爷。那会儿看到下雪,奴婢第一次觉得安心。”
      “哦?”
      “再不用受冷了啊。过去看到下雪就怕,冬季里日子比平常难熬许多。跟了爷之后,忽然觉得雪景好像确是好看的。”
      燕之笑笑,忽然想到了晴朗。当年晴朗总说“我讨厌冬天”,又说:“穷人家,冬天的日子比夏天难熬多了。没衣没食的,一个不小心就再也看不到来年的春天。”
      叠翠又说他的几件棉衣都是去年留下的,是不是做两件新的之类的家务事,燕之一一应了,却想到新年时说“人归梅熟后”,而今眼看着又一年梅花将开,却不知归期几时。
      “爷有烦心的事?”
      “是啊,离家快两年了,不知朝凤家中如何了,那年摘下的紫藤也该开花了。”
      叠翠不知如何接口,低着头站在他身侧,过了许久听燕之吩咐她去找裁缝做几件新衣,她一一应了,却听燕之笑道:“备齐了我们去求见赵王。”
      芳琼远远看着这一幕,和苏忠对看了一眼,心想燕之收了这姑娘倒是收对了,在这里一留年余,有这么个细心的女孩儿陪着也解了不少寂寞。
      燕之带着众人返回江靖后还是住在驿馆里,楚国也确实没有为难他们这支使臣队,众人围在一起谈及此事,也都是相互摇摇头,说若是赵军胜了那自是万事如意,怕就怕打了半天没有结果,两国依然隔着沅江分治。说到这里都是叹一口气,心想:“真的如此,那就只能以江南为故乡了。”此类事以往也发生过许多次,好在连年战争让各国人口匮乏,人才更是匮乏,官员编制常是严重不足,不得不一人担当多个角色。所以没有特别原因各国都不会滥杀人才,两国交兵之后原本的使臣在异国出仕并且度过一生是很常见的。至于探亲奔丧等原因,昨日故国今日异国,例如高瓒一家的遭遇,更不知在扶朗这两百多年的乱世里发生了几多。
      午后,叠翠找了裁缝来给众人裁剪冬衣,正围着燕之前前后后的忙,高瓒来访。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它和晴朗曾对廖琴兄妹的照顾,高瓒对这羁留于楚国的一行人也颇多关照。这日高瓒来访并没有说太多客套话,在转述了一下刚收到的廖婉送来的家书后,直截了当的说:“齐大人可曾想过在我楚国入仕?”
      燕之苦笑。
      “齐兄才华卓越,又是我文晋族人,何必屈膝于蛮夷。”
      燕之心想“我根本不是文晋后裔,实实在在也是蛮夷”,当下笑笑:“高大人好意,燕之心领,然燕之家眷俱在赵国。在下出使前新婚燕尔,早已思归心切。高大人让在下留在楚国,未免残忍了些吧?”
      高瓒哈哈一笑:“夫唱妇随,世之惯例。一江之隔而已,即非千里万里,北程州又是我楚国故土。”
      燕之大惊。他想过楚国对他们一行人加以招揽的可能,却没想到会在战事尚未结束之时,更没想到楚国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他招降晴朗。正想说“当下提此事,高大人不觉得过早了么?”心念一动,暗道“难道战事已有分晓,竟然是楚国得利?”
      他直接问了出来。
      高瓒也惊了一下,脸上却不见一点变化,反而微微一笑道:“云清确实没有辜负期望。”
      “赵国已经败退?”
      “十日前,长霆军火攻赵军大营,敌军大败,赵元戎负伤奔逃,而今长霆军已推进到壁山县外。”
      燕之的脸色顿时变了,脱口道:“那么快!”
      高瓒笑笑:“确实出乎意料。”
      赵国难以取胜,这一点燕之并不意外,他在楚国日久,看到这个国家的宁静富庶,看到楚国百姓在乱世中的安稳以及维护安稳的决心。在赵国用兵之前,宋王已有异动,然而赵国大军压境,郑旻四处调兵之时,宋王不但没有趁火打劫,相反命人带了麾下五千兵马到前线援助。
      上下同心,天时地利。
      但是,在他看来,元戎调动了数十万大军,是楚国凑出来人马的五六倍,且都是久经战阵、训练纯熟的士兵。相反楚国除了沅江南岸的水军和南程州刚刚崭露头角的长霆军外,其余的军队多年没有经历过强敌考验,即便是长霆军,也只有八千余人训练纯熟,剩余的都是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燕之觉得最坏的结局也就是赵国无功而返,而这一场仗足以消耗赵国大半国立,要想再一次大举兴兵起码要五年时间。
      然而,从高瓒的话语里不难听说,赵国不是“无功而返”那么简单,应该是大败而归。
      燕之微微欠身:“多谢高大人美意,在下还是想等两国重修旧好后返回故乡,夫妻团圆。”
      待高瓒告辞,燕之唤来使团中两位副使将情况说了一遍,又选了苏忠和随行的两名能干侍卫,令他们“必须打探出前线战报,越详细越好”。

      壁山县城。
      含山面水,通衢要道。
      一场大雪过后,天色清明,万物素白。
      县衙之中,赵元戎坐困愁城。
      十一月中旬,赵元戎亲到前线督战,十七日,沅江水战。赵国派出的是以原晋、郑两国水军组成的合计五万人马,数百船只。赵军皆是大号军船,江上杨帆连成一片,朝着江南猛扑过去。楚军以两万人迎击,均是中等大小的船只,外加蒙冲斗舰。两军一接,高下立判。赵国水军均为拼凑而成,最主力的应该是从郑国收编的几万人,然而这些郑国军士一来没有为敌国卖命的心情,二来也缺乏训练,在大号军船上站的东倒西歪。相反的,楚国军队人数虽少,却都训练有素,站在船上纹丝不动,拉弓射箭和在陆地上别无二致。初时,西北风急,赵军仗着顺风还能打个平手,到了午后风向忽转,楚军乘风而动,中小型船只的灵活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楚军乘风放火箭,不过多时,赵军多条船只船帆起火,不得不撤退。楚军更有一批浪里钻,其上士兵均身穿水靠,手执峨眉刺,这些均是长霆军里的水兵,皆为自小生活在江河边的水性卓越的男儿,纵然在疾风大浪中也能横渡沅江的人弄潮儿。赵军船只颇多起火,军士无力施救,被火灼得不行只能跳江逃生。小船上的楚军但见有敌船大火立刻驶近,与跳水逃生的赵军死战,这些士兵一等一等水性,用的娥眉刺又适合水下作战,找军士兵几无还手之力,江上顿时处处染血。
      这种近乎于“斩尽杀绝”的战法让赵军胆寒,溃败几乎在一瞬间发生了,所有的赵国船只都拼了命的往江北岸撤退,楚军一路掩杀,一直到江岸一箭之地才调转船头,鸣金收兵。这一战赵军损失八千余人,战船沉没数十艘,毁损上百艘。
      这点损耗对于多达数十万人的赵军来说根本无足轻重,然而连战失利,特别是江上楚军完全不要命一样的战法却严重打击了赵军的士气。当天晚上,赵军开始出现了逃兵。
      江上一战,赵元戎登台眺望,见楚国水军将士在沅江浪涛间翻腾作战,更见身穿水靠、手执蛾眉刺,臂上缠绕红巾的那些水勇但凡下水处必是江水染红的景象,不由得想起了沈慕岚的话“楚国人心思安,为保安宁,他们将不惜决死。”
      元戎初到北程州时与晴朗论及即将到来的大战,笑着说“南人懦弱,北人勇武。朕携北地之勇武大军攻南方之懦弱幼师,何愁不胜?”晴朗却正色道:“臣昔日也这么以为,可在北程州数月,臣却觉得,南人只怕并不是懦弱,只是审慎而已。审慎之人一旦下定决心,必是百折不回,致死方休。”
      此后数日,战事胶着。
      两军又在沅江上激战数次,均是楚军大胜。元戎看着江上“秦”字大旗,心想秦昌河此人果然是楚国第一名将,此前推演,唯独畏惧这位水军名将,而今果然成了阻挡赵军前进的巨石险滩。
      赵元戎向来觉得,陆上作战,赵国军队举世无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从元戎带军以来,直到他成为皇帝,将近三十年间,赵国除了在廖江城手上吃了点亏,其余均所向无敌。然而陆上的霸主面对宽阔的沅江也只有跺脚叹息。
      就在这样的胶着中,楚军却送来了战书——欲与赵国在江北决战。
      楚军扬言要和赵军陆上决战,条件是赵军后退三十里,以便楚军登陆。
      正为了水战不利而焦头烂额的赵国君臣看到这封战书喜出望外,元戎也担心有诈,众臣商议良久,都说利大于弊。一来,可以乍退,待楚军登陆之时折返掩杀;二来,就算楚军扎住了营盘,也是背水一战,自困于死地。
      十二月初四,赵军在清晨时分拔营后撤,远远的看到楚军开始登船渡江。当日风急浪高,楚军渡江一半大概是敌不过风浪,又返回南岸。午后,风更急,江上白浪翻腾,岸边惊涛裂石。赵国在沅江北岸集中了几十万人马,连营数十里,且又是水陆两营,原本就没法立刻撤退,看到楚军暂时无法渡江,后撤的行动也就倦怠下来。
      夜里依然是狂风大作,原本就是新月夜,沉云密布,天光黯淡。赵军营地十分混乱,包括赵元戎在内文官和护卫的军队已经撤离,中军帐搬到了距离沅江三十里的旷野。沅江边的营地里却还留着大批军士,水军却因为大风浪而多半弃船登岸。
      子夜,营地火起。
      开始赵军将领只当是军士们不小心引起的火灾,可没一会儿喊杀声起,瞬间马嘶人喊,军士们大喊:“不得了了,楚军来袭!”
      当时营地的负责是独孤锦,听到回报他心中一颤,暗想“难道如此风浪,楚军居然在夜里度过沅江?”他满腹疑问,下令调查,并传令各军整肃。独孤锦的安排不可谓不周详,然而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时态的恶化显然超出了人力能为。

      深夜里,赵军陷入了混乱,营地四处火起,火趁风势,没多久一片火海。军士们中夜惊起,满眼火光,耳边马嘶人喊,也分辨不出到底是自己人在鼓噪还是敌军在砍杀。也不知道从哪一个开始,一声声惨叫着“不好啦,楚军杀过来了”弃了营地朝北跑。独孤锦披挂停当,在马上看到的便是兵败如山倒的场面,更关键的是,他只看到自己的士兵们浪涛一样退向北面,只看到营帐翻倒,马匹四蹿,却看不到到底有多少敌军又分布在什么地方。心腹拉着缰绳道:“大人,快撤吧——”独孤锦看着夜色里一片混乱的营地,无可奈何的长叹一口气:“撤退——”
      沅江边的混乱到了临晨终于波及到了赵元戎的中军帐,从江边奔逃的士兵们没头苍蝇一样乱闯。如斯狂风的暗月夜,营地眺望台上的兵士先是隐约看到南边火光四起,如此胆战心惊了几个时辰,忽然看到南边黑压压涌来一群人,伴随着哭喊之声,顿时惊慌失措。
      “不好了,楚军杀过来了——”
      沅江边的嘶喊在三十里外的营地又一次响起。
      之前,眺望的士兵看到南方火光,一级级向上汇报,这一夜在中军帐值守的是汉王和刘呈之。两人商议后派探马去营地打探,也考虑到楚军趁夜劫营,又传令正在撤退中的左军返回接应。不到半个时辰,第一批探马归来,气喘吁吁的上报“楚军劫营”。呈之叫醒了赵元戎,传令升帐。众将借以为如此狂风暗月夜,即便楚军偷营,最多也就是几艘船只、数百人,左军返回足以控制局势。元戎还很轻松的摇了摇头道:“阿锦果然不是军旅中人。”
      和江边的营地一样,中军大营的崩溃也是在一瞬间发生的。
      宛若冰裂。
      谁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不知道到底是楚国大军冲营还是他们纯粹在自己吓唬自己;席卷而来的是敌军精锐还是自家溃败的逃兵?
      无法得知所带来的恐惧更为强烈,在这种恐惧的驱动下,上到赵国国君、下到普通士兵都懵头懵脑没命的超北面跑。
      到了天光大亮,断后的刘呈之终于赶上了赵元戎,对他说并没有楚国的大军,请皇帝暂入最近的壁山城并且整顿军队。元戎也回过神来,于是进了壁山城,此后检点军队,跟随皇帝入城的大约有五六万军队,其余的大军四散奔逃。元戎令各将安抚兵士,又派出大批将官寻找四散的军队,约定于壁山城外十里的旷野再建大营。刚刚分派得当,外间又是喧哗声起,将军淳于竟飞奔入内,竟来不及行礼,往地上一跪便道:“陛下,楚国大军攻过来了,数以……十万计!”
      这一次是千真万确的军报。从沅江北岸登路,势如破竹之势向着壁山扑来的是廖云清带领的,以长霆军为主的楚军主力。
      前一夜,就是在赵军后撤的一片混乱中,长霆军的精锐水勇冒着大风浪强渡沅江。为此,廖云清命人事先寻访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船老大,都是多年在沅江上行船,对水文风向了如指掌的。饶是如此,出来的几十艘船依然沉了一成。登陆的士兵趁夜色潜入营地,正好赵军因为撤退而乱成一团,士兵们的手的比想象的容易许多,而营地混乱的情况更是超出预计百倍。
      廖云清原本只想趁夜放一把火,让赵国损失辎重粮饷并且重创他们的士气。他登台远眺,见江北火光一片,将天空染成橙色,顿时想到实际战果可能远超预期。他立刻传令点将,聚集全部人马登船渡江。也是天意使然,连绵一天一夜的大风此时渐渐削弱,等到三军登船,江上已经风平浪静。一登岸,先冲残余的营地,赵军剩下的这些人好容易在元戎派来的将军指挥下重新整编,被楚军一冲,顿时又溃不成军。
      行到中途,与夜中折返的左军激战,这支军队连番行军已经疲惫不堪,又是仓促应敌,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杀的人仰马翻,左军主帅赵国右威卫大将军战死。到壁山城外二十余里,又与赵元戎紧急凑出来的三万余人再一次激战,又是快速获胜,此时已是第二天傍晚,长霆军连续行军、作战一天一夜,廖云清下令扎营,全军修整,同时等待后续大军的抵达,计划后续军队一到,立刻合围壁山。
      连续两支军队被击败,数员大将殒命,这样的战报让找元戎和随行的文臣武将们震惊。幸好此时第一批出去打探的人回来,汇报说靠近涌江城一带的营地,也就是当时赵元戎中军帐所在地损失惨重,兵马四散、满地尸体。但是东面并没有受到冲击,而东面就是司徒清率领的右军十万人。
      赵元戎下旨,令司徒清即刻率领右军来援,前去传达圣旨的是中书省官员徐彬。如果司徒清来援,他手上的军队锐气未失,从气势到人数都足以和楚军对抗。加上现下赵军主力虽然是四散奔逃溃不成军,事实上真正折损的量不大,只有稳定下来,重新整编,照样比楚军多几倍。而廖云清之所以据壁山二十里扎营,而没有直扑县城,也正是在防备司徒清的反扑。
      徐彬午后出发,一直到翌日清晨,援兵依然未至。
      元戎在县府后堂来回踱步,过了辰时仍未见援兵痕迹,他问坐下众臣:“莫非右军也遭攻击,司徒清自顾不暇?”
      独孤锦道:“只怕他有不臣之心。”
      元戎脸色一变,正要喝斥,外面响报:“徐侍郎帐外候旨。”
      徐彬抢步入内扑倒在地:“司徒清意欲谋逆,请陛下速离壁山。”
      他一身衣衫尽为血染,竟不知是如何支撑到壁山,然而说完这句话,就像被抽干了全部体力,顿时晕倒在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