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9、姚家小院儿(三) ...

  •   “大爷,北京城里这么老院子,高级的我没进过,光说普通的,说实话像您收拾得这么四致的还真不多见,”陈骐并非恭维,姚家小院儿完全配得上这般夸奖,“您这院子也挺宽敞,就没想过扩大扩大也盖个两层?”

      “谁爱盖谁盖,我才不会为了多赚俩钱儿,破了祖上的风水,”老头儿挥了把扇子,不屑地说,“要是盖了二层,院儿那棵枣树被挡了风挡了光怎么成?那树跟我爷爷一边儿大,一百多岁了,家里的运势全靠它罩着呢,到我这儿败了哪天入了土我怎么跟祖上交代?”

      “大爷,听您这意思,您爷爷当年肯定是个人物,可是在朝廷里当官儿?”陈骐尽量往高处问。

      “小子你说的这话就怯勺(闹笑话)了,”老头儿拿扇子点着陈骐,“你也不算算,我今年六十八,我爷爷壮年时都清末民初了,上哪儿找朝廷去?再说我祖上压根儿就不是这儿的人,。”

      “嘿嘿,我数学不好,”陈骐挠挠头发,又问,“那您老家是哪里?听您这口音不就是地道北京人吗?”

      老头儿直接了当地说:“哈哈,我只能算是老北京,不能算纯北京,我老家是张家口蔚县的!”

      “呀,那巧了,我奶奶老家也是张家口蔚县的!”

      “哎耶,咱们祖宗还是老乡哪?我怎么记得你说你家是青聿的?”

      “是我太奶爷年轻时从蔚县出来的,跑了好多地方,最后在青聿安了家,”陈骐问,“您呢?祖上什么时候来的北京?”

      “往前捯也不太远,我爷爷,应该和你太奶爷年纪差不多,也是年轻血气方刚,不甘心在老家一辈子受穷,跑到京城闯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北漂儿!”

      “老太爷有魄力,无依无靠直进京城啦!”

      “是啊,那年怹老人家才十七岁,临走给我太爷磕仨头走了,到了京城以后在一家点心铺给人当学徒,帮工第一天,老板说店里的点心随便吃,早饭——点心,午饭——点心,晚饭——点心,夜宵……”

      “得,大爷您别说了,光听着就想吐了。”陈骐摆着手。

      “哈哈,那就对遛,人家老板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与其防你偷吃,不如给你吃顶了,吃得闻见点心就恶心……别说,我爷爷打那儿以后呀,还真没怎么吃过点心,到了晚年可能是味觉不灵了,喜欢吃特甜特咸的,才又开始吃上了。”

      “老太爷年轻时肯定受了不少苦吧?”

      “那是啊,晚上打烊上了板儿,我爷爷打开铺盖卷儿睡柜台外边儿地上,春夏还好说,秋冬顺着店门槛儿钻冷风,怹就找块儿毡子布把门缝挡上,就这么凑合了两年!”

      “老太爷怎么不睡柜台里边呢?”

      “里边儿放着东西呢,横竖不够长躺不下,就这么睡外边儿了,冷归冷,可好翻身啊!”老头儿解释道,“那时候儿可不像现在全球儿工业化,弄得温室效应地球儿整体全升温,当年的北平城里的冬天,相当于现在承德张家口坝上的冬天……这得多冷,你有概念吧?”

      “太有了,小时候得冻疮,手背全是硬皴,又疼又痒,红的围着紫的,紫的顶着黑的。”

      “你小子还得过冻疮哪?那我说的你就好理解了!老以前那大冬天,戴着棉捂子都冻手,可不像现在,一双线手套儿就过冬了……不过这样儿也挺好,干活儿方便啦。”

      “老太爷熬过那两年,后来怎么样了?攒够工钱自己开铺子?”

      “你当是现在上班就拿工资呀!那时候儿学徒就是给人家当免费劳力去了,哪儿找工钱去?良心点儿的教你几手儿,心狠的屁都没你的,想学自己就偷着学,全看悟性……不过我爷爷算机灵人,做点心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学倒是学会了,可这玩意儿不比馒头大饼,蒸好了烙熟了拿俩笸箩坐街边就可以吆喝着卖了,那会儿没有像现在摆摊卖点心的,得有铺面儿才行,买点心的都是有点儿闲钱的人,人家认铺子,光会做没用!人家老板早就瞅准这个了,所以也不怕你学,学再好没钱开店儿也白搭!”

      “那……老太爷是怎么起家的?”

      “咳,谈何起家呀,小买卖人又没暴富,这不学了点儿面点手艺,开不成店就摆摊儿卖各种面食小吃儿,小本儿经营薄利多销,省吃俭用攒下一笔小钱儿,后来又做起了香油生意,就这么一年年一点儿点儿地积少成多……也是我爷爷赶对了时候儿,那会儿大清亡了八旗没落,只好变卖家产过活……开始还只是卖古玩字画、珠宝玉器,卖了好滋润一阵子……家当卖光了就开始卖房子,房子又没法全卖了,全卖了没地儿住,于是乎拆着卖。”

      “房子拆着卖?窗户门墙砖拆了当废品卖?”

      “不是把房子拆了,是把院子分成块儿卖,比如先卖跨院儿,没钱了再卖前院儿,再再没钱把自己住的中院儿再卖一半儿……老辈子管这叫‘吃瓦片儿’,懂了吧?”

      “噢哦,这么卖的呀,我说现在的院子怎么有大有小不规整呢呢,原来这么来的,长见识了,”陈骐感叹,“那您们这院子就是当年老太爷从他们手里这么买来的吧。”

      “对头!我爷爷说刚看宅子那会儿,这院子和北边儿那家本来是一块儿的,是前后院儿,这儿是前院儿,那边儿是后院儿,房主是镶白旗的,过世后没几年,他儿子就给拆成了俩院子卖了。”

      “真乃败家有方!”

      “谁让他们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呢!”老头儿越说越起劲,“人要懒了神仙也救不了,听说房主生前还好收集点儿古玩字画,也都让他儿子拿鬼市上卖了。”

      “鬼市?鬼市是什么?”

      “老辈子事了,现在难怪你们年轻人不知道,当年八旗子弟风光的时候儿,手里多少有点儿值钱东西,结果主子垮了没俸禄了,只得变卖家当维持生计,可又好面儿不能白天卖,于是夜里开市,整条街点着煤灯儿,远看像鬼火儿,就叫鬼市了……相当于今天的潘家园儿、琉璃厂,知道了吧。”

      “又跟您长见识了,这个鬼市在什么地方儿?现在还有吗?”

      “有啊!就在东直门内,只是早已不卖古董了,变成牛哄哄的小吃儿一条街了!”

      “噢,我知道了,就是现在的簋街呀!”

      “嘿!一说吃,你们年轻人哪儿哪儿都知道,一看就没少胡吃海塞!”

      “哎呀,瞧您说的,这不年代久远,都是我生前……不是,出生前的事了么,要不是今天听您讲,都没处儿知道这些个事啊!”陈骐嘿嘿笑着,又问,“老太爷也没去那个鬼市捡捡漏儿?那会儿的古玩市场怎么也得比现在潘家园儿货真价实吧!”

      “我爷爷小买卖人,置完了宅子没剩下什么钱,好在怹老人家不好这口儿,不懂就瞎买,那不得让人坑死!”

      “可惜了,这要是赶着那时候儿收那么一批当传家宝,您老今天不得成马未都第二呀!”

      “小子你不知道,要有那么多东西,先得看看传得下去不!我奶奶倒是收了几件儿喜欢的玉器,据她说是以前清宫里的,真假二乎(拿不准),后来那啥只得一股脑儿砸碎埋了!”

      “我知道,我姥爷也是,把集的邮票烧了两大本儿,包括大龙票和小龙票,都是真的,还是全品。”

      (大龙票,小龙票,中国于1878年、1885年正式发行的第一、第二套邮票。)

      “我操!那玩意儿留到今个儿可了不地呀!可惜溜!”老头儿叹道,但他挺明白,“不过话说回来,此一时彼一时,那会儿除了烧了也没辙!”

      “嗯的,就当给今天的传世龙票当分母儿了。”

      “言归正传,说完我爷爷,该说我爸爸了!”老头儿聊兴甚浓,“我爷爷吃苦置宅子倒还不至于拼命,我爸爸年轻时可是差点儿拼掉老命,往后才镇住这宅院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