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首战告捷 ...

  •   大雪纷飞,这次百姓倒是没有哀怨,因为随着大雪来的是北疆告捷,楚将军连胜三场,打的胡人直求饶,送来降书。
      有点家底的百姓都在门口放鞭炮庆祝,尤其是长安,家家喜气洋洋,出门扫雪的时候都要叽里咕噜好一阵激动。
      未央宫里,周政抱着送来的降书高兴的在床上打滚,太好了,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何公公早已经把左史秦旭关在了外面,任凭他一声声阉贼的怒骂,这些和言官一样烦人,怎么能让后人看到陛下这些猥琐的笑,不对,是这么随心所欲的笑呢?
      后人定然不知道陈武皇在第一次主动发起战争后胜利在寝宫里笑的有多开心,但是一定知道史书里对高桓帝身边这位权倾一世的大太监那叫一个讽刺,就差指着他鼻子说是他害得高桓帝没有一统四海八荒了。
      其实是陈武皇老了,人折腾不动了,还没来得及继续征战人就去了。说来讽刺,历朝最出名,最爱发动战争,以战养战,抢掠他国,屠杀一城只为取得一城土地,乃至在历史上能排的上首位的皇帝在世时的名号居然是寓意崇尚和平的陈武。
      此时还是少年郎的陈武周政平静了内心,拿起纸和笔,给楚将军写信,还是肉麻的紧。
      朕的好将军,你还没出兵,朕就知道你会赢,我们历国做了太久的兔子,别的国家总以为我们好欺负,朕想着靠数量给你鼓鼓劲,没想到你这么争气,说吧,想要什么赏赐?美人金银还是回长安?
      楚将军肯定不敢随意回长安,自己还不想刚取得的战果被哪个孙子抢了。
      何况,陛下偷偷写信,让他当着胡人的面做个正人君子,不要烧杀抢掠做坏事,背地里要装成匈奴去抢。
      朕的楚将军啊,你知不知道为了这场战争,咱们历国全体上下勒着裤腰带过的冬天?你不能做什么好人啊,好人他不偿命,只有祸害才能遗千年,就当是为了百姓,你想想边疆百姓吃的苦受的罪,你忍心不替他们做主把东西抢回来吗?
      记得把这封信烧了,被人知道了有碍于将军的名声,朕倒是无所谓,为了百姓,朕就算被史书骂死朕也无怨无悔。
      好,好,好!楚将军饱含热泪,派人假扮匈奴去抢胡人了。
      完全没想过自家皇帝有多不地道,跟胡人说我们历国爱好和平,不喜欢抢掠,结果偷偷的抢,跟匈奴说我们做亲戚,你是我大舅子,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你在我跟胡人掐架的时候不帮助他们,我就永远支持你,结果背地里阴人家,甩锅到人身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哎呦,今天这声音快把朕给掀翻了,周政挑眉,得意的看了一眼何公公,朕就说吧,他们指定觉得扬我国威,一个比一个兴奋,根本不会在乎和西域贸易了,快拿银子来。
      何公公肉疼的挤眉弄眼的从怀里掏出银两,周政趁人不注意快速顺走,藏进怀里,笑的更开心了,连带着群臣都被皇帝这“普照大地”的笑容振奋了。其实何公公不在乎自己输银子,只要能让陛下高兴就是他的福气,陛下还是一如既往喜欢为难人取乐。
      历国和西域贸易主要还是为了羊毛,冬天太冷了,这里没棉花,周政都不知道他们以前怎么过来的,木棉真的不怎么样。
      庆功宴应该给楚将军开的,奈何他在北疆不能回来,唯有胡人的使臣要来了。
      连左史今天都高兴,没有计较皇帝爬树摘果子吃。就算他想写,有何公公在,他也只能在角落里咬着毛笔默默抽泣,这点自信周政还是有的。
      历国北方的冬天冷的刺骨,尤其是越北越冷,有个地区的富人到了冬天基本就不出门了,在家盘在火炕上。
      皇帝知道了火炕以后就让所有冷的地区都用上火炕,周政真是第一次听说火炕,他连小麦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都不知道。虽然没有四体不勤,但是他绝对五谷不分。他家境富有,是军三代,大院孩子,父亲从商,母亲从事教育,唯独他是个逆子,叛逆期不用家里钱的时候去了战乱的中东,他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看了几本医书就敢对伤患上手包扎,碰见敌人了也能扛枪杀人。
      历国素来酒文化不错,因为冬天冷,尤其北方,北方冬天一定要有酒,没有酒的冬天冷的要命,就连闺阁小姐也能饮两杯。酒不是富人的特权,穷人干完了活,总是要去小酒馆来一杯最便宜的清酒。
      再贫穷的人家里,地窖也要有一坛酒,留着用来婚丧嫁娶的。
      宫墙内,未央宫是皇帝朝会的地方,也就是皇帝与大臣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它位于长安城的西南隅,所以又称为西宫。
      周政住在甘泉宫,他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未央宫里的。
      “陛下,老臣敬陛下千秋万代。”
      “好。”周政一口喝了,豪爽又不失气度。
      一个时辰后
      “胡人欺我历国上百年了,这是我们头一次主动打过去,微臣虽然是文臣,但是微臣有一颗为君王死而后已的决心!”
      喝的都站不稳了,周政撇了一眼陈烁,眼睛有点晕,陈烁赶紧让奴才扶着那位大臣回去。
      “等等,皇帝都没走,他怎么能走?不行,回来喝!”
      怎么不喝死你?周政没有发脾气,难得大家高兴,不能坏了兴致,“是朕让他先走的,喝多了的朕都会让奴才送你们回去的。”
      “陛下仁慈,老臣就知道陛下不会寒了老臣们的心,先皇啊,你在天之灵看看啊,我们皇上他长大了,他是一届帝王啊!”
      看着那位老臣又哭又嚎叫着喝了一壶酒,周政随着他干了一壶佳酿。
      “写诗,陛下,微臣求陛下在此写首诗,慰劳前线士兵。”舌头都大了,也不怕把舌头咬了,周政也乐呵呵的应了。
      隶书周政已经写的不错了,可是这种时候豪情万丈,自然是要写草书。
      集兴趣班辅导班于一身的周政挥笔就写下狂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好诗,好诗啊!”
      “好诗配好酒,幸甚至哉啊!”
      历国不仅爱喝酒,还爱唱歌跳舞,一喝多了耍酒疯就是各种鬼哭狼嚎,僵直的手脚尽力在舞蹈。
      见识了,真长见识了,周政捂着脑袋坐下去,幸好他只需要写诗,想着他又愧疚的向人作者道歉,最好立个牌位供奉一下,万一人感觉被冒犯了夜里爬他床怎么办?
      超级迷信*周政*神仙皇帝。
      皇商金布林感觉最近头快秃了,皇帝根本没想过自己年纪大了,这么大张旗鼓的找一样东西很费劲。
      在中原地区,起初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9世纪着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周政怀疑可能棉花已经来了,只是人们不知道它该怎么用,所以只是用作观赏。就像他以为轻功是骗人的,可他现在不就很会翻墙了吗?
      棉花传入国内,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北路即古籍"西域",
      可是不一样啊,他们又不是一个国家,万一没有呢?可是棉花没有的话,冬天太难熬过去了。
      “陛下,有眉目了,草民的属下已经找到了,正在来的路上,陛下放心,一定会见到它的。”
      “累坏了吧?你要是给朕找到了,朕就赐你三品皇商,有官职怎么样?”
      金布林高兴的人都挺直了背,跟着陛下有肉吃果然不假!
      喝醉的大臣三三两两的回去了,唯有周政一个人走回寝宫,甚至他有点想自己跑去弄那棉花,不能再有冻死骨了。
      今天宫里热闹,奴才多少想了点心思,唯有虞芙蓉“任大家折腾,我自归然不动”,非常沉得,穿着往日里普通的衣服,倒是自有一番风雅。这位青梅,气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周政忍不住脑袋里会想,不知道以后便宜了哪家公子?
      给她指婚吧,替她做主怕她不满意夫家,她自己又没有靠谱的亲友。
      “你说你,你不要长这么好看,你知道什么叫红颜薄命吗?呸呸呸,算了,晦气,你自己想想何去何从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首战告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