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起航 ...

  •   常家也算是县里一户排得上号的乡绅,常老太爷是个开盐埔的土老财。有了钱便要供儿孙读书拿功名,倒也确实供出一个秀才——常大老爷,然而霹雳一声,科举取消了,老太爷脑筋活络,眼珠一转,又派常大老爷去读法学专科学校,一样有出路。

      常大老爷虽然勉力读书,但为人却是个眼高手低,欺软怕硬之辈,还颇有些抽烟、狎妓的“雅好”,只是老太爷在世时管束严格,不便尽情展现。老太爷甫一去世,便闹着要分家,将后母幼弟闹得凄凄惶惶,很不愉快。分完家,书也不读了,功名也无处钻营,便束手做起乡绅来。

      常二老爷被迫分家时才十多岁,孤儿寡母,大哥不耐烦打发后妈幼弟,他们便也不往常大老爷那里凑。常老太太勉力支撑着薄田和铺面,供独子上学,甚至出国留了洋。当然,乡下财主是供不起西洋的,留的是东洋。

      因为常二老爷是老太太的独子(大老爷是前妻生的),因此刚满十四老太太就张罗着给他娶了亲,好早早传承香火,可惜千求万拜,还是蹉跎到二老爷二十四岁的时候才生下大孙子,总算是有了寄托。

      没两年,又生下了大孙女。

      虽然三年抱俩,但是常二老爷对二太太的兴趣也就止步于此了。可以说从头到尾他就没看上过这个缠足了一半又放开,为人又生的胖大的二太太。

      从东洋回来,他先是在上海炒股,接着参加神神秘秘的gm活动,如鱼入海。二老爷年轻的很,身为留学生,为人又生的白净,外面的相好也换了又换。

      老太太并不认为有什么出格的,就是二太太自己,虽然有怨言,但实在也无话可说无事可做。
      又过了两年,果然二老爷在外面有了个私生的儿子,老太太也一股脑儿的认下,好给自己早夭的二儿子承继香火。(按老太太的想法,早夭的才是常二老爷,如今在外面整花活的是三老爷,小二子可比小三子要听话懂事的多。)

      闲话不提,我们的女主角就是常二老爷的大女儿,乳名蓓蓓,学名安国,现在十岁,和哥哥建丰一起在镇上读书。

      人都说常二家的两个孩子是狼狈为奸,安国鬼点子多,建丰抽条子长得快,在附近两条街上是称王称霸,然而最近,安国却遇到了一桩愁事。

      她心里也对这个时代的别的城市乃至东洋西洋有着十分的好奇心。正巧,因为哥哥小学即将毕业,父亲来信说接他与安国去上海读书。

      上海!安国心里是一万个愿意。可是母亲却不同意,她倒没说反对女孩儿读书识字,安国没有裹脚,又六岁就上了学,已经显示出她开明极了。

      但安国毕竟只有十岁,发育又慢,看着像个小萝卜头,不像建丰一个劲得窜,俨然是个小少年了。加上常大老爷家的女儿也只是在镇上读书,读了两年也就算了,已经在看人家了。

      常太太不能不为安国的身体和终身大事考虑。毕竟女儿又不指望她读书做官,但是操持家务怎么能不学呢?读书认字都会了,不会跟佃户打交道,搞不清收租看账的门道,没几年出门了不是要被婆婆笑话?退一步说,就算不求她学什么,但是安国萝卜头一般的身体,路上再有个好歹,图什么?不划算呐。

      安国的忧虑是另一层——如果自己和哥哥都走了,母亲在家的日子就更没意思了,说不定会出家。去年老太太去世了,今年自己和哥哥又走了,倏忽一下,母亲竟然成了孤家寡人了。

      可是那毕竟是上海啊……自己今年已经十岁,再过不要几年就得结婚生子,如果在村里留着,能说到的人家,和去上海能说到的,能一样吗?退一步说,即使还是嫁了乡绅儿子,能去上海见识见识也是好的。

      她翻身起来,打起帘子往堂屋走。

      “安国!你干嘛去!”建丰正在习字,眼睛看着纸也不忘了扬声问。

      “我找娘去。”安国答道。

      “你等等!”建丰停下笔,“你跟我一起去上海呗,爹都说了叫咱们一起去。”

      安国撅着嘴不说话,建丰瞪着她,“娘不会不同意的,我跟你一起去。”

      安国耸了耸肩,无可无不可,“走。”

      堂屋里常太太正在跟瑞莲姑妈讲话,看见孩子们来了眉头就是一皱,瞪着建丰说,“字写完了?东西收拾了?出发还早呢,心又野了!”

      建丰往常太太怀里一扑,“娘!我写着呢,先生夸我字写得好着呢!”他拉着常太太的手撒娇,“叫安国跟我一块儿去呗,我一个人多害怕啊,安国还能照顾我。”

      常太太不痛不痒地责备了建丰几句,沉吟道,“蓓蓓确实稳重些”,但她上下一打量安国,眉头又皱起来,“可是也太小了,生个什么病可怎么办!”

      瑞莲姑妈也劝道,“男孩子该出去闯荡闯荡,你爹能独自一人到东洋留学,怎么你去个上海还偏要带上姐妹呢?”

      建丰顶撞道,“我爹也不是十二岁就去上海的呀。”

      “没大没小!怎么跟姑妈说话呢!”常太太斥道。建丰吓得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话了。

      “娘……”安国拉了拉常太太的袖口,又眼巴巴地看向姑妈,“我自己也想去……”

      “嗐!”常太太大出了口气,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舅舅!”

      “舅舅来了!”

      大舅也听说了这件事,来了家里,“小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凯申愿意让两个孩子去上海是好事。你怎么还拦着?”

      “我……我……”,二太太嘟囔了两声,小声说道,“两个孩子自己去,多么让人不放心,何况我……我要是能跟着去照顾就好了。”

      姑妈扇了扇扇子,只说,“恐怕凯申不愿意。”

      大舅也摇摇头,“你走了,谁照顾老太太呢,可别这么不懂事。”又说,“你都到中年的人了,去上海做什么?凯申又没叫你去,没得让人笑话。”

      其实二太太今年刚交上三十罢了。

      “要是我不能去,让蓓蓓在家里陪陪我呢。”二太太拿眼睛到处看,望望姑妈,又望望舅舅。
      姑妈倒没说什么,“也不是不行,毕竟是个女孩。”

      大舅心里骂了一句妇道人家,“只听说过爱孩子的盼她好的,镇上几个小姑娘去上海读过书?”他拍了一下桌子,“建丰你不是看的挺明白的?怎么到蓓蓓就不懂了?”

      二太太张了张嘴,没了脾气,只是使劲地扇风,“唉,唉。”

      她嫁过来也有八年了,跟常老爷相处的时间恐怕加起来没有两个月,是实打实的“母亲的媳妇”。她也放脚,也去插班念了女子学堂,可是无论怎么努力都和时兴的现代女孩差的太远太远。常老爷从来没有把她放在眼里过。

      万幸,两个孩子还算懂事。

      第二,老太太也没有说过她的不好。对她的苦也看在眼里,只是视若无睹罢了。

      男人么,总是这样的,老太太这样劝慰她。

      “阿弥陀佛。”二太太看看建丰,又看看蓓蓓,“阿弥陀佛。”

      她摸摸蓓蓓柔软的头发,知道儿女要去一个她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了,也许还要成为一个她想象中也许能成为的人。

      “那我,那我不说什么了。”她笑了一下,“都托付给大哥了。”

      大舅点点头,喝了半盏茶水,完全没察觉二太太的内心想法。这种细致入微的闺怨,即使他知道了,也是不屑一顾的。建丰也是只感觉到事情定下来,高兴地欢呼一声,“谢谢妈!”

      只有早慧的蓓蓓,期期艾艾地抓住母亲的手,轻轻叫了一声,“妈。”

      她没有说自己不去了,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她抬头看着母亲,“我以后一定让您享福。”

      二太太突然就哭了。

      蓓蓓抓紧了母亲的手。她知道,如果自己不去上海,可能十年后,自己也会像母亲一样在乡下等一个永远不回家的男人。这是时代造就的悲哀,也是她要尽力挣脱的命运。

      而才三十岁的二太太,未来的全部快乐,只能寄希望于儿女的孝顺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