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步 屯炭 ...

  •   又走了一天,他们终于到了京城外最后一个村子,因为东南方去往京城的商队大多在这里歇脚,这个村子竟然也不小。他们商队轻车熟路的就拐到了经常租住的郭大娘家,郭大娘看近年走商的多,就学人家建起了大院子和棚房,因为前后邻居的院子很紧凑,很适合南来北方行商住宿和寄放货物了。
      马车一停,车上的人就都迫不及待的出来了,车厢外的书勤更是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使劲踏了踏脚,林正则因为李先生的指教已对他执了半师礼,很是恭敬,他回身就去接了李先生手里的孩子,李先生则去接了自己夫人。然后去叫书勤去打听今晚住宿的分配。他们属于挂在商队的队伍里,商队还用他们的举人身份免了税金,所以很是优待他们,给了他们两间南向的房间。像他们一样的他们商队里还有一辆车,上面有三个举人,但都是自己上路的。
      等到安顿好了,林正则就带着书勤出去了,因为他昨天听见书勤和商队的人聊天谈到天气,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京城立冬以来一直很暖和,不少人家应该还没有储藏足够的过冬的准备,其中就包括炭,加上连日的大雪,炭价上涨是必然的。他只需要在大雪前屯好足够的炭,再根据前一世的经验在最高价卖出,就一定能把手里的钱翻几倍,他可是记得前世自己当时因为炭价花掉了整整五两银子。

      看见郭大娘来帮他们做饭,林正则就带着书勤凑了上去。书勤帮忙抱柴,他过去问:“大娘好,是否有我可以搭把手的?”
      大娘也是爽快:“没有没有,你们都是客人,哪能让你们动手啊。”
      因为是想要搭话,被拒绝了林正则也没走,绕着灶台好奇的看着。果然大娘说:“小伙子是搭伴去京城的吗?是做什么去?”
      “去临山书院读书,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商队的人?”
      “你这细皮嫩肉的哪像南来北往的人啊,多大了,看着这么小家里就放你出来读书了?考到哪里了?”
      “刚考过了府试,12月就要过13岁的生辰了。”
      “不错嘛,可惜我没个闺女,要不然肯定带过来给你看看。”大娘也就是说说,虽然这么小就是童生了,但她可舍不得闺女远嫁。
      这样的调笑对于一个活过了40多岁的人也就是笑笑,可是他还是装作不好意思的低低头,并示意书勤帮着大娘烧烧火。觉得算是搭上话了,林正则赶紧开始正事,向郭大娘问道:“大娘,你家卖炭嘛?”
      大娘说:“卖的,但是这天也不是很冷,你们就要用炭了嘛?”
      “不是,我们要进书院读书了,想着京城可能炭比较贵,要在这里备点。”
      “今年这么暖和还不一定啥时候用得上炭呢,况且临山书院在城郊,我们平时也会卖到那里,一袋炭也就贵个10来个铜板,不值当的。”大娘不以为意的说到。
      “我还是想提前买点,我听说过两天就冷了,况且我还想多备点卖给同学。”
      原来是还想做生意啊,这小子看着不大还挺精,不过“过几天就冷了?你听谁说得?刚入冬呢,只要不下雪,那能冷到那里去。”
      “就是要下雪了了,还挺大的,我行商的舅舅告诉我的,他说南边都开始下了。”
      “真的?那也不一定就能过到咱京城来呀?”因为有终南山(秦岭)的存在,南方的天气基本传不到北方来。
      怪不得大娘不信,这个理由也是瞎编的,要不是有上辈子的记忆,林正则也不会知道会下雪。不想继续往下说了,他就直接问:“大娘你能卖我多少斤?”
      郭大娘听到这里也明白林正则是认真的了,虽然年纪小但也是童生了,应该也能做主了。她大概想了一想:“我家里大概有180斤薪炭,你都要吗?”180斤大概供3个人烧十来天的,北方有炕,走商的汉子一般不点炭,他也是看每年都有几个春闱的举人这个时候进城才会备着点。
      “要的,要是附近有人还有请帮我多收点,我大概可能要12石(dan)左右,要是有更好的炭我也都要的。”斟酌了一下,要了这么多也就够20多个人烧10来天的,他也不敢一次订太多。
      大娘算了一下,如果要这么多确实能省下1两多的银子了,要知道到1两就够他们三口之家半年的生活费了(1两大约2500元,农商经济菜和粮食自己种,5000一年也就差不多了)。就报了个7两银子,并承诺后天给他送到城里他的住处。
      这个价格跟林正则的预估差不多,也就定下了。又走了一天,他们终于到了京城外最后一个村子,因为东南方去往京城的商队大多在这里歇脚,这个村子竟然也不小。他们商队轻车熟路的就拐到了经常租住的郭大娘家,郭大娘看近年走商的多,就学人家建起了大院子和棚房,因为前后邻居的院子很紧凑,很适合南来北方行商住宿和寄放货物了。
      马车一停,车上的人就都迫不及待的出来了,车厢外的书勤更是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使劲踏了踏脚,林正则因为李先生的指教已对他执了半师礼,很是恭敬,他回身就去接了李先生手里的孩子,李先生则去接了自己夫人。然后去叫书勤去打听今晚住宿的分配。他们属于挂在商队的队伍里,商队还用他们的举人身份免了税金,所以很是优待他们,给了他们两间南向的房间。像他们一样的他们商队里还有一辆车,上面有三个举人,但都是自己上路的。
      等到安顿好了,林正则就带着书勤出去了,因为他昨天听见书勤和商队的人聊天谈到天气,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京城立冬以来一直很暖和,不少人家应该还没有储藏足够的过冬的准备,其中就包括炭,加上连日的大雪,炭价上涨是必然的。他只需要在大雪前屯好足够的炭,再根据前一世的经验在最高价卖出,就一定能把手里的钱翻几倍,他可是记得前世自己当时因为炭价花掉了整整五两银子。

      看见郭大娘来帮他们做饭,林正则就带着书勤凑了上去。书勤帮忙抱柴,他过去问:“大娘好,是否有我可以搭把手的?”
      大娘也是爽快:“没有没有,你们都是客人,哪能让你们动手啊。”
      因为是想要搭话,被拒绝了林正则也没走,绕着灶台好奇的看着。果然大娘说:“小伙子是搭伴去京城的吗?是做什么去?”
      “去临山书院读书,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商队的人?”
      “你这细皮嫩肉的哪像南来北往的人啊,多大了,看着这么小家里就放你出来读书了?考到哪里了?”
      “刚考过了府试,12月就要过13岁的生辰了。”
      “不错嘛,可惜我没个闺女,要不然肯定带过来给你看看。”大娘也就是说说,虽然这么小就是童生了,但她可舍不得闺女远嫁。
      这样的调笑对于一个活过了40多岁的人也就是笑笑,可是他还是装作不好意思的低低头,并示意书勤帮着大娘烧烧火。觉得算是搭上话了,林正则赶紧开始正事,向郭大娘问道:“大娘,你家卖炭嘛?”
      大娘说:“卖的,但是这天也不是很冷,你们就要用炭了嘛?”
      “不是,我们要进书院读书了,想着京城可能炭比较贵,要在这里备点。”
      “今年这么暖和还不一定啥时候用得上炭呢,况且临山书院在城郊,我们平时也会卖到那里,一袋炭也就贵个10来个铜板,不值当的。”大娘不以为意的说到。
      “我还是想提前买点,我听说过两天就冷了,况且我还想多备点卖给同学。”
      原来是还想做生意啊,这小子看着不大还挺精,不过“过几天就冷了?你听谁说得?刚入冬呢,只要不下雪,那能冷到那里去。”
      “就是要下雪了了,还挺大的,我行商的舅舅告诉我的,他说南边都开始下了。”
      “真的?那也不一定就能过到咱京城来呀?”因为有终南山(秦岭)的存在,南方的天气基本传不到北方来。
      怪不得大娘不信,这个理由也是瞎编的,要不是有上辈子的记忆,林正则也不会知道会下雪。不想继续往下说了,他就直接问:“大娘你能卖我多少斤?”
      郭大娘听到这里也明白林正则是认真的了,虽然年纪小但也是童生了,应该也能做主了。她大概想了一想:“我家里大概有180斤薪炭,你都要吗?”180斤大概供3个人烧十来天的,北方有炕,走商的汉子一般不点炭,他也是看每年都有几个春闱的举人这个时候进城才会备着点。
      “要的,要是附近有人还有请帮我多收点,我大概可能要12石(dan)左右,要是有更好的炭我也都要的。”斟酌了一下,要了这么多也就够20多个人烧10来天的,他也不敢一次订太多。
      大娘算了一下,如果要这么多确实能省下1两多的银子了,要知道到1两就够他们三口之家半年的生活费了(1两大约2500元,农商经济菜和粮食自己种,5000一年也就差不多了)。就报了个7两银子,并承诺后天给他送到城里他的住处。
      这个价格跟林正则的预估差不多,也就定下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