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教育 ...

  •   很多年后,太宗身体不适,由太子李治代为监国,而我这个太子身边的“大宫女”每每在李治上朝之后,就被太宗叫去聊天解闷,不过在后世很多史书里,这段时间的我都被说成是在太宗面前侍奉汤药——唉!我倒是想呀!可事实是这事我真没资格。
      天子的汤药哪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够触碰的?那时我在后宫混了近十二年了,还是进宫时封的五品才人,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在太宗心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太宗哪会找我侍奉汤药,估计我只要离他的汤药近点,他都不会再喝那碗药了,没准连碗都得砸碎扔掉。
      我可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夸张,太宗那时年岁已高,而且他子嗣众多,加之太子李治在他心中一直是仁弱的样子,太宗的身体情况他自己也清楚,怕是不久就会迎来权力交替的时候,如果不是他想了解李治的近况,我还真没可能有机会进寝殿——当时后宫很多宫妃,尤其是有子嗣的宫妃,那时几乎都被禁足了。
      就在那时,我在太宗的案头上发现了一份小手札,里面都是一些民间趣闻,其中有一篇竟然记录了我入宫前一系列“丰功伟绩”——我之前掰着手指头数过的这些小事都一一记录在案,不过都是非常简单的三两笔轻描淡写,可以看出来,写的人秉持着一种中肯旁观的态度来进行记录,不带一丝褒贬之意。不过有一件事情,写的很详细,字里行间隐隐透露出一丝赞赏之情,更奇怪的是还被人用朱砂笔圈点了出来——不过就是我在荆州时开了个小招聘会,有什么特别的?人手不够不就得招人嘛?那么多事,我一个人怎么做得过来?我怎么都看不出来这件事情有什么可值得注意的?还值得用朱砂笔圈出来,真是少见多怪。
      话说那年荆州街头,我奉荆州当地赫赫有名的“杨夫人”出即我母亲大人本人之命,收拢街头的乞丐小儿,管着他们不要惹是生非。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手底下的人越来越多,我哪怕是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太阳下山了也未必能够将我的地盘全部走一遍,人更是记不住……总而言之是越管越乱、越乱越忙、越忙越理不清,整个成了一团乱麻,我头都快炸了,顿时生出了要金盆洗手退出江湖的心思。
      我母亲听说后,轻飘飘的戳了一下我的脑袋,问我是不是傻的?忙不过来不知道招人吗?记不住不知道制作名册吗?地盘看不过来,不知道划片区吗?把招来的人一个片区扔一个给他去管着,你自己只要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不就看完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就没事了?你父亲,一方大都督,管着那么大地方的大小事务,都没你这个只管着几条街小乞丐的人忙!难道是我当年生你的时候忘了给你配脑子吗?——闻听此言,我无言以对,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回她一句:“绝对是的”。
      吐槽归吐槽,但我是个讲道理的人,母亲讲的确实有道理,于是我立马出去发公告招人去了。可我没想到招聘公告贴出去半个月了,无人问津。然后我的狗头军师母亲大人又给我支招,让我去街头调研,查找分析原因。于是我穿着邋里邋遢的衣服,混在我拟招聘对象(流落街头的小孩)之间,混了好多天,才明白原因——他们不识字,根本达不到我招聘的最低要求——那时候我才知道,读书这件被我视为苦差事的事情,在贫民家的小孩看来,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他们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不识字就不能制作名册,没事儿,我识字,我可以自己来登名字,就找他们做不要识字的事就可以了!反正我要他们做的,不过是一些发放物资的简单活计,会记数就行,没学过算术?不要紧,那就掰手指头,手指头不够就加脚趾头,如果还是出错,就开除,反正我当时开出的可是“高薪”——管饭,当时州城附近不少地方遭了灾,涌进了好多难民,有的是人想来。于是我的招聘条件一降再降,终于找到了第一批手下。然后我的地盘进行了二度扩张,管辖范围又扩大了数条街,我招的人数自然也是成倍扩张,我发现自己又忙不过来了,这回我没有找老妈吐槽,直接就依样画葫芦制定出了解决方案:把若干个小片区组成一个大片区,安排一位负责人,我只管这个负责人,管的人数不就可以减少了?——我真是太聪明了!
      负责人我当然是从第一批招进来的“业务骨干”里面选了,毕竟我对他们比较熟悉,后面进来的人也容易服气,可问题是,我第一批招进来的人那么多,我需要的负责人可没有那么多,用谁不用谁,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没处理好,街头又得乱起来,最可怕的是,他们有可能会倒向地方的世家大族,直接影响我父亲的灾后重建计划!
      父亲的灾后重建计划是什么样子?我也说不清,只知道当时母亲劝我出来当小乞丐头的时候,讲了一堆世家与皇权的纠葛……我没听懂,倒是站在一旁,自小跟我母亲一样颇通文史的大姐听懂了,我好惭愧!不过万幸,我还有一个读书不多的学渣父亲,他单独给我开了小灶,对我进行讲解。
      记得那天,父女俩一起蹲在房檐下,他跟我说:“这城里有好多世家大族,他们合起伙来欺负咱们一家人!”
      我当时好奇怪:“爹你不是都督吗?你不是经常说,本州你官儿最大,兵最多,拳头最硬,还怕他们不成?”
      我父亲重重咳嗽了几声,才点点头说:“对,你说的没错,但是这些人最坏的地方就是,他们不正面较量,甚至自己都不出面,花点小钱,施小恩小惠,欺骗街头那些可怜的小孩来给他们做坏事,你说他们坏不坏?你说那些小孩可不可怜?你说咱们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
      在我父亲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我非常有正义感地一再点头,就这么被爹妈忽悠到街头去了……自己的爹妈没得选,谁让自己投胎没长眼,以后有机会再吐槽,先说说我怎么选负责人吧!其实很简单,这两个字:考试。
      经过第一次招聘失败的打击后,我对第一批招进来的人进行了基础的识字算术培训。这倒不是我有远见,只是手底下都是文盲,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想象一下,当在仓库盘点物资的时候,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树叶数袋、木棍数捆、石头数筐……等等千奇百怪的记账方式,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抓狂,反正我是觉得自己快疯了,更别说我竟然还看到了数条麻绳——结绳记事啊!我快崩溃了!于是我一怒之下,逼着手下的兄弟读书,那时的我,竟然体会到了自家老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难怪我当年逃学时母亲下死手打我——教啥啥不听,学啥啥不会的人看着真是太讨厌了!
      我当时把手底下的人召到一起,跟他们说:“你们天天跟我说你们在认真学,好啊,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遛遛!买定离手,愿赌服输,到时候别说老大我没给过你们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我很快就选出了第一批负责人,没选上的人,也没脸出来说三道四,因为整个考试过程是他们能够看到的公平!
      经过这件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选人之前,必须有人可选,有人可选的基础,则是大家都读了书,而当的情势是只有世家子弟才有机会读书,开玩笑,世家子弟可跟我们家不是一边的,他们是“坏人”那边的,我招他们过来,那不是放老鼠进米缸吗?所以,让平民子弟接受教育是我必须要走的路……考虑到以后的地盘将会进一步扩大——那是必须的,毕竟我父亲虽然坐镇荆州,但同时也管着附近几个州的事务,荆州城的地盘我都还没有完全覆盖,就已经要选负责人了,想着附近几个州我都要管下来的话,那得有好多好多负责人,于是我决定在我管的地盘上普及教育——教育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太合适,毕竟只是些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知识传授,但我喜欢这个词的逼格,我就用这了。
      通过这些事情,我对教育的必要性有了切身体会,于是老实重返学堂,在学堂的毕业答卷上,将我的这番感触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这篇当时被我视为旷世杰作,后来让我一看就脸红的狗屁不通的文章,被一字不漏的抄录进了太宗这份案前的手札上。而那些朱砂,就点在了普及教育那行字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