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疯狂购物 ...

  •   出了书画店,关博睿立刻拉着文岚快走几步,绕进小巷里。

      避开人潮,找了个僻静的角落,两人躲进如意门,把布袋子里的书画全部存在空间里。

      看见散落一地的书画,总觉有点美中不足,关博睿决定还是得再去一趟市里最大的一家信托商店。

      华博信托商店位于市中心商业街,具备外事服务属性,是市里唯一可以供应外宾的旧货商店。因为这种特殊性,市里其他信托点收购回来的特殊商品,基本都会汇集到这里进行销售。除了常见的日用旧货外,还有钟表、高级衣料、高级布料等罕见物品。另外,开设了工艺品和瓷器专柜,专门出售工艺品、装饰用品、古玩、玉器和一些硬木家具等。

      这次,两人径直走到售品部,先从用品看起,为将来的探险生活多买一份保险。

      鉴于最长出现的开门地点是大海,所以,关博睿打算尽量选取一些合用的渔网鱼篓之类,除此之外防身武器也是必备选项。

      转了一圈,关博睿挑中了一个樟木箱子、两副皮手套、几张油布、匕首、鱼钩、渔网、鱼笼、鱼篓和一些小工具,另外还给家里添购了一台小收音机和一些电机设备。

      文岚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精致的木制梳妆盒,恋恋不舍。

      关博睿一把抱起文岚,压低嗓音说:“我们的钱有限,那个梳妆盒木质普通,做工一般,不值得收藏。你要是喜欢那些老家具,以后我们遇到好的,再买就是了。”

      “可是,那个看起来很漂亮,而且它能够翻起来当化妆镜呢。我那个时代都没有这种精致的梳妆盒,全是清一色的工业制品。”这种纯手工的工艺品后世越来越少见,文岚依旧有点爱不释手。

      关博睿有点错愕,对于时代差距实在始料未及,见文岚那痴缠模样,忍不住扶额叹道:“孩子,你要记住,你现在是在61年。你说的那所谓稀罕货,现在满大街都是,一点都不稀奇。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嫌弃它老土都不想要,结婚时更愿意要铁的、铝的家具呢。好啦,女孩子都爱美,我能理解。我会记住你喜欢的款式,以后一定替你找个用料好做工精细的,留着给你以后慢慢把玩。走吧,我们去看这有没有什么值得上手的古玩。你别忘了我们今天过来的初衷,那些不为人珍惜的易碎易坏文物,无知之人毁坏就实在太可惜了。”

      “对哦,我们快点挑,别让妈妈他们等久了。”一提起正事,文岚马上不再挂念梳妆盒,恢复了理智。

      此时国内的文物市场虽然不是处于最低谷,但也一直没有从低潮期爬出来。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现在乱世刚过,盛世没来。国内遍地古玩,却找不到识货之人,空悲切。无数珍宝,满面尘灰烟土色,流落在外无人知晓。

      此时,国内文物爱好市场严重萎缩,很少国人光顾。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任何稍微偏离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都归结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包括和异性交往密切、婆媳关系不和谐、爱美、“过于”爱干净等。当时,“正确”行为的范围相当狭窄,人们有意无意地与旁人保持一致,避免与众不同。

      所以,60年代开设的文物商店主要是面对访华外国人,以文物换取外汇,支持国家建设。可惜,一方面,国人不懂那些文物的价值;另一方面,国外文物爱好者也根本没有意识到东方文物的珍贵之处。因此,通常情况下,那些文物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外销境外,换回不堪一提的外汇。

      二战后,世界的话语权掌握在以白种人为主的西方人手中,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主要在米国和欧洲,即便刚刚发家的菊刀国人在世界上也是没有什么声音。当时菊刀国留学生到米国留学,第一次看见米国白人做体力活,满眼的不可置信。因为,在菊刀国,当时的白人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收藏品主要以希腊文化为主轴,欧洲艺术为主导,东方艺术在当时属于亚文化,大部分人还是以猎奇的心态看待东方世界。

      所以,无论是玉石、传统字画,还是中国古玩,其实都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菊刀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才慢慢有所改变,90年后随着我国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后,收藏界参与人数骤然增多,东方文物和传统字画的价格才逐渐水涨船高。

      一转到隔壁房,便看到灰色水泥屋里堆满了各种老旧家具,其中不少看起来应该是明清家具。家具造型精美,格调典雅,工艺技术精良。家具多是清漆,木色纹理突出,明快简约的风格明显。另有一部分家具上镶嵌了许多玉石、螺和景泰蓝等,非常富丽堂皇。

      “舅舅,这些是明代家具还是清代家具?你分得清它们的材质吗?你看,这个茶几上面还用贝壳镶出一副花呢,咦,这是牡丹,还是芍药啊?”

      眼前的家私精美绝伦,文岚看得目不转睛。

      关博睿眼睛朝天眨了几下,努力控制了一下表情:“姑娘,那不是茶几,是榻几,是放在床榻上面的。我知道你对这些感兴趣,回头我给你找几本书,让你深入学习。”

      文岚小脸通红,但依旧仗着壳子小,继续不害臊地低声说道:“后世,黄梨木、红木家具价格惊人。80年代后,国内大量明清家具外流,国内有识之士根本无力阻止。境外古玩商低价横扫全境,江浙晋陕等地旧宅里的明清家具被一扫而空。舅舅,真的、真的、很可惜呀。”

      最后几个字,字字句句真情实感,停歇和加重语词助词都不足以表达文岚的遗憾。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缘起缘灭,有缘人自然能得有缘物,我们不可能样样周全。”关博睿倒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清末流失的珍奇异宝可不在少数。

      “可是,如果……”

      “没有如果,有人的地方,自然会对同一样物品有不同的认知,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定律。你也别想着自己买下来存着,因为,我们绝对做不到。一,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二,我们没有地方存放。所以,你只能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关博睿根本不为所动。

      “唉,好可惜啊。”文岚朝着旧家具们挥挥手,转向旁边的文物古董区。

      一进门,便是一溜的玻璃柜台。里面摆着玉的、翡翠的古件,后面的货架上面摆形状大小、图案款式各不相同的瓷器,另一个货架上还摆着许多白银的水烟袋和大大小小的精美鼻烟壶等。至于中国古书古画,更是可怜,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龟缩在柜台一角,乏人问津。

      文岚趴在柜台,透过玻璃去看里面的古件。戒指、扳指、手镯、坠子、手链,各有各的精彩。各种把玩小件,根据材质和艺术含量,几毛到几块钱不等,基本就没有过百元的东西。任何不含金银的饰物,价格都低得吓人,让文岚有种遍地捡黄金的错觉。

      这种在后世看来不可置信的低价,在当时却是常态。因为这年头大家的收入基本固定,除了双职工家庭相对宽裕一点,其他人家都不宽裕,大多数人家都是算计手里的钱粮过日子。有些人家收入少的,时常寅吃卯粮,月底跑去粮店预支下个月的口粮,发了工资先结清上月欠款,到了月底又借新债。在这种大多数人都没有闲钱的年代,谁也不可能有心思去买些不能吃不能用、只能单摆着好看的老物件。所以,国内的文物市场很长时间都发展不起来。

      一尊玉质的坐姿弥勒佛,两个肥硕的大耳垂在肩头,袒胸露腹,笑容可掬,身上袍带飘逸。玉质通透,造型优美,刀工精良。一看价格,居然才区区40元。

      文岚扯了扯关博睿的手,两眼放光,满怀期待,就像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一样。

      关博睿摸了摸文岚的头顶,安抚道:“你先看看哪个喜欢,我买给你。其他的,等我仔细看过再决定。”

      关博睿把买好的箱子等物摆在一旁,让人把墙上的那几幅旧字画取下来,细细查看。

      中国传统字画,说实在话,文岚其实不懂欣赏,于是,她便继续看那些漂亮的玉石。忽然,一个绿色坠子映入眼帘。墨绿的坠子,用橙色绳子拴着,上面是一颗浑圆透亮的红色珠子。奇怪的是坠子呈不规则状,下方看起来有点像手指。坠子油亮油亮的,可最上端却有一层类似黑色污渍的东西,看起来有点不太协调。

      “舅舅,你看那个坠子造型是不是挺特别的?”文岚指着那个奇怪的坠子说道。

      关博睿看了一眼,便指着坠子招呼道:“师傅,麻烦帮我拿出来,让我看一下。”

      拿到坠子,关博睿用手摸了一圈,然后透过光线旋转查看有无瑕疵。

      文岚也凑了过去,发现那坠子质地细腻,通透清澈,颜色非常重。

      “师傅,这个,我也要了!”关博睿把坠子轻轻放在右手边,那里已经放着好几张古画。

      文岚急得面红耳赤:“舅舅,我只是觉得那坠子有点奇怪,没说要买。小小一个坠子就要12元,太贵了。”

      关博睿不以为意,继续看画:“那是清代宫廷出来的,佛手挂坠,用料上成,刀工精湛,完全值那个价。”

      文岚踮起脚尖,也去看画:“板桥道人?这人是谁啊,名字好奇怪,这竹子画得倒挺好的,别有一番风骨。”

      “郑板桥听说过吗?”关博睿查看着轴头部位的细节,随口问道。

      这个文岚当然知道:“郑燮,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对,就是他,板桥道人就是郑板桥。”关博睿点了点头,把那画也放到右手边。

      柜台里年轻的师傅迫不期待地展开另外两幅旧画:“李方膺的我们只有两幅,我们这还收到三幅金农和一幅汪士慎的作品,您要顺道看一下吗?”

      关博睿拿手帕擦拭了一下手:“可以,麻烦您也一并取来。”

      买古画居然像买白菜一样随意?

      文岚在一旁,盘算了一下今天花得已经超千,不由得掐了一把自己的手臂内侧的细肉。瞬间,文岚嘴巴微张,双脚一弹。这痛感,让文岚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的确是真的。

      想不到啊,舅舅居然如此深藏不露,私底下藏有这么多钱。

      文岚背地里,摩拳擦掌,打算趁机狠狠宰一把。

      待舅甥俩赶回新华书店,关博萱等人还遨游在书海中。

      见到关博睿,关博萱举起一份期刊,兴奋地颧骨升了天:“哥,你知道吗?原来在1959年9月14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万次的快速通用电子计算机在北京试制成功了,其接近英国和菊刀国计算机的指标。去年4月,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研制成功。哥,你说以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再用算盘计算弹道数据啦?”

      “哪里的资料?”关博睿接过期刊,“如果厂里真的可以使用这新工具,大家的计算压力就大大减轻了,等你身体好一点,就可以回研发部工作了。”

      计算机?历史上不是说当年的两弹是千人计算队伍用算盘打出来的吗?

      我是谁,我在哪里?

      文岚表示今天接受到的信息有点多,脑子暂时超负荷,目前处于一片懵的状态。

  • 作者有话要说:  计算机、算盘,那些都是真实史料记载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