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5、三顾茅庐 ...

  •   在穗市,同样的情况也在发生着。

      愿意干活的人,多不胜数,可是稍高学历或值得进一步培养的人才却屈指可数。

      至于能臣善将,则是如同大海捞针,万里难选一。

      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只想进去国企公司而不愿意进入私企工作,因为大家会担心工作环境,也害怕收入不稳定。

      另一方面,因为长期重理轻文缺乏系统性培养,管理型人才寥寥无几,适合现代化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更是如同大海捞针。

      崔伯伯那边的解决方案是从香港直接调派人手,与本地重金聘请的管理人员相互搭配工作,自己则不定时过来坐镇掌控大局。如此一来,虽然依然无法避免港派人士的水土不服问题,但工厂终究还是能够磕磕碰碰地走了下去。

      可惜,关氏兄妹毕竟脱离金家已久,根基浅,没有自己的嫡系人马。即便是在香港见过的金氏集团的工作人员,对他们也是表面尊重,要说信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要想新招的港籍管理层以供臂指之用,则纯属妄想。权衡利弊,关氏兄妹只得把这一个选项悄然删去。

      崔家可以随时抽调成熟的管理者,交往引荐的能人众多,但是这一点关氏兄妹更是望尘莫及。毕竟他们熟悉的管理人才都是兵工厂系统下面的同事,撬社会主义墙角这事,先不说能否成功,但是自己心里这道坎就不容易过去。

      眼见着借金氏之名在国内所开的企业日益壮大,关博萱自己掌管的安兰百货店里的事情琐碎而繁杂,招聘新人的事已经迫在眉睫。

      思来想去,关氏兄妹琢磨着能否从早年退军转民的干部中找寻人手。

      建国后,曾经历了几次大型裁减军队,尤其是缩减陆军数额。1950年5月,经中央批准,复员转业了百万余名军人,另划分统编部分陆军成为公安部队。到1958年底,陆军裁减了三分之一兵员,步兵机关更是精简了27.2%。十万转业官兵,雄赳赳,气昂昂,转向北大荒。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军职人员自愿放弃了军职和公职,选择回家务农。

      脱下戎装,掩上勋章,捡起禾杆,孝敬高堂。

      如果没有什么天灾人祸,他们将一辈子藏于山野之间,泯然于众人也。

      按照军用地图上的坐标,避开人群,文岚等人凭空出现在名单顺位第一名家乡附近的乡政府附近。

      “还是文岚这个法宝实用,上次我们过来的时候可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关博萱指着主干道左侧的一条土路,“殷祖荣住在那边山里头,骑自行车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哥,你载着这些加碘盐、牛杂和粉笔,我来载文岚。”

      坐在车尾,即便有关博萱在前面挡风,文岚依然觉得寒风萧萧。

      到是两位骑车的大人,已经是头冒白烟,大汗淋漓。

      “妈,你的身体还没好,要不我们还是换成摩托车吧。我存了很多汽油,不怕不够用的。”才骑了一半的路,文岚就已经听到关博萱的喘气声,有点于心不忍。

      “傻丫头,在这乡下地方,自行车已经属于贵重物品,摩托车绝大部分人见都没有见过。我们骑着摩托车过去,要招人闲话的。再说,前面还得翻一座山,摩托车实在是骑不过去的。我没事,上个月去复查的时候,医生也说我只要继续坚持吃药就可以了。”

      说着,关博萱忽然想起什么,扭头对关博睿强调:“哥,那殷祖荣52年后一直在南方剿匪,回头你们可以往这边多聊聊,尽量把他往南边勾。他爱人认得妹妹郭佩芳原来是地主家的小姐,被土匪绑票之后,因为她父亲不肯付赎金,她就一直被困在村里。被救回来之后,她既不肯嫁人,也不肯返回家乡,坚持跟着医疗队转战四方。伍大姐她可怜,就指点她包扎伤口什么的,后来更是认了这个妹妹。殷祖荣他们回乡之后,郭佩芳也跟着在这边落了户。要是多聊聊南边的事,估计殷祖荣他们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既然当年殷祖荣都已经做到了副团长,为什么他还非得离开呀?不管是留在部队,还是在政府任职,不都好过现在靠天吃饭吗?”这个问题,文岚想问很久了。

      “这事还真的一点都不奇怪,不说别的,跟我们一个部队出来的老范,都已经做到中校了,他也坚持要回老家。上级几次三番找他做思想工作,他硬是说日本鬼子打走了,蒋匪赶跑了,土匪也缴了,既然已经为国尽了忠,那就谁也别妨碍他回家尽孝。所以,57年的时候,老范硬是脱下肩章,走了。”山路越来越坑坑洼洼,关博睿放慢车速继续说,“那年头,大家的觉悟其实都挺高的。城里的工作就那么多,裁军更是成编制地裁减,身为军官其实资历都差不多,看着萝卜们为了个好坑争来让去的,有很多人就自愿放弃待遇,给国家减轻负担。”

      前面已经到了平路的尽头,三个人都不得不下车,推着单车往前走。

      “一会儿,文岚你上我的车,让你妈休息一下。”
      文岚应了一声好,很自然地走到关博萱的车后,帮忙推车。

      “不用,文岚很轻,根本没费什么气力。再说,翻过这座山,绕过前面的坳口,就可以看到殷祖荣他们办的学校了。”关博萱抹了一把汗,遥指着山坡前面蜿蜒曲折的土路介绍情况。

      “妈,你上次来请人,他们舍不得学校和学校里面的孩子。现在情况还是一样呀,他们依然会因为不舍得而不出门的。”

      人们为了行走方便,沿着山涧和峰谷慢慢趟出一条山路来。前方山坡越来越陡,看来即便是后人拓宽了土路,也依然没有办法避开所有的山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掌握后世那些钻探和打涵洞的技术呢?

      为了减轻关博萱的负担,文岚双脚迈成弓部,用尽吃奶的气力托着车尾往上推。

      “文岚,你休息一会,我自己慢慢推就可以了。你到了村里就知道了,那边有很多小孩子年纪跟你差不多大小,为了读书每天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所以,殷祖荣他们舍不得学校的孩子,真的情有可原。不过,今年的情况不一样了。他们村今年织的那些藤球卖得很好,你们那边的订单足够他们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都过个大肥年了。关键是,去年他们的第一批学生中那个叫殷小桃的,去年初中毕业回母校教书,听说效果还不错。所以,我想殷祖荣应该可以抽身出来帮我一把了。”关博萱缓了缓劲,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走。

      “咦,不对啊,妈妈,你说殷祖荣56年回乡,见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没书读,才自掏腰包办了学校。那怎么殷小桃去年就初中毕业了,这时间凑不上呀。”默默掐指一盘算,这时间可完全对不上号呀。

      “穷人家的孩子,很多为了节省一点学费,自己私下加功课,然后跳级的。”把自己的单车往树上一靠,关博睿返身走了下来,强行接过妹妹手里的单车,再次往山上进发。

      “我也不知道那个殷小桃之前跳了多少级,我知道她初中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毕业了。我见到她时说要资助她继续往上读,她拒绝了,说是她成绩虽然好但距离能够考个好中专还有一段距离,她宁愿回村里当小学老师。”

      文岚止不住的惋惜:“这也太浪费人才了。要不,一会儿我们再劝劝她吧。就算不读中专,读个高中也好呀。”

      “没用的,那孩子不太喜欢说话,但主意很正,不会轻易改变的。现在国家缺资源也缺人手,城里的老师都不够,更别提乡下了。于情于理,那孩子都不会走的。”把汗湿的手帕叠好放进挎包里,关博萱扯了一把旁边的树枝,继续往前走。

      随建国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陆续到了入学年龄,加上国家动员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建设,各地的教育资源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像穗市那样,公办学校数量有限,即便再怎么扩招,也满足不了新生们的需要。为了让学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政府发出号召,鼓励公办和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充分调动民间理论,鼓励大家积极创办民办学校。

      关博萱所在在社区师资不足,与附近军区商议,抽调有教授识字班经验的军属,联合创办学校。

      因为国家困难,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少,学校里面的大部分物质都是靠各方化缘凑起来的。关博萱所在的安兰百货店同属于一个系统,不但捐钱捐物,还帮忙调了一批二手课桌过来。文岚也出资捐赠了一批教学器具,更收罗了一批图书建立了小型图书馆。

      城里的情况已经如此艰难,想来乡下更是不堪设想。

      车子拐过山脚,便看到伫立在山坡上的两栋黄土屋,正前方的竹杠上面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一个穿着蓝长裤、白衬衫的大伯,左手簸箕,右手扫帚,正在清理学校旁边的落叶。

      关博萱冲着那大伯一招手:“殷大哥,我又来啦!”

      “小关,你们咋来了,欢迎欢迎。”殷祖荣把扫帚往墙边一靠,迎了上来,“我们这山路难走,辛苦你们啦。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同志约好了,每个月20号把货送到镇上的小学,你们直接过去验货搬货就可以了。以后啊,小关你们过来找我吃饭那自然是欢迎,至于其他的事情,大多数都可以在镇上解决掉,省得你们跑得这么辛苦啦。”

      “都是为了让大伙过上好日子,有些辛苦是应该做的。殷大哥,这是我哥关博睿,这是我家小闺女李文岚,他们非得要陪着我过来,这边,全靠有他们帮忙,我们这又给你们带了点东西过来。”

      谈话间,大家纷纷上前帮忙,把自行车两旁的竹筐里的东西都卸了下来。

      “这是彩色粉笔,这是报纸杂志,这是一些适合小孩子们看得书籍,这一袋子都是些纸笔,喏,这一堆都是给学校孩子们的东西。伍大姐,上次你说买碘盐难买,这回我顺路给你带了点过来。也不多,回头你跟乡亲们分分就是了。对了,我这还有个好东西要给你们。”关博萱转身从文岚捧着的背包里头,掏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家伙。

      “这是收音机?”伍大姐赶紧接了过去,看着这铁疙瘩,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这还没有通电,所以我给带了电池过来,以后你们也可以去乡里或者镇上再买。”

      零零散散的东西,堆了大半个办公桌,把伍大姐的备课本都挤到了一边去了。

      “这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们村的孩子出去的机会少,能够见到这些东西的机会更是十分稀少。唉,这两年,你们真的是帮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真是感激不尽。”伍大姐握着那些整整齐齐的书报,感慨万千。

      城里和乡下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可就是接触的东西来说就是天壤之别。不是抱怨回乡之后的生活,只是怜悯这些孩子活得不容易。所以,在得到关博萱他们的馈赠时,伍大姐才如此动容。

      殷祖荣展开一叠海报,只见第一幅上面写着几句话:
      关于死的问题
      儿童对于死人会害怕,
      或者问道关于死亡的问题,
      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实告诉他。
      并可作比喻说:
      花草会死,小鸟也会死,
      死是生命的停止。

      翻过下一张,在“关于生的问题”旁边,画着一对母子。海报中间上也印着几句对白:
      妈妈,弟弟哪里来的?
      妈妈,我是哪里来的?
      这时正好是性教育的机会,
      不可捏造故事欺骗儿童,
      可以用小猫、小狗、小鸡的比喻解释生育的事实。

      “哟,这画有意思。”殷祖荣一翻看,便发现后面还有《地球发展史》、《救护挂图》等,而且印刷地址居然是上海。

      “这些东西可够洋气的,居然是从上海的,实在难得。”殷祖荣把海报递给了一旁的妻子,狡黠地笑道,“小关啊,今天的礼物如此丰厚,该不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瞧你说的,这两年我可没有空手过来呀。你们乡里都在做的藤球和竹刻,可都是我牵的线。听说因为能赚外汇,你们县里没少表扬你们。怎么,才入了洞房,就要把我这个媒人扔过墙呀?”入乡随俗,关博萱笑着打趣他们。

      “不敢,我可不敢,小关可是我们的大财神。说到这,刚好,按照你们的要求,我们的女孩子们用丝线在手鞠球上绣试着绣出了你要的那种花瓣。你们看看,合不合符要求?”殷祖荣从旁边的箱子里面捡出两个手鞠球,递了过来。

      五彩的丝线,在鞠球上缠缠绕绕,绣出了层次分明的玫瑰,朵朵栩栩如生。黄色和绿色丝线拉出了几何形图案,在鞠球上交织出精美的小雏菊。仿照之前关博萱带过来的向日葵图片,女孩们用抽象的几何线条,勾勒出了向日葵的娇憨。各个精美,精彩绝伦。

      与平面刺绣不同,手鞠球需要良好的立体感知,加上精密的计算,配上超越常人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手鞠球内,还放了小铃铛,轻轻一摇便飒飒作响。

      文岚握在手里把玩,简直爱不释手。

      关氏兄妹也为之惊艳不已:“这可太棒了,能把图画变成手鞠球,简直是天才。”

      关博萱翻来覆去地欣赏着:“这些手工艺品在国外非常值钱,一个能够定你们原来做的那些藤球上百个。这下,你们不用担心那些女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了。”

      伍大姐摇了摇头:“这种非常费工夫,而且得靠天赋,绝大部分的孩子只能做出这种简单线条缠绕出来的图形,只有为数不多的孩子能够做出这种特别精美的图案。至于你女儿最喜欢那几个花鸟,最厉害的人一个月也做不成一个来。”

      “这种相对简单一点,我可以给到一个收购价10元。这种精美的,我暂时一个给50元。日后如果国外那边反馈回来的效果好,价格方面我们再调整。大家刚刚开始做,速度自然是比较慢的,待日后做得多了,就好了。这样吧,如果有创新的又质量上乘的作品,前三个,每个收购价100元。”

      帮文岚他们收购工艺品久了,关博萱自然知道对岸喜欢什么类型的物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抬高价格出售,自然也能给出相对合理的收购价格。

      “100元一个?”屋里的人顿时惊呆了。

      听到这么高的收购价,殷祖荣脱口而出:“要是一个月能做出一个,那就比城里的工人工资还高。这下好了,细妹春兰她们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读书了,瓜妹也不用总是被她爸妈逼着回家嫁人了。”

      听到这话,关博萱立刻接上:“既然你最担心的问题,我已经帮忙解决了,你是不是应愿赌服输,出山帮我的了?”

      “这……”殷祖荣没想到这么美好的时刻,忽然听到这么一句,有点傻眼。

      对上关博萱了然的眼睛,殷祖荣只蹦出一句:“你这耳朵也太灵了,心思也转得太快了一点吧。”

      屋里笑声一片,文岚手里的鞠球飒飒作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5章 三顾茅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