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拜师 ...

  •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闻知蜀郡火井县县令袁天罡在卜相方面颇有才华,于是将他诏入朝中收纳为智囊。
      新到长安,要在此久居,当然得去“拜码头”——大师也不能免俗。于是袁天罡进京不久,便去拜访了大唐第一神棍——太史令傅奕。这次会面宾主尽欢,袁天罡在阴阳术数方面的学识得到了傅大仙的充分认可,最后,傅奕还将自己的小徒弟委托给他,请他代为教授相术。
      傅奕的这个小徒弟叫杨法门,出自观国公府,家世显赫,在重视门第出身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徒弟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于是袁天罡欣然从命,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那一年,小徒弟杨法门拜入傅奕门下学习阴阳术数已有七年。她拜入师门的第一天,傅奕就明确告诉她,周易的主要作用是“借解说经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它只是让别人相信解卦人所言的幌子,没有预测之力。可当时痴迷于术数,立志成为“大唐神算子”的杨法门并未交此言放在心上。七年过去了,在长安城内已有“小神算”之称的她,越来越认同师傅的观点——周易不是卜筮预测之术。未放弃“理想”却又不知道前行的方向在哪里的杨法门,听到师傅让她拜袁天罡为师学习相术的提议后,便觉得眼前一亮,心想或许相术能够指引她前行。
      第一次见面,袁大师便问她:“小友可听说过医有四诊——望闻问切?”
      杨法门点点头,心想大师真是学识广博,还懂医术,但她志不在救死扶伤,于是跟袁大师说:“我只学看相,不学看病。”
      袁大师摇摇头,说:“看相与看病,二者自古同源,难分彼此。自古便有巫医,身兼巫师和医师二职于一身。春秋之时,巫医正式分家,从此巫师不再承担治病救人的职责,只是问求鬼神,占卜吉凶。而大夫也不再求神问鬼,只负责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他继续说道,相术又称相人术,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之术。四诊之“望闻问切”,皆可用于相术。不过,医者“望闻问切”后,开出的是“药”方,治的是“体”;而相师,开出的是 “言”方,治的是“心”。药方治体依靠的是药性;言方治心,则是依靠人自身的信念。所以,相师必须借助扎根于人内心的阴阳五行命理乃至鬼神之说,披上神秘莫测的外衣,才能达到疗效。
      杨法门有些崩溃,问:“如此说来,医皆则能看相,相者皆能医?”
      袁大师摇摇头,二者各有侧重。比如沮丧会让人颓废,经年累月的沮丧会损害人的健康,但一时的沮丧,并不会伤及躯体,医者不治,而相者能医。
      杨法门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第一课您就说得这么透彻,一点神秘感都不留。您知道学生我现在的心情吗?——骗子,我要退学。”
      袁大师笑道:“漫无边际的星占你都坚持跟着李淳风学到了现在,有医理凭依的相术你会放弃吗?”
      杨法门长唉一声,或许预测一道之于她,就如同佛法之于僧尼一样,是信仰。一切能探究其奥义的方法,哪怕教授者明明白白告诉她,此术没有神秘之力,她都不愿放弃。
      她跟着傅奕学过阴阳周易,跟着李淳风学过天文星相,发现就卜筮一道而言,周易最像骗术,星占次之,而这相术,听袁大师所言,反而最接近于术,她当然有一学究竟的必要。于是,她便留下来学习医术——哦,不,相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