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25 ...
-
很快,报纸上公布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切准备工作进行中。
在看完公布的招生条件之后,全国所有考生们都沸腾了。时隔多年,不知道多少被耽误的人盯着这一次机会,大家等了太久了,黑暗中踽踽独行,终于见光后,便是狂欢。
只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拨乱反正的工作进行中,也的确没有太多的精力,第一次自然是会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同样,招生的人数与报考的人数也成了鲜明的对比,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消息自然也很快传到了石头村,从年前就渐渐有风声传出,到现在终于印证了这件事。官方的消息出来后,知青们都心动不已,躁动不安地开始为自己谋划。
李村长自然知道他是留不住这些人的,也没想留住他们。对于他和石头村而言,闫安等人的价值已经发挥了作用。如今村里的养殖场和药材加工厂都非常地顺利,收入日益增多,村民们的口袋也富裕很多。
至于脱贫致富,还得要更多的时间。
分产到户的示范区刚刚成立,他们这一块儿估计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李村长如今的工作重心都在养殖场上。闫安的建议他是真的听进去了,对于食品深加工非常感兴趣,正在努力找关系呢。
成立一个加工厂是不容易的,除了要有销货渠道,还得有生产线。总是用手工,就石头村这么点大的地方,最多是小打小闹挣点辛苦钱。闫安说的也没错,要有长远的目标,制定了计划之后就要好好去实施,李村长正一步步往他自己设立的目标前进着。
这些当然不关闫安的事儿,在高考恢复的消息确定后,她就收到了闫爸寄来的各种资料和试题。虽然之前他就提及过这件事情,也有陆续给闫安寄了辅导书来,可真的确认之后,他还是很紧张的。
要不是他自己的工作走不开,肯定要亲自来一趟,好歹见一见女儿,知道她的水平,心里有底些。
随着辅导书寄过来的还有一封信,好歹是送来了好消息。闫爸跟闫妈之前为了避难才来到省城,现在拨乱反正,之前的仇家也不在了,原来的单位都重新发出了邀请,想要他们回去。
闫爸正在考虑,毕竟他们到省城来也好几年了,要再回去又得重新适应。他如今的工作还好,回归到主刀位置后,工资和津贴都会往上升一升。闫妈可以转入学校的教职岗位,继续教书,即使学校比原先要差了一些,但待遇还行。
孩子们都正在读书的关键时候,要是回去,还得再适应。而且,闫安还在石头村呢,省城已经是不短的距离,回去的话,只怕更远更远。
反正闫安和弟弟闫宁都在备战高考等结果出来了再考虑也不迟。闫爸在信里也写了他们接下来的打算,让闫安安心在石头村备考,顺便给她整理了好几个大学以及这些大学的王牌学院学科,让她自己选择。
闫安的消息都是从杨佳贺他们那边来的,对于大学的选择上并没有管这么多,而是跟着杨佳贺他们。对比下来,其实省城的大学正合适,而她想考的是文学院的中文系。
夏岚受了她的影响,也准备选省城大学文学院,至于学科,暂时还没定。她自己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上,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在犹豫。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因为,陈用一直没有透露他自己的去向。作为省城人,他会来到石头村当知青已经让人很惊讶了,其实他并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回城,毕竟他父母给他运作一个岗位也不是难事儿。
既然她自己已经做了决定,为了安抚父母亲,闫安还是写了信回家,生怕他们为自己担心。除了跟他们说说自己的近况,汇报学习的进度,还有就是讲一讲自己的目标学校,让父亲帮忙给点意见。
跟她很不同的是杨佳贺的父母,家里还有好几个孩子,他们也的确帮不上什么忙。在杨佳贺写信回去说要考大学之后,只来了封信让他自己看着办,之后就放任不管了。
说起来也很奇怪,按说他作为家里的老大,能力也不差,父母应该会稍微重视一点才对。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奇怪,杨佳贺从小到大也都习惯了,很冷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他靠自己也习惯了,成年后,他走的每一步路都是靠的自己。
这天,杨佳贺带着陈用,一如既往来到闫安的房子里,坐在书桌前努力。四个人在灯光下学习,好不容易把今天的任务完成了,闫安去厨房端出来一锅甜汤当宵夜,一边喝着,一边说会儿闲话。
杨佳贺速度快,一大碗糖水三两口就给灌下去了,之后就开始在边上絮叨:“明天我们一起去镇上,村长说会提供一份资料让哦我们去报名。之后再去一趟供销社,听说有新书到,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辅导书。”
这事儿他已经提过三四次了,陈用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只能当耳边风。至于另外两个,根本就没听。
“你们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呢!”三人这态度让杨佳贺也很无语,他知道自己有点啰嗦,可这都是正事儿啊,“我都打听好了,杏花村的人明天要去镇上交公粮,到时候我们一起去,还能蹭个车。”
前面的话他不过是为了引出后面这句而已,多听两句就这么不耐烦,杨佳贺没好气地拍了拍闫安的脑袋。“明天你要不要顺便去一趟邮局,我看你储物室里堆了不少东西了,再放要坏了。”
常来常往的结果就是,他对闫安这两间房子里里外外的情况了如指掌,甚至比她这个主人还要更清楚呢。
“我都打包好了,还有信呢,明天一起去寄了。”她倒不是故意攒着,只是父母对于她常常寄东西回去是有些许抗拒的,她只能控制次数。
这么些日子的适应,他们也就接受了闫安说自己拜师学艺并且在山上常有收获的事实。只是他们在省城日子还过得去,闫安偶尔补贴还可以,常常寄就会收到父母的劝解,总是担心她多些。
幸好有杨佳贺,她常常是跟他一起,然后东西也交给他去换钱。她来了这么长时间,已经攒下一笔足够她读完大学的钱了。
“你写信跟伯父伯母说了?”既然是寄信,应该会提到报考大学的事情,杨佳贺有些担心,“上次伯父写信来,上面好些没有省城大学的中文系。”他猜想可能是因为省大理工科更出名吧。
闫安点点头,然后跟杨佳贺解释了一下,“我决定了他们不会反对的,上回不是摆脱陈用的姐姐帮忙拿到了资料,我觉得中文系还真的不错,挺适合我的。”她本来是想学生物类的,但考题实在有些难,她还是老实些比较好。
最近沉迷做题的闫安闲暇时候还会看看书,倒是真的对文学类的书籍产生了兴趣。或许继续深入研究,她会发现文学的另一种美。
再说了,到时候进了大学,真的觉得不合适未来的工作规划,再往上考的时候选个别的专业就好了。
如果真的分配的工作不喜欢,她可以考虑开个班教一下武术。以她现在的水平,培训一些保镖还是可以的,应该也能养活自己吧。对自己武力值没有正确认识的闫安只能想到这些项目了,但不可否认,这么狭隘的认识也足够她产生安全感了。
杨佳贺当然觉得中文系挺好,只是适合她?!要知道中文系可都是软妹子,一听是读中文系的,脑海里只会浮现温柔可人的女孩儿形象。而闫安,那可是一掌能劈死一头野猪的存在,根本不搭好吧!
不过他也学聪明了,没有说出口,而是静默着,表示自己的抗议。上回不过是开了个玩笑就被闫安记恨了这么久,他实在不敢造次。
“不怕,反正到时候都是分配工作,省城大学出来的,肯定不会差。”他安抚似的说道,顺便跟她讨论了自己的意向,“我还是准备读物理学院,深入研究肯定很有意思。”他兴致勃勃地科普,根本不管闫安是不是听得懂。
于是,两个八字还没一撇的高考生就开始臆想考上大学的学习生活,让边上的陈用和夏岚很是无语。
“你准备考哪儿?”夏岚见那两人聊得火热,坐在陈用身边,小小声地问道:“是跟杨佳贺他们一样准备去省城大学嘛?”她有些紧张地拴住自己的衣角,实在是忍不住了,她知道如果错过这一次,恐怕再没有机会交流这个问题。
陈用一边喝着糖水,一边关注杨佳贺和闫安闲聊,对夏岚的问题也不是很上心,随口说道:“我还没打算好,得看到时候考完感觉怎么样。”意向的学校当然不少,可没有把握的时候陈用都不想透露。
他得等考完了,对自己的成绩有一定的把握了再想。反正考完才填志愿,他是真的不着急定下来。
有家人们花心思帮他搜查的关于国内有招生名额的学校的信息,有闫安爸爸寄过来的选择学院和科系的资料,还有杨佳贺的渠道得到的一些信息,陈用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上中下三个选择,全看考完的情况就能定下来了。
看他似乎漫不经心不愿多说的样子,夏岚低了头,眼眶微红。她其实一直都知道,陈用对她是没有任何一丝逾越的情感的,但是却不愿意放弃。
这会儿什么都问不出来,她又不能直接说出口,只能将焦急放在心里。或者可以私下文闫安,可想到日常她跟陈用的相处,夏岚又不愿意了。如果闫安真的跟杨佳贺在一起了,她不介意跟她分享自己喜欢陈用这件事,可他们没在一起呢,她就……
夏岚有时候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却知道,目前的头等大事是备考,她带着这一份复杂的心情继续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