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第一眼 ...
-
从前只听说洛阳的繁华,如今阿笙亲身一看,真的是车水马龙。
在人来人往的市井里,酒铺高悬着幌子招呼客人,当垆卖酒的美姬玉臂撩人,引得过路者目不转睛地光顾。
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所见过的最喧闹的地方,直令人眼花缭乱,不敢挪目。
荀彧带着她问路,风度翩翩有力,自是让路人很乐意告诉他如何走到司空荀爽的府邸。因此没费多少功夫,两人就到了府门外。
得了管家通报后,他牵着她的手缓缓步入。
司空府的景致与外面的繁盛不同,绯色的荷花在阳光下漫成一片,掩映着不远处的湖中小亭,夹杂着柳枝间穿梭而过的清凉夏风,带来属于儒林名门的清雅气息。
“小侄拜见叔父大人,叔父身体万安。”堂上正是当朝司空荀爽,荀彧谦恭地向他施了一个大礼。
阿笙见状,连忙跟着他做了一模一样的动作表示尊敬,不料,过了两秒她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这何其失礼,小小书童怎能跟主人一样的礼节呢,应该是跪拜礼才对。
环顾四下,她悄悄朝周围瞟去,幸好没有什么人注意到她这个区区小书童在干什么。
不经意间,她微一转眸,正好对上一双明亮的眼睛。
阿笙这才发现屏风旁边还站着一个人,不偏不倚,似乎正盯着她看。
大事不妙!
她在心里懊恼地捶胸顿足,忍不住再次窥觑那人的表情,余光里瞥见那人嘴角露出若有若无的笑容,好像是在嘲讽,也似乎只是单纯觉得好笑。
她不敢再抬头直视那人,只隐约看见他大概是才及弱冠的年纪,一双墨黑如玉的眼睛里尽是玩世不恭的戏谑。
那人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毫不忌惮她的尴尬。
她慌忙重新低下头,这样看上去不正经的纨绔公子,还是少惹为妙。
**
此后数日,荀彧带着打扮成书童的她见了一些京中名流,拜访名士何颙侍郎的时候,峨冠博带,一脸正气的何侍郎连声夸赞他:“文若实乃王佐之才,如璞玉必成大器。”
阿笙听了,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与有荣焉地看向荀彧,他却是一脸淡然,朝何侍郎浅施一礼:“侍郎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两人向何侍郎告辞,从何府里走出来。
道旁人群熙熙攘攘,小贩连声叫嚷着,红艳艳的糖葫芦令人垂涎欲滴,喧闹的人群在一个个摊子前驻足流连,挑选货物。
“一铢钱一卦,天下第一神算子在此!”路边有个算命老人在摆摊,朝众人高声叫道。
阿笙闻言,不由得好奇地向他望去,见老人白衣寿眉,颇有一副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模样,看上去像是精于卜算堪舆之术的半仙。
荀彧向来不信这类怪力乱神,自然对他视而若未见。
“公子乃封侯之相,位极人臣贵不可言。何不来算上一卦?”两人正匆匆经过,这时算命老头突然开口。
阿笙眼睛顿时一亮。
她转头看向算命老头,后者的脸瞬间露出惊喜的神色,稀疏的眉梢骤而跳动,竟惊叹道:“老夫今日算是见识了,这位书童居然生就母仪天下之相,日后必将贵居后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听则罢,一听就好笑。
阿笙噗地嗤了一声,鄙夷地翻了个白眼:“你这老头,怎么说话没个正经。我不过一个小小书童,可当不起什么母仪天下的。”
老头却像遭到了莫大的冒犯和不恭,收起摊子正色道:“姑娘不信也罢,这天机难测,既然姑娘不愿相信,老朽也不愿再泄露了。”
果然不过是个招摇撞骗的江湖老油条,连假话都编不下去了。
阿笙忍不住摇摇头,拿了两文钱向小贩讨了一串糖葫芦,边啃边对荀文若道:“就连算命的都说你是王佐之才,正和我所想的一样,你啊,注定是要当国家栋梁的。”
他不动声色,轻轻抬头,平静的眼神望向天边流动的云,浅蓝色的苍穹映在清晰的眼眸中央:“我只怕自己辜负百姓,做不到我曾心许的那样。”
“你绝对堪此大任,只是这皇帝如此昏庸,还不如弃了他……”
阿笙不假思索地咬了块糖葫芦,含糊开口,然而话音未落,荀彧立刻打断他,“别说了。”语气竟是有些震怒。
手中的糖葫芦蓦地咬不下去,她有些失措,此前从未见过如此恼怒的文若,特别是对她。
“我是汉家臣子,汉室衰微,岂能袖手,你又怎可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语。”他好像真的生了气,脸庞上的愠色令她极其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