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你、我 ...
-
社区活动的时间在周六上午九点。
温之和与程经迩确认时,程经迩表示活动地点离她所住的地方不远,他们两人分头过去。
周六早上六点多,温之和从住处出发,不到九点到达活动现场。
活动还没开始,小秦穿着工作服,大老远看见他,大声叫着“温老师”跑过来。
小秦知道他是从B市过来,因此一跑到跟前就是连声的慰问:“温老师辛苦了!这么大老远的,开车一定很累吧?辛苦辛苦,快,我带你喝杯茶!”
说着就领着温之和往里走。
这次活动举办在一所小学,主要的活动现场在一个不算大的报告厅中,小秦把温之和带进报告厅,为他倒了杯热水,刚说了一两句,他就嘟囔着:“这厅咋还这么冷?空调不是已经开了吗?”说着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还招呼着,“温老师你先坐会儿,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今天的天气虽好,但温度确实低,刚刚一路走过来,冻得人手指头都差点没知觉了。温之和抿了一口热水,双手抱着纸杯取暖。
坐了一会儿,他拿出手机看了眼,程经迩的消息刚巧在这时跳出来,她说自己到了,正在学校门口,问活动现场在哪儿。
温之和回复了一句:我去接你。
就放下纸杯走出去。
期间碰见匆忙跑回来的小秦。
小秦见温之和要出去,连忙制止:“温老师你出去干啥?外面冷啊!学校已经把这里的空调权限打开了,过会儿就暖和起来了!”
温之和道:“我去接朋友。”
小秦一下子反应过来,“是你微信上说的那个姓‘程’的朋友吗?你坐着,我去接。”
温之和:“没事,我去就行,很快回来。”说完走出报告厅。
程经迩站在门口的太阳下。
她今天穿了件米白色的羽绒服,戴了顶鹅黄色的毛线帽,双手插在兜里,低着头,把大半张脸都埋进了羽绒服立起来的领子里。
温之和叫了声:“程经迩。”
程经迩听到声音马上抬头,看到温之和,她扬唇一笑,说着:“你来啦。”走到他旁边。
两人并肩往报告厅走。
路上,程经迩又将脸埋回羽绒服,她问:“你很早就到了吗?”
温之和:“刚到没多久。”
程经迩:“我差点以为要迟到了。下地铁后导航给我指了个方向,我绕了一大圈之后发现回到了原点。”
温之和笑了,他说:“这里的小路好像确实多一点,导航很容易指错方向。”
程经迩深以为然,“可不是吗。”
又走几步,程经迩开口:“上周的事,谢谢你。”
温之和没听明白,“什么事?”
程经迩:“q q群里。你帮我说了话。”
温之和的思绪被拉扯了一瞬,群里的话,她都看到了?
这么想着,他没来由地皱起眉来。
但很快,他反应过来,对程经迩说道:“没什么。你不介意那些人的话就好。”
程经迩笑笑,没再说什么。
一进报告厅,小秦就跑上来,一口一个“温老师”“程老师”地叫着,顺便塞给他们一人一杯热水。
报告厅里已经有一点点暖意了,程经迩双手出兜,捧住了纸杯。
小秦热心地为他们戴上了志愿者的袖套,并带两人来到了放着宣纸和笔墨的桌子前,“温老师,程老师,等会儿学生们就来了,我还要去门口接一下讲课的老师,这些东西就麻烦您们分发一下?一张桌子发二十来张宣纸,两支毛笔,一瓶墨水就行。”
程经迩点点头。
大概觉得程经迩是生面孔,小秦对她格外和颜悦色,见她点头,他释放了一个大大的笑容,说道:“辛苦了程老师,那我先出去了。”
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人叫“老师”,程经迩适应不来,想让他改改称呼,但她还没开口,温之和已经察觉到了她的意图,问:“是不是听不惯他这么叫?”
程经迩:“确实挺奇怪的。”
温之和:“听多了就习惯了,他见谁都这么叫,说了也改不过来的。”
程经迩看了看温之和,见他一脸曾深受其害的样子,笑了,只能打消沟通念头。
九点多几分,授课正式开始。
给学生们上课的是一位老学究气质的老师,他带着自己的笔墨纸砚在讲台上,因不太会用电子设备,加上要做演示,旁边另有一人在为ppt翻页。
他讲话慢慢悠悠的,但课堂却很严肃,在这种严肃氛围下,学生们大气不敢喘,老师让抬头就抬头,让低头练字就练字。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志愿者是不用参与的,大部分人站在一边看手机。
程经迩看了温之和一眼,见他站在一个靠近他们侧的学生旁边,伸手扶住了小孩的毛笔,无声用嘴型提醒他:“握紧。”
感受到程经迩的视线,他也看过来,对她微微一笑。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结束,老师喝着水坐下了,接下去是学生们自由练习的时间,这时就是志愿者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他们一人分配到七八个学生,负责纠正他们错误的握笔姿势,用力方式等等。
到自由练习,所有人就放松很多,说话也敢放出声音了,可惜自由练习仅20分钟,时间一到,老师便开始上第二堂课。
第一节课是教大家怎么握笔,怎么写横竖撇捺,第二节课教大家写一些笔画简单的字。
前一节,程经迩见大家都站着,她不好一个人坐下,但干站着实在太累了,这次她见有人坐下来,也找了个空位坐着。
老师正在用他不急不躁的声音讲着“光”字的练习技巧,程经迩撑着下巴听了一会儿,瞄到座位旁边正好有一摞纸,就扯过来看了看。
纸类似信纸,都是空白的,旁边还有几支笔,都是钢笔。
程经迩想了想,拍照给温之和,让他问问小秦,这纸能不能抽几张出来写字。
温之和隔了两三分钟回复【可以】二字。
程经迩就抽了几张纸出来,拧开钢笔,听着台上老师讲的话,把钢笔作毛笔状,端正了手势,也在纸上写起“光”字。
写了一两个,她发现不得劲,钢笔太硬了,没有毛笔柔软,起承转合写起来都不够有趣,所以简单写了几个字后,她就转变为钢笔正确的握笔姿势,在纸上随意发挥了。
她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先写了几句诗,后写了几句歌词,再又是写诗……
她写得随意,基本上每个字都落在线外,有的挂在横线上,有的斜斜支着,每句话的分布也零散,前后左右看不出有何联系。
温之和端着水无声地走过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程经迩正正经经坐着,头也不抬地在纸张“刷刷刷”写着什么,但凑近一看,发现她写的内容,完全没有她看上去那么正经。
她的字可谓潇洒不羁,所写的内容也十分随意,左边这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记得她小时候就有这种苗头,“我”字左边的那一勾从来都不肯好好勾,而是俊逸非常地写作一撇,那一撇还喜欢拉得特别长,总是拉到下方的行上去。
看来长大后这个习惯仍未改,甚至看起来更加随意了,那一撇飘渺得好像风一吹就能飘起来。
这句话的斜下方写的是“你与春风皆过客,我携秋水揽星河”,仍是写得飘逸无比。
此时她正在默一句歌词,温之和轻手轻脚坐到她旁边,在她落下最后一笔时,看准时机,轻轻抽走她手里的纸。
眼前的纸被抽走,程经迩满眼不解地看过来。温之和右手捏着纸,左手把手里的热水推过去,露出得逞一笑。
见是温之和,她便没说什么,接过水,低头喝了一口。
温之和这时端起信纸又看了看,近距离看她的字仍是颇具美感的,他扫了一眼所有的字,看到“你与春风皆过客,我携秋水揽星河”时,多停留了几秒。
印象中,这句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版本应该是“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程经迩所写的,把“你”“我”对调了一下,而这一对调,所呈现出来的意思就不同了。
温之和想了想其中意境,目光微动,拿过一旁的钢笔,在信纸底部写下“这张送我了?”写好递过去。
过了一小会儿,程经迩在这句话旁边回复了两个字:可以。
*
十一点多,两节课上完,活动负责人发言了几句后,大家合影留念,活动圆满结束。
已经是中午吃饭的点儿,社区为大家准备了盒饭,但程经迩和温之和没有留下来一起吃,他们去市区另找了家餐厅用餐。
吃完后,温之和看了看时间,问:“要不要随便逛逛?听说这附近的梅花开得很好。”
程经迩也看了眼时间,现在才下午一点,往常这个点基本是她才睡醒的点,醒来了也无所事事,想到温之和是从B市过来,她还未尽地主之谊,于是想了想建议道:“这边的梅花虽然开得好,但是景少人多,我们现在过去可能只能看人了。我想到一个地方,离这儿不远,我们去那儿?”
温之和当然没问题,他俩确定了地点便开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