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农桑 ...
-
第六十章
为了让曹净岚她们能更快适应和习惯王府的生活,康离挑了一个性情温和做事干脆利落的嬷嬷主管着济和院的事。
说是主管,主要是操心院中事务和与王府相关的事情,至于曹净岚的事情,还是曹秋娘管着,王府并不过多插手。
康离曾经和曹净岚聊过几次天,也不是聊,就是逗着她说话——以后相处的时候只怕不少,慢慢接触,也是想旁敲侧击地套点话出来。
曹净岚在家的时候已经开蒙了,康离考校过她,也就是刚开始学着描红,《三字经》也才背到“亲师友,学礼仪”。
康离想了想,又同太妃商量过一回,觉得不能让曹净岚把功课落下,但是曹净岚又不能像康离似的去国学宫或者京学馆读书,最后决定请一个西席先生,每日到府中上两个时辰的课,等曹净岚七八岁的时候,再送去京学馆。
这件事在康离和太妃看来并没有什么,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只是曹秋娘并不这样认为,她知道之后,特意到太妃的院子给太妃和康离分别磕了三个头。
太妃和康离都跟她说不必如此,“日后一个府中住着,这么客气可怎么过日子,况且曹典从于阿离有恩。日后万不必如此,就像一家人处着就是。”
曹秋娘这才慢慢改掉一直以来的拘谨和客气,慢慢融入王府之中。等到曹净岚慢慢长大一点,康离也开始带她加入京城贵女们的社交圈。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当前康离要操心的是——春耕农事。
十七那天见完众农庄管事回到后院,太妃本来是打算再和康离仔细说说,逐渐带她接触农耕事务,但是被曹氏主仆的到来突然打断了,这才移到第二日的。
从国学宫一回来,太妃就将康离招到自己身边,“昨日被打了岔,没来得及问你,昨天见过了那么多的管事,也听了他们的呈报,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康离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她虽然知道太妃让她去旁听管事们汇报的用意,可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考校了,她以为现在只是让她接触一番,以至于她没太放在心上,甚至连那些条陈和章程还没看呢,现在让她说,她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呀。
太妃看她这吃惊又迷茫的样子,不禁在心里质疑自己,是不是太心急了些,刚想着说些没关系之类的话安慰她一番,就见康离的神情又转为沉思,太妃到舌尖的话就又收回来了,静静地等待着她。
康离这个时间快速地在心中回想了一番昨天众位管事们的话。好在时间过去的不久,她还记得一大部分,其中有两件事印象最深刻。
第一件事关于暖房的。康离记得当时有个管事提到,去年有一座暖房扩建了,冬日里的出产的蔬菜水果多了三成。因此请示太妃另外两座是否也要扩建。
另外一件事就是粮食种植,去年粟米价格上涨,因此打算今年多种粟米。
“阿离不必有顾虑,”太妃见康离的神色已经平和稳定下来,但是一直不出声,以为她是怕说错了,于是出声安抚她,“有什么说什么,和祖母难道还有什么顾忌的吗?”
康离抬手挠挠脸又抓了抓脖子,有点不太好意思,“昨天说得太多啦,我就记住俩。”说着伸手比了个小树杈。
原来是这个。太妃笑了一下,想想也是,毕竟过了一天一夜了,能记住俩已经不错了。
“来吧,说说吧,想说什么说什么。”太妃扯了个靠枕在背后靠着,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说错也没关系。”
“那我说啦?”康离一向打蛇随棍上,“说错了祖母可别笑话我,笑话得话也不能当面笑话。”说着还皱了皱鼻子。
“哪能呢,”太妃伸手拧了一下她的鼻子,不让她皱,怕皱成习惯不好看,“快说吧,一会儿又忘了。”
“第一个呢,就是暖房。”康离回想着昨天杭管家的话,“原本王府是有两座暖房的,没扩建前暖房产出的蔬菜水果只能供应王府,有时候送一些给和硕王府、忠国公、英国公等府上,剩下的一点点都给了王府酒楼。我说的对不对?”
太后点头,表示没错,然后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我没记错的话,那时候的只够‘大哙’和‘杜康居’两家酒楼每日限量供应两斤?”
太妃还是点头,表示康离没记错。
“去年其中一座暖房扩建,收成多了三成,但是王府酒楼中有四家开始每日供应四斤,这四家酒楼去年赚了不少,有一大半应该归功于这些蔬菜。”康离垂着眼睛说出自己的看法。
“阿离的意思是,另外一座暖房也扩建,以此来增收吗?”
“不。”出乎意料地,康离竟然摇头反对了,“这第二座暖房,三年内还是不要扩建为好。”
太妃好奇,坐直了身子问康离,“这是为何?”
康离的答案只有五个字,“物以稀为贵。”
太妃能成为太妃,自然是聪慧聪明的,无需康离仔细解释,只此五个字,太妃就已经明了了她的意思。
真不愧是我孙女。太妃露出骄傲的微笑,内心的自豪得意显露无余,阿离现在才八岁就能将事情想得如此透彻长远,将来定然能撑得住这个家。
太妃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康离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自己说的应该是合了太妃的心思了。
太妃没有追问暖房的事,毕竟阿离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物以稀为贵”。
因为暖房的事可谓与自己不谋而和,太妃自觉没有必要再赘言,因此直接问康离她记得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这第二件……”康离说到这儿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下了榻穿上鞋就跑出去了,过了片刻重新回来看,手里抱着两个账本。
“第二件就是粮食作物的事。”康离十分正经地叹了一口气,“民以食为天啊,粮食好重要的。”
太妃被她这副“忧国忧民”的正经样子给逗笑了,但是想起来康离说过不能笑话她的话,赶忙收敛了笑容,也跟着她学,摆出一副正经的样子,“嗯,粮食好重要的。”
如此打趣的话语康离要是再听不出来,她这两辈子三十四年就白活了,“祖母!”康离嗔道,言外之意:您在笑我啦!
“咳咳,”太妃清咳了两声,假装正经地表情,“在呢在呢,你继续继续。”
康离无语了一下子,也只能继续,“杭管事说,去年夏末粟米涨价了十文钱。我刚刚回想了一下,好像不太对,就回去找了账本来。”
康离说着,将手中上面的那个账本打开找到其中某一页,“去年夏末,粟米的确涨了十文钱左右。”
粟米的价格平均每斗上涨十文,那么一石米就涨一百文。王府的田庄面积都不小,中等的也要两千亩左右,田庄的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田地每亩可收粟米五石,下等每亩大概两石多一点。
“若是按照杭管家说的,今年要多种些粟米,”康离回忆了一下杭管家的话,“五个田庄中的三个全用来种粟米,”康离在心中粗略地算了一下,“最少能多收三千两银子。”
太妃思索了一下,微微颔首,“没算错。不过三千两银子而已,不算多。”
康离也点头,接着又摇头,“对于王府来说,确实不多,可是平民百姓就不一样了。”
“哦?”太妃坐起来,“你说说看哪里不一一样了?”
这一次,康离没有立即回答,也没用五个字作为答案,而是沉吟了很久,才缓慢的开口。
“如果一个百姓家中有十亩中等田地,一年可以多收半两银子,一年半两,两年一两银子。”康离越说越慢,“普通六口人家,日常消费一年半两足够。”
“这不好吗?”太妃看向康离,“钱多了,日子好过了。”
“不。”康离摇头,一开始是缓慢的摇头,后来就坚定很多,“今年米贵,明年多种多收,转年种更多收更多,但是,”康离抬起头看向太妃,“粮食降价了,怎么办?”
“米贱伤农”。经济学道理是不会分古代还是现代,而且,是真的伤“农”,跟康离她们这种地主没有关系。
话说到此处,太妃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抬手覆上康离的头顶,拍了拍,“阿离长大了。不过,”太妃的视线向下,落在桌上的两个账本上,“你拿这两本来,是干什么的?”
康离顺着视线低头看了一眼,“本来是想着找个差不多的例子来着,不过现在用不着了。”康离摆摆手,表示不用在意了,然后身子一歪直接躺在了榻上,“啊,饿了!”
“饿了吧,”张嬷嬷撩起帘子从外头进来,显然是听到了康离的声音,来到榻边弯腰将康离扶起来,“午膳已经准备好了。”
太妃,往房间角落看了一眼,也惊讶了一下,“都这个时候了?那快起来用膳,饿着我们小阿离就不好了。”
康离原本以为,太妃既然问了自己,无论说得对还是不对,那肯定会就她的回答教导、指点一番,指出康离的不足再教导一番原本应该的做法。
可是一直到晚上要睡下了,太妃也没有再找过康离。康离虽然疑惑,但是也没多想,安然地躺下入睡了。
直到三天后,太妃重新把山庄的众位管家管事召集了起来,将今年的农事安排布置了下去。
“上次说的暖房扩建的事,可以安排下去了,银钱等杭管事去找账房支取。”太妃取了一块令牌出来,交给杭管家,意思是这件事交由他全权负责了。
这并没有十分出乎康离的意料,虽然她自认为自己的想法、理由都很好很充分,可到底只是一个小孩儿,太妃掌家这么多年,经验、考量都不是自己能比的。
而且,最近康离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算严重,但是可能比较麻烦——即便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四年了,她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还是贴近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倒是没有惹什么麻烦,就是有时候想法和得到的结果出入有些大,让康离有些懊恼。
安排了暖房的事后,太妃又安排了几件其他的事务,但是并没有提到粟米种植的事情。康离没有提问,只是坐在“旁听席”静静地听着。
“最后一件事。”太妃喝了一口茶后,慢悠悠开口说:“哀家准备收拢王府的田庄,杭管家,你来仔细说说京城之外的田庄情况。“
大概是太妃这个决定太过突然了,不只康离没有听到过口风,就连站在太妃身后的张嬷嬷都有点吃惊。而底下的这帮管家管事们更是愕然,太过惊讶以至于立即抬起了头,甚至忘记了规矩礼仪,盯着太妃都愣了。
“咳。”张嬷嬷清了清嗓子,提醒他们注意礼仪。
被提醒了的众人赶忙重新低下头去,头垂得更低腰更弯,姿态比之前更恭敬。
杭管家回了神,顿了顿,开口回答太妃的问题,只是说话的速度比往常更慢了些,“王府在京城外有田庄十座,其中扬州武州常州各有一座两千亩的,两广各有一座一千五百亩的,剩余五座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面积不等,最小的两千亩,最大的三千五百亩。”
这一番话说的康离目瞪口呆,她是知道王府有钱,可是也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这么大的产业——其实之前杭管家提过一嘴的,只是康离没仔细听,这才大惊小怪起来。
不过,康离不知道的是,这十座田庄是皇室赐予王府的,随时有权收回。尤其是王爵降等、旁落后,田庄的数量和规模也会进一步地缩小和减少。
自然,这些田庄也是不能卖的。
“除此之外,”杭管家继续往下介绍着,“太妃和王妃的私产共有七座田庄,分别在山东赵庄、高密和山西的临汾等地,总面积有近万亩,有的是大片的千亩以上的庄园,有的是只有几百亩的小田庄,分布也比较散。”
太妃手拄着桌子撑着额头一侧,不禁皱了皱眉,看起来有些为难的样子。
议事厅安静下来,都在等太妃的决定,太妃却摆了摆手,“这件事不急,杭管家你将此事做个汇总,各处的庄子所在的位置、面积、种了些什么、收成如何,还有庄子上的百姓人口都写好了交给哀家。哀家再仔细想想。”
杭管家不敢有异议,连连称是,表示自己会尽快做好呈送给太妃。
“眼下还是要忙春耕之事,各位都是做过很多年的老人了,规矩制度不用哀家再提,各位只管尽心尽力去做,年末时的分红赏赐必定不会亏待各位,但是若有违法乱纪之事,不用哀家动手,自有国法处置。”太妃说的轻飘飘,语气也不重,可是谁也不敢就这么轻飘飘听过就算,全都低着头应诺。
等到人都走光了,议事厅里只剩下太妃和康离以及给太妃揉肩的张嬷嬷。康离提起桌上的茶壶给太妃倒了一杯茶。
“祖母?”康离小心翼翼地开口,顿了一下,“为什么要收拢农庄啊?”
太妃端起茶杯啜了一口润了润喉咙,“离京城太远了,处理事务比较麻烦,管起来不方便,而且有些小田庄面积太小太零散,不如卖掉买些离京城近的,方便。“
太妃漫不经心地回答完,就继续喝茶去了。
康离虽然内心充满了各种疑问,却还是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