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安排 ...

  •   第五十二章

      这一年立秋早,七月初十就立秋了,又过了十五天,七月二十五,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一日吃了鸭子放了河灯还拜了土地公,至此算是出了伏。

      只是出了伏虽然并不一定就没有了热天,秋老虎还是在的,但是的确是更加凉快了,尤其早晚时,可是等到了中午又热了起来。

      “这可真是‘二八月乱穿衣’。”太妃年纪大了受不得凉,因此就穿得多了些,午后热起来只得再脱掉换薄的。

      “一年就这么两天,”张嬷嬷见她不耐烦,就提议,“要不披披风?中午热了就取下来。”

      太妃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等披好了才重新开口,“估计快要回京了,你让下人开始收拾吧,别到时候忙三忙四落了东西。”

      果不其然,没两天皇后处就派人来了,说钦天监已经算日子出来了,八月初二宜出行,皇上打算那天启程回京,请太妃做好准备。其实此时里八月初二也只有两天而已了。

      到了八月初二,各宫院都已经准备好,主子们乘坐马车先启程回京,至于行李什么的要过后才跟上。
      康离依偎在太妃身边,从大红色的寿翁牵鹿斗篷里伸出一只手捂住嘴打了个呵欠,然后重新把手收回斗篷里并拢了拢,心说这钦天监定的启程吉时也太早了。

      正想着听到旁边也传来一声“哈—欠—”,不禁转头看过去,正对上六公主看过来的眼睛,两人对视了一下一起乐了,“太早了。”

      洪嫄芷在二公主请客后第二天就启程回了京,此时“三人帮”变成了“二人团”,倒也不妨碍两人凑到一起去说小话。

      “看见没,二公主眼睛还肿着呢。”六公主往另外一个方向抬了抬下巴,“说了天天都要哭一场。”

      康离循着方向看过去,迅速收回了目光,“这才十几天,怎么瘦成这样?这么憔悴,可别是生病了。”

      “御医看过了,”六公主声音不大,只两个人听得到,“只说肝火旺盛、气虚血滞,要慢慢调养,各种灵芝人参燕窝吃着补呢。”说完,六公主像个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也是可怜。”

      康离只有沉默。可怜吗?是,也不是。

      七月初九那日二公主满宫地邀请,她做东要在湖边长廊宴请,为了“热闹”甚至还让大公主邀请了周公子和周公子的好友方公子和郑公子——这二人一个人才从京中过来,一个在京畿营当差且那日恰好轮休。

      那日本来气氛很好,大家虽然说不上都十分开心,总算气氛融洽,除了二公主将她的“醉翁之意”表现的太过明显,以至于三位公子有点尴尬,除此之外,一切都挺好。

      也只是当天挺好。

      第二天是立秋,大小也算是个节日,皇后宴请了在别宫的诸位妃嫔,宴席开在了一处名为“曲台阁”的院落,“曲”不是戏曲歌曲之意,而是“曲径通幽”“九曲八弯”的意思。曲台阁的院子种了不少的花树,繁花盛开绿荫成行,坐在室内都能闻到花香扑鼻而来,和扑面的凉爽清风。

      虽然各自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心思,平时也没少争风吃醋甚至互相使坏下绊子,但是这么多年的后宫不是白混的,表面平和还是能维持的,至于偶尔阴阳怪气的话语,真不是故意的,习惯了,情不自禁。

      宴席从“恭贺贵妃生辰”的祝寿中开始,互相聊聊风景说说最近流行起来的衣裳款式首饰花样,谈谈京中权贵间的内宅八卦。

      现在说的正是前不久病逝的义诚伯家的八卦。

      “……义诚伯的二儿媳闹得满城风雨,每日各处走动,说她婆婆是继室,对自己相公不好,撺掇着老伯爷过世前把家产都分给小儿子了。”惠妃摇着头,“前些日子都求情到妾身母家里,妾身同家里人说不要管,也不要见。”

      “家务事最难管了。”荣嫔在一旁附和着,听起来像是心有戚戚,“不过,义诚伯不是已经把爵位传给了他家老二,也不吃亏,继母想从财产上偏帮自己亲儿子,也是正常。“

      一开始皇后只是微笑着听她们说话谈论,既不打扰她们谈话以免让低等级的嫔妃心中害怕,但是偶尔也会说上几句,让气氛更融合一点。

      此时话说到这儿,皇后清了清嗓子,开口了,“说到这个,人家长平侯夫人做得好多了,堪称表率,这也多亏了德妃教导的好。”

      德妃:虽然是在夸我,可是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皇后说的那里话,妾身虽然多有提点,还是郑夫人父母教导的好,要靠她自己。”德妃谨慎地回答,顿了顿低头思索了一下,“只是这不最近正着急呢,那孩子年纪也不小了,正想着给挑个亲事,又怕孩子不领情。”

      德妃打算的好,二公主相中郑公子这件事,宫中十有八九都听说了,她如今抛出个引子,自然会有人往下接,最好皇后能主动提起来,反正她也不待见二公主。

      皇后是主动接话了,可是并没有如德妃的意愿提起二公主,而是笑容温婉,“急什么,皇上对郑公子可是很看重的,说不定要委以重任的。”

      贤妃算是听到过些风声,也开了口,“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先成家也没什么。”

      这句话其实是在故意给皇后递梯子的,皇后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慢条斯理地说:“男子么还是要历练一番有个一官半职才好成家,而不是过早囿于儿女私情。”

      这话说到这儿了,该明白的都明白了,只有几个低品阶的嫔尚不明白。

      贵妃虽然不知道德妃背着自己干了些什么,但是一定是入了皇上的眼,而这顿宴请恐怕也是为了敲打德妃,根本不是给自己“贺生”。

      思及此,沈贵妃不禁白了德妃一眼,“的确是这个道理,长平侯年少就已经离了赫赫战功,郑大公子想来应该青出于蓝才行。”

      皇后对贵妃的话丝毫不觉得意外,贵妃之所以成为贵妃,不只是因为长得漂亮,也不只是因为其父于朝有用,更因为她是个聪明人,和聪明人对话就是容易。皇后自己都承认,若不是利益相关,她是很愿意同贵妃交好的。

      皇后点点头,表示赞同贵妃的话,“不说上阵父子兵,至少也不能坠了父名不是?和义诚伯家老二似的被养坏了,把老伯爷的脸都丢没了……”

      于是话题就重新绕回来义诚伯家的八卦,而德妃此时虽说没有坐立不安冷汗直流,但也是心跳如鼓了。等到宴席结束,德妃立即修书一封着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长平侯府。

      得了德妃送信的长平侯夫人一副银牙都快咬碎了——这个小崽子到底何时入了皇上的眼?难道就是因为救了荣佑公主?

      这些事包括宴席间的对话,康离都只是后来才模模糊糊听说的。她知道这件事,首先还是因为德妃在那日晚间找二公主谈了一次话,话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只知道二公主是哭着跑出了德妃的宫院,甚至还要去前头御书房去找皇上,后来被德妃让嬷嬷捂着嘴拦腰给抱回去的。

      后来这事儿就传了出来。听说这件事之后,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六公主同情了二公主一阵后来就忘了,大公主曾经前去安慰过,后来因为二公主的目光太怨愤,就不再去了。

      而康离,康离低落了两天。

      话重新说回归京当日,吉时到了就上车启程,六公主偏偏非要和康离同乘,派了小丫头去跟贤妃说了一声就钻进了太妃和康离的车厢,“我和你们一起!”

      康离看一眼太妃,太妃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康离也就没吱声,其实她还存着另外一个想法——反正长大后都是不自由的,不如小时候就让她随意一下自在一些。

      其实上了车之后并没有怎么说话——起太早了,两个孩子本来就没睡足,刚刚又一直站在外面,两个人此时又困又累,上车后没多久就躺在榻上睡着了,枕着两个软枕,身体睡成了一个大字,身上盖着薄被,小脸红扑扑。

      太妃这么瞧着,就忍不住笑出来,“和两只小猫似的。”

      在车里跟着伺候的张嬷嬷顺着太妃的目光看过去,也笑起来,“公主慢慢开朗起来,也交下几个朋友了。”

      太妃点头,“我最近在想,我以前是不是太紧张她了,紧张的她都怕我了。”

      “有吗?”张嬷嬷一愣,想了想摇头,“奴婢可没觉着,京城权贵人家谁不是这么养孩子的?”

      “说的也是。”

      “您啊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奴婢看现在这样好得很。”张嬷嬷说着就岔开了话题,“今天起太早了,您要不也歇歇吧,这里还有很宽敞的地方呢。”

      太妃也确实困倦,可是又怕自己挤着两个孩子,就摇头,“算了,我靠着打个盹就行了。”

      张嬷嬷也不勉强,只是探身将太妃身后的靠枕整理了一下,让她能靠得舒服些。

      回京的路途不短,虽然一直走的是平坦官道,可是马车没有减震系统,其实还是很颠簸的,也不知道康离是习惯了还是真的太困太累了,竟然一路上都没有醒过,一直到快进京城城门了,她才揉着眼睛坐起来。

      坐起来的康离其实还没很清醒,迷糊了好一下又打量了一番周围,才逐渐清醒起来,等完全睁开眼睛才看请,太妃、张嬷嬷正一起对着她笑呢,六公主却不在车里。

      康离不好意思起来,抬手挠挠头发挠挠脸,蹭到太妃怀里去撒娇,“我睡了多久了,怎么不叫我呀。”

      “睡呗,有没事干。”太妃拢了拢她散落的头发,“不过也的确该起来了,都快进城了。”

      康离聊起帘子往外看,可不是,前边最开头的马车都驶进城门了,“那我岂不是睡了两个时辰?!”

      “六公主去哪里了呀?”康离问太妃,得知是在半路停车的时候就被贤妃抱回去了,更是惊讶了一下,“这样我都没醒啊。”也睡太死了吧。

      进了内城后马车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虽然早就有京畿营的人出来净街维持秩序,但是马车依然走的很快,为的是不对百姓和商业影响太多。

      太妃和康离没有同马车队一起入宫,反而是在朱雀街的一条岔路口拐向了另外的方向。又过了片刻,马车停下来,到王府了。

      先下车的是张嬷嬷,她扶着太妃踩着长凳下了马车,又把在门口等着的康离抱下来。洪总管带着诸位管家管事们在门口迎接,和往常一样。

      康离回到京城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热,虽然已经过了立秋处暑,甚至再过十几天就该中秋节了,但是京城似乎一点暑气都没消散,依然炎热得很。

      洪总管说,湖边的虹光阁和太妃的院子都收拾出来了,住哪个都行。太妃用帕子擦了下额头的汗,“住回去吧,没几天热了,让人多备些冰就行了。”

      张嬷嬷也赞同,“虽说还热着,可到底是处暑了,早晚还是凉。”

      于是一行人就重新往原来的住处走去,一进屋太妃就坐到了榻上,张嬷嬷立即蹲下身去给太妃脱鞋,“哎哟,这脚肿了。”

      “无妨。”太妃摆摆手,表示没关系,“歇一天就好了,别声张,让阿离换了衣服洗漱好过来用午饭吧。

      这一路上只用了些点心水果茶水,虽然不饿但到底不是正餐,洪管事早就让人准备的午膳,太妃只想用了膳早些歇下。

      康离知道太妃辛苦,因此用了膳后就不再打扰太妃,回了自己房间。回了房间的康离也没有睡,实在是路上睡得太多了,不能继续睡。于是她就找了课本出来看书,在别宫待了四十几天,也不是净玩了,但终归没什么心思,翻不了两页书就要走神,如今回京了,须得收敛心思,温习书本,免得课堂跟不上。

      日子又恢复成离京之前那样,早起、锻炼、上学、读书、功课、玩耍、睡觉,按部就班,一如往常。

      八月初四,国学宫开始重新上课,皇宫西南角又开始传出朗朗读书声。

      八月初五,宫中连下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个喜事,二公主的亲事定下来了,男方是渤海郡主的幺子,一表人才学识丰富。圣旨送到丽嫔殿中不就,就有人来恭贺,所有人都说是良配,丽嫔唯唯诺诺地应着,而二公主正趴在自己寝殿床上哭泣。

      第二道圣旨是关于外交和官吏调动的。西南苗人部落的吴头人发出求助,请大周调派使者协调三部落之间的边界纷争,皇上最后挑中了在月象做县令的沈彭阳。

      第三道圣旨是关于军事的。雷霆军回朝已经数月,征兵调兵工作已经结束,暂定中秋节后、八月十八日开拔,十月前需到到达边境。随圣旨下发到兵部时,还附了个名单,名单上是雷霆军新一期兵士名单,士兵的姓名、年龄、户籍,都写得清清楚楚。

      康离在翻阅邸报时看到了这份名单,十六岁的京畿人士郑广隶赫然在列。

      三道圣旨看起来全然不相干,其实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知道内情的人都了然于胸相视一笑,不知道内情但是嗅觉敏感心思敏锐的人也发觉了,左思右想后,慢慢重新作出了选择。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