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贺礼 ...
-
第二十三章
在荣佑郡主,哦,现在是公主了,在荣佑公主生辰这日,太妃对她进行了一场关于“权利与义务”“享受与担当”的教育。
“你命好投胎在皇家,生来就不愁吃穿,更有无数的荣华富贵和莫大的权势供你享受,可是既然享受了这权势和荣华富贵,也要担起责任。”太妃语重心长,看着面前的康离,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能懂。
康离听得却认真,其实她还是挺期待听太妃讲一讲这个朝代的历史的,让她好歹能对过去有个了解,顺便能对未来发展的走向有个把握。
“我大周朝开国一百八十年,历经五代皇帝,代代勤恳开拓励精图治,不敢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也算国泰民安社稷安稳。”
按太妃的说法,前朝皇帝暴虐昏聩宦官当道军政苛刻民不聊生,恰逢当年全国大旱饥荒严重,但是那些昏庸的官吏却只贪图享乐不肯开仓济民。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于是,当时驻守南疆的将军洪齐运在一众部下的拥护下发表檄文,之后率众部北上,一路声势浩大所到之处杀贪官放粮仓,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然后就被百姓部下拥戴成为了开国皇帝。康离在心里默默补充一句,然后就有了这一百八十年的大周王朝。
“知道这说明什么吗?”太妃突然对她发问。
如果她已经学了《孟子》,那康离就应该回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者她已经学了《荀子》,那就应该回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是且不说此时的康离还是个刚五岁的小娃娃,连字还没认全,更不知道这个时代是不是有孟子、荀子这两个人,是不是有《孟子》《荀子》这两部书。
康离沉默着,思考要怎么说才能不违和又能让太妃开心。
太妃见她不说话并不催促,等了一会以为她想不出来,就微笑着摇摇头想说算了,却看到站着的康离突然露一个笑,“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了?”太妃好奇地问。
“做坏事是要被人赶走的!要做好人好事大家才喜欢!”康离大声回答,尽量用一个五岁孩子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
这个答案虽然不算标准,可是也超出太妃的预料,她本来并不期望阿离能真懂,只是想先灌输一点这种类似的思想,却没想到阿离给了她惊喜。
太妃一时语塞,好一会儿才找回语言,哈哈笑着把康离拉到自己身边,“阿离说的对,要做好人好事。好啦,先不说这个事了。”太妃就此打住,并转了话题,对张嬷嬷点头,“去把我准备的盒子拿来。”
张嬷嬷点着头,去太妃床头的柜子里取了一个一尺见方的盒子,放到桌子上。
太妃松开康离让她站好,手按在盒子上,安静了片刻,将盒子打开,“这是给你的生辰礼。”
康离踮着脚往盒子里看了一眼,只看到里面一个卷轴和另外一个长盒子,不知道卷轴上写的或者画得什么,更猜不到盒子里是什么。
太妃把先把盒子拿出来打开,里头是一个荷包,太妃把荷包挂到康离的腰间,又整理了一下,“你娘从大佛寺给你供的平安符。”
康离低下头打量了一番这个荷包,丁香色绣寿翁牵鹿的图案,寓意吉祥,还散发着淡淡的丁香香气。她没有打开荷包看里面,既然是王妃送给荣佑的,那她就代受了好了。
“这个,”太妃把盒子里的卷轴取出来,解开绑着的红线,“这是你爹写给你的。”
卷轴不长,一尺多一点,底色大红,墨黑字迹,端端正正的一个“人”字。
康离一愣,动容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对父母,一个惦记女儿的康健平安一个希望女儿堂堂正正做人,即便是王爷王妃,所操心的和普天下的其他父母也没有差别。
太妃本来还想再教导一番,可是一低头却发现,康离的表情不一样了,似乎明白了这些两样生辰礼的涵义,不禁心中宽慰,仰起头深呼吸一口气——儿啊,你们的苦心没有白费。
相比较王爷王妃内涵深远的生辰礼,太妃送的一个实心的纯金小葫芦就更讨康离的欢心,小金葫芦拿在手里沉甸甸闪亮亮的,让康离爱不释手,抱着太妃就在她脸上香了一下,“谢谢祖母!”
太妃被她哄的眉开眼笑,揉了揉她的脸后就放她去玩了,“今天生辰,可以放一天假,不用做功课。”
这个消息比之前的什么香囊金葫芦都让康离更开心,虽然平时功课也没啥,但是能玩一天算一天,毕竟过不了多久,就真的要上学了,上了学就再不自由了。
得了“赦令”的康离对着太妃草草行了一个里,就蹦蹦跳跳地出了院子。自从之前康离问太妃为什么不能在花房里种菜,太妃觉得不能把康离养成个五谷不分稼穑不知的纨绔,就让人种了一盆小葱,放到厢房去,让她观察小葱的每日生长,也算是功课之外有个打发时间的事。
不过可能是因为日日观察日日看,康离没看出来这盆小葱有什么变化,却蹲在这盆前开始思考,等小葱长大了之后要怎么吃才好:葱花饼、葱油面、小葱拌豆腐……
呲溜。康离吸了一口口水。
正房,太妃手拿着一沓礼单翻看着,这些礼单都是刚刚周良家的送来的,是京中权贵们听说荣佑郡主生辰,特送来以表庆贺的。
太妃随意翻看了两张就扔在桌上,冷笑道,“这些人,消息倒是灵通的很。”这哪里是给荣佑郡主贺生辰来的,这是给荣佑“公主”贺喜来了。
“总归我们不亏就是了。”张嬷嬷笑着安抚太妃,将这些礼单整理好收起来,以后还是要回礼的,“攀高结贵总是人之常情。”
“郡主”总是不如“公主”。
太妃如何不知这个道理,只是从前怎么不见这些人给一个小娃娃庆生辰,还不是看到皇上下了圣旨将阿离晋封了公主。
“您也不用不高兴,”张嬷嬷见太妃依然沉着脸,就倒了杯茶水放到她面前,“我说句逾越的话,您不如挑一挑,选几个值得来往的,给以后打算。”
张嬷嬷见太妃抬头看过来,似乎不明白她的意思,干脆说的更明白一点,“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
“胡说!”太妃一排桌子瞪起了眼,“我家阿离是要招赘的!”
“好好好,老奴胡说,”张嬷嬷意思意思地拍了下嘴巴,“您别生气,不如我们先去看看实物,挑两样好玩的给公主玩儿?”
其实太妃心里也明白,张嬷嬷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小孩子见风就长,长成大姑娘不过十年的事,十年说起来长,过起来一忽儿就到,阿离命苦没了爹娘,自己这当祖母当然要把关,更何况……太妃自己也不得不承认,阿离长大一天自己就要衰老一天。
不要说什么皇上会做主,前朝后宫浸淫了二十多年,太妃深知所有皇帝都是一样的,为了皇家利益,别说侄女的亲事,就是亲生儿女的婚事,都是可以拿来当做筹码利用的。
不过,还要十年呢,慢慢筹划,总能给阿离找一个满意的亲事吧。
太妃这里在想着康离的未来,让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居然还有别人也在提前十年就开始打这个算盘了。
先皇子嗣不少,除了紫禁城里的那位,还有十三子七女,除去在夺嫡中损失的几位皇子、和亲去和嫁出京的公主,赐封了亲王的有五个王爷有四个,有封号的长公主有两个,这些王爷长公主们又生育儿女,得皇上欢心的被赐予郡王、郡主的不下二十个。当然有封号的也不算多,荣佑是一个。
可是,荣佑郡主一个无父无母的郡主,平常虽然不少进宫,大家都以为是皇后可怜她没有爹娘,更何况太妃除了每月两次进宫请安,几乎不在京城走动了,所以大家记不起还有荣佑郡主这么个人,也不算奇怪。
虽然上个月就听说了荣佑郡主生了痘疹之症,可是紧接着就知道了二皇子被传染,虽然后来二人都痊愈康复了,但是众贵族慰问关怀的都是二皇子,药材礼品一窝蜂地往皇后宫中送,除了几位曾和康王交好的王爷家和皇后的娘家忠国公府谭氏来探望过,其他公侯不曾有人问候过。
直至今日皇上下旨将荣佑郡主晋封为了公主,这些人才恍然记起来,康太妃虽然几乎不走动不来往,可是年轻就和太后交好,更曾经在皇上登基之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一窝蜂地开始往王府送贺礼和生辰礼。
这送了贺礼来的人家,有的是看了皇帝的面子,有的是单纯随大流,也有人家和太妃的想法差不多——比如,长平侯夫人。
长平侯府有两位公子,一位十四岁,还有一位刚六岁,大的是先侯夫人生育的,先侯夫人在他五岁多一点的去世,没过半年侯爷就娶了德妃的堂叔家的庶女为继室,一年后又生了个儿子。
长平侯夫人就是为了自己这个小儿子谋算的——无父无母的公主,成亲后王府的一切,还不都是都是自己儿子的?一想到以后自己能给公主立规矩,长平侯夫人就忍不住捂嘴偷笑。
至于先夫人的儿子,谁要管他!哼!
哦,忘了说,先夫人的儿子,他叫郑广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