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断想之七 ...

  •   夏日熟到快烂掉的一筐大桃子,一块五卖一块三。
      摊主老头称了六块钱。正好。
      主妇感觉不落惠,偷偷又拿了一个进去。
      老头眼尖,结帐的时候就说“多了一个。加钱。”主妇抵赖:“你阿里(哪)只眼睛看到我多放了一个?”
      纠缠片刻。老头就仿佛自认倒霉的样子挥手道。“算了算了……”

      但这不仅仅是一幕。
      在那个菜场里日日都演绎着这样的拉锯战。听主妇在门口与邻居嘎山坞(聊天)的时候说:“老头子就喜欢人家和他这样搞。我也天天到他那边去买东西。”
      对,这就是市井里的风气。看起来像是拖泥带水锱株必较,好似吵架,想两边必然搅得头大不愉快了。却没想到主妇和卖主其实都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甚至乐此不疲成了一种享受。

      这就是上海最声名远播的生活方式——讨价还价。
      这片土地上的市民对它有着约定俗成的默契,乍到此地的人却往往感冒。(曾经在襄阳路上遇见一天津女人,她逮着人就抱怨上海的两大劣迹:物价贵和买卖粘乎。前者因着后者的原因而在数字上显得更恐怖,可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中间的都是水分。但俺同学却说西安的店家拽,你佯装嫌贵要走的话,那些店员一定袖着两只手白眼,而绝不像本地的人那样会喊住你,买卖双方一进一退貌似演戏。)
      一般而言,喊出来的不是真实的价格。
      真正的价格往往取决于口舌的胶着往来,当天的穿戴(是不是有钱人?),力量(对流氓还是小心着点好。卖主是很会轧苗头见风使舵的。),瞬间的一个表情(有没有急吼吼想买状?有即斩。面相精不精怪,不精的吃亏。),以及另外一些因素。天色早还是快落市了,这货品是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
      总之乱七八糟的隐性因素混在一起,把个价格搞得扑朔迷离一团迷雾。
      而我在迷雾中总是找不着北的那一个儿,怕压多了价被人骂(本来好象有一个规则是“见面还一半”,但现在好象在“迪美”里就行不通了,那边的水去三分之二都嫌贵了。),还少了自己又郁闷。既不知尺寸,倒不如付钱就走人,对摊主“宰”成功的得意落个眼不见为净的好。
      记起某年花三十块钱买了一件黑色长风衣,挺喜欢那式样的,但是一听到邻居只花二十五块钱就拿到手了。购物的好心情立刻一扫而光,满心满眼溢出的酸味都能发酵去酿醋了。
      这五块钱差距足以带来一件事的暗示:“我是个笨蛋,远不如别人精明。”
      那么一瞬间别提有多痛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门槛”(窍门机变)了。

      那些门道现在就老让我联想起因老黄和老赵两起“上车不买票”事件而浮上众人视线的一个名词:
      ——潜规则。(姑且抛下那两起事件中女性在交易中物化自己的受害者倾向。只说潜规则。)
      “潜规则”就是纸面规则之下的规则。纸面上的便是法规。
      法规白纸黑字,条条框框,
      冰山是看得见的,但却是一种幻觉,完全对着冰山行驶就会在暗礁上碰个头破血流的,暗礁才是决定一切的实体,可是它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暗礁的存在使得整个台面上讲的话都泛着冰山般苍白而冷酷的色彩。

      我本身是明来明去的守法公民,也觉得这世界上必然有一种很公平很模糊的法则,高悬于人头上,保证一切事物的运行。
      我相信其中有些规则已经被人发现。他们把它写成了“法”固定下来。
      但最近那固定的“法”也总让我云里雾里的,自打耳光的事很不少。
      一会儿听见原告反成被告了。一会儿又听到合同中写得明明白白的,却平空多了一种解释(当然拉,解释权在强势群体那一方。)劳动法什么的更是假的,三令五申不准随意叫员工加班,却还见俺妈在家常便饭地超时替资本家打工,不给加班费(有些台湾人真是如传闻的那样抠门)……

      通常真正操纵结果/“价格”的是权力。金钱是另一种形式的补偿,用金钱私了倒是可以算公平交易。
      而权力不是,权力是单向的索取。
      正如卡夫卡《城堡》里阿玛丽亚所接到官僚索尔提尼的情书一样。分明是交易,但却还假惺惺地扯上感情来作遮羞布,写一封粗鲁的情书(注意:是私下的情书,不是文书。)。就连阿玛丽亚拒绝后一家人遭到的惩罚也不是法律文书上记载的。但却绝对比规则上能施加给人的要恐怖百倍,且无处申诉。

      还有道德对法则的干预。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但有些人偏说些什么“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佛慈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台湾的肥皂剧最喜欢搞这一套。女主角都一脸小媳妇相得让我想扁出她一点强悍来。)常被人用作“循循善诱“的理由。
      干吗呀,做什么事就该付什么代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若是没有人报仇怎么能震慑那些害人不眨眼的恶棍?
      世界的一切混乱全是被这些善恶不明的家伙宠坏的。弄得法则因为人情而像一条弹上弹下的橡皮筋,随便的东西自然不会有威严。
      那种实际脱离了公道的廉价煽情是向来为我所反对的。

      但在这里,却因为法律的昂贵(那也是权力设定的。)和权力强大得毫无制约。普通市民就只能暗自求存,酿成了夹缝里的机变。权灾和机变是潜规则滋生的温床。惜乎我们总是不能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挣脱,终于将周围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暗箱。
      所以我可以理解上海人的小家子气和斤斤计较。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去专卖店,那边价格再直上云霄,但却是全国一的。聪明人和笨蛋付的价钱都是一样。
      我想我一直都不过在寻求一种清晰而明确的规则而已,有了规则做保证,人就会省心许多,不必费力计较,心里也就不会轻易地就生出个不平不衡的窝涩(沮丧)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