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本文里的自称嘤嘤,发现有读者接受不了,但是十万字了改起来有点难了将就用吧。
在本文里,皇后妃子大臣对皇帝统统自称奴才,这源于满洲传统,除了太后,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家仆、仆人。
其实只有满蒙人和一些在旗汉人能自称奴才,汉人只能自称臣,所以在这个时代“奴才”和“臣”并不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那种褒义贬义的区别,是朝代特殊性,“奴才”这个自称甚至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阶级优越性的。
举个栗子,在现在留存下来的清朝奏疏中,“奴才”自称出自以下大臣:山东巡抚佛伦、两江总督傅拉塔和阿山、陕甘总督觉罗华显、陕西巡抚鄂海等等,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都出身高贵,且均贵为封疆大吏
(是很大的官了对不对,所以这里的“奴才”真的不是那种在古代人口市场买卖的奴婢)
不过奴才和臣的区别在清朝时期有反复的情况,因为雍正认为奴才一词有贬义,他规定:“上以奴才既称奴才,而大臣亦称奴才,甚不合体,禁止之。”
但是习惯很难改,大家还是继续称奴才,有时候搞不清该称臣还是称奴才,奏疏里还出现了并列“奴才臣某某”的情况,反正很混乱,时间久了,雍正也就默许大家继续自称奴才了。
等到了乾隆时期,“奴才”称呼继续体现阶级特殊性。
乾隆规定:“谕军机大臣等。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表示亲近、拉进君臣关系的时候,满洲大臣还是要自称奴才的。
后来情况就越来越复杂了,例如咸丰规定连武科举人也要自称奴才……
啊,嘚嘚了这么多,就是想说奴才这种自称是真实存在的,希望读者大大们能接受一下TAT,给大家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