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家人 ...

  •   等到小柳氏做好饭时全家人刚从田里回来。

      今天也是夏瑜菀病了,夏梓彦和夏梓卓才能在家里守着,不然按平时的安排,他俩应该和家里其他孩子一样去后山上捡柴、挖野菜。当然,只是在山的外围,夏家人也不会让孩子们进山。

      村子后面的山叫碧青山,山上四季常青、物产丰富。几年前大旱,村里人也是靠着这座山才勉强活了下来。不过通常情况下村里人也不敢往深处走,要知道里面的毒蛇猛兽可不是闹着玩的。

      农家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夏守田在饭桌上问了夏明光小孙女的情况,得知已无大碍后才放下心来,其他人也都松了一口气,不过也都想着接下来几天要好好关注着小孙女/侄女。

      不得不说夏家一家都是厚道人,家里没什么糟心事,夏瑜菀能穿到这样一家里也是她的运气。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夏瑜菀一边养病一边缠着她这一世的爹问东问西,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一些信息:这里是大雍朝,并不是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已建立近百年,这里也并没有出现过她所知道的朝代。要说她是怎么知道的,作为一个文科生,即便对历史上的具体细节发展不够了解,可重大事件,朝代更替她也能如数家珍。

      当今皇帝登基后,改年号元和。元和帝勤政爱民,自登基起便颁布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可皇帝到底年轻,根基不稳,而大雍朝因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自其上位后也是多灾多难。

      开始是外敌环绕,边疆蠢蠢欲动,经历长达七年的战争,才击退外敌,保大雍朝安宁。

      然而国家受战事影响,物价大幅度上涨,刚休养生息两年,又碰上了百年难遇的大旱灾。这一旱,就是三年。也幸好各国都自顾不暇,没时间来找大雍朝的麻烦,否则大雍朝这次可真就自身难保了。

      现在是元和二十年,距离那场旱灾已经五六年了,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开始步入正轨。

      而她所在的村子叫上河村,因处在一条发源于碧青山的河流上游而得名,位于大雍朝的南方,隶属于守阳府下白鹿县。村子里不到百户人家,却有近九百人,良田也多,在十里八乡也是出了名的大村子。

      另外,夏瑜菀也弄清了家里人的情况:爷爷夏守田,四十三岁,平时总爱板着一张脸,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夏瑜菀却知道老爷子是个面冷心热的,也是夏家的掌舵人。

      夏守田天元二年时被朝廷征兵,后来在战场上护主有功,得了赏,不过也因此伤了心肺,虽然得以及时救治,可还是落了病根,若不注意修养会有碍寿命。

      本来打仗期间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士兵退役归乡的,可夏守田救的那名将领却允了他一个条件。

      将领原以为夏守田会不甘心做一个小小的士兵,想往上爬,如果是这样,他就给他一个小队长位置,便不再管了。

      可没想到他提的条件是退役归乡,又想起夏守田为了救自己伤了心肺,再留在军队也只能转到后方去,且国家战事大局已定,便痛快地应了。

      夏守田得了允许后便于天元七年回了乡,用赏赐得来的银钱和自己攒下的饷银买了田地,又修整了家里的房子,剩下的钱用来维持家用。

      奶奶柳氏,四十二岁,下河村人,为人护短,但也明事理,是夏家的当家女主人,有一手出色的绣艺。

      柳氏看重孙子,疼爱孙女,用老太太的话说,孙女在家也就十几年,可不得好好疼着。

      就拿前几天她生病来说,尽管对于这个家来说有些奢侈,但奶奶每天都会给她煮一个鸡蛋,

      父亲夏明光,二十六岁,是夏家长子,同时也是近几个村子很有名气的是赤脚大夫。母亲小柳氏,二十五岁,下河村人,有一手好厨艺。她也是婆婆柳氏的娘家侄女。

      两人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夏梓彦,九岁,是夏家长孙;二儿子夏梓卓,六岁,是夏家小孙子;小女儿夏瑜菀,三岁,是夏家小孙女。

      二叔夏明亮,二十五岁,是夏家次子,学得一手好木活。二婶李氏,二十四岁,李家村人。

      两人有一子一女:儿子夏梓修,八岁,是夏家二孙子;女儿夏瑜薇,六岁,是夏家大孙女。

      三叔夏明阳,二十三岁,是夏家小儿子,往返村镇之间做货郎。三婶周氏,二十三岁,周山村人。

      两人有一子一女:儿子夏梓浩,七岁,是夏家三孙子;女儿夏瑜芷,五岁,是夏家二孙女。

      夏守田虽然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但他小时候因为家里富裕,也读过一年书,后来因为实在没兴趣才没读,在学堂读书也不认真,最后也就认了俩字,别的什么也没学到。

      因为有他爹奋斗出来的家产,他便认为不读书也没什么,家里的田可以租人种,也不用自己下地。可后来父母病重,让夏守田意识到田地也会因为一些原因不得已被卖,最后也只能过苦日子。

      他不希望自己的后辈也和自己一样只能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生了病家里也拿不出个药钱,所以在儿子六岁时就要进学堂,就算不科举,起码要多读几年书,多学些知识。

      夏守田当时被征兵时因为体格强壮,被划分为战兵,需要上前线杀敌,每月有九百文饷银。

      当兵的几年里,朝廷发下来的饷银一半会发给士兵本人,另一半会寄到士兵家里,而夏守田也会把剩下的一半寄回来,为的就是怕家里孩子读不了书。

      家里孩子的名字也是请了柳氏的亲大哥——下河村唯一的秀才,柳敬远给起的。

      学堂夫子就是柳秀才,柳秀才四次乡试未果,便知自己只能止步于此,且自己也已而立之年,为了养家糊口,干脆在村子里开了一家私塾,也算是造福乡里。

      当年夏守田娶柳氏时村里人都说他攀了高枝,和秀才家结了亲。可事实上夏守田家当时有百亩田地,住的青砖瓦房,他又是家中独子,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富裕人家。一个有权,一个有钱,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可是在世人眼里读书人的地位本就高,更别说是有了秀才的功名。即使到了县里普通人对秀才也很是尊敬,更别说在村子里了。所以村里人觉得夏家攀了高枝也不无道理。

      然而世事无常,成亲后没几年夏守田的爹娘先后得了病,尤其他爹还得的是富贵病,得拿好药材养着。

      为了治病家里的田地基本上都卖光了,最后只剩下几亩田够一家人嚼用,拖了两年老两口的病也没能治好,撒手而去了。

      其实柳氏的公公是真的治不好而去世的,婆婆却是受不了打击,加上身体虚弱也跟着去了。也是因为这事柳氏还被村里人说了好一阵子命硬,克公婆。

      再加上过了几年夏守田去当兵,家里只剩下孤儿寡母,柳氏不仅要一个人带三个孩子,还要防止别人觊觎家里的房子。

      从那时起,柳氏本来温婉的性子变得强硬护短,再加上柳敬远听闻此事后找了过来,村子里那不怀好意的人怕惹怒这个秀才公,便消停下来,这样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夏守田本来就爱重妻子,再加上这件事对妻子更是愧疚,所以在家里多数都是柳氏说了算。

      柳氏也是个聪明的,她大事上从不沾手,都是交给夏守田拿主意,因此夏守田对她越来越好。这也是家里三个儿媳妇对婆婆最为佩服的地方。

      而当夏守田供三个孩子读书时,村里人觉得他傻,浪费钱财。那些眼红嫉妒的都说乡下泥腿子还想考科举,痴人说梦。

      也有人说夏守田走了大运,娶了秀才的妹子,家里孩子读书除了买纸笔别的不用花钱,所以能供得起三个孩子很正常。

      其实村里人会这么想并不奇怪,毕竟夏明光三兄弟到读书的年纪时夏家已经因为给家里老人看病掏空了家底,不可能会有多余的钱供家里的孩子读书,更别说还是供三个。

      不过夏守田对此却没有多做解释,他供孩子上学堂并不是非要让他们考科举,只要他们多读书,能识文断字,不至于因为看不懂契书而被人骗,再者也能找个清闲活。

      当然若几个孩子在读书上有天赋,也有心往上考,他咬着牙也会供着。

      而他虽然娶了柳氏,但每年该交的束脩也分文不少的交,从不占大舅哥的便宜。

      事实证明夏守田的做法是对的,他的三个儿子虽然未曾考科举,但是却都过得不错。

      夏明光书读到十岁便不读了,认了村里的赤脚大夫做师傅,跟着学习医术。

      赤脚大夫姓王,是一孤寡老人,妻子早逝,儿子儿媳未能留下一儿半女便也不在了,看夏明光书读得不错,在学医上也有些天赋,便以为他养老送终为交换,收了他做徒弟。

      前两年赤脚大夫不在了,夏明光就成了村子里唯一的赤脚大夫,且医术也是青出于蓝,比他师傅更好,因此在十里八村也很有些名气。

      夏明亮因为在读书上没什么天分,只读了三年,可字认得不少,在夏守田归乡后便跟着学了木匠的手艺。因着夏守田仅会些简单的细木工匠活,像是做些桌椅和床之类的,所以夏明亮学会后自己便琢磨着学做了门窗和木桶之类的木活,还和镇上关系不错的老师傅学了雕刻的手艺。

      与夏守田半吊子的手艺相比,真就算是专业级别的了。不过毕竟夏守田当时主要是上战场打仗,木活能学成这样也已经很不错了。也是因为夏明亮举止得体,识文断字,且手艺也不错,镇上大户人家也多愿找他做活。

      多数给镇上人家做木活夏明亮就会住到雇主家里,这也是镇上客人的要求。毕竟如果在自己家里做工到时磕了碰了不仅自己要赔偿,还要耽误人家时间,碰到好说话的人家还好,要是碰上那些不讲理的,不脱一层皮才怪。所以,夏明亮也乐的在雇主家里,包吃住不说,他在镇上还能多了解些东西。

      说来夏守田的手艺也是当兵时跟着军营伙房的一位老大爷学的。虽然他当年被征兵带走了,但也希望哪天能回乡,便打算学一门手艺。且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想着有一门手艺到时回了家也不至于饿死。

      以当时大雍朝的现状来说,军队除非是老弱病残者才能有机会退伍,夏守田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可他到底还是抱着一份微乎其微的希望。

      军营里其他人知道了还曾笑过他,觉得他想太多,可是谁知道还真让他等到了。

      夏明阳脑子聪明,可就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夏守田归乡时还在学堂读书,因此便被压着多读了两年,到十三岁时便常常坐着村里夏二柱家的牛车往镇上跑,当然也不是白做,每次会给一文钱的乘车费。

      夏明阳读过书,嘴甜会说话,打听镇上铺子里日常用品的物价,人家多数会告诉他,了解情况后或多或少会在铺子里买些家里的常用品。

      等到夏明阳和几家铺子定好协议向他提供货源后,家里也买了牛,他便和夏守田商量着租了家里的牛,农闲时用牛拉货,但是一天要付十文钱。

      要知道夏明阳不一定每天都有生意,夏守田这么说也是为了让儿子多考虑考虑,免得到时候做不到自己觉得丢了面子。可没想到夏明阳二话不说,当场一口就答应了。

      之后夏明阳便开始往返村镇之间做起了生意,当然,主要是赚取差价。虽然挣的钱最后也要交给家里,但夏明阳却乐不此彼,他只是享受挣钱这个过程。

      因为牛要吃草料,来回拉货也会让牛感到疲累,以及农闲时拉人拉货或者村里其他人租用,这些成本都要算进去。

      所以虽说十文钱能买来两斤粗粮,看着多,可这里面不仅有成本原因,主要是夏守田想看看自己儿子能做到哪一步,也算是给他压力,目的是为了不让他半途而废。

      夏明阳进货的本钱也是他不再去学堂读书后,自己倒卖山珍和野物赚来的。

      虽说上河村及周边几个村子也不只他一人做货郎,但是和其他的货郎相比物美价廉,收购村民的东西也不会像其他货郎一样压价太狠,因此生意很是不错。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家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