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端午返乡 ...

  •   牡丹富贵吉祥,只是花期太短,到了四月初,就开始凋谢了。驸马开始在兵部任职,到了端午佳节,放假五日,驸马请旨,携妻返乡。
      都说汴梁这一带风多沙多,一点儿都不假。刚到中牟,就吹了人一身的土。怪的是,这土一拂就掉,也不觉得有多脏。空气倒比路过郑州时还要湿润一些。
      远远的能看见前方村子里的炊烟袅袅升起,听见狗叫鸡鸣。快到村口时,就见迎来一大群人,驸马一看,急忙下马,飞奔过去,屈膝跪拜。为首的一位老者,花白胡子,约有五十开外,连忙伸手搀扶。康平公主见状,想起临行前母亲嘱咐:嫁与民间为民妻,也不敢苟且,连忙下车,几步走到驸马身旁,就要行家礼。
      谁知这些人见她下车,都口呼千岁,早早跪下,只有为首的老者躬身施礼。公主便知这是家翁,忙还礼不迭。
      来到门口,早有一群妇人迎了出来。居中一位老妈妈约有五十来岁,荆钗布裙,见了驸马,哭着笑着说不出话来。驸马也早已跪下,哭着喊了一声娘。老妈妈这才哭出声来,拉着驸马儿长儿短的哭个不停。
      康平公主认定这是婆母,想起母后嘱咐,便要同驸马一同跪拜。谁知老妈妈身后出来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虚施一礼,把她拉住,口里道:“嫂子好,快进屋吧!”便将她往院子里让。
      众人簇拥着新婚夫妇和老两口到了堂屋落座。驸马向公主一一介绍众亲友。众人大都是乡村长大,第一次见贵族小姐,又是皇帝的女儿,都觉得像天上掉下来的仙人似的。又见侍从们个个衣服鲜明,举止“高贵”,小村里几时见过。左邻右舍自不必说,十里八村得着信的,也都跑过来看。登时人挤人挤了一院子,攀着肩膀往堂屋里看。姑娘们不好意思进院子,都躲在邻家,扒着墙头往里瞅。更有小孩儿爬到树上,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驸马之弟柴火,小名儿棍儿牛(河南部分地区风俗,叫男孩儿都会在名字后面加个‘牛’字),烧了一锅开水,拿着大粗碗给叔叔大爷大娘婶婶们倒,一个人忙不过来,打小一块儿长大、定了亲的姑娘蕊蕊过来帮忙。公主见她就是方才搀自己的人,想问问驸马是谁,当着众人,又不好意思和驸马说话。她是从小王公大臣见惯了的,到了这儿,反而觉得拿捏的难受。
      日上中午,棍儿和帮忙的乡亲们端上来酒席。院子里也摆满鸡鸭鱼肉请众乡亲。众女客陪着公主在堂屋内间吃饭,外面驸马和柴老陪着众亲朋。公主回头不见了婆婆,便小声问侍女小玉,小玉出去了一下,回来说:“驸马和老太爷在给众人敬酒,老夫人在厨房里忙着呢。”
      公主听言,脸顿时沉了下来,众人面前不好发作,小声说:“你们几个不用在这儿伺候,去把老夫人换下来,请她入席。”说完又笑吟吟地和旁边的二婶子说话。
      这顿饭从中午一直吃到太阳落山。乡亲们告辞回去,几个帮忙的小伙子小媳妇在院子里拾掇桌椅板凳。小玉几个刚挨了公主训斥,不敢像来时那么大样,规规矩矩地在一旁帮忙。驸马到村口送姑姑们回家,见弟弟棍儿牛正抱着一个大坛子往窗台上放。忙过去帮着放好了,问:“什么东西,这么沉?”
      “醋,去年晒好的。娘说,让你走时少回去,白天人多,怕打烂了。专门让我放起来的。”
      柴新多年不见弟弟,只觉得长高了许多,棍儿牛也觉得哥哥比走时更加魁梧英俊。兄弟俩坐在窗前,亲热的说起家里的事儿来。未过门儿的蕊蕊见人都走了,也过来找棍儿,见了柴新,因是打小一起长大,也不避讳,闲聊起来。
      公主坐在堂屋窗前和公婆说话,听见窗外他们兄弟和蕊蕊的笑声,也就笑着打探:“和驸马兄弟说话的可是表妹?我看着挺水灵的。”
      柴妈妈忙回道:“不是,是棍儿牛定了亲的媳妇儿,说好了今年冬天娶的。”
      公主忙点头,“好啊,我看就挺般配的。回头我和驸马准备一份大礼。二老看还缺什么,我们一块儿捎过来。”
      哥嫂为弟弟成亲准备东西,这在当地本是情理之中,但从公主嘴里说出来,这柴氏二老就不能不赶紧谢恩。论家法,父母为长,可论国礼,公主为尊。这公婆儿媳说话,倒也别有一番趣味。驸马在窗外听见自己媳妇这样说,想起平日里她在皇后面前撒娇使性的样子,真觉得像是两个人。又见随从们都认认真真地干活,知道是公主下了严令,心里一阵温热,跟弟弟打了声招呼,就进屋陪父母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