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手札 ...

  •   我居住的地方,名为白源市,以前有听说是一个古都,可是现在的社会人们都想着自己的城市成为经济都市,渐渐的也看不见什么旧朝的影子了。而我“那个家”,也是在白源市的,甚至和我独自居住的家并不太远。
      外公的遗物,基本上都在母亲那里,也有少部分在舅舅们那儿。
      当初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不论母亲如何阻止,还是走了。而如今,我为了那莫名其妙而来的疑问回来了。不论是母亲还是那个总是很别扭的父亲,都很意外。这倒不稀奇,让我诧异的是,他们似乎并没有因为当时的离开而对我有什么负面的情绪。
      到底是父母,他们还是很热情地招待了我。
      匆匆吃完饭,来不及陪父母唠叨家常,我便开门见山地向母亲询问外公遗物的事。母亲有些吃惊,问我是为什么想起来要看他的遗物了。我支支吾吾犹豫了许久,毕竟我觉得并不方便把原因告诉他们。
      母亲见我为难,便没有再追问,取来了外公的遗物放在了桌上。
      稍微翻了一下,书籍文献类的都在母亲这里,与我印象中的不差分毫。
      东西很多,母亲让我慢慢整理便去忙自己的了。我一个人坐在客厅的小沙发上翻阅着这些东西。
      当然,我首先翻的便是外公的《子不语》。
      《子不语》是清朝文学家袁枚的作品,大多记录着鬼神异事,曾经里面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外公的这本是一本手抄本,我不知道是谁抄写的,但是上面俊秀的小楷即便密密麻麻,也不会让人有视觉疲劳。泛黄的纸张已经变得很脆了,估计是民国年间的产物。
      我匆匆忙忙地将书翻到了后面,的确如记忆中一样,后面的十多页都画着那不知名的图案。除了那些图案以外还有几个和前面笔迹相同的小楷。
      第一页:洛,山茶。
      有些不解,翻了翻后面的,都是这种一个或几个字加上花名的格式。难道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既然是写在图案旁边的,那么说不定是用来解释这个图案的了。
      有什么意义呢?
      我死死地盯着第一个图案。也不知道这样傻瞪了多久,我突然发现这图案似乎和什么东西很像!有了这个想法,我的目光又不禁移回那串小字上。
      是了,山茶花!这图案是抽象的山茶花!简单的构图技巧将这些花画成了如图腾一般的东西。有了这个新发现,我再翻了翻其他的图案。
      果然,什么桔梗花、待雪草、铃兰、百合……
      都是被画成了图腾的花。除了这个,我还发现了一张写着“孟”字的。
      那是第十二页,孟,迷迭香。
      仔细回想,花名前面的,似乎都是姓氏。也就是说这些花草图腾,是代表了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吗?
      《子不语》翻完,我下意识地翻了几下外公留下的《幽梦影》,这是一本小品文,差不多是随笔,因为语句优美,所以我比较喜欢。
      我随手翻了翻,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正这么想着,我注意到了某一页上的几个字。是外公的今草,我能辨认得出来,写的是“七星落,十二支”。
      七星落,十二支?
      又是意义不明的东西。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我思索了片刻,却仍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以为可能跟这页内容有关,便仔细地阅读这一页的文字。
      这是《幽梦影》的第一百四十三篇——冰裂纹极雅——原文、原评及配图。这一则是作者对于制作冰裂纹瓷器的一些看法,现今也可以当作瓷器鉴赏的金针。
      然而,这似乎与那六个字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啊。我有些纳闷。那么看来,这些就和内容没有关系了?合上书,我摇了摇头,放弃了思考。
      这些天我已经思考了太多,如果继续这么思考下去,可能我整个人都会崩坏了。
      我又翻了翻,注意到那个与众多书籍格格不入的东西——一只小小木匣。及其普通甚至有些丑陋的木匣,上面挂着一把精致的小锁。似乎是银制?摇了摇木匣,似乎是有什么沙沙的声音。
      我继续翻动着那堆遗物,却并没有发现任何钥匙或者与钥匙相似的东西。然而好奇心使我不能就此放弃,直觉告诉我这里面有什么。
      于是我询问了母亲,她却说在她的记忆里,外公并没有那样的木匣。我拜托她仔细想想,却依旧没有结果。
      “钥匙的话,大哥那里不是也有一个银制的钥匙形饰品嘛?”
      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父亲冷不防地来了一句。被他称为大哥的人,也就是外公的长子,我的大舅舅了。因为对这个木匣的好奇,使得我一再地催促母亲去找舅舅要那把钥匙。
      好在舅舅也是个爽快的人,母亲刚犯着嘀咕打了电话,他便火速将钥匙送来了。
      那是一个挂坠,是银制的钥匙形状。由于那特别的齿,所以让人感觉那只是一件银制的工艺品。
      片刻也不想等待,立即尝试用那把钥匙去打开木匣。“咔”得一声,不负我所望,那把小巧的银锁被打开了。
      打开木匣,发现里面只放了一封信和一个古朴的蓝皮线装本。
      信的信封上,写着“给继承它的人”。没有做过多的思考,我拆开了信封。取出信纸看了起来。信的内容并不长,于是我把它完整地记录下来——

      致打开这个匣子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你一定会是孟家的某个孩子。我本不希望让这东西再被人看到,但是我没有毁掉它。我知道,或许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带着满腔的疑问找寻答案,而那时,我希望这东西可以帮助到他/她。
      我将它命名为灵异手札,这是孟家历代至我这一辈所有人的经验结晶。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这些,但是“它们”是真正存在的。凡一物存于世,必有另一物可以降它,于是便有了我们。但是,拥有异常能力的人纵使再强大,也会被淘汰于正常人中。有的时候淘汰一样事物并不是依靠优劣,而是依靠多少。我们注定会被人群淹没,所以自我爷爷那辈起,孟家便放下了这个所谓的职责。直到我。
      我并未得到前辈真传,也许是有那么一点天赋,我自学成了一个半吊子。因为某种原因,我必须担负起那个职责。但是面对“它们”,我感到力不从心,尤其到“那个”的出现,我已经几乎绝望。
      不论怎么说,事情也已经解决了,我认为到我这里一切都该画上句号了。但是既然你来了,那就说明事情并未结束,那么更多的事情一定会有人给你解释的,请不要操之过急。
      最后,我想作为前辈传达给你两个道理,希望你在这个条不归路上不会陷入歧途。
      一,不要随便相信任何人,除了你自己和“翁”;
      二,人的心灵有时可以做出令神明惊叹的觉悟。

      孟野秋

      看完这封信,我不得不感叹一下外公的思维。庆幸他没有销毁他最后留下的东西。
      灵异手札,那大概就是那本蓝皮线装本了。封面上并没有留下任何字。翻开,一股霉味儿扑鼻而来。似乎因为年代久远,线也基本不行了,整个本子一碰就散了架。
      我只能将它带走,复印了以后再重新装订了。
      回自己家的路上,我满脑子都是对那封信的疑惑。我解开了十二张图案之谜,却似乎又挖开了一个更深的谜团。
      外公说的“便有了我们”到底指的是什么?虽然不清楚这个“我们”是什么样的存在,但我可以断定这里的“我们”是为了降伏什么而存在的。需要降伏的或许就是信中的“它们”。
      我私底下认为,那或许就是鬼怪,因为刚刚经历了那种不平凡的事,再加上外公所说的信不信和灵异手札的名字,我只能这样联想。
      那如果真是如此,外公也是和那个木头面瘫脸一样的人物咯?想到外公所说的那个“责任”,我不经有一丝寒意涌了上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手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