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关于写作 ...

  •   我承认看书是勾起人写作欲的催化剂。

      至少这一点于我而言,千真万确。(写这点东西前,看了几页三毛的《送你一匹马》,又忍不住下床拿来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看了看。最后果然忍不住写点东西。)

      每每书中看到有所感悟,便忍不住合起书,拿起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透彻地记录下来。即使以自己粗浅的表达水平想要彻底道明心中所想需要花n倍时间和精力去反反复复修改,但还是忍不住要全部写下来。也不管以后是否会对同一段文字有不同的理解。
      只要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劲上来了,便一定要写到昏天黑地头眼发胀,写个酣畅淋漓还要再回味无穷才肯暂时罢休。

      初中时自大狂妄得很,胸无点墨偏偏还以为自己的东西每一样都是鹤立鸡群,老师不给好评或者不当范文在课堂上念给全班听,便一定是老师审美出的问题或是他/她批改时并未用心。

      高中时稍微有条件阅览一些文学作品,却又往往执念于某个作家,只抓着这一个人的作品不放,不看完不罢休。久而久之,每周写的作文(语文老师的作业)里便也就带上了那些作家的文风色彩。有些个实在是特点鲜明,叫老师一看,便知道这是某某作家的写作特点。也因此,一直都很难有自己写东西的风格。

      有一次被老师找到办公室去谈谈当时写的那篇作文。老师说有些看不懂。我便解释说因为最近看某某作家的作品,受了影响。老师说,她一看就知道是那位作家的风格。当时不知为何,只觉脸上臊得很。就好像被别人戳穿你的作文是抄袭了一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可偏偏是自己先承认的啊。除去这一点,还有不知是不是初中那毛病作祟,依旧会对老师念的范文表示不满。

      不过,每个阶段写的东西,只要功利性不强,它都是有它的价值的。我一直都希望写出的东西能有它的灵魂。不喜欢空洞洞的文字。故而,高中老师每次范文必念的那些叙述父爱母爱伟大而切入点不新颖的,我往往都是偷偷在心里嗤之以鼻的。

      年小时写的东西,单纯,没有那么多写作技巧,懂的措辞也很少,因此很直白;年纪稍长些,便开始思考更深的东西,想把写东西当做是内心剖白的一种方式。写前往往只是为了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写后就开始渴望通过它找到知己。

      以前写东西(一直用东西,实在是因为称不上是什么很强的理论或是不得了的作品)有个习惯,只要不是功利性写,便一定会对要写的东西反反复复修改很多遍。因此,对于大家认为水的不能再水随便提笔就写的每周一篇的作文自己却总是草稿两三遍,涂涂又改改,很费时费力。草稿修改得差不多了,还得在作文本上好好得誊抄一遍。又因为觉得自己字丑而不得不一笔一划慢慢写,写得手臂酸胀手指疼痛。好在现在大学有了手机,可以在备忘录上任意修改。只是修改后,自己还是喜欢把它留着备忘录里。因为这是自己一个人的东西。类似于日记,却又比日记来得珍贵。“日记”二字对写东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约束,总感觉不在日记本上写,就对不起日记二字。而这种有感而发,来的却要珍贵得多了。

      原本不喜欢把东西放在网上公诸于众,直到去年公交车上手机被偷。换新手机后,除了备忘录里的东西,几乎都可以找回来。可是,却觉得备忘录里的东西才最有意义。也因此,才开始把东西发网上,这样,也就不必再担心找不到了。除非哪天我网上的账号也被人给偷了去。

      再说修改的问题吧,现在觉得那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当然,我在心里是很承认我不自信的。只是很少有人会把不自信放在口头说出来。反复修改是对自己文笔的不自信,也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担心别人对自己文字的指指点点和品头论足(特别是当网络言论如此便捷又隐秘的时候),自己更是想着写出点滴水不漏毫无破绽的东西。可是,后来觉得,这样写东西,难道不也有些违心吗?明明我就是这样想的,却偏偏要给它加上浮华的修饰,使它看起来更光鲜亮丽一些。这样固然有它的好处,可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做事要留余地,写东西何尝不是这样 。

      对于写东西,我现在更欣赏那些有感而发时写的东西,而不是那些逼着自己一定要写多少字而成的东西。自己现在也要学会放宽心。写完便写完,回头看看逻辑和修改错字无可厚非,只要不总挑三拣四把本意修改得面目全非也就差不多了。

      写东西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要看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有一颗想写东西的心。若是光在脑海里泛泛地思来想去,虽然有所得,但终究是雁过无痕,以后想回忆,也没有东西能拿来牵线了。

      今夜便到此为止吧。

      毕竟明天还有课要上。

      现实与文字的虚构世界还是要协调的好。
      (2018/4/18)

      与书交

      书于我,是知己,是超越了一切感情之外的灵魂寄托。

      没有任何东西配得上书对我的信任。死物不会说话,书对我,绝对忠诚。那些我埋在心里烂在肚里的东西,我是从不会向任何人提起的。可书偏偏就有这样的本事,能让我不知不觉地对她敞开心扉,坦诚相对。累了,在书里歇歇;伤了,有她陪着疗伤;甚至是哪日突然没了希望,也能绝望着在书里找到一点零星的光。

      人皆是孤独且善于伪装的,谁能谁又敢去面对剖开表皮下血淋淋但又最活生生的自己?少!我们不敢正视自己,却乐得去分析评判他人。倘若能在千千万个书里找得一二与我相似,就算是万分幸运难得的。

      看着书,仿佛就看到坐在桌前簌簌落笔的人,那万幸之一二的人。无论这人和我渴望认识的自己有多么像,总归,是通过书的。透过文字的吸引,我找到的知己,实则是文字背后的人。我单方面地把自己代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我和书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秘密的,不可当面告人的。故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在深夜里,在漆黑的幕布的包裹下,亮一小盏昏黄的灯,小心翼翼与那幸运的一二神交。

      有时,仿佛就是在看自己。哪怕这一二已诞生百年。

      (2018/11/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