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
人们终于认识到存在一种不同于欧氏几何的新几何,称其为非欧几何。不久之后,德国的黎曼采用另一条新公理取代第五公设,创建了另一种非欧几何。黎曼的新公理认为,“过直线外的一点,一条平行线也得不出来”。数学界很快认识到这三种几何都是正确的,它们反映不同曲率空间的性质。人们把罗巴切夫斯基和鲍耶创建的几何称为罗氏几何,把黎曼创建的几何称为黎氏几何。欧氏几何是平直空间中的几何,黎氏几何是正曲率空间中的几何,罗氏几何则是负曲率空间中的几何。
1845年,黎曼在哥廷根大学发表了题为《论作为几何基础的假设》的就职演讲,标志着黎曼几何的诞生。黎曼把这三种几何统一起来,统称为黎曼几何,并用这一工作,在哥廷根大学的数学系作报告,谋求一个讲师的位置。[3]
后经E.B.Christoffel,L.Bianohi及C.G.Ricci等人进一步完善和拓广,成为A.Einstein创立广义相对论(1915年)的有力数学工具。此后黎曼几何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E.Cartan,他建立的外微分形式和活动标架法,沟通了Lie群与黎曼几何的联系,为黎曼几何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影响极为深远。近半个世纪来,黎曼几何的研究从局部发展到整体,产生了许多深刻的并在其他数学分支(如代数拓扑学,偏微分方程,多复交函数论等)及现代物理学中有重要作用的结果。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