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因此使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得出一系列的结论,而伪科学则忽视科学的实证方法,凭借主观经验误导大众。科学的心理学所进行的研究以及结论需要三个方面的校验:(1)系统的实证主义以及是否满足可证伪性。(2)公共的可检验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3)能用实证方法解决的问题
系统的实证主义以及是否满足可证伪性
实证主义意思为“基于观察的做法”,即科学家是通过探究世界来发现世界的。不过靠纯粹、单一的实证主义是不够的。观察法是好而且必要,但是单一。非结构的观察不会发现科学知识。例如,你可以从起床到就寝做整日的观察记录,随后你拥有大量事实,但这并不会加深你对世界的认识。而科学观察是系统化的,因为它是有结构地去观察,所以其结果能够揭示世界运行的规律。科学的观察通常是为了检验理论;它是想透过测试各种不同的说法,来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科学的这一结构性可以令我们根据观察的结果,去支持一些理论,及否定另一些理论。
是否满足可证伪性:可证伪性指的是这个理论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一个理论没有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它多半是没有任何科学价值的,也不属于科学。弗洛伊德往往因为这条标准饱受批评,他的理论多是无法证明是错误的,无论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他都有办法说成是支持自己的。比如,弗洛伊德说人为什么有攻击本能,是因为我们观测到了人的攻击行为,反过来问,为什么有些人没有攻击行为,他说,因为攻击行为指向了内部,也就是说指向了自己。我们没办法证伪它,所以美国心理学会只有10%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正确。大部分心理学家只是把弗洛伊德当做一个对心理学有影响的人物,比如作为一个作家和实践家去看待。
公共的可检验的知识:可重复性和同行评审
科学知识不只存在于个别人的头脑中。任何一个科学发现在没有接受科学界其他人批评和验证之前,都不能称其为科学知识。知识如果只是“特别”的,亦即是一个人想出来的,而且不受他人审视及批评,那它一定不是科学知识。
科学是通过可重复试验来实现其公共可检验性的理念。一项发现如果要在科学界得到公认,它必须要让其他科学家重复相同的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说该发现是被重复验证了。这种重复的验证机制保证了某个发现不是因为个别研究者的倾向或错误造成的。某项发现要得到科学界的接受,前提一定是:可以被最初发现者意外的其他研究者所重复试验。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检验,此发现才具有公开性。
公共性,可检验的知识。是指可以被科学界任何其他人经过重新验证、批评和继续发展的这个验证程序,而得到的知识。它也是作为消费者的普通大众应当用来评价出现在媒体中的科学信息的重要依据。骗子或那些施用伪科学的人,与真正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绕过科学界的常规,不通过科学出版物来发表其研究发现,而是直接通过媒体公布他们的“发现”。在相信那些宣称”科学“的发现之前,一条评判真伪的方法是先问一下,这些发现是否已经在具有同行评审制度的正式科学期刊发表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立刻就可以把伪科学和真理分开来了。
同行评审一般是这样进行的:投稿文章首先提交给若干科学家来评审,评审人将其批评意见提交给一名编辑,再由编辑来决定是否发表该文,或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或统计分析,还是存在某个致命问题和缺陷而被拒绝采用。一般来说,大部分刊物在其内页都会刊登有关该刊物的编审政策及章程,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获悉此刊物是否执行同行评审制度。
虽然在不同学科间同行评审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其根本逻辑是相同的。同行评审和重复验证机制是科学保证其客观性和公开性的根基。实验和思想只有经过了其他人严格审视及尖锐批评,才能开始接受公众验证的洗礼。
能用实证方法解决的问题
科学是用来解决可以解决的、具有明确性的问题。科学家所解决的问题是那些有可能用现有实证技术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或是一个理论是当下没有技术可以验证的,那科学家就不会去研究它。例如,“在照顾3岁以下孩子时,给予结构化语言刺激的孩子,其日后的阅读学习水平是否会比不给刺激的孩子要好呢?”,这样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证方法获得解答。而“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呢?”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则不是可实证的问题,就不属于科学的问题。
科学进展通常是通过先提出理论假说来对世界上某特定的现象进行解释开始,进过由理论推展出预测、再经试验来验证,最后到根据实验结果修正理论,这一连续过程来进行的(理论→预测→实验→修正)。所以科学家所说可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指“可验证的理论”。理论怎样才是可被验证的呢?首要的是理论必须对自然界中的特定可观察的事件有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可被实证验证性。
认知心理学家史蒂文-平柯讲过,“无知”可以分为问题和谜团(mysteries)两类。如果是问题,就有可能找到答案,并且及时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我们可以预计会在未来找到。而对谜团来说,我们就无法预想会找到答案。我们可以把科学看作是把谜团转变成为问题的过程。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