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寒澄 ...
-
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小调…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 ,
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
我走上前,看清了河边的人,是村里的“名人”-王姨。王姨,原名为王清芷。听老一辈的人说,她是早年外出时被人拐卖来的。她被拐卖来时,是个才几岁的小姑娘,杏眼柳眉,长得端庄淑雅,一看就是文化人。当时被大价钱卖给了当年有钱有权的唐家。
那些年唐家也是风光,建国时赶上了好浪潮,开始发家。王姨被拐卖来时,唐家有三个小少爷。大少爷唐家荣善经商,二少爷唐家耀善学问,三少爷唐家安本该是被寄予厚望的那个,只可惜不知为何从小就一副痴傻的模样。长像不差,但却只有幼儿心智。哪怕唐家有钱有权,但对于唐家安的情况却是束手无策。唐家安十八岁时,十五岁的王清芷被拐卖过来,唐家见王清芷样貌上佳,气质不错,便想着买下给唐家安做老婆,要让唐家安后继有人。
王清芷刚被卖入唐家的那一两年,闹腾得格外厉害,每有机会就想着逃跑。但唐家也不是吃素的,虽不至于把人打残,但也是花了好些功夫才让王清芷安分下来。软硬并施,一边婉言劝说王清芷留下,会好吃好喝地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一边对王清芷实行半软禁,不准她离开唐家太远,且每时都会派人跟着。唐家也是看中王清芷身上有气质,谈吐有学问和修养,才会买来做唐家安的媳妇。但接受过新教育的王清芷哪里肯服,饺尽脑汁,三月一小跑,半年一大跑,可惜都没能逃掉。
一切的转变,发生在唐家安二十二岁那年。二十二岁的唐家安,二十二岁的外貌,十四五岁的心智,依旧活泼好动。春天,万物复苏,绿芽萌动,树上那些干树枝也枯朽了。唐家安捉鸟从树上下来时,树技不受力脚踩空了,从树上摔了下来,直接昏了过去,王清芷也因这件事被唐家关了起来。后来听王姨聊起才知是那唐小少爷想捉鸟讨她开心。王清芷再次出来时,已是听说唐家安神智恢复了,已有成年人的思维了,从树上摔下,把自己摔醒了。那一年,是一九六五年。后来,他们就结婚了。那一年,是一九六六年。
日光灿灿,河面清澈,波光粼粼。“王姨!”我看着拿好东西准备回家的王姨,向她微笑着喊了一声。美人在骨不在皮,岁月从不败美人。不管的见几次,我都惊艳于王姨的美丽。金色的阳光酒在她被岁月留下痕迹的脸上,眼眸却仍折射着透澈的光,挺直的背铺着阳光,显得安静从容且有力量。她看着我,两眼弯弯,笑着也和我打了一声招呼便转身离开了,步伐蹒跚,身影孤单却不落寞。
天空无云,万里澄澈,河面依旧碎金闪闪,柳叶被风吹起,我的耳边响起王姨渐行渐远的歌声“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王清芷和唐家安结婚一年后,有了第一个孩子,本来唐家是想等王清芷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再安排人去寻王家的。可是后来,文化革命爆发,一切都乱了。唐家虽说没做什么害人勾当,但就凭当年买下王清芷一事也够参一本了。唐家被抄了家,王清芷的第一个孩子也在那场动乱中没了。因为□□,因为唐家被抄家,寻王家的事也不了了之了。听说王姨现在唱的那歌,是当年唐家安为她改编的,那时的日子苦,但他们俩的相互陪伴,同进同出,歌声缭绕,倒是羡煞旁人。他们结婚后的第五年,有了第二个孩子,名为唐清安。
孩子是平安生下来了,可是后来唐家安夫妇外出下田时,唐家安父母在家时突遭批斗,不幸的是那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在混乱中被连累而夭折了。而唐老夫妇,也因此事,气急攻心,竟双双而去。一时间,两个年轻人竟是连夜白了头。后来,唐家安和王清芷婚后的第八年,他们有了第三个孩子。王清芷说“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就叫“唐寒澄”吧,希望他平安长大,少染这俗世烦扰。因为唐寒澄的特殊性,夫妻俩对他格外重视,去田间出工时,也是找信得过,护得住的人帮忙照看。
□□结束后,这俩双双不过五十的人已是半头白发。听说□□结束后王清芷夫妇再去寻王家时,已是物是人非,找不到人了。而唐家安因在□□时落下病根,几年前便已不在,徒留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清风轻拂,我从回忆中争脱出来,学着王姨的样子唱起了小调。村里的人听得人多,会唱的人也不少,可终究不像王姨那样融情至深,动听感人,独有特色。我重重地呼出一口气,目光落于碧波上,突然想起村里的人说的,王姨的儿子唐寒澄明明年就会从北京回来了,听说是放弃了北京那边的好生活,回来做书村书记的。
我随手捡起一手柳叶,洒向清澈见底的河面,见它顺水而下,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