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二十九章 ...

  •   在那个年代,大学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梦。
      即使是作为省重高的武义一中,全校的高考升学率也不会超过30%,非重点班的升学率更是不会超过10%。一般来说重点班在前二十名之内,普通班在前五名之内,考大学还有希望,在此之外的学生,基本上是高考的陪衬,与大学无缘。
      根据国家政策,从1991年开始,武义一中实行了高中毕业考与高考分离的制度,即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也不打分,成绩分为A、B、C、D、E五档,各科成绩达到相关标准即可领取毕业证书,也不强制学生参加高考。
      可是,所有的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就知道读书的终级目标就是高考,有谁会放弃参加高考的机会?所以,会考无形中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会考和高考两场检验。幸好会考并不难,大部份人都能轻松过关。
      会考在高考之前,有些科目甚至在高二就考完了。很多自知考大学无望的学生在通过会考后就无所事事了,又不敢回家,家里还希望能领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去呢。
      家长比孩子有耐性多了,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谁也不会承认自家的孩子没用,再怎么说也是一中的学生呵,当年刚考进的时候谁不夸孩子聪明能干?
      学校里最用功的是那批不上不下的学生。
      读书好的早已胸有成竹,只要考试的时候发挥正常就行,老师们也不太催他们。成绩差的再努力也是白搭,高三是“十年寒窗苦”的终点,十年中落下的东西不是几个月可以补回来的。只有那些不上不下的,老师催得紧拉一下,说不定能上线,不看着稍不留神说不定就死了。所以这帮学生是最苦的,没日没夜地冲,恨不能就头悬梁锥刺股了。
      文科班的学生是整个武义一中里最闲的,班主任早说了,能考上大学的也就一两个,弄不好就剃光头。
      刚考上一中那会儿,谁都是原来学校的尖子,年轻的心有如涨满的风帆,兴奋,充满激情,对未来抱有多大的期望呵。三年一过,驴是驴马是马,大学的边都摸不上,马上又得卷铺盖回家了。
      农村的还是回家种地,城里的得赶紧托人找工作,也或者到高复班再混几年,可是当时结局都是一样,落榜了,人生就这样告一段落了,大部份人的学生时代就在无人喝彩中谢幕了。
      也有想不开的,自杀,或者离家出走,在宁静的小城武义,也偶有发生。
      这些事象风一样传来传去,成为一中学生们的笑谈。
      惠玲还是依旧那样开心,依旧给周云其和高平带好吃的东西。
      惠玲会做一种三角形的小甜饼,两边烤得酥酥的,一看就很好吃,还会做南瓜饼,在油里炸得黄黄的,一个一个象小碗口那么大,也很好吃。
      惠玲骄傲地说,这些东西都是她自己弄的。
      高平就夸奖她,说以后谁娶了她真是有福了。
      惠玲就咯咯地笑,好开心。
      大家闲时也会探讨毕业后做些什么,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话题,往往不欢而散。也是,仗都没打,就讨论战败后如何如何,未免太灭自己威风了。
      只有惠玲敢于承认自己是肯定考不上大学的,所以早就想好毕业后就出去打工,或者会到杭州去,也或者会到金华,总之是不呆在武义。
      “不管你们大学考到哪里,我都会来看你们的!”在惠玲的眼里,高平和周云其是铁定能考上大学的,她敢打包票。
      高平和郭红梅的感情很稳定,两个人也会在晚自修后偷偷出去逛街,他们甚至商量好了报考同一所大学。这让周云其有些嫉妒,他和吴蝶还是不能拿到台面上,周围所有的人都反对,包括惠玲。在他们眼里,吴蝶就是个危险人物,周云其真是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想。
      虽然周云其有时候也觉得吴蝶的心里确实隐藏着什么,但从没觉得她有多坏。
      王瑜华已经彻底不回信了,说是为了能让周云其安心备战高考。
      周云其也搞不明白王瑜华心里究竟有没有他,不明白这个让他牵挂了这么多年,占据了他大部份青春梦想当年东干中学的小才女离他是近还是远。
      高二暑假的时候,周云其在桐琴见过王瑜华一面。
      王瑜华对他还是不冷不热,有轻轻的说,有柔柔的问,有素素的笑。
      但周云其摸不透王瑜华素净的笑意里,是喜还是忧,是要他走还是要他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