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01.20:00==>难道是因为战争比较枯燥的原因 留言越来越少了 首页也离我越来越远了 我深刻体会了坐着蜗牛追火箭的滋味了 泪奔
(咳咳 某人 你有出场了哦!)
09.03.02.11:40==>我天天生活在存文用光的恐惧里 郁闷 真的要用光了 我可不可以不更新啊 啊呜 任何改变历史的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双洛为此付出的可能是生命 也可能是别的东西
在农耕文明对抗游牧文明的战争中,有时候热兵器的作用可以扭转乾坤,继续啰嗦的小贴士:
公元1623年,后金太祖努尔哈赤挥军一十三万(一说是五六万)围攻宁远9今辽宁兴城)。明将袁崇焕所部守城明军不足二万,一方面,固然众寡不敌;另一方面,明军的战斗力更远逊于八旗劲旅。情况万分危急,但是明军装备了11门全新的红夷炮,终于创造了一场“辽东十年未有之大胜利”。初,金军劝降,未果,乃举云梯,牌车蚁附之,但见红夷到处,战具尽为齑粉,如是激战三日,金军伤亡累积,努尔哈赤被迫退军,并于是年八月郁愤而亡。史称“宁远大捷”。更有市井传说是红夷炮得天神相助,故,一经发射,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无光;亦有附会者,将努尔哈赤之死划归红夷炮的名下。消息传出,朝廷大喜,加封一门红夷炮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荣崇之极,可谓无出其右。
红夷炮最初由英国人发明,后由荷兰人传入中国,因时称荷兰人为红夷,故以“红夷”名之。在宁远硝烟散尽的近百年间,红夷炮仍然继续这大将军的神奇: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挥师东进,重创荷兰舰队,并于次年2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战斗中红夷大炮再建功勋,丝毫不给自己“娘家人”(荷兰)留面子,“大义灭亲”,使荷兰殖民者成为了千里孤魂,用血来洗刷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罪恶。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军水师主将施琅率官兵2万,大鸟船70艘、赶缯船103艘、双帆船65艘,进军澎湖。清军充分利用自己新型红夷炮的优势,挟上流上风之势,锐不可当。经一天激战,清军共击毁、焚毁、俘获郑军大船37艘、赶缯等船107艘,郑军死伤头领300余员、士兵1.2万人;另迫使郑军官员165员、士兵4853人投诚。清军只阵亡329人、伤1800人,船只无损失。一场大规模海战,损失如此悬殊,在世界海战史上也属罕见。可见在宁远之战的刺激下,清政府经过半个世纪的卧薪尝胆终于在火炮制造技术上超越了对手。但是之后一个世纪的和平时期,加上清廷的故步自封,中国的火炮基本停滞不前。到了近代,面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红夷大炮雄风不再,但是红夷炮的传奇并未因此而结束。中法战争中,清军的一门缺口的百年旧炮竟将法军统帅孤拔打做齑粉,想那孤拔纵横欧罗巴,远征亚细亚之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死于百岁“老人”之手,成为历史的笑柄。
今天,红夷炮象一位历经风霜的老者在博物馆静静的体味曾经的戎马倥偬。但其在军事技术史上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实现了火炮口径标准化,当年红夷炮所使用的24磅、16磅、8磅等口径,至今仍在延用。
开始使用炮兵计算表和射角测量仪,使中国武术中的“隔山打牛”成为现实,即便是今天,炮兵计算表和射角测量仪的使用依然是炮兵的基本技能。
采用优质粒状火药,使火药燃速提高了2倍,威力也增大了1——2倍。
09.06.13.20.34==》修改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