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武学真谛 ...

  •   伍青山以前每次与人交手后,都会及时总结一些经验与教训,修正自己的那些不足之处以便提高自己的本领,尤其是提高实战的水平,对于此次惊险万分的经历更加是不会例外。现在的世道大家冲突起来动不动就用刀用棍的,赤手空拳的打斗实在是很少的了,看来日后可要多点练习器械才行。
      师父孙连乾这一年来教的全都是拳法功法,几乎是每隔一天就会教些新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教的东西太多了,以致到现在都还没有轮到教有关刀剑这些兵器上的功夫。只是在上次讲解有关空手夺白刃的技法时,曾经说过所有的兵器都只不过是手臂的延长,是增加手上威力的一些工具罢了,归根到底还是靠一双手的巧用与妙用。
      而要很好地巧用双手就离不开拳法的修炼,因为拳法是所有武功的基础,同样也是一切兵器运用的基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一旦弄懂了拳理,其他所有的法门也就跟着出来了,只要稍加推敲就可明白其理。所以练武者首先必须得苦练拳法,待到融会贯通了拳法之后,有了坚实的功底,再去学习兵刃这方面的东西就可以事半功倍。
      伍青山跟随师父虽然只有一年多一点,不过由于孙连乾因材施教指导有方,加上伍青山对武学方面悟性很高,常常喜欢举一反三仔细琢磨,练习又不怕辛苦,所以学起来进步飞快,一年来学到的东西比平常人学四五年都还要多,对拳理的了解和拳法的运用已有相当的造诣,要参悟一些兵器的用法也并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上次他已经练过双匕首的用法,现在又开始认真摸索双手短棍的打法。兵器与拳法同理,概括来说也就只是进攻与防守的配合运用问题。与单手运用这些短小的兵刃相比较,伍青山更加倾向一双手同时使用一双兵刃,这样一手攻击另一手防守,攻防兼备练起来更加带劲。他手持着两根短木棍依照五行八卦太极手的技法演练起来,不论是剔、弹、扒、插、撩、拔、提、栽、上档下砸、左封右劈,还是削、带、 扫、划、敲、点等法,都一丝不苟逐招逐式地慢慢琢磨。
      练过右手再练左手,由慢到快循规渐进,以如何最实用为练功的原则,一路摸索着适合自己使用的各种招式。因为练兵器本来就是为了防身打斗用的,他从一开始就并不追求招式的好看与否,只追求是否真正有用,就与他当初在山上对着那些橡胶树时的做法一样。从这几年历次与人打斗的经验中来看,只要能打倒对手的那些招式就是最好的招式,而不管好不好看,不少好看的东西许多时候都派不上场,又或者是中看不中用。
      他以前本来就已练过一些棍法,这次县城一行又是在实战中应用过,所以现在总结摸索改进起来就容易多了。练了好一会棍法后,他触类旁通想到刀法与棍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应该可以以练棍的方法去练刀,只不过把一些地方略为修改一下就行了。于是乎他又兴趣勃勃从家里找出两把砍柴刀来, 按刚才练棍的方法练刀。 不过因为刀是利器,他开始时只敢单手去练,到慢慢弄明白了一些技巧后,这才敢双手握刀又慢慢练起来,一直练到夜深人静双手配合得有点默契了方才歇息。
      自从进入冬季以来,孙连乾就突然间开始加快了传授的速度,以往每教一种功法或技法时,都要等到伍青山牢记于心后才又教新的东西,而现在则是只要伍青山能明了个大概的要领后,就开始接着教新的了,有时一个晚上甚至会教上几种来,丝毫不给伍青山任何喘息的时间。幸好伍青山今时已不同往日,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会瞎摸索胡打一通的小男孩了可比,现在无论是个头或是心智都已趋向成熟稳重,武功与见识也都有了很不错的基础,所以学起来领悟得更快,对每一种功法的着重点也容易理解和掌握。
      孙连乾见徒弟接受得这么快这么好,心中也略觉宽慰,于是更加是倾囊而授绝不保留。每一种功法既教其形,更详说其理,这样让伍青山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接受。
      他很清楚地指出说初学武,即是模仿别人的动作,探其道理。后练武,把拳打得滚瓜烂熟。然后打武发挥出来,并且自己开始于拳过不去,思考怀疑是否有用,期间或是打沙袋体会追究,或是与人切磋比试体验其实用性。再到治武,沉住气打下每一招,沉不住气了就休息,接下去再打,千万不要再从头来过。以后打到沉不住气的地方要特别的小心,让它能沉住气地连下去,这样可想而知,一套拳如果能够沉着地打下去,即使是烂拳也会变成好拳的了。
      其后修武,那些地方不符合生理、身体原理,那些地方于心不利,与人不利,于己不利,然后逐一修正。再后运武,怎样把武功用在拳上,怎样才能处处用得上。再到化武,即招无招,一招隐含多多招,能随机随心似练拳又非练拳,处处有心意。又再到心武,用意识练武,并且有实实在在的事实,外形没有,或外形平静松垮随意,而"拳"路不断,劲路含机。最后是神武,闭目也可,用眼也可,相当灵敏,又相当威历,虽自身未动一动毫毛,便已制人于己下,此乃最为上上乘的功夫。
      伍青山听师父这么一说,心里就不觉得有点慌了,按师父刚才所说的意思,自己练了这么久,也只不过是刚练到第二步"练武",离后面的那些还差过十万八千里远,不知何时才能练到师父所说的那些境界。孙连乾似乎看出了徒弟的心思,就微笑着说凡事都得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是一步登天的,只要努力坚持锻炼总会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况且有些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练得到的,要练到最高的境界,除了要努力之外,还得要天赋高,缺一而不可,很多事情只要尽心尽力就无怨无悔的了。
      临近腊月时,孙连乾传授得更加紧密了,每个星期已经不再上县城办事,而要求伍青山每晚都到他那里去学习。伍青山觉得有些不解,心里隐约感到有些不对劲,但又不好意思过问。唯有每晚专心把师父教的所有功法与心法都一点不漏好好记住,回去后再刻苦练习,直到真正牢记于心这才安睡。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一天晚上孙连乾讲解完"处中而循任督,是医理之大发;中实而外空,是运用之悟道;有心相持,乃有为之掘劳;精进呼吸,是为之意到"这种本派修炼的秘传之法时,见到伍青山还有点不明白的样子,就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头说:“小兄弟,也真难为你了!学武之道历来是难易成,易难成的,并不是大哥说的不够明白,而是小兄弟你自身的功力还没有达到这一步。待到日后你功力有所增进时,自然就会明白个中道理来,现在不必过于着急。”
      见到伍青山开始明白了,孙连乾就接着说: "练功本来就是练心,心想怎么动,人就能怎么动,怎么动它的劲最大,这就是心法。古人因为不想让别人看轻练功,所以多是套用各种武术,特别是一些繁杂的套路,使人感到很难学会。加上有些人为了不让旁人偷窥到自己本门派的精髓,就故意引用套路来迷惑世人的双眼,要想学到真正的功法委实不易。因练功在武术中普遍运用,讲发劲就最能体现出功力,所谓劲大方可言武,就是这个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师传与自练就分不开了,师传固然是重要,不过自练更为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师传主要是把你错误的地方或者认识纠正过来,免得多走岔路,而自练就是体会师父所教的方法与自己实际练习的效果如何。"
      "比如说沉肩,一般人以为只要把肩头沉下来就可以了,而真正的心法却是后背肩下的肋凹处含劲,这样发力就有通背劲,外加沉肘劲、尺撑劲、腕含劲、掌绷劲、指收劲,合而气发,外形松,随意,而里急疾催逼。久而久之,可以心领神,以神贯意,以意挟气,以气发劲。这样练就有一种摧毁劲渗透劲, 又不会伤自身。能体会劲路,势必发得舒畅!别人体会不到这点,是因为人的四肢百骸都具有随意活动的方便性,经常会把常人理解的东西运用到所谓的方法中去。外加人的感觉好像理所当然,所以就无人去提问去深究了,到头来落得个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懂得心法后,万拳万功都可举一反三,自研自磨,体会其中的奥妙所在。”
      “凡练家子,特别是世外高人,都有他们独特的应手方法,也就是引手。所谓应手,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又要不让别人看得出,自己的力量已经通过心法调到了自己想要发劲的部位,如手、足、肩、肘、胯等。引手是一种最适用,易操练,看得到效果的一个精华组成部分,其他可以通过这样的道理,去反思各种各样的应手试验。心的范围一肘之间,心的作用一手之间,距离过分大了,只能通过调身调步才能出招。否则露招过早,容易被人破架; 露招过晚, 自身的劲力又发挥不出来。 武术中讲究的是任何招数都可破解,不过一旦巧用了,就无法破解了,这就是心法的结果。”
      伍青山竖起耳朵听着师父的讲解,心中的种种疑问迎刃而解,只感到眼前金光一片而豁然开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