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迢迢有礼 ...

  •   一辩的陈词结束,比赛开始进入赛前无法预料的质询与自由辩环节,这道辩题的难辩性也在这几个阶段的混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赛的战场在定义争夺、道德谴责的尺度和效用几个方面来回横跳,直到反方在三辩质询环节打出一个奇妙的论,认为道德谴责没有法律来得恰当,因为法官可以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期待可能性,但是普通民众没有,因此他们不具备谴责的可能。

      当时作为二辩的方菲菲很好地驳了法律这一条,回到她们的立论上来:“对方辩友,你想把一切诉诸法律,那我方要告诉你这过于理想化:法律资源有限、法律有其滞后性,这种滞后与失效在灾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道德正是对法律最佳的补充,尤其在灾难中,我们更应该及时地用道德去谴责那些一目了然的自私行为,用道德去规范和约束人性中的恶念。”

      辩题的讨论到了这里,就又回到了苏迢迢在质询环节跟对面提出的问题,开始就“怎么判断一个人到底是走投无路还是纯粹的自私”不停扯皮,只是现在成了回旋镖,双方都没办法绝对争夺下判断标准,因此没有哪一方可以占据优势,各打五十大板。

      于是宁欢在质询小结里提出:
      “对方辩友今天有意将走投无路和纯粹的自私之间的界限模糊化。然而事实上,对方辩友今天所举证的例子都带有鲜明的走投无路的特点,这不正说明对方辩友实际上能对走投无路做出精准的判断吗?
      “因此,在我方的定义之下,这些走投无路当然是不需要谴责的,我方今天真正想讨论的是那些既不是罪大恶极也不是走投无路的、徘徊于善恶之间模糊地带的自私行为,这一点上,在对方辩友在我方四辩的质询环节中已然与我方达成共识。
      “既然如此,对方辩友后续为什么会和我方出现分歧呢?那是因为在他们的举例中,灾难中似乎只有罪大恶极和走投无路两种人,那我方是不是可以认为,您方今天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实际上根本不想跟我方讨论模糊的善恶呢?”

      苏迢迢没想到这场比赛都打到质询小结了,双方还在定义上拔河。反方之所以咬死不肯放松,大概是因为他们今天把整场比赛胜负的赌注都压在了定义这一点上,一旦被攻破,全盘皆输,犯了辩论场上的大忌。

      但好在她们这边做了另一手准备,在自由辩里专攻谴责的效用,最后让苏迢迢在结辩中以价值升华美美收束:
      “……因此,在灾难期间,谴责是一种凝聚的力量,让人们以道德准绳约束人性的弱点,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灾难中筑起道德的高墙,建立起灾难中至关重要的秩序,将人性之恶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而在灾后,谴责更是一种重塑的力量,象征着新的开始,是一道指引释放出心中野兽的人们通向文明社会的门。如果不受到文明社会的谴责,不植入文明社会的价值尺度,人或许就永远停留在成为野兽的那一刻,永远无法回归文明社会,这对他而言不是一种残忍吗?
      “今天对方辩友完全放弃了灾难中文明的价值准绳,使得灾难世界不断下陷、与文明社会出现断层,也将那些在灾难中暴露出兽性的人们放逐于蛮荒,那么那些经受过灾难的人们又将要以何种途径、何种面貌重返正常社会呢?
      “因此我方今天坚定地认为,灾难中的自私,应该受到谴责。感谢各位。”

      比赛正式结束,总算到了可以光明正大在台上摸鱼的环节,苏迢迢揉了揉因为过度用脑而发烫的太阳穴,抬手托腮,开始毫不掩饰地欣赏起台下的马佳和颂学姐。

      边上三名裁判今天讨论的时间也意外的短,陆礼收齐打分表后,微微倾身,跟马佳和颂说了句什么,然后就看她点点头,冲他微微一笑。

      苏迢迢看到这一幕,眯起眼睛,心下微酸,意识到陆礼作为新一任法学院辩队队长,跟马佳和颂的关系估计很不错,要不然她也不会传位给他。

      这会儿便只恨自己没早生两年,坐在马佳和颂身边的没准就是她,这队长的位置说不定也是她的。

      苏迢迢这谋朝篡位的念头盘旋了一会儿,台下那位正牌队长已经挨个跟今天难得到场的几个领导老师周旋了一番,末了总算被主席cue着流程上台述票,公布今晚新生辩决赛的结果。

      有一说一,作为辩队的门面,陆礼还是挺拿得出手的,尤其在法学院这个男女比1:3的地界,没点男色也不好抛头露脸。今天一身干净的白衬衫,条顺盘亮,眉目清朗,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耀眼得过分。

      等台下观众过分热烈的掌声结束,陆礼才找到机会开口,或许是因为赛程总算结束,他今天的语气比平常要轻快一些,尾调微微上扬,听起来松弛又性感:

      “今天是新生辩的决赛,正反两支队伍历经两个多星期的赛程,一路过关斩将才杀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他们的实力都有目共睹。
      “双方今天赛场上的发挥也都非常出色,有许多精彩的交锋,拿出了决赛应有的水平和质量,所以不论输赢,你们都要明白,你们已经是这一届最优秀的一群辩手了。
      “至于评审给出的票面,仅仅是就比赛过程中你们展现出的辩论技巧和一些细节上的局面进行判断,这个简单的数字是无法完全衡量你们真正的水准的,也欢迎你们在赛后和几位评审进行交流……”

      苏迢迢听到这个经典的五五开端水加鼓励赞美加打预防针开场,默默垂下视线,忍住嘴角的弧度。

      她记得自己以前在高中做评审的时候,就经常因为述票太不会高情商发言而把场面搞得不好看,往往一是一二是二,跟他们掰开揉碎了判断胜负,最后在众人的压力之下,索性把这种容易产生赛后纠纷的危险工作交给了当时队里的一辩。

      而她今天作为参赛选手,自认为这场比赛她们的赢面有七成,要让她来述票的话,估计张口就会哇啦哇啦你七我三地罗列双方的漏洞,最后把对方打击得体无完肤。

      这么想着,台上的陆礼已经简单向观众介绍了这道价值辩的几个要素,进入最终的述票环节:
      “……其实今天刚听完正方立论的时候,我跟几个评委都会觉得她们在定义这块儿上打得过于霸道了,但正方四辩很快就在质询反一的时候非常聪明地退了一步,和对面达成共识,才让我们在印象票上手下留情了些。
      “至于反方,你们的定义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就像正方指出的,一边说想跟我们讨论模糊的部分,一边其实又不想跟我们打模糊的部分,这样无法自洽的辩论思维很容易使你们陷入不利……

      “当然,正方在赛程后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当我们终于回到谴不谴责这件事本身上时,你们说谴责是为了不让道德滑坡,但这条线直接推过来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滑坡的。
      “好比现在我就可以问你,难道不谴责就一定会让一个人的道德变坏吗?谴责就一定会让一个人的道德变好吗?难道我们当下的人遵守道德规范都只是因为害怕受到谴责吗?
      “因此,谴责和道德滑坡之间的联系或许成立,或许不成立,但正方有点过于想当然了,欠缺了论证这一环节。在我的期待中,你们至少也应该摆出一些数据或者例子来给我论证,好比历史上的某个国家就曾因为不用谴责约束人们的道德而使那个国家的人道德滑坡陷入混乱,而不能强硬地达成这个结论。

      “听到这里,有些观众可能会问,既然正方的论证有漏洞,为什么我还是把印象票投给了正方呢?
      “那是因为反方的问题更大,问题在于你们竟然没有去质问正方这么推的逻辑,好像就在沉默中承认了,和对面达成了共识。这一点是新手在辩论中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如果你不去指出对方的错误,那么评审就会默认你肯定了对方,由此判定对方获胜,即使对方的结论明明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反方后来还提出了所谓的“谴责无用”,但正方拿了一些比较形而上的东西来堵你们,像康德和黑格尔的正义理论啊之类的,就让你们这边的攻击不了了之了。但我在这里假设,即使你们最后成功地把“谴责无用”这条线推过去了,也不能直接得出“不应该谴责”这个结论。因为你至少要相应地告诉我“谴责有弊”而不是“谴责无用”,否则就达不到不应该这个标准,明白了吗?”

      陆礼说到最后,大概是已经把他们代入了辩队新鲜血液的身份,就差原地摆块黑板给他们上起课来了。

      辩论席上的八个新生蛋子听到他最后的那句反问,便都条件反射地点起头来,小鸡啄米似的,完全没了刚才比赛时剑拔弩张的气势。

      陆礼见状,欣慰地舒展唇角,清了清嗓子,总算到了公布最终结果的环节。

      “至于今天这场比赛的最佳辩手——”陆礼的话音到最后渐缓,随后笑了一下,道:“就让我们请马佳和颂学姐来公布吧,也好让大家都回忆回忆,马佳和颂虽然已经很久没在法学院辩队露面,但确实是我们法学院出来的辩手。”

      苏迢迢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第一时间望向台下的嘉宾席。

      陆礼显然是跟她打过商量的,马佳和颂闻言笑着起身,三两步来到台上,接过话筒:
      “在宣布结果之前,我也来简单讲两句对今天这场比赛的看法吧,说实话,‘灾难中的自私应不应该谴责’这个辩题确实有点老了,我个人也觉得可辩性不是很强,当双方的定义不断切割下去,我们观众心中对于某种自私行为谴责与否实际上都有一个比较明确并且统一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辩题能够给选手、给观众带来的启发是很有限的。”

      大神毕竟是大神,可以底气十足地评价一道辩题有没有可辩性有没有价值。而且苏迢迢很喜欢她说话的感觉,从节奏到咬字,都给人一种游刃有余又不失态度的感觉,这会儿在她眼里,马佳和颂身上的光芒甚至比她那一身有力的腱子肉还要耀眼。

      但就在她直勾勾盯着她背影的时候,面前的人在话音中途突然回了一下头,视线落到她身上,又笑着补充:
      “不过让我比较惊喜的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正方四辩在最后还是提出了一个非常妙的论点,叫做‘谴责是一种重塑,是让那些在灾难中偏离正道的人重新接轨正常社会的途径’,这一点对我来说比较新颖,而正四作为一个大一新生就能想到这样的论点,我觉得是蛮了不起的。”

      苏迢迢听着她的话,微微睁大眼睛,放在辩论桌下的手也跟着攥紧。没料到马佳和颂竟然会当众点名夸她,原本利索的大脑在听到末了那句“了不起”时彻底空白,觉得自己幸福得快晕过去了。

      而耳畔话筒里的回音在这种时候听起来格外遥远,老旧的羊皮鼓一般震荡着:

      “……那么下面,我来宣布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

      “反方四辩,颜嘉同学,让我们恭喜她。”

      马佳和颂上句刚夸过正四,反手就给了反四最佳辩手,在观众听来可能有些迷茫,但对辩队那几个老油条来说,意思还是很明显的。

      说明她确实很欣赏苏迢迢,要不然也犯不着多提这一嘴。

      台下的观众在短暂的停顿后都开始鼓掌,宁欢她们现在也知道了最佳辩手的一些判定原则,明锐地察觉到冠军的希望来到了她们头上,脸上的表情顿时轻松起来,非常同步地用灼热的目光盯着舞台中央。

      “而最后的票面环节,”马佳和颂看了眼手里的打分表,道,“在印象票上,正方获得一票,反方两票;环节票上,正方获得两票,反方一票;至于决胜票,裁判一致决定把票投给正方。”

      “因此,北城大学法学院第十二届新生辩论赛的冠军,来自21届三班的举证责任不在我队,让我们恭喜正方一辩武清颜,正方二辩方菲菲,正方三辩宁欢,正方四辩苏迢迢,恭喜。”

      苏迢迢用力抿着唇,听到从她嘴里念出自己的名字时,眼眶跟着酸胀了一瞬,只能深深吸气。

      原本平平无奇的一场新生辩,也因为有了这样重量级的嘉宾,肉眼可见地拔高了这场比赛的可看性和含金量。

      而陆礼也不愧是队长,在这种策划上把人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有了这么一出,现在在场的那一大批参赛选手,估计都会被鼓动得头脑发热,恨不得一猛子扎进法学院辩论队,排队去拿一会儿招新要用的报名表。

      ……

      晚间八点,比赛正式结束,领导第一批退场后,台下观众也陆陆续续离开。

      辩队的招新会紧接着比赛进行,队里为数不多仍然参与集体活动的队员今天基本都来了,满打满算也只有十多个人,在观众席的第一排依次落座。

      事实上,辩论这项活动一直以来就不是大学校园里的主流,A大的辩论氛围和国内其他几座辩论强校相比也不算太浓厚,很多人大一入队之后,很快就因为学业上的事无暇兼顾,慢慢淡出这项高投入低回报的活动,这也是为什么陆礼他们格外重视今年的招新。

      报名表陆续下发后,苏迢迢她们队实际上只有她和宁欢准备报名,武清颜和方菲菲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团支书,平时都快被学校的各项大小琐事通知忙晕,实在没什么心力参加辩队,只嘱咐她们进去之后多多透露八卦,最好打听打听辩队队长有没有女朋友之类的。

      在参赛选手那头填信息的空档,辩队的老油条们也没闲着,难得聚在一块儿叙旧,聊了聊今年下半年的各大赛事,直到马佳和颂主动提问:“新生辩之前的场我都没看过,你们觉得今年这一届新生怎么样?”

      “今年是有几个比较不错的,看得出来之前有一些辩赛经历,比如今天的正四,苏迢迢。但更多的还是新手,只是靠一些直觉和知识上的积累在打吧,另外还有几个男生,他们的辩论风格我不是很喜欢。”陆礼想了想道。

      “那个苏迢迢在新生中间确实很亮眼,自由辩思路很快,辩论欲望很强烈,结辩稿写得也不错,是个挺有想法的小孩,没什么短板,”马佳和颂跟着点了点头,随后又问,“不过你说的那些男生是什么风格?怒发冲冠型的吗?”

      “差不多吧,放到别的赛区可能没什么,但我们这边的风格和评委的喜好不就是这样吗,还是会比较偏爱儒雅一挂的。”陆礼道。

      马佳和颂听到最后,突然弯了一下唇,反问:“那苏迢迢呢,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她?我看她自由辩环节进攻性很强,不算儒雅那挂的吧?”

      陆礼闻言,沉默了两秒,眼底蓦地浮现笑意,回答:“她虽然不算儒雅,但你不能说她没有礼貌吧?只是因为之前是打三辩的,锐气更足一些。”

      “是吗……评价很高啊。”马佳和颂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收起脸上揶揄的神色,又问,“那现在队里打辩赛还有多少人?”

      陆礼叹了口气,光是想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头疼:“不多,也就路佳谬荷她们,加起来不到五个吧,基本都是大三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辩队在大二这一届突然断茬了。”

      几乎是他的话音刚落,报告厅的侧门突然被打开,门框的合页老化有些严重,先是让人牙酸地“咯吱”一声,笨重的门板随后“咚”一下撞上咬合失灵的另一扇门,动静大得吓人。

      陆礼抬头看了眼来者,顿了顿,有些无奈地补充:“当然五个人里我还算上了这位,于商达,你也知道的,在补一辩的缺口。”

      马佳和颂的表情在听到这个名字时跟着微妙了一瞬,跟他对视一眼后,忍笑道:“那你这队长确实不好当啊,争取今天多招点新生进来,之后魔鬼训练几个月,让他们早点补上大二留下来的空缺。要不然再过两个月就要打‘争锋杯’,到时候我们院连四个人都凑不齐,也太丢脸了。”

      陆礼闻言,只露出一个“我尽量”的苦笑,轻摇了摇头。

      那头于商达走近,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迟到,抬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大喇喇地问:“搞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给新生面试啊?分我两个面一面呗?”

      一旁的路佳闻言,毫不客气地开口:“醒醒吧大哥,你一个一场比赛都没看过的人,知道他们是谁么你,能面出什么啊?”

      “不是,一场比赛没看过怎么了?面试又不是面这些,”于商达下意识反驳,只是话到中途,才看到陆礼边上坐着的人,一下子反应过来,“哟,马队也来了啊,来看决赛?”

      马佳和颂看他一眼,扯起嘴角,不咸不淡地从鼻间“哼哼”笑了两声。

      陆礼作为队长,在这种时候也只能充分发挥他和稀泥的特长,开口示意他道:“坐吧,面试马上开始了。”

      “诶,行……”于商达说着,绕到陆礼的左手边,不客气地示意路佳,“你往边上挪个位置呗,我跟陆队坐。”

      “……”路佳翻了个白眼,懒的跟他掰扯,起身让左边的人都再挪个位置。

      ……

      招新面试的顺序是随机的,表格翻到谁就是谁,加上之前已经有新生辩作为筛选的一道门槛,提问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问学生之前有没有辩论经历啊、入队之后一周大概能有多少时间参加队训啊、比较擅长哪些方面的技能、对某个位置有没有偏爱啊等等等等。

      苏迢迢的顺序还算靠前,八点半不到就听陆礼喊到她的名字,老老实实从观众席上起身,到第一排前面的临时位置上坐好。

      于商达在看到她后,眼睛都跟着亮了,盯着她来回打量看了好几遍。

      苏迢迢今天穿着合体的西装,扎起长发,即便刚才侧对着人,看不清脸,光是她西装外套在腰线处恰到好处的收拢和裙摆下修长小腿就足够亮眼。

      眼下近距离地正对着评委席,白衬衫领口衬着她纤细的脖颈,颅顶饱满漂亮,脸蛋小巧白皙,乌发、杏眼、红唇,是一切典型的、标准的美人元素的集合,并且融合得恰到好处,第一眼看上去秋水盈盈,亭亭玉立。

      于商达前段时间的新生赛一直没出席,今天还是头一回见到苏迢迢,把她仔细看了个底朝天后,忍不住往陆礼那儿凑了凑,在他耳边小声道:“卧槽,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今年辩队还有这种级别的妹子?这学妹长得跟大明湖畔能和夏雨荷抢皇帝的红颜祸水似的,她要是往一辩席上一坐,都光顾着盯着她看了,谁还想着打比赛啊?”

      陆礼闻言,皱起眉心,侧目看他一眼,脸上的表情一下子淡了下去。

      这种话听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然而对于苏迢迢这种会看《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和《阁楼上的疯女人》的女生来说,已经足够冒犯。

      更何况她对自己的长相很敏感,之前在图书馆碰到的时候,她就略带嘲讽地提到过“我还以为我看起来只是很漂亮”。

      这么想着,陆礼轻轻垂下视线,眉眼间带了几分愠色,谁知道这人紧接着又来了句:“这个我来面吧?实力强不强先不说,咱们辩队总得招点漂亮学妹吧?要不然更没男的来了。”

      一旁的路佳全程都不偏不倚恰好听到于商达的这种屁话,这会儿深吸了一口气,忍无可忍地问他:“你能不能闭上你的嘴?”

      “嘿,我怎……”于商达正要开口,然而下一秒音响里传来刺耳的啸叫,让他不得已皱起表情,长“嘶”了声。

      陆礼默默调整了手里话筒的角度,等到杂音消失后抬起视线,看向苏迢迢。

      顿了顿,他语气平和地开口:“我有一个问题,目前各大高校辩队的一辩基本都是漂亮的女生,你觉得这种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是男性凝视的结果吗?”

      于商达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跟着僵了一瞬,不可置信地转过头来。

      毕竟是考上A大的学生,谁也不是傻子,当然能听出这话在明里暗里地嘲他,还当着所有人的面。

      这头路佳也第一时间领会到了她们队长大人想公开处刑某人的用意,顿时觉得身心舒畅,毫不客气地“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迢迢有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