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古人科举相关 ...

  •   科举考试共分四级。

      最低的一个级别叫做院试,凡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统统叫做“童生”。院试共分六等,成绩名列第一、二等者才能称为秀才,并且获得了参加下一级考试的资格。

      第二级考试叫做乡试,相当于省级的考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在这一级中名列头名的人被称为“解元”,考中者被称为“举人”。当然,获得举人称号只意味着这个人有资格为官了,但是不能保证一定有官做,就好像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一样。

      第三级考试叫做会试,乃是全国性的考试,一般在二月。在这级考试中朝廷会挑选三百名成绩最优者,这些幸运儿就被称为“贡生”了,其中的第一名叫做“会元”。

      这些贡生们还要进行第四级,也就是最高级的考试了,这个考试叫做殿试,也就是来到大殿之上,由皇帝亲自提问,考生回答,提问的内容以策问为主,当然也有文学类的内容。按照这次考试的成绩,考生们被划分为三个档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甲”,其中一甲三人,叫做“进士及第”,他们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做“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做“赐同进士出身”。

      其中,一甲的三人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而二甲、三甲中还要挑选优秀的人才,并通过考试选拔若干人,他们叫做“庶吉士”,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子集,并草拟圣旨,权力很大,相当于秘书长职务。

      如果一个人连续获得解元、会元、状元三个头衔,叫做“连中三元”,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任务,不但要求这个考生学识渊博,还要才思敏捷,同时长相上也要至少相貌堂堂、气度不凡,这样才能在殿试中赢得皇上的好感。

      自隋唐开科举以来,“连中三元”者只有十四人,唐两人,宋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两人,清两人。

      时间及主考官:

      1、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2、乡试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3、会试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4、殿试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