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李奶奶和我家住在一个大院。她是我妈的同事,她的儿女们和我很熟。

      据说,年轻的时候她是一个麻利、热情的妇女。如今老了,也是个麻利、干净、热情的老太太。
      她曾经开过饭店,人脉极广。无论是谁路过她家门口,都能和人家打声招呼。她对小辈,极亲热,我每次从学校回家,她只要看到我,一定会拉着我的手说上半天的话,把我夸了又夸。

      有一次,我的同学来找我玩。她染了一头当时十分新潮的浅灰色头发,我十分羡慕。我们站在大院的巷子口聊天,遇到了李奶奶。她提着菜篮子,笑眯眯的和我们打招呼,夸我的同学长得俊俏。但是晚上,她悄悄的把我叫到一边,对我说,你现在正是升学的关键期啊,最好少和这种人来往。但那时候我正陷入无望的暗恋中,多情总被无情扰,根本无心理会她的话。

      大院里的猫很多,有流浪猫,有家养的,它们白天经常打架。夜半时分,就肆无忌惮的窜到屋顶上,从屋顶和院墙上跳进院子里偷东西吃。

      李奶奶家也养了猫。是个狸花猫,黄色和黑色相间,浅黄色眼珠,纯黑色瞳孔,在阳光下会变成一条细窄的缝。在我有印象的时候,这只猫就已经很老了,和李奶奶一样。

      它是李奶奶家的掌上明珠,极受李奶奶一家的宠爱。不仅老人家喜欢他,孙子孙女们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猫。可以说是万千宠爱在一身。

      但这个猫的性子却很冷淡。不要说抱在怀里玩了,甚至没人能摸到过它,就连李奶奶家最宠爱的大孙子大宝都不行。只有李奶奶能抱它。可越是不让靠近,孩子们越想捉住它,抚摸它那天鹅绒一样的皮毛,听它窝在人怀里时发出的低沉的咕噜声。为此孩子们费了很多心思。可以说把平时你追我打锻炼出来的战术都用上了。

      作为一只老猫,平时它总是懒懒的趴在那里,谁来了也不抬头看上一眼。当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它依然丝毫不动,静静趴着。但如果你要假装若无其事的靠近它,它就会在你伸出手之前,不紧不慢的站起来,两条前腿微微一用力,向上一跃,顿时跳到高处,沿着院墙越走越远,离开人的视野。谁要想强行捉猫的话,先不说能不能跑过它,还会很快引来李奶奶语重心长的说教。所以,孩子们的捕猫行动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我们认真讨论过为什么。据说,它小时候是从乡下捉来的。乡下的猫和城里的猫不一样。乡下的猫和狗都是有责任的。猫是捕鼠,狗是防盗。作为员工,首要的是各尽其责。乡下人绝不会没事抱着猫狗、更不要说抚摸它。在乡下人看来这种事就匪夷所思。而乡下的家猫也不会给人这个机会,平时总是离人远远的。除了讨吃的时候,猫绝不会主动靠近人。当然,作为自家人,人主动靠近猫还是可以的。对于有些猫,不是自家人的人,熟了之后也会得到这样的待遇。对此,还有试图打感情牌的小孩。但是,它绝不是会犯这种错误的猫。无论我到她家串门多少次,它依然离我远远的。

      作为一只乡下捉来的猫,它从来没吃过亏。不像我家隔壁的那只银灰色的家猫,虽然很好看,但是性子像面团一样软和,被野猫们打的连自家院子都不敢去。

      放假的时候,我们在池塘边用简陋的鱼竿钓鱼。钓到的小鱼小虾,就装在竹篮里带回来给它吃。李奶奶家的老二是个钓鱼高手,每次放假回家都能钓上半桶鱼。无论大小,整只的扔给它。所以,它从来不缺吃的。它过的生活足以让那些饥饿的野猫眼红的发绿,恨不得活生生的从它嘴里抢吃的。但是它脾气很凶,凶的不像个家猫,它一边吃鱼,一边盯着那些野猫们。在它吃完走远之前,没有猫敢过来抢吃的。

      冬天的下午,阳光照到我们的前门口。老人家们坐在走廊上聊天,一边做着活计。那只老猫就一动不动的蹲在李奶奶的脚下的棉花垫子上。它像人一样,两只手揣在怀里,眯着眼睛,享受着午后温暖的的阳光。老人家很宠爱他,喂的猫毛光滑的像水貂皮一样,在阳光下,每一根毫毛的尖端都放射出琥珀一样的光芒。

      现在的它已经老了,但它被捉来的时候还很小。当时,李奶奶还是李阿姨,还没有孙子。李奶奶的子女们还在读书,最大的才刚刚工作。那是一个夏天的早上,李阿姨一家围着还在新窝里睡觉的小猫,准备给它起个名字。最小的女儿提议叫“喵猫”,小儿子提议提议叫“黄毛”,大儿子提议叫“毛毛”,路过的老头瞟了一眼,提议叫“猫”,可惜没人注意。我的几位当时还很年轻的叔叔、阿姨们争执不下,已经瞪起了眼睛。李阿姨看着拌嘴的儿女们,再看看蜷缩成一团小小的猫,若有所思,在小女儿和小儿子吵起来之前一锤定音,“它叫小宝。”从此之后,它就是小宝了。

      在夏天,在月光明亮的夜晚,我们在院子里纳凉。在地上泼上水,把整个凉床搬出来,坐在上面聊天。夜深人静,灯光也渐渐暗了下去,一家人都回去睡觉了。院子里的猫也开始聚集了。它们嚎叫着,但并不是为了呼朋唤友。猫是没有朋友的动物。家庭生活只有短短几个月,我们能看见两三只同一种花色的小猫一起出现。但等再大一点,猫就开始独立行走。在屋脊上,在草丛里,在破落的院子角落;黑色的、黑白相间的、白色的、银灰色的、三花、虎斑、它们在院子里游荡。白天大院是家猫的天下,晚上,就成野猫的天下。

      深夜,我站在窗前,透过纱窗,看着月光照进院子里。

      周围万籁俱寂,只有猫们在打架、追逐、□□。

      这时,我看到那只猫的剪影。它独自蹲在陡峭的屋檐上,尾巴收拢,头微微探出,正静静的俯视着院落。院子里是跑来跑去的野猫。它一动不动,像是发呆,又像是在看着远处。我喊他的名字:“小宝!”。它闻声回过头来,朝着这里看了一眼,发现是我,然后就漠然的转过头去。

      猫到老了,都会变。变法各种各样。这只猫变馋了。它开始偷吃挂在院子里的鱼和肉,锅台上的肉一眨眼就不见了。刚刚开始的时候,李奶奶还怀疑是不是猫老了,威慑不了那些野猫,野猫溜进来把东西给偷走了。仔细观察一阵,才发现居然是它这只家猫偷得。它趁着主人出了屋子,嗖的一声窜上桌子,一口叼着吃的就溜走了。

      老了也就老了,居然还变馋了。李奶奶气的语重心长的教育了它好几次。“哪能偷吃呢?偷吃是不对的。乡下哪个猫这么馋,早被打死了。”

      它懒洋洋的趴在灶台那里,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最后一次,家里一整串香肠不见了。最后在菜园里找到了,一大半还在,上面都是牙印。李奶奶气的决定把这个老不规矩的猫给丢了。装在麻袋里,让人骑自行车驮着它去了老远的乡下,丢在了野地里。

      猫不见了之后,大家又想念起了它。院子里的野猫着实烦人,夜夜在窗户下面叫唤。发出婴儿哭泣的叫声,接着是大打出手的嗷呜声。

      李奶奶晚上睡觉前,听着窗外的猫叫声,又想起了它,“错了。错了。一辈子没干过后悔事,怎么到老了把小宝给丢了呢?不过就是几根香肠、几条鱼和鸡吗?”

      老爷爷瓮声瓮气,“早和你说了,你早不听。”

      李奶奶叹气,躺下不说话了。

      窗外的猫,叫的越发猖獗。有人提议干脆买点老鼠药混在肉汤里,把野猫给药了。

      过了几天,李奶奶又找到当时扔猫的人,给了钱,拜托他回原地去找,但早已经没有了踪影。又让人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这几乎成了李奶奶的一块心病。

      这是很久之后李奶奶在和同龄人聊天时自己说的。李奶奶的记忆力应该没问题,但很多内容已经被时间模糊了,早已经不可考。

      我们知道的是,大约两个月后的一个大清早,李奶奶一开门,就惊喜的叫出了声:“哎呀!”

      它蹲在门外,琥珀一样的眼睛看着人,尾巴在身后轻扫。它水貂皮一样的皮毛没了往日的光滑,靠腿肚子的毛还有点秃了,也瘦了。但精神头还好。真不知道它是怎么从十几公里外的乡下一路
      找回来的。

      李奶奶又惊又喜,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快乐,急忙给它做鱼肉拌饭,从此再也不提把它丢了的事情。

      从此以后,老猫又回到了李奶奶家,毛色又渐渐恢复了健康。它更老了,皮毛的颜色越来越深,不爱往外跑动,整日揣着手,蹲在灶下,在老爷爷烧火的时候,眯着眼睛看灶间的火焰舔舐着锅底。眼珠的颜色,在火光流转之间变换。

      我去读书了,大院里的人也在生活。李奶奶家也有了第三个孙子、第四个孙子。渐渐的,子女们都搬到了城里,李家只剩李奶奶和老爷爷。李奶奶身体还很硬朗,打理菜园,和丈夫两个人种了三分地的花生,养了鸡。每过几个月还要去城里给三个子女送菜、送鸡。他们总说,以后就在农村过一辈子了。

      渐渐地,老三家的孩子也到了读幼儿园的年纪了,老三媳妇要上班了,孩子放学后只能送到家附近的小饭桌。非常不方便,媳妇第二次和儿子吵架之后,李奶奶知道她该主动提出去照顾孩子了。

      决定之后,两人就开始收拾东西。要带的,要留的,家里的地交给谁去种,养着的鸡一部分杀了带走,太小的送给一个相熟的邻居。至于另一种活物,成了难题。老三家的小孩对很多东西过敏,包括猫毛。去老三家,不能带猫。经过很艰苦的思想斗争,为了孙子,李奶奶最后还是决定把猫留在老家。说好了,拜托隔壁一个养猫的邻居照顾,为此还送了人家一麻袋菜籽,一桶花生油。

      李奶奶老两口出发的那天,老三特意开了一辆大的依维柯来接。东西在车后备箱装好之后,老三坐在驾驶座。李奶奶晕车,坐在副驾驶,老头坐在后座。老头锁了门,老三发动了车子。老太太回头看了一眼。昨晚没睡好,黑眼圈显得特别的大。

      小宝始终没有出来。

      直到车开,李奶奶还在依依不舍的看着车门外,那是他们住了几十年的老宅。后备箱装着他们收拾好的东西,塞得满满当当。就这样,家里依然是满满的,看起来还是那么多东西。

      它出来了,蹲在院子里的花坛上。

      老人看着蹲在花坛上的猫,不做声。前门没关,车也不能开动。老人的心总是软的。从表情上看,显然,她后悔了。

      她扶着车框,迈下车。老三没说话,抽了口烟头。

      就在她准备捉住猫的时候,猫跳开了。它躲开了李奶奶的怀抱,从花坛跳上了石榴树,又从石榴树轻快的跳上了院墙,从院墙跳上了屋顶,沿着一溜屋顶,头也不回的的跑远了,最后消失在水塔下面。

      老三下午还要上班,不能再耽搁了。老人只好上了车。面包车发动了,冒着青烟,开出了院子。后来,听说李奶奶家的人还专门回来找过几次,但是都没有找到到那只老猫。

      这所大院原本住了很多人。但是年轻人们一个个进了城,不久之后,第三代出生了,孝顺的子女们又一个个把父母接进城,享受天伦之乐。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几个孤寡老人和我们家还坚守着。很快连我也进城读书,只在寒暑假回家。每次回来都能看见那些老人坐在院门口晒太阳,看着外面。

      至于猫,少了大人和调皮捣蛋的孩子们,野猫肆意繁殖,肆意出没在院子树木疯长的角落。

      一个夏天的晚上,月光明亮,我推开了窗户,依稀看见屋后那一排房子的屋脊上,端坐着一只狸花猫。它俯视着一排排院子,很像是当初李奶奶家的那只猫。当我开口想去唤它的时候,那只狸花猫已经在野猫的叫声与撕扯声中,跃下了屋顶,跃入了夜色当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