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最有逼格的豆腐铺子 ...
-
第13章
栾斯宁在那摆摊摆了那么长时间,早就说过,他的客户可不只有做苦力的脚夫而已。尤其是在他开始送货之后,常守在码头的掌柜账房等中产阶级也成了他的常客。
栾斯宁新卖了一样豆腐,他们的兴趣可是比其他人要大的多了。尤其是他抽奖那一会吧,时机选的很是刁钻,做苦力那些都干活去了,来凑热闹的可不就是这些人。
抽到奖的毕竟是少数,但他家的豆腐究竟好不好吃,是谁都要好奇一下的。要是吃着了,说不定也就觉得,他家这豆腐,只是那么一回事而已,并不会对此有多少关心,但问题在于,现在吃不着啊。
他是不开小摊了,可送菜的生意没停,还是在原来的位置。送豆腐那天过后,问这事的人就没停过。
栾斯宁说话算话,就送了一天,后面二三四五天,人家再来他这小摊原址再怎么问,还是咬紧牙关,没有。要是坚持问,就是他那亲戚觉得配方不太好,还得再改改,过段时间才能面世,虽然有些人猜到了,说不定这就是他在吊别人胃口而已,但是一直吃不到,还是心痒痒。
栾斯宁呲牙一笑,表示,这叫阳谋。
又是拖了几天,栾斯宁算了下剩下的豆子的量,再算下还有多长时间自己能拿到剩下的豆子,觉得差不多了,便可以开始卖了。就放出风声去,因他家豆子少,一天只能卖二十斤,请大家见谅。
限量版,这又是个阳谋,古今就没几个人也不上当的。本来过来问的那些人之中,其实有些也不是真想吃,但是这一看,要是现在不买,马上就没有了,便也没了观望的底气,好不好吃,先要上一斤再说,反正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亏也吃亏不到哪去。
二十斤的豆腐不过一阵就看完了,看着手上一摞子订单,栾斯宁得意至极。
他这接受预定的摊子一贯只摆一下午,这是跟着陈家母子做饭的时候留下的习惯。现在不做了,想着那些人多也是在下午时出没,就留下了这习惯。等他晚上回去,便看见徐侃已经坐在庄主府内,悠闲地看书喝茶了。再一想,他早已让鸽子将做二十斤豆腐的消息送回去,按着豆制品加工厂的速度,这不可就送完了么。
见了栾斯宁回来,徐侃还颇带调侃地说了一句:“豆腐顺利卖完了?”
“都订出去了,我是谁。”栾斯宁道:“说不准,再过上十天半个月,咱们又能添一块地了。”说着话,他便将下午记好的账本拿出来,将上面的地址一一标在系统给的地图上,方便明日送货——说起来,要不是有系统,他该真做不了这生意。他正做的起劲,忽然听见徐侃叫他。抬起头见了徐侃,栾斯宁忍不住道:“徐叔叔,您还没走啊?”
“我可没说我是你叔叔。”徐侃道:“你自己编的瞎话,如何就能怪到我头上了?”
“咳,这说的哪里的话,我才没怪你。”栾斯宁又咳嗽了一声,隐藏自己的尴尬,而后问他:“可是有事么?”
“也没什么。”徐侃道:“你不是说打算再添一块地么。我见这豆腐卖的好,就想着,你若是有了闲钱,不如将豆腐坊升级一下。下一步这豆腐坊就能产豆油了,想来还比豆腐要赚钱些。”
栾斯宁这才想起来,原本他这用一两半银子建起来的豆腐坊,它不叫豆腐坊的,人家叫豆制品厂。听徐侃主意不错,他点开系统瞧了眼,忍不住一脸肉疼。好家伙,解锁豆油功能要八两银子。
“我倒是觉得,咱们不如先将这豆腐的生意做起来,你觉得怎么样?”栾斯宁道:“您看啊,咱们这豆腐的生意,头起得不错,要是把它做成招牌,咱们以后再卖别的,不是事半功倍么,连你也能沾点光,比如说有的妹子啊,卖豆腐卖着卖着,人家都管她叫豆腐西施了,你也……”
徐侃听着栾斯宁说话,那笑容是越发好看了。这笑着笑着,却将栾斯宁笑得毛毛的,口中话题生生拐了个弯,说起了正事:“咳,到时候再说吧。”
徐侃又是调侃他:“到时候是什么时候?”
栾斯宁摸着下巴思考:“下个月?”
徐侃听罢又笑:“你还真能吹牛。”他向外头看了眼天色,觉得着实不早了,便回自己屋子里睡觉去了。栾斯宁目送他离开,顿时觉得,那人走了,自己周身若有若无的压力也消失了,悄悄松了口气。又一抬眼,见着鸽大坨站在窗框上对他咕咕笑,栾斯宁又嘀咕开了。
“我这越来越觉得,庄园给我的这点员工,分明就是马戏团的配置么。”他回想着自己早已消逝的说相声的梦想,忽然对着鸽大坨道:“你学会咕咕一首歌了吗?”
鸽大坨被他打了个措不及防,翻了个白眼,又飞走了。
。
转眼到了第二日早上,栾斯宁和徐侃就要起床去给客户送菜了。
其实古代与现代也没什么不同,人们买菜卖菜,大多是在一个叫早市的地方,在栾斯宁这里订了菜的客户就方便了,可以享受他将菜送到家里的待遇,栾斯宁也得在午饭前准备好了送到客户家里去,不然耽误了人家吃饭,他罪过就大了。
他先来的这个地方距离北门不远,相应的,客户也最多。在这片小小的居民区,生活的人们几乎可以说是古代城市版的鸡犬相闻,什么东家长西家短,消息都传的极快,栾斯宁家新出的豆腐,作为这几天里中人们关注的重点,要是在人们心里有个热搜榜,早已登上热搜榜第一了。
当然这是昨天或者说是前天的热度,昨日第一批豆腐定出去之后,这个话题就悄然变成了‘栾斯宁家新出的豆腐到底是好吃不好吃?’‘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说好吃的有没有恰了他的黑钱?’以及‘到底怎么样才能买到栾斯宁家的豆腐?’
这些问题即将会有答案。勤劳朴素的古代劳动妇女们心中最牵挂的,必然是如何让家里人吃好,是以就有了今日送货时,欢迎贵客一般的待遇。
栾斯宁陪着徐侃敲开了一家人家的门,却没看见开门的人,再一低头,才看见开门的竟然是一个还没有他们腰高的小豆丁,扯着嗓子对屋子里叫:“娘,豆腐,豆腐来啦!”
没一会功夫,屋子里就跑出来一个年轻女子,身后还跟着个与她年纪差不多的男人,男人嘴里念叨:“这什么豆腐,还得这么盼着么?我没与你成婚的时候,你这么盼过我么?”
“切,这么小家子气干嘛,买豆腐不是给你吃的?”年轻女子翻了个白眼,赶紧跑出来,问他:“我昨日是定了一斤豆腐是吧?多少钱?”
“十文钱。”栾斯宁微笑着把豆腐称好了,装进女子带来的大碗里:“您看好了,正是一斤——哦,还有。”栾斯宁变魔术似的,从车底下掏出来一些豆渣:“听我亲戚说你们家喂了几只鸡是么?正巧做豆腐余下了一些豆渣,便送来一些,这可是喂鸡的好东西。”
有便宜不占是那啥,女子眼睛一亮,赶紧去支使自己家的小豆丁:“去,再拿个碗来,给咱们装上。”小豆丁哒哒跑了,回来时很有他母亲风格的,拿了个有他脑袋大的大碗,让栾斯宁给装上。
栾斯宁看的眼皮子直抽,还是给他装了半碗。却没想小家伙费劲地端着豆渣,还能腾出来一只手,从碗里捻了一点,放进自己嘴里——
“娘,这个渣渣也好吃!”小家伙奶声奶气地叫着他妈:“咱们别喂鸡了,自己留着吃吧!”
他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馋……”那年轻女子训着自己孩子,也跟着尝了一点他家的豆渣,尝完以后,不知怎么,竟也如她儿子一般,不经意砸吧砸吧嘴。
栾斯宁在旁边,仿佛很是能理解他们一家人的反应,跟着煽风点火:“您要今天还想要,下午就早些去订上。”
“行!”女子坚定道:“到时候订上二斤!”
她丈夫在旁边试图制止她的不理智行为:“要二斤,能吃得完么?”
“吃不完我送人,要不你别吃!”女子道:“你是不知道,他家的豆腐,你想要还不一定定得着呢。”
在这家人的吵吵闹闹中,栾斯宁与徐侃带着客气的笑,在小本本上记了一行,告辞离开。
“既然这么好卖,你不如再买些豆子,咱们多做点?”出了这家家门,徐侃问栾斯宁。
栾斯宁想了一阵,咂咂嘴,拒绝了。
“可得了吧。”栾斯宁道:“要不是咱们这豆腐质量好,有人为那限量两个字买单么。反正再过上一段时日咱们自己的豆子就够用了,再撑上一段时间,也算吊吊胃口,不妨事。”
徐侃听罢,也是想了想,觉得栾斯宁说得都对,便也不禁为他能舍下到手的利益惊讶了。但再一眨眼,瞧见栾斯宁呲牙,牙尖冷光一闪,露出了一个阴险的微笑。又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的样子。
在接下来的几家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栾斯宁用客气而不卑不亢的声音,说出的那句:“您明天还要订的话,下午要早些过去。”仿佛是一句魔咒,几乎没人会拒绝。他已经能想见,他们下午的摊子开门时,会是怎样的热闹了。
这还没完,他们挨家挨户送完昨日客户定好的豆腐以后,发现还多出来一部分,那是预留出来的,怕最后做出来的分量少了,便多出来一部分救急。这下他们的订单已经是送完了,那么多出来的这一部分要怎么解决?
按着普通人的逻辑,合该是送到市场去,下午再卖上一次,要不就是拿回去自己分了算了。栾斯宁却偏不,他掐指一算,觉得在附近摆摊卖了正好。
其实多也没多出来多少,只是三四斤而已。栾斯宁眼珠子一转,就在旁边找了几个人,在他的摊子跟前给他排上队了。
这也是现代网红店的惯用套路了,找人过来排队么,这手段栾斯宁早就用过了。栾斯宁跟他们说了,过来排队就白送上二两。
二两豆腐也是钱啊,现代有一首儿歌怎么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还要送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呢,谁能不把一文钱当回事啊,白送的这可是!
于是街上散落的几个行人,就纷纷被他吸引过来了。
本来在这个时候,若是在街上摆摊,生意好不到哪去,但人都是从众的啊,见着自己前面有个人在排队,该如何做?不管买不买,怎么也得过去看看,他们是在干什么的啊,谁知这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不就是最近自己妈妈老婆闺女嘴里说的,买不着的栾斯宁家的豆腐么,怎么就在这白送呢?
反正也没事干,闲着也是闲着,过来排队就算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一会功夫,他们这就排起了一串长龙。
栾斯宁的豆腐根本没多少,就算是再慢悠悠的切,慢悠悠的称,没过上十几分钟,还是称完了。栾斯宁倒也不觉得可惜,自顾自把摊子一收,东西摆好了。对着后面排队的众人道:“豆腐送完了,各位散了吧散了吧。”
“你们不是卖豆腐的么?怎么就这一会功夫就送完了呢?”
这是后面凑热闹没把前因后果搞清楚的一个大爷,听得他这般说,想着自己排队这么长时间还没买着,顿时就急了。
“这本来就不是在卖豆腐啊。”栾斯宁手一摊,无辜道:“我们家的豆腐本来就卖的好,前一日预定便预定完了,今日送,也是送多预留出来的一些。您若是想吃,可以到我家先预定去,明日这个时候,我们便将您预定的豆腐送上门去了。”
说完也不管后面那群人是什么反应,他揪了揪自己家大黄马的耳朵,一溜烟就跑了。
自此,栾斯宁家那买不着的豆腐的形象,就更深入人心了。
其实在栾斯宁心里,这些都是小事。他主要是想给自己弄个牌子——出名的牌子。手握金手指,他想的可不是只卖卖白菜豆腐这么简单,他以后可是要开自己的店的。
老头给他画得大饼,他可一直记着呢。这会儿送货生意兴盛,他总也觉得,自己离梦想仿佛又近了一点。
他和他的小摊,一时间成了网红——不是,这个年代还没网呢——那就叫嘴红吧——红在别人嘴里的铺子,就是这么自信。
也有一部分对他家这行事作风有意见,但架不住多数人都喜欢。第一,他家豆腐味道好啊,没听周家大厨说嘛,和京中的大酒楼里用的豆腐都一样了,再者,他家服务好啊,送到家里去,谁家有这态度?还时不时送一些豆渣上来,是小便宜,可小便宜也是实实在在的便宜啊。最后,多出来的豆腐当街就送了,叫人看见,他家每日送上门的豆腐,都是新鲜的,这样的豆腐吃起来,好像比别人家放心多了不是。
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有一种叫逼格的东西,在栾斯宁豆腐铺子的受众间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