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州中骤变 ...

  •   泰山郡是兖州境内数得上的大郡之一,兵强马壮粮秣充足,纵使郡界与青州相连几百里,纵使不得不顶在第一线面对浩浩荡荡几十万黄巾大军威胁,也能悉数从容应对——

      当是时,应太守亲率文武与之作战,前后斩首数千级,俘虏老弱万余人,横戈跃马,勇退贼首,护住一郡清平!

      至于那贼首带着大军到底退向了哪里,是退回青州还是以进为退深入兖州,就不关泰山郡什么事了。

      泰山郡十月告急,十二月全郡平定。随后,鲁国告急!

      鲁国告急不到一月,济北国告急,黄巾之势愈演愈烈!

      济北告急的文书还在案头没有撤下,紧接着又有州中快马送来东平、任城两国告急的文书。任城相郑遂阵前殉国,任城王刘尚一家罹难!

      沉甸甸的消息压在每个人心头,堂中气氛一时凝滞。

      “州治所在与任城、东平两国邻近,想来刘公山这次很快就会出兵。”曹操坐在上首打破沉默。

      “连克两地,黄巾贼眼下怕是气势正盛。刘州牧此时动兵……实是祸福难料。”

      兖州牧刘岱在张易这里的印象早已一路滑坡跌到谷底。他如今已经可以肯定曹老板的起家地盘正是兖州,只是不知道刘岱到底会以什么样的姿势退场。

      张易的话没有说尽,一旁的戏志才却毫无顾忌的直言:“府公该考虑东郡下一步的动作了,是自扫门前雪还是出兵襄助州中。若要出兵襄助,又该做到何种程度。”

      曹操早便想过这个问题。覆巢之下无有完卵,援助州中是他肯定要走的一步。只是,他也实在不愿就这么眼巴巴贴上刘岱这个蠢货,毕竟东郡力薄,一个不慎就可能得不偿失。

      领会了曹操的意思,堂下的谋划也就有了方向,想要刘岱正视、甚至重视东郡一路,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先让他看到绝境。

      “黄巾势大,百姓惶恐,州府应对无力,又无良将带领,刘岱麾下必然军心涣散。且等刘岱披挂上阵败上几阵,才是府公奔赴助力的时机。”

      “还当与州内联系表明缘由,尤其是济北鲍国相和州府内的万治中、范别驾等人。”荀彧点点头,不疾不徐紧接着开口,“刘州牧胸中自有成略,但万治中等人在州郡事务上亦有担当。”

      ……为什么这句话听上去有点微妙?

      张易眯了眯眼,视线投向旁边的荀彧,就见对方袖手端坐一派高华,和更另一边整个人松松垮垮的戏志才形成鲜明对比。

      确认过眼神,确实是话里有话。

      以现在兖州全境大半陷落的态势,州牧之位已经是被架在了火堆上,势必需要快速平叛才能压服人心……或者说,谁能站出来取得州中支持平定叛乱,谁就能趁势抓住州牧之权。眼下放弃刘岱联络州中,明显是准备着釜底抽薪鸠占鹊巢的暗计。

      干得好!

      想通这点,张易立刻开口附合。

      见自家几个谋士在意见上达成统一,曹操心中一定,望向坐在下面的陈宫。若论与州府众人的往来,哪怕是荀彧也不及出身本地的陈宫来得便利。

      坐在堂下,陈宫拱手一应:“臣,领命。”

      *

      散会之后各奔各处,一众武将匆匆出发调兵布防,张易混在文臣堆里回到办公之所,却发现竟是没多少事急着处理。郡中的大部分细务都被他自学堂简拔起来的乡吏安排的井井有条,衙内的各曹官吏在这两年里也学会了按他的规矩做事,最后能摆到张易案头的文书里只有寥寥几份还需要费心。

      看看右边,荀文若与陈公台相对而坐,正面色严肃的商讨着什么;看看左边,戏志才一一对照着几份信报沉浸其中,难得认真。犹豫了一瞬,张易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喊来门下的小吏帮他做出行准备。

      一人一马走出郡衙。

      东平等地黄巾动乱的消息还没在郡内公告,但小道消息的风传从来不少。张易在街上走了一阵,欣慰的发现无论何种风传都没有影响到县内的人心安定。市集人流相比以往要冷落一些,但为的不是黄巾消息,而是小钱的限令和五铢钱的缺少使得市集中的交易大半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地步。

      东郡不能铸币,眼下也只能采用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穿过市集,走出县城,张易策马奔向十几里外的阳平。

      与东武阳相比,阳平县城更小,但它却是东郡这两年发展最快的小县之一——因为这里建起了东郡第二座,也是最大的一座砖窑,窑火日夜不息,每个月都能出产一大批建筑材料。

      相较之下,濮阳那边的第一座窑炉则彻底转为了一个实验窑,十几个干了一辈子石匠窑工的匠户在那里专门负责烧炼新矿,研究石性。

      阳平砖窑建立在阳平县外临近漯水的缓坡处,恰值春日,窑坊里的气氛却热烈的仿佛已经转入盛夏,火土气息浓郁不散。曹老板特地安排了一支人马常驻砖窑,张易单薄的一人一骑在这些守卫眼里再显眼不过……虽然刷脸就能进,但轮值的守卫还是尽职尽责的查看了张易的符传和印信。

      “督邮,您手下的商书佐如今正在坊内。”

      “商诚?他来这边做什么?”听到守卫的话,张易一边收回符传印信一边下意识问了一句。就他所知,商诚这两天一直都在濮阳那边跑,半是监督濮阳窑炉,半是和胡黑一起打理他妹以后的新家。

      “属下不知,商书佐是今早将近辰时来的。”

      “我知道了,多谢。”张易把自己的马交给守卫,小心走进窑区。

      堆满砖土木石的地方再怎么折腾也干净不到哪去,但因为下方的地面都是碎石水泥打底,所以行走起来还算方便。张易找了个挑夫领路,很快就在一处窑炉旁边发现了商诚的身影。对方用短打换下了长袍,身边围着几个同样身穿短打的匠师,他晃眼过去差点误认。

      说实话,若不是怕太惊世骇俗,张易也很想把自己衣柜里的宽袍大袖全数换成方便行动的短打衣衫。

      “督邮。”见到张易,匠师们纷纷行礼避让,商诚一拱手,上前几步正想说话,却发现张督邮的视线紧紧盯在他手里的琉璃片上。

      “督邮,这是昨天濮阳那边试烧出来的琉璃片,品相上最接近您要求的无色透光。我刚才正与陶匠等人商议此等琉璃是否可以量产,本想随后便去东武阳报与您知。”

      “琉璃片……此物清透无色,与琉璃迥异,换个名叫玻璃吧。”张易感觉着手下冰凉坚硬的触感,一时竟有些迷茫。

      他只是最近几个月没有关注而已,濮阳窑炉那边就这么快拿出了新东西?

      “制出玻璃的人是谁?”

      “是宋大匠,他的学徒宋实和闵三也有出力。”

      听到商诚口中的名字,张易立刻想起了一个脸庞黑红的老者。如果是宋匠,那就不奇怪了,水泥这个神器也是经他手里鼓捣出来的……还是很惊喜啊!

      张易反复看着手里这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板,它和他记忆里的玻璃还是有着少许差别,不够平整也不是真正清透。他不确定这种质量的玻璃能不能磨成望远镜所需的镜片,可即使做不成镜片,镶在窗框上当窗玻璃用也绰绰有余。

      他的玻璃窗!他的采光!他的垄断市场!

      水泥神器被曹老板列为战略物资限制流出东郡,玻璃板这东西又脆又贵,寻常人也发现不了其中的隐秘,他的市场总算可以铺开了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0章 州中骤变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