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八章 ...

  •   接下来的几天,安眉买通了驿站亭长请他保守秘密,又按照苻长卿的吩咐,先是将豪华马车的四匹骏马分头卖掉;又将马胸上披的银障泥、马车上挂的银銮铃,统统拆下来送进银匠铺请人熔成银块;此外还剥下马车上华丽的锦衣,包括被划破的锦帘也三文不值二钱地卖掉。

      就这样一路掩人耳目,零割碎剐,将值钱细软慢慢变卖。

      安眉用统共凑出的四十贯钱买了两匹普通马、罗盘、羊皮褥,还有许多干粮和必需品;又用凿子削光马车上精美的木刻,将凿得坑坑洼洼的马车用黑漆重新刷了一遍;又请木匠修缮了窗子,买来毡毯将车篷蒙好。

      到了最后,大魏使臣引人注目的马车终于被安眉改造成了一辆毫不起眼的民用马车。

      上路那天,苻长卿望着安眉沉吟了片刻,对她道:“这一路你换上女装跟我走。”

      安眉大惊失色,根本不知道苻长卿何时识破了自己是女子,红着脸刚想扯两句理由,却听苻长卿又道:“途中若碰见有人盘查,你作女子打扮总归好搪塞些。”

      他这样一说安眉顿悟,心存侥幸地认为也许苻大人只是以为她男生女相。

      大人既然没明着质问,她不如就继续装傻,何必不打自招地送上门。

      于是安眉乖乖换上突厥女子的白蒿粗布裙子,放下头发打成辫子,又套上厚实的羊皮袄,彻头彻尾成了一个突厥姑娘。

      苻长卿也换上朴素的突厥毡袍和皮袄,想打扮成突厥平民,可柔和的五官与吊梢的双眼却无情地出卖了他。

      他索性粗服乱头,躺在车厢里扮作病中的丈夫,勾头提醒车外的安眉:“要扮成已婚妇人。”

      安眉的脸瞬时又红了红,依言将发辫拢在脑后。

      接下来一路拿钱通关,他们很顺利地混出了突厥可汗庭,驾着马车直奔东南,毅然偏离商队踏出的通道,进入茫茫草原的腹地。

      事实证明,苻长卿的确可以在纸上谈兵的前提下将如意算盘拨得噼啪响,然而他却忽视了一点:所谓道旁苦李,那茫茫草原荒无人烟,精明的商人宁愿绕远也不愿直切,岂会平白无故毫无道理?

      缺乏生存经验的苻长卿,难道还能比成天在土里刨食的平头百姓更高明?

      当马车轮艰难地趟过草甸中泥泞的沼泽时,苻长卿才发现自己与安眉已经失去了退路。

      从突厥到大魏边境的这片草地,被浑义河、嗢昆水、独乐河以及大大小小的支流网罗,又因地势低洼,因此水泽长年不涸,在草甸下淤积成稀软的烂泥,人一脚踩下去,深度几乎没膝。

      这时候安眉已不敢坐在车上赶马,她只能人在车前一步一探,牵着马专挑草根密集成片的地方走,以最缓慢的速度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

      草甸里危机四伏,到处是噬人的泥沼,因此到了夜里,马车只能停在原地过夜。

      潮湿的草甸挂满了冰碴,根本找不到可以燃烧的干柴,于是随车携带的柴禾和木炭显得弥足珍贵。

      苻长卿和安眉不敢多用,每次费尽心力点起一小撮可怜兮兮的火苗,总是被呼啸的野风轻易吹熄。

      到最后他们只好躲进马车,将沉重的皮袄、毡毯统统压在羊皮被褥上取暖,却还是被潮湿的寒气冻得瑟瑟发抖。

      在某个酷寒深夜,苻长卿再一次被冻醒,他咬紧格格打战的牙齿,几乎是求救一般,看向身旁熟睡的安眉。

      丰腴耐寒的身体窝在皮毛被褥里,热乎乎的一团,对于此刻的他来说,真是绝妙的诱惑。

      苻长卿在考虑自身利益时,从不在乎什么礼教大防,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冰凉手指在被褥下缓缓地、无声地滑向安眉,将她拉进了自己怀里……

      安眉在梦里掉进了一眼冰窟,整个人动弹不得,快要冻成一块冰。

      冷,好冷……坏了,苻大人呢!

      她心里一急,倏然惊醒,发现额头正抵着苻大人的胸膛,而后背横着一条手臂。

      苻大人正搂着她,两人亲密地紧贴在一起,没有一丝缝隙。

      她从未与一个男子这样亲昵,何况他不是她的夫君,何况她还……

      安眉僵着身子不敢动弹,头顶上吹拂过苻长卿平稳悠长的呼吸,羞得她浑身火烫。

      他是睡熟了吧?

      她在暗夜里愣了一会儿,忽然就两眼发潮,心里惶惶滑过一丝甜意。

      这是从前想也不敢想的事,他这样的一个人,竟会把她抱在怀里。

      安眉不禁一遍遍地在心里祈祷:愿眼前的苦难快些过去、愿苻大人能够早日回京、愿一切都能回归正轨……所有虔诚的告祝,都是因为眼前这份带着罪恶感的幸福。

      苻长卿身子回暖后便很快入睡,只是左腿上的伤痛使他睡得并不安稳。

      或许是因为很久都没像现在这般孤立无援,苻长卿梦见了自己无依无傍的儿时……

      那时候他五岁,父亲要替他请一位启蒙先生。

      从小就被教育将来要肩负家族荣耀与重担,幼小的苻长卿一坐一立都昂首挺胸,有板有眼。

      那时他已经学会了骄傲,如果没遇上后来的一些事,也许他会活得更宁和谦雅些——可谁又知道呢?人的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一蹴而就,也就后悔不得。

      他的西席先生出身士族,名满洛阳,因为和品鉴士族子弟的中正大人过从甚密,所以号称“儒门鲁班”,意思是如果想要成材成器,就必须从他“斧”下过。

      那是个以严厉治学著称的夫子,脸孔上终年挂着霜冻,永远都穿着一身靛蓝色袍子。

      进学第一天,夫子就要求他三天内背熟《千字文》,这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三天后小小的苻长卿第一次畏缩了身子,将手怯怯伸出去挨了十下戒尺。

      那一天晚饭他的手心肿得握不住筷子,母亲哆嗦着嘴唇,将泪水忍在眼里,父亲却是一脸严厉地斥责:“入学才三天,就受到这样的惩罚,必定是你顽劣不堪!”

      “不,父亲,”幼小的苻长卿感到自己受了冤枉,按捺不住,立刻放下筷子长跪申辩,“是夫子他要我背《千字文》,我根本背不下来……”

      “住口!”苻公也拍下筷子,瞪着眼怒骂,“背不出书还是有脸面的事么?我看你是被打得少了……”

      苻长卿两眼发直地懵住,耳中嗡嗡作响,隐约听见母亲和软的话音飘来:“豹奴啊……快吃饭,父亲也是为你好……”

      豹奴是苻长卿的小字,他怔怔低头盯住面前细滑的黄粱饭,怎么也不敢相信背不下《千字文》是他的错——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难道别人都是三天就能背会?

      只听苻公仍在座上冷声道:“如今大魏内忧外患,须我们做臣子的殚精竭虑沐雨栉风,所谓‘守成尚文,遭遇右武’,今后大魏的长治久安,靠的就是你们这一辈。你若是不学无术,想靠苻家的祖荫在朝堂里混个官禄尸位素餐,将来河内郡公的爵位,我绝不会传给你!听明白了么?!”

      年幼的苻长卿对苻公这一番话理解不透,只知道父亲的态度是极严厉的,他惶惶低头抓起筷子,毫无胃口地嗫嚅:“孩儿明白了。”

      “嗯,我不日便要启程去凉州,临行前会叫周管家督管你。你若敢在学业上懈怠,我在凉州都能知道,小心我回京述职的时候教训你。”苻公说罢又瞪了一眼,在妻子求饶的眼神中稍稍收敛了怒气,捧起碗边吃饭边对妻子道,“你懂什么,高门子弟最不能放纵,否则他日不只他一个人不成器,连带着还要辱没祖先、祸及家室……那西席先生是全洛阳最好的夫子,也在平阳季氏府上授课,怎么人家的公子启蒙后就能展露早慧?我见过那孩子,为人谨慎聪敏,他日必是这一辈中的翘楚……”

      好强的苻长卿听见父亲这句话,顿时羞愧得无以复加。

      他原以为夫子是在强人所难,没想到真的会有别人家的孩子能背下《千字文》来,当下不禁怀疑自己是否智不如人,难过得连饭都没心思吃。

      于是他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挨着板子,花五天时间强背下了《千字文》。之后是一个月的《论语》、四个月的《诗经》、还有《大学》、《中庸》、《孟子》……

      他的私塾岁月几乎每一天都逃不过责罚,以至于每天早上一醒来整个人就战战兢兢。

      半年后唯一可以宽慰他的母亲也远去了凉州,苻长卿失去了庇护,夫子惩戒起来就更不会收敛,铜戒尺的侧棱就像没开过刃的刀,猛一下敲在他左腿胫骨上,真是钻心地疼……

      直到有一天,当苻长卿在受惩的某一刻偶然抬起眼,他竟然发现夫子脸上透着一种古怪的快意。

      苻长卿终于开始怀疑什么恪尽职守严厉治学都是假的,他不敢相信一个人会有这种可怕的嗜好,可是当他不动声色地向周管家打听时,周管家竟这样回答:“有,少爷,当然有。比如当朝右仆射家的主母王氏,最爱靠鞭笞婢女取乐。有一次一名婢女触怒了她,竟然当场被打死,真是可怜……”

      那一天傍晚苻长卿逃了,他天真地揣着过年收到的银角花钱,偷偷溜出了苻府。

      当手中的钱物被洛阳街头的恶少抢走,深夜里无家可归的苻长卿被巡夜的侍卫发现。

      侍卫们从苻长卿的衣着上判断他是一位贵家公子,于是很耐心地询问打听,才将饥寒交迫的苻长卿送回了府。

      很快周管家的一封信提前催来了回京述职的苻公。

      苻公进门一看见儿子就拿藤条劈头盖脸地抽下来,面色铁青地大骂:“竖子不肖!竖子不肖!锦衣玉食供着你,你倒好,让整个京城都笑话苻家……”

      苻长卿也不清楚自己的事为何会在洛阳传开,总之出走失败后没几天,整个洛阳的孩子就在街头拍手传唱着:“苻家出了个大孝子,读书读得哭妈妈,跑去边疆找爸爸,跑到城门就停下,因为竹马忘了拿……”

      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藤条让苻长卿忘了躲闪,一股深刻的委屈从心底涌上来,使他不管不顾地大喊:“是夫子,是夫子他喜欢打我!他要我半个月背完《六韬》!背不完就打我!”

      这一喊把苻公给喊愣了,他作为一个大人,自然知道半个月背完《六韬》,对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来说有多严苛。

      于是他放下藤条,将夫子请进了自己的客堂。

      就在苻长卿满怀希望,以为苦日子要结束时,与夫子谈完话的苻公却将他叫进内室道:“你背点《论语》给我听。”

      一心讨好父亲的苻长卿不敢懈怠,当即将整篇《论语》流畅地背了出来,父亲听完后却冷着脸问:“你背下整篇《论语》,花了多久?”

      “一个月。”苻长卿愣了愣,老实回答。

      “嗯,”苻公的脸色顿时又严厉了一分,“夫子说得果然没错,当年你才五岁,一个月就能背下《论语》。如今你已九岁,半个月背下《六韬》又能有多难?我看你是正如夫子所说,学业上小有所进就心生惰意。夫子要求严厉也是希望你成器,他还能害你不成?不过就是下手重了些,你竟然就擅自离家,害他一上来就跟我告罪,今后又怎敢认真施教?真是顽劣难改无法无天!我已经宽慰他,请他以后无需顾虑严加督导,你要好好听话……”

      苻长卿绝望地看着父亲,心一点点变冷,只觉得寒意透骨,仿佛置身冰天雪地。

      他十二岁时进入太学,才算摆脱了噩梦般的私塾夫子,也在云集着士族子弟的太学里遇见了当年让自己倍觉羞愧的季子昂。

      谁知经过一番刻意的攀谈,他愕然发现季子昂不过尔尔。

      虽然的确称得上同辈中的翘楚,但他会的书比自己少了许多,哪里有夫子夸奖得那般出色?

      直到后来他得知季子昂的父亲是鸿胪寺卿,曾用渤海国进贡的千年人参救了夫子老婆一命,这才换来了夫子对季子昂的和颜悦色赞誉有加。

      苻长卿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很荒唐、很可笑、很恶心,然而为了光耀苻家门楣,他再也不能离经叛道。

      因此当某一年的某一天,他在《韩非子》中读到了孔子拜鲁哀公为君不是出于仁义,而是慑服于鲁哀公的权势时,年少的苻长卿顿时有种出了一口恶气的感觉。

      “世人向来服从于权势,鲜少能被仁义感化。”——说得太对了!

      “儒家以文乱法,而君主却以礼相待,这正是国家不安定的所在……一个法治的理想国家,应当只有君臣,没有所谓的父子、仁孝、满口道德。”——真是说得太对了!

      年少的苻长卿欣喜若狂,捧着《韩非子》读了一遍又一遍,只觉得找到了困惑自己许久的真相。

      从此法家的刑名之学就像一根钢钎插入他的脊椎,在少年玉树般谦雅的身姿里逐渐生长出一根根荆棘……

      十六岁踏上仕途之前,负责品鉴人才的中正大人终于为他下了一句评语:“洛中英英苻长卿,京都堂堂季子昂。”

      第一次听见这句话时,知道自己仕途无忧的苻长卿先是松了一口气,之后嘴角便泛出冷嘲。

      这时候的苻长卿心里已经非常清楚,中正大人将季子昂排在他之后,只是为了借助自己名动洛阳的才气来提携季子昂。

      而他一直牢牢记得,当年在太学初见季子昂时,那人笑着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苻豹奴,当年你逃学出走,我还编了一首歌谣……”

      就为这一句话——他苻长卿,迟早有一天会令季子昂这个人,连排在他身后的资格都没有!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十八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