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迟来的叛逆期 ...

  •   南方的冬天总是格外阴冷,每一年的春节都是同样的内容,挂一串鞭炮烧一堆黄纸,供上猪尾巴,烧酒,鸡头,手上作揖,嘴里念上几句平安保佑,家里过年最有仪式感的环节就结束了。

      在徐来的印象里,这份庄重感那是一年不如一年,比如今年,徐来穿着睡衣棉拖鞋就在田间地头晃荡,说一句蓬头垢面不过分。徐家父母已经见怪不怪,闭眼不看了。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过年能早起就谢天谢地了,能帮着贴春联摘菜都能称得上是孝顺子女了。徐来嘛,戳一下动一下,将将就就吧。

      徐母,姓沈,名若华,当年称得上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勤快人,家里人做主相亲跟徐父在公社里远远见了一面就火速结婚。嫁过来最高兴的不是新郎官,反倒是新郎官的爷爷,徐来的曾祖父。按照徐母的说法,老爷子一听到定的是这家姑娘,眉开眼笑连说三声好,本来以为这么能干的姑娘不晓得哪家小子这么有福气,结果这天大的好事落在了自家田里。
      有记忆以来,妈妈确实干活麻利,不怕辛苦,尤其在忍气吞声,阖家美满这个执念上做得相当出色,徐来本以为这是天生的好人,但是呢后来的后来才发现不过是有因有果罢了。

      徐父打小就聪明勤快,懂事听话,还孝顺。课堂里老师教的他是句句听到心里去了,可是吧,就差了个兼听则明,加上年轻的时候过于顺遂,导致人到中年栽了个大跟头,过往三十年挣钱如流水,财富嘛也是过眼云烟,真是没存住。徐来经常听徐母讲徐父当年在好几个能发财的当口都做了现在看来错误的选择,导致富二代的美梦稀碎。活了大半辈子,徐父别的优点徐母是找不出来了,但有一个好处,善良。要不是这个,徐母觉得自己很可能人到中年也潇洒一回学别人离个婚。

      随着家里孩子长大,沈女士抱着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觉悟立誓出门工作,决不手心板向上要钱,日积月累,加上徐父人到中年随着事业带来的一些挫败感,让徐来不得不感慨,果然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现在在厨房里指挥徐父烧火劈柴的女人和当年委委屈屈站在棋牌室门口求徐父开车送自己回一趟老家的是同一个人。

      要说现在的沈女士有什么过不去的心结,那必然是徐来老大不小,不想结婚,不想谈男朋友,工作更是一般般,动不动就说一个人过一辈子。和同龄人比,结婚生子输了,工作事业也输了,每回想好好说几句,都被徐来怼得想抄起地上的笤帚先打一顿再说。徐父嘛,秉持着传统爹的人设,面上没说什么,背地里无数次给徐母说这样下去不行呀,徐母两边都有气,索性摊手不管,爱谁谁。

      今年的春节徐来觉得非常和谐,毕竟前年在除夕夜掀桌子,去年直接在姑姑家舌战群儒,两场春节大战基本扫清障碍,一战成名。不会有不识相的亲戚非要跑到面前找不痛快,徐父徐母为了过年期间的友好氛围更不会给自己制造麻烦,介绍相亲更是不可能了。

      徐来看着家门口的竹林微微出神,她预想过更惨烈的对峙,更痛哭流涕的内心独白,只求他们理解,可事实上她不过是“略微”反抗,事情就落定在了她希望的剧情与结局上了。她并没那么重要,或者她很幸运遇上了明理的父母。

      事实上,徐来也和沈女士认真探讨过,一个人过日子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沈女士结合自身和姐妹和上一代女性的婚姻真相,大致也是认可的,不好的另一半真的很影响生活,不如没有,那在这个基础上单身也没什么的。

      “可是你这样一直一个人也不是个事儿啊,老了怎么办?要不你后面有机会找个老伴吧?”沈女士眉头紧锁,很认真地给徐来建议,手上切萝卜丝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不是......,妈,你是咋想的,我年轻的时候都不稀罕找小伙子,老了还给自己找个老伴,我是疯了吗?上赶着给别人端屎端尿做后妈?”

      徐来手里的烧火钳子一扔,震惊于每回和沈女士聊婚恋观都能听到刷新版本的劝人语录,“再说了一个男的年轻时候我都看不上,老了就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了?你看我爸,年轻的时候家务活一点不干,这几年要不是你自己腰杆硬了,他能乖乖听你话?”

      “好好好,自己过也行,那你总得赚点钱买个房子养老啊,工作上要努力啊”沈女士见东边不亮就往西边说,“你看你三表婶家的大女儿去年考了一个教师资格证,今年就去县上的初中当老师了,多安稳。你那个销售工作也不是个国企,当年我跟你爸托人找关系让你进国企做业务员你也不干,现在呢钱我看你也没挣上,又不结婚,往后可咋办哦”

      又是这一样的车轱辘话,徐来又气又急,但毕竟不是第一次听这话了,知道自己确实腰杆子硬不起来,也不挣扎,长叹一声“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如果我真的不求上进我就应该去庙里做尼姑或者道观做道士了。”

      沈女士最听不得这些话,总觉得自家女儿还远达不到“这么惨”的地步,作势上来掐住徐来的脖子,“小姑娘家家的一天天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徐来灵敏躲过,脸上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神情,笑嘻嘻地说“可惜呀,去了这些地方也要过集体生活也不自由,还一堆规矩,我是过不下去的。”

      嬉笑打闹一阵,话题揭过,母女两个都不提了。沈女士怎么想徐来大概有数,徐来怎么想沈女士就触及到盲区了。可有一点,沈女士说的很对,徐来其实真的很懒,很不求上进,年龄越大,越碌碌无为,想做一条咸鱼。

      同龄人在社会层面的成功,不论婚姻还是事业都给徐来敲了一个警钟,她其实并不优秀,甚至很懒惰,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静不下心,沉不住气。

      这对于从小就是个尖子生的徐来来讲,是个不小的打击。可以说,她的挫败感从大学毕业之后,甚至毕业前考研那段时光她就知道了,泡沫终将消散,生活的真相才刚刚开始。

      她,徐来,一个身在福窝的幸运儿,终于还是在父母循规蹈矩的养育下,活成了一个遵纪守法的废物,善良,敏感,一事无成。

      很多事情,徐来并没有和父母说,比如职场上的挫败,比如感情里的一地鸡毛,比如她经常反刍一般反复咀嚼过往岁月批判自己批判他人,比如她经常想去天上,怎么去最便捷······,她始终是父母眼里那个执拗,没挣到钱的单身女儿,年龄不小,生活轨迹一步未向前。

      这样也挺好的,徐来总不能扑到他们面前说每一天她都觉得没意思,时不时就有念头冒出来想去找曾祖父团聚吧。

      可是徐来也知道自己根本没勇气去实施和执行,很简单,她怕疼。就这一点,徐来就知道那些人才是真的绝望,自己不过是假性失望和逃避罢了。越是认清自己,越是觉得自己把生活过得一团糟,人都还没想清楚事儿呢,结什么婚找什么对象,那简直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

      在徐父徐母眼里,徐来在逃避。

      在徐来心里,她经过这两三年,才堪堪想明白一个道理,她可以垃圾,可以不求上进,但她有漫长的生命去想明白,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好好活着不添乱就行,至于别的她是真的无所谓了。

      嘀铃铃的来电提醒在农村的户外仿佛开了十倍扩音,让神游宇宙的徐来立马清醒,忙打开通话键,“阿来呀,快回来。要煮团年饭了,来叔叔家帮忙,你婶婶又不舒服了,他们家里刚又大闹了一场,嗨呀,真是好大一场热闹。”

      徐来嗅到了大瓜的味道,“二叔家又出幺蛾子了?”徐来的单身生活过得这么顺畅,自己二叔两个活宝儿子经典反面的婚姻案例可是立下不少功劳,所以沈女士这话一出,徐来就知道今年又有新热闹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