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

  •   柳姨也只是调侃了那么一句,看着徐顾拿着大包小包,连忙让他们进了门,吩咐小二把东西拿到二楼最好的一个包厢。

      “那个包厢一般都是熟客用,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柳姨在前面引着路,回头向徐三俏皮地眨眨眼。

      柳姨原籍是北方的京城,风格向来粗犷,虽说这个饭馆开在南方,但并没有入乡随俗,学着别的店装修得精雕细刻,而是沿袭了一贯的风格。

      不得不说,第一次见到这样风格的店,徐三还觉得挺新鲜的。

      “姨,你这里生意应该不错啊,怎么……”

      店铺的门面位置好,客流量很大,风格也独树一帜,按理说是很吸引客人的,但现在已经是饭点,大厅里一个客人也没有。

      “还不是之前。”东西放好之后,便到了吃午饭的点,柳姨喊店小二上菜,然后从怀中掏出一面小镜子,细细地整理碎发,“对面有个二傻子非要跟我杠,天天嚎镇主是他亲戚,不让我在这做生意,后来找几个人演了一下,说在我这吃完东西后回家就拉了肚子,再加上他给全镇的屠户施压不买给我肉,就没人了呗。”

      “吵吵就吵吵,谁怕他,我已经写信去城里了,之前不在就是为了寄信,总不能让那二傻子一手遮天。还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我呸。”

      她说的时候,小二依次端上来芹菜炒肉,香菜拌木耳,清炒小白菜,凉拌黄瓜,以及一份丝瓜鸡蛋汤。

      “没事没事,我家养了猪,先送到你这给你救救急。”

      “你养的?”柳姨的眼波流转,一瞬不瞬地看着徐三。

      说来也奇,徐三养出来的猪就是要好吃许多,也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

      “那可不。”徐三目光狡黠。

      “行,两头猪,给你十两。”

      徐三掰着指头粗略算了下,惊恐道:“不行,这太多了!”

      一斤猪肉十五铜板,两头也不过三百斤,算是四千五百铜板,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值钱的猪血猪下水,柳姨要给十两银子,实在太多了点。

      “多个屁,多余的是给小顾的见面礼,我好歹是长辈呢!”

      徐三深知她性格,这钱肯定要收着,作为回报她可以在《食书》里抄几篇菜谱给柳姨。

      她们在谈话的时候,徐顾便给她夹了一筷子菜。

      徐三看都没看就吃下去。

      “什么啊这玩意……”她低头看了一眼菜盘子,然后飞快移过眼,“姨,您可真是我亲姨。”

      这五道菜,不喜欢的占了三道,拍黄瓜里还放了她不喜欢的麻油。

      “怎么了,我好不容易种出来的菜,还特地建了暖房呢。”柳姨满脸疑惑问道。

      徐三:……

      她忘了,这么久没见,柳姨应该忘记她讨厌吃什么了。

      “是有的菜不喜欢吃吗?”徐顾低声问道。

      “嗯。”徐三点点头,近乎撒娇的语气,声音也低低的,柳姨吃得这么欢她并不想扰了兴致,“我不喜欢有气味的菜,香椿香菜什么的,还有麻油,丝瓜单纯因为口味原因不喜欢。”

      “好,我记住了。”徐顾点点头,随后站起来对柳姨道,“抱歉柳姨,我吃不惯这几道菜,能让三娘带我出去吃吗?”

      “诶,怎么……”柳姨愣了一下,然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挤出了一个有些暧昧的笑容,“行,你们去吧,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别跟我这个老人家耗费时间了。”

      徐三一瞬间就明白了那个笑容是什么意思,脸渐渐红了,也不知是羞的还是气的,大声道:“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说完就气势汹汹地拽着徐顾出门了。

      等下楼走出门,柳姨喊住了他们,倚靠在窗户上扔下去一个钱袋,语带调笑:“东西忘了带。”

      徐三接住了钱袋,示威一般向她挥了挥拳头。

      徐顾完全没意识到刚才两人之间的对话是什么意思,怎么三娘突然就……脸红了呢,虽然脸红的三娘也很好看,但他更习惯把所有事都掌握,于是问道:“刚才,柳姨的那句话……”

      还没等他说完就被徐三打断了:“没什么,没什么意思啦!忘,忘了,不许再想!”

      她从小和柳姨狼狈为奸,还能不知道她什么意思吗?那意思就是怕打扰他们约会……什么约会啊!她一直把小顾当弟弟看待的!

      他们就只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姐姐带着弟弟来逛街!

      她选择性忘记了刚才别人说她是徐顾妹妹后反驳说自己是她娘子了。

      唔,就像以前读书时,一个女孩子莫名其妙被别人拉了郎,就算心里真没那个意思,但看到拉郎的另一方时心跳还是不自觉地加快。

      现在徐三就是这么个情况。

      反正是不能想,想了就心跳加快,不如转移话题。

      想到这,徐三就问:“刚才你怎么说是你吃不习惯啊……”

      “她与你关系太亲近,我怕她不会重视这件事。”徐顾答道,他前世的亲人不多,只有母父和父君,于是按照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继续解释道:“我父君脾气犟,不喜欢吃的会硬给我塞下去,所以我怕……”

      怕她会逼着我吃吗?

      徐三心下一片温软,轻轻抱了抱徐顾,撒娇般蹭了蹭:“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做逼你的事。”

      徐顾手臂环着她,微微点头,再一看,她脸上的红晕已经褪去了。

      已经不脸红了啊……
      但还是很在意。

      很久之后,久到他们已经在某座城定居,膝下有了一儿一女,徐顾还是记得这件事,并且又问了一次。
      那时候的徐三想了半天才想出来,回忆的时候脸上还是出现了红晕。
      非常美丽。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现在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填饱肚子。

      这次他们去了西街。

      西街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条街,当初这里只是一块空地,因为玉河镇人流量大,便有人在这里开了摊面卖东西,生意很不错,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摊贩的聚集点,全国各地的摊贩都有,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玉河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卖食物的人有很多,几乎半条街都是,香味从街头飘到街尾。

      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行人来去匆匆的脚步声,讨价还价声,还有孩童的嬉笑声,一齐涌到耳边。

      “来一来看一看啊,新鲜的大饼——”

       “瞧瞧,新鲜的枣和梨!”

      ……

      徐顾皱眉,尽量走在徐三前面,不让来来往往的人撞到她。但他自己是很不适应这样热闹的场景的。

      徐三感觉到了他的不自在,一直用力牵着他的手。

      人来人往,两人靠的很近,相牵的手隐藏在袖子下,徐三有种错觉,仿佛他们真的是来约会的恋人。

      “你想吃什么?”徐顾开口问道。

      “啊?”徐三刚才不知不觉就开始发呆了,愣了一会,等徐顾又问了一遍后回道,“我无所谓……吃什么都行。”

      她闻了闻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味,有些怀念地说:“有点想吃粉丝,这里好像没有……”

      徐顾点点头,记下这个陌生的名称,想了想,带她去吃小馄饨了。

      馄饨皮薄馅大,每只都是胖乎乎的,悠闲地飘荡在汤碗里,起起伏伏,汤碗表面还撒上了一点葱花,颜色很好看。

       这家馄饨摊在街尾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临近南街居民区,摊主是一对老夫妻,就住在南区。

      看到上桌的小馄饨徐三惊喜了一下,从桌子上的筷篓抽出两双筷子,递给徐顾,“三年没吃我都忘了,以前我好喜欢小馄饨的。”

      说完她吐吐舌头,不好意思道:“我记性不太好来着……”

       吃完饭后,徐三就找去了医馆。

      她心里惦记这要买药书的事,但是镇上的书馆卖的都是科举书,要么就是话本,并没有什么去的价值。

      所以还是去了医馆。

      医馆大门是敞开的,门上挂了牌匾,牌匾上是“益安堂”三个字,里面有个坐堂的老大夫,发现有人来,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继续低下头写药方了。

      倒是一旁的小学徒好奇地盯着他们,这种不看病不买药就单纯进来逛逛的人并不多。

      医馆并不大,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一般是看病的场所,后院就是晾晒草药的地方。走进后院,一股浓烈的草药香扑鼻而来。

      徐三一进来就被冲了鼻子,不适应地退出去了,反而观徐顾,不仅适应得很,还乐在其中。

      徐三还是第一次看他这么惬意的样子,就没打扰,和一旁的小学徒说话:“你们这都能看什么病啊?”

      学徒看起来十二三的样子,还很孩子气,严肃地掰着手指:“一般的发烧,胃病都能治。”

      “那还真厉害。”徐三觉得这小孩挺好玩的,夸了一句。

      徐顾并没有在后院停留太久,只是简单看了一圈,出来后正好听到这句话,抿着唇,加了一句:“这些病我也会治的。”

      “我家小顾就是厉害。”徐三露出一个小梨涡,也笑着夸奖了他。

      抬头看去,满屋尽是药柜子,柜子上用没有写药材名字——大多数医馆都是这样的。

      倒是徐三的状态有点不对劲,倚着门框靠了半天,也不说话。

      在一个环境中很容易想起和这个环境有关的事物。

      比如徐三。

      她进来的时候就隐隐约约觉得有什么被自己忘了,但一直想不起来,现在身处医馆,周围又摆放了这么多药材……

      于是她终于想起了家里的那三本书,第一本《农书》,第二本《食书》,第三本是……

      ……是《药书》。

      徐三:?!

      徐三:我到底错过了什么!

  • 作者有话要说:  节奏可能有点慢 |·ω·`)
    感谢莲子清如水的地雷,给你比小心心
    暖房汉代就有了:公元前551-479年间《论语》中记载有“不时不食”是不时栽培的语源。我国保护地栽培最早有的文字记载是西汉(公元前206至公元23年),《汉书》循史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待温气乃生。”说明2000多年前就能利用保护设施栽培蔬菜了。到了唐朝又有了发展,可以利用温泉栽培瓜类,元朝已经会利用阳畦风障了,到了明朝也就是400多年前北京地区已经用温室栽培黄瓜并取得了成功。(都是土温室)
    麻油三国时期就有了:在三国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掌握了用芝麻制油的技术了,陈寿《三国志.魏志》中记载:“孙权至合肥新城,满宠驰往......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火烧贼攻县。”那时的麻油是将芝麻籽用石臼法或木榨法生榨而成。
    香菜芹菜一个时代,是西汉: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中国在汉代由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引入,在《齐民要术》中已有栽培技术和腌制方法的记载
    粉丝相传是孙膑发明,但有确切记录是宋代,于是我就当成女主金手指了orz
    应该没什么考据错误吧……
    PS:以上资料均来自百度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