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luftwaffe ...

  •   转载。
      分享一下东西线的luftwaffe.
      该材料的主观性我不过多评价了。仅分享材料。
      ***
      ①
      东西线的战场形势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P-51大量服役之后。在西线因为短腿的原因,德国战斗机只能在盟军轰炸机快要到来的时候起飞,而这个时候,执行控制空域任务的P-51战斗机已经占据了高空,德军飞机必须顶着俯冲下来的P-51的子弹爬升,才能赶得上拦截轰炸机。他们不能跑,跑了就没法拦截轰炸机了,不能追击美国战斗机,追了就不能拦截轰炸机了,甚至不能大机动躲避,损失能量多了,就来不及爬到必须的高度发起拦截。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被打成狗才怪。
      但是在东线,情况是不同的。东线的空战都在低空,而且规模都相对更小。这是因为空战的规模和高度,是由对地攻击的飞机决定的。东线干这个的主要是IL-2,这货主要是贴地飞行,直接火力支援的。所以苏军飞机天然的就不会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以至于每次空战,德军基本上都有高度优势,也自然拥有能量优势。德三空军的核心是战斗机。德三规定战斗机可以在自己认为不利的时候,主动避免战斗。(陆军马鹿挨炸弹就让它挨炸弹吧)而为了保护IL-2攻击机,苏军却规定,战斗机必须尽一切可能保护攻击机,不得主动脱离战斗,不得远离攻击机,不得追击撤退的德国战斗机。
      结果就是战斗形势不利的时候,德国战斗机撤退,苏联人不会追:战斗形势有利的时候,依照苏联空军的纪律,苏联飞机也不会逃走。这样一来战果不好才怪了。
      当然,这也不是没代价。代价就是人头狗们的击落数在事实上就是建立在卖队友的基础上的。在苏军这边,只要陆军需要,即使没有护航,攻击机也要发起攻击,哪怕是自杀性的。只要有攻击机在场,护航的战斗机就不能撤退,包括燃料不足都不行(哪怕为此要跳伞)。但在德国那边,用于对地攻击的飞机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轰炸机什么的一旦遭到拦截,就会扔掉炸弹跑路,(让陆军死一边去)一旦战斗机在和敌方战斗机的作战中不利,德三战斗机就会首先转进,丢下轰炸机挨打(苏军规定优先攻击轰炸机)。总之就是空军坑陆军,战斗机坑轰炸机。所以虽然看击落数什么的,德国空军大大的牛,但是德国陆军挨炸弹挨得比苏军厉害多了。
      ②
      东线苏军那帮菜鸟不被屠杀就怪了,1941-1944年期间德军就是性能和人员素质双重优势,连仆从国空军飞行员都认为毛子飞行员好对付。毛子的后方训练体系得等到1944年末期才能真正完善,在这之前想超过德国空军?不可能的。不要说什么飞机数量问题,难不成美帝一次出动轰炸机加上护航战斗机数量就不多了?还是诺曼底登陆后出动的战斗机不够多了?

      有人也许会好奇为什么拉-5FN这个1943年出现的不算挽回性能上的劣势,实际上按照德国人的测试结果,量产型拉-5FN的质量并不乐观,只有很少数(或者就没有)能达到原型机的性能数据。那肯定还有人说啥苏联人测试BF109G-6不是显示拉-5FN更好吗?毛子测试的水分说实话多得真的不想吐槽了,TsAGI估测FW190D-9的性能数据,结果是比自己缴获的FW190A-4还差,是谭克挂倒档开车还是苏联人自己的问题?这就不言而喻了吧。(比如某些不开加力测试德国飞机性能的,当然了,1944年2月以前BF109G系列的1.42ata进气压还是锁着不能用的,但是揍毛子还是够用了的)

      1180毫米进气压只有开加力的情况下能达到,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1850马力最大输出功率,而且加力是只有3000米以下能使用的,按照手册只能使用五分钟

      TsAGI估测的FW190D-9数据,真实性完全无力吐槽

      然后就是这张神奇的,K4性能被莫名高估到天上去,喷火MKXIV和P-51D则是往死里黑

      至于拉-7,很抱歉拉-7也有生产质量问题,不同批次的拉-7生产质量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好的能达到原型机水平,差的一样差到天际

      那么既然苏联一直到1944年末期才有完备训练体系投入,为啥毛子能从1944年开始逐步在一些区域夺得制空权?原因不在东边,在西边。从1943年7月开始,大批德军战斗机联队就被调到了西线战场,从而使得东线战场苏军压力骤减,起码屠杀苏联飞行员的最主要来源之一没了不是?尽管如此德国空军剩下的联队还是有几次得以重创来袭苏机的,尤其是乌克兰战役的时候毛子有经验的(其实都是战场上练出来的)飞行员大量阵亡,新补充的飞行员还是老的那一套,自然水平总体下降,再次被揍也是不出人所料的了。

      再说西线,西线盟军的情况比苏联好得多,尤其是1942年10月开始,英美飞行员的平均训练时间和行动时间就已经超越了德国飞行员,飞机性能也不差(威胁大的也就1941年9月-1942年4月FW190A嚣张的时间,然后野马MKI到货后就没事了)而到了后面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结果就是那些东线杀菜鸟杀多了的很多到西线就GG了。哈特曼在东线取得了345架战绩,但是在西线只有7个战绩;巴克霍恩在西线没有战绩,东线301架;京特拉尔在西线战绩4架(为一架P-38和两架P-47,在击落最后一架P-47后被另一架P-47击伤了大拇指,之后虽然有参战但是再无战绩)东线战绩271架。其他飞行员的情况就不说了,如果说柏林战役期间,常年在西线的德国飞行员也要面对苏军飞行员,然而也没看到他们展现出多少疲态啊,不论是JG26联队面对雅克战斗机还是III./JG301联队的Ta-152H面对雅克战斗机都是如此(何况Ta-152H的FTH还根本不是在低空)

      说白了,这一切的渊源都是苏联人自己的问题,不怪德国人,也不怪英国人还是美国人,自己战前不搞好怪得了谁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luftwaffe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