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轩辕府暗知冥灵事 ...


  •   这宅子,真的有鬼。

      林如婳楞了一下,扔下手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行李箱里翻翻,有没有什么带十字架的饰品!实在不行,就上个月叶清清送自己的那什么、什么森女系藏银十字书签也行……

      嗯,对了!

      还得再去厨房寻些盐巴、大蒜之类的放床下,驱邪最灵!

      不过,当她穿着睡衣、肩披长发,修女似的手持银十字,跌跌撞撞跑到厨房时,猛地瞥见了满橱的青瓷碟盏、白瓷碗勺。

      林如婳突然意识到:这只鬼,应该是只东方的鬼,平时看电影里驱赶吸血鬼的那套装备,放到这完全不顶用!

      ……呃,那么?

      东方的鬼,自然还是要用东方的老办法。

      林如婳想起小时,似乎听姥姥在故事里讲过:以前的人们驱鬼,有“三法”最为常用。

      第一法:佩玉。

      玉乃是吉祥之物,佩玉则百邪不侵。

      古人认为,玉可以凝神聚气,代表天地之间的和谐圆满,民谚中就有“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的说法。

      尤其是杂质少的活玉,出土之后就被人佩戴上,玉质通过人的滋养变得更加温润,玉纹也随着佩戴时间而变得越来越美观,最能增强个人的正面磁场,保佑佩戴之人趋吉避凶。

      林如婳小时候,母亲就曾托人给她打磨了块和田玉,是个小巧的生肖玉佩,拿红线穿上就可以戴身上,倒是块不错的活玉。只是这些年上了高中,自己觉得不太方便,才摘下搁在了柜子里。

      早知道就不摘了!

      后悔,真的后悔!是遇到鬼后才懂得的后悔!

      林如婳望天,要不待会上街看看?

      ……不过现在路边摊的玉石,多是没有阳气静养过的新料,镇邪能力弱,更别说还有塑胶和有机玻璃做的仿冒品夹杂其中,鱼目混珠。

      珠宝店里的开光玉佩,倒是成色上等、天然灵性强,可价格也不菲。自己一普通高中生,几个月的生活费攒起来,估计都还凑不上个尾数。

      “唉,人穷志短啊。”林如婳摸了摸鼻子,悲哀道。

      ·

      第二法:倒放扫帚。

      姥姥曾经说过:若是遇到小鬼扰梦,在睡觉之前,把扫帚反过来靠于墙角,包准一睡到天亮——扫帚扫霉运、晦气,反着放能唬鬼。

      这个倒是不难。

      林如婳“蹭蹭蹭”地跑到前院,将刘爷平时扫落叶的竹枝大扫帚拿了把来,小心翼翼地靠在西厢的墙角。

      都说“竹报平安”,那竹枝扫帚勒得绵密扎实,竹条光亮白净,整个儿看去,毛茸茸的呈倒卵形,倒真像个人披散着头发立着,守在门前。

      但愿管用吧!林如婳拍了拍手上的灰土想。

      ·

      第三法:破中指。

      这招完全是应急的办法,万一手中没有其他法宝,只能快一点咬破中指,以血溅之!

      道家观念里,人的中指的血液具有先天的纯阳之气,压制一切邪祟,自然可以镇鬼,关键时可以一试。

      不过……

      林如婳想起每次发烧去医院,化验室的护士姐姐都要拿个三棱锥似的刺针,毫不留情地扎上手指,再使劲挤出一管子的血液,光想想,噫……就头皮发麻。

      十指连心的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儿。

      林如婳扶了扶额暗忖:不到万不得已,这个还是算了……

      不过,以上三点能治住的都是些小鬼,如果遇上的是修为高的鬼,恐怕就得用上八卦图了。

      挂八卦于门楣,方圆十里,鬼魅不敢入室。

      能编织幻境嵌入自己的梦中,又可半存在于现实?

      林如婳暗暗思忖:那白衣青年一定不是什么普通的小鬼,寻常的鬼怪往往就是吓吓人罢了,可那青年却似乎别有用意,待自己极尽温柔,织梦的手段也是颇为巧妙,甚懂人心。

      看样子必须得去买个八卦图了。

      事不宜迟,林如婳匆匆洗了脸,挽了个头发,从包里摸了袋早餐奶准备出门。

      “干嘛呢,急急忙忙的,不吃早饭了?”母亲端着碗粥从前门进来,迎面撞见门口的扫帚,唬了一跳。

      “吓,这扫帚谁放的?多碍事。”说着就要顺手给提出去。

      “啊,别!妈……”林如婳急声道。

      “怎么了?”见女儿的反应,林岚奇怪地停住了手,莫名其妙。

      “咳咳,”林如婳边扶好扫帚,一边尴尬地笑道:“呃,妈……你看,这房间的床底下常年不见光的,积了不少霉灰,我想着一会儿打扫打扫。”事情未明了前,她不想让母亲担心。

      “嗯,婳婳长大了,知道主动做家务了。”母亲有些欣慰,放下手中的碗,柔声道:“可这早饭还是要认真吃的,高三了,营养得跟得上。”

      碗中,是清爽可口的鱼片粥。

      粳米烧的正好,不粘不烂,煮的糯糯的。鱼肉被细细剔了刺,再薄薄切片,生滚后撒上葱花和姜丝,点上一点樱桃椒提鲜;虽是家常粥菜,倒也红翠相间,令人食指大动。

      小时候,如婳原本不喜欢吃鱼的,觉得刺多麻烦。

      可有一年生病,自己脾胃不好,母亲听隔壁房的阿姨说,鱼肉熬粥最是养人,就专门学了这道生滚鱼片粥,既没有刺,姜丝和葱香还除去了鱼的腥气,化为浓浓的鲜香。

      小如婳连吃了几天,脾胃虚弱的毛病就好了大半。

      “还是我妈最懂我!嘻嘻,这几天心里一直想吃这个呢。”林如婳接过碗勺,一面欢快地吹气,一面就小口地啜起粥来。

      手中的粥升着热气,用手捧着暖在心头。

      鱼片粥的香气,便是家的味道。对于离家千里,并且第一晚就见了鬼的林如婳来说,此时的这碗热粥,倒是莫大的安慰。

      老老实实喝完粥,自己终于获得了出门的许可。

      拿上鼓鼓的小兔子的钱包,如婳溜溜达达的就往府邸的大门去。

      院里的长廊极多,初见时只觉得曲径通幽,格外的雅致,回头细看才发现:这些古旧的长走廊,都是没有安灯的,有些地方常年见不到阳光,极容易造成阴盛阳衰的局面,是鬼怪灵异最爱的藏匿处。

      “嘶——”林如婳不觉有些后颈发凉,缩了缩脖子,看了眼面前这段幽幽的长廊,低下头快速行过。

      当然,她没有看到:身后东厢房的漏窗,不知何时打开了一角,雕花窗棂后,一双极美的凤眸,正含笑望着她急匆匆的背影,若有所思。

      ·

      一路平静,偶有几个前来吊唁的学徒擦肩而过,见到了林如婳,都不禁要偷偷多打量几眼,心道这林三绝什么时候收了女学生,还是这般的灵动清秀!

      迎面而来的少女,柔发披肩,未施任何粉黛,一双眸子却是极为的澄澈明净,皮肤细润如同温玉,眉宇间自有一股由内而外的书卷气,是种淡淡的古典美,过目难忘。

      眼下,是古城的烟花三月。

      恰是一年好景,东风怡人,春光浪漫。

      可这少女的步伐,显然有些急促,并没有多余的心思放到别处。

      走出正门,林如婳回头看:“墨香斋”三个遒劲沧桑的大字依旧悬于牌匾,门上朱漆剥落,阶前荒草丛生,与来时无异。

      她又踮起脚尖,仔细辨认老宅门牌上的数字。

      “鼓楼区,北院……225号。”

      “225?!”

      居然——全是灵性数字!

      林如婳微微皱眉。

      在风水学上,“二”和“五”均属灵性的数字,因此有些传统的地方,住酒店都是会避忌的,房间尾数不宜有“二”或“五”,不然容易引起灵怪的注意,时运低者便可能和“它们”撞个正着。

      而这座百年老宅的门号,竟是完完全全由三位灵性数字组成,极易藏阴。

      果然有问题!

      林如婳边想边掏出手机,想搜一搜附近的有没有些道观寺庙什么的。

      正当这时,一老婆婆佝偻着腰,提着几块豆腐和半斤香椿芽,悠悠然从巷子另一头踱过来,看样子家就住这附近。

      “呦,姑娘可真俊啊!”那婆婆抬起眼睛,眼角满是皱纹,笑眯眯道。

      眼前的这位老婆婆,看样子已年过古稀,带着顶小毡帽,风吹日晒的脸上有些褐斑,可依旧透着股淳朴和慈祥。

      “可是去买东西?”婆婆乐呵呵道,“姑娘啊,在这边儿赶早市可得再早些呦,我手里的这块嫩豆腐,是最后一块喽!”

      塑料袋里的豆腐细腻润滑,色泽光洁,透着石磨豆汁的颜色,一看就是上好的手工豆腐。

      “多谢阿婆!下次记得了。”林如婳笑吟吟道,看了看日头,因为倒弄那些驱鬼的陈设,今天确实晚了一些。

      “婆婆家也住这边?”

      “可不?就你身后那宅子的对门。”

      “您是说这‘墨香斋’?”林如婳有些惊讶。

      “哎对,就那个……咳咳,都住了几十年了。”

      墨香斋对面,一瓦舍正静静立着,比对面的古宅是新了些,却也没好到哪儿去。

      林如婳心中一动,轻声问:“那婆婆,您可知这‘墨香斋’是什么人的房子?”

      老婆婆乐了,嘴一咧道:“还能是谁,当然是那画痴——林三绝喽!”

      “在林三绝之前呢?”

      “这……”老婆婆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喃喃道:“那得是二十多年前了,这宅子……当时好像是一户姓轩的人家的,对!是姓轩。”

      “姑娘怎么想起来打听这个?”老婆婆问。

      “呃……哈哈哈,没什么啦,既然来了古城,就想多学点儿历史嘛!”少女娇俏道,“多谢婆婆。”

      “哎哎,不客气,这孩子。”老婆婆拎着豆腐,继续晃晃悠悠地边哼着段儿秦腔,边往巷子深处那瓦舍的方向走去。

      林如婳眸子一沉。

      轩姓?这个姓氏生活中可不多见。

      她在心中快速的思索,眉间流露出些许焦虑。

      这是个很古老的姓氏!

      林如婳稳住情绪,一条诡异脉络浮出水面。

      如果没记错的话——《姓苑》中曾经有写:“轩氏、辕氏、轩辕氏,皆黄帝之后也。”

      “轩辕”是黄帝的号,因为当年的黄帝,就是居于轩辕丘。

      但到了明代的洪武年间,因为当时官府不允许民间有复姓,所以复姓者不得不改姓,不少轩辕氏就成了轩氏。

      而自己清楚地记得,昨天在东厢发现的那幅白衣少年的画像,落款是:轩辕墨。

      林如婳沉吟——推算下来,那少年定是明朝以前的人!

      而明朝开始距今……已有六百多年。

      她不禁倒吸了口冷气:这画中鬼魂的修为,怕已是到了鬼仙的级别。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轩辕府暗知冥灵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