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 ...

  •   十六年前,郸越联合羌族举兵北犯齐方边境临关,对齐方势在必得,攻入边境重要关口后,就将“烧杀抢掠”这个成语诠释了个淋漓尽致。

      其实边境离都城并不算远,可太尉陶政手握重兵,却迟迟未能压下郸越势头。为情势所迫,齐文帝方瑜便不顾文武百官反对,独领十万大军过幽州,亲临战场。

      巧的是,擅长奇门遁甲之术的江湖第一门派——青云派自祖辈起便定居在幽州,在郸越与齐方两方僵持不下之时,少主温谨临危受命,带领温家千数弟子赶赴那个关口,为文帝布阵退敌。

      传闻说青云一门中,懂得奇门遁甲者能以一敌百,本来只是夸张说法,但在那一战中,青云千数弟子分队各自领兵,以齐方十万兵马对上郸越和羌族二十万,实力却不输。

      然而实力仅仅是不输,双方一连交战了一个多月,郸越才出现败退之象,而齐方的境况也不容乐观。都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齐方到最后也只剩下两万精兵,还折了青云山少主温谨。

      而温谨的怀孕的发妻温近月听说后,也背着掌门温册赶赴了临关,可惜夫妻二人福浅,温册回到青云山时,仅抱了个襁褓回去。

      郸越分明已然败退了,世子宁哲却仍不甘心,临走前又给方瑜下了最后一战的战书。所有人都清楚这是宁哲的圈套,奈何对方以被抓去数千百姓和齐方二十年的太平相威胁,文帝无从选择,只好应下了。

      最后的结果在所有人意料之中,齐方是胜了,文帝却没了,而齐方本就不稳的朝局也就此动荡得更厉害了。

      时年小嗣王方棠还未满周岁,是无法登基称帝的,文武百官不愿臣服一个婴孩,那些老臣更不希望朝堂为小人利用,为此各方党派还争论不断。在宗室长辈几经商讨过后,最终众人推举出了亲王方殊岩,让其临时称帝来稳固朝局。

      可惜方殊岩这个人打小就不被人看好,文不成武不就,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十足的废物,若非文帝英年早逝,方棠又还是个孩子,那个位置哪轮得到他?

      不过方殊岩也是够实在,登基当日便承诺,待方棠年满十七周岁,他便会还位给方棠。

      只是没过多久,朝堂又出了一桩幺蛾子,太尉陶政竟联名丞相谢文诚,以青云派“功高盖主,意欲谋反”之罪上报弹劾温册。

      碰巧巫觋也为动荡的齐方卜了一卦,卦象并未公示于人,方殊岩却果断下令,让陶政率两万将士围剿青云派。

      都说青云派弟子能以一当百,青云山也占据着险要地势,却还是没能敌过人多势众,整座青云山在一夜之间被大火吞噬,千数弟子无一生还,一代江湖名门就此消失。

      ……

      长安曾出过一个名叫谢禅的神童,曾在太学连次夺魁,六年前还以亚第的名次考进了官家学授“孔铭”。

      而所谓孔铭,是奉常任清冉和文帝方瑜在十几年前商量再三后创办的,还就此实行了公试录取制,大概为了中央集权什么的,说好听点是给世家子弟一个为齐方效力的机会——人话的意思是,想沿袭祖辈传下的世袭制,但又不想满朝废物。

      也就是说,这个孔铭只有世家子弟有资格参考,且每三年一届考一次,录取前三十甲,在孔铭修习三年后参加“公试”。

      公试结果前十者直接拜官朝堂,其余的则安排到各个郡县,平民百姓就只有举孝廉这一条路为官。

      说起来,谢禅很聪明,却是个奇葩。

      他以亚第考进孔铭,相比起文魁夏恒,众夫子博士却比较看重他,他的风头自然而然盖过了夏恒,民间百姓还戏称谢禅为“孔铭第二文魁”。

      而说他是个奇葩,一点也不为过。

      这小兔崽子进入孔铭前,是个百年不遇的小神童,而进入孔铭之后,六艺考试却是回回给人垫底。

      夫子们起初还对他怀满了期待,却总是是乘兴而归,到最后继续对兔崽子抱有期望。或许是以为兔崽子闹着玩的,想着三年后的公试他定会认真对待,谁知谢禅竟罢考了不说,还跑去参加了太学的文试,愣是抢了那届孔铭弟子的一个名额。

      他们差点没给谢禅气死,奈何谢禅是正经考进的,又不能把他丢出孔铭,何况这谢禅好死不死还有个三公之一的爹——那便是当朝丞相谢文诚。

      说起谢文诚这个人啊,乃是朝中公认的一大毒瘤,身后名留下除了百官的唾沫,就是百姓的口水。

      他这个丞相本是文帝当年力排众议推举出来的,据说文帝在世时,他还是难得的一代贤相,是后来青云派被灭门后,就画风突变成了大奸臣。

      谢文诚倒没有佣兵自重,盘根的势力却不可小觑,几乎可以这样形容:只要他开口说话,朝中就有半数的两朝老臣听他的。方殊岩想在旦夕之间将这些势力连根拔起,几乎不可能。

      谢文诚此人特立独行,只要某天他看某个官员不顺眼,上至朝堂下至郡县,就敢随口下令把人弄死,再找个自己人替掉那人的位置。

      就连方殊岩都惹不起,他每次听说谢文诚又弄死了某个县丞或郡守时,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怕陶政风雨兼程地呈递奏折弹劾谢文诚,他也只能假装没看到。

      其实陶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百姓们眼里并不认为他是忠臣,毕竟当年齐方和郸越僵持不下,可跟这位的援兵姗姗来迟有关。

      陶政只是不至于像谢文诚这么张扬,百姓的矛头才避开了他,否则按理说他跟谢文诚应该并肩毒瘤的称号。

      而孔铭的主事乃是当朝九卿之首任清冉,此人生了副谦谦君子、气度非凡的文雅模样,平生不饮盗泉,倒是说不上讨厌什么,但绝不会畏惧那些媚上欺下的奸佞,包括谢文诚。

      孔铭虽是官家学授,却没有阶级划分——而这条死规定就是这位奉常大人定下的。

      说是孔铭弟子无论家里权势如何滔天,对外想如何仗势欺人他孔铭都管不着,但若是在孔铭内,谁拿家里背景说事了,那就戒尺侍候,不愿意受罚者立即逐出孔铭。

      陶政的义子之一就曾因犯事被驱逐出过孔铭,又因不甘心在孔铭门前叫嚣着要回来,众夫子博士到底不敢拿他怎样,还是任清冉便亲自出面,用扫帚将其逐出,并警告其不得再靠近孔铭半步。

      而世人皆知,若换作了谢禅或谢文诚次子谢余真,任清冉都是不会过问的。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任清冉敢得罪天下奸佞,对谢文诚却始终以礼相待,对谢禅更是宽容得多。

      他对谢文诚不是惧,而是敬。

      然而没有人敢骂任清冉公私不分,因为在百姓眼里,任清冉就是那种当世不可多得的好官,用他们的说法就是:奉常大人这么做定有他的道理。

      再说换作了谢禅或谢余真,他们也不会做出那等出格之事,更别说谢禅做得最过分的,也仅仅是罢考,赖在孔铭不走罢了。

      据说他俩祖籍皆是幽州,一起从幽州迁居长安的。官员之间礼尚往来很寻常,按理说谢文诚和任清冉同乡之间也该相互扶持才对,但在百姓眼里,他们老死不相往来也很寻常。

      两人哪怕在大街上撞见了,通常都是任清冉引车避匿,谢文诚不惜绕远也要刻意改道——彼此之间成了十几年的习惯。

      那年谢禅十三岁,也是在那一年,孔铭来了个非官家子弟,此子名叫洛子规,年仅十岁,更胜谢禅当年风华。

      传闻这孩子是被他那非亲长兄柳踏青骗去参加文试的,谁知道阴差阳错拿下了上郡的文魁,便倒霉蛋似的被郡守推举了出来。

      但按照齐方律法的规定,未满十七岁是不能做官的,任清冉看过洛子规的文章后,大概有惜神童之心,又看他的境遇与谢禅相像,便将他保送进了孔铭。

      任清冉跟方殊岩提过此事,而他向来是不过问的,便随手一挥笔承诺说:若三年后的公试洛子规能入前十甲,便不限他年纪拜入朝廷为官。

      而在孔铭虚度了六年光景的谢禅,彻底与洛子规形成了对比。

      本该天之骄子,却沦为平凡,究竟原因为何,就不得而知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涉及历史方面的术语名称和设定部分套用,部分信口胡诌,可能有运用不到位之处,非历史性故事,还请对错勿怪,多谢支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